回复:王维《南垞》的两种读法
《南垞》是一首淡到极致,淡到无诗的诗。它出自王维的《辋川集》。
.
王维是非常擅长写山水的,而且擅长把没有生命的自然写到让人能够与之共感。他《辋川集》中作品大多如此。比如《鹿柴》《白石滩》《栾家濑》《辛夷坞》,等等。精炼,唯美,空灵,幽远。
.
淡而实绮,是写诗的一种方式。一般情况下,欲造平淡,当自绮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葛立方)。《辋川集》其他作品,大多是如此手法。
.
它们着墨无多,仔细看来却不乏色调,光影,声音,乃至动态;简朴质拙的观感中,仔细分辨也不难见到华彩;意境纵然清幽,但满满流动不息的生趣;情绪上,大部分是适意的,少部分是惆怅的,偶尔有悲凉的,但都是不难捉摸的;整体上,它们是清幽绝俗的,湛然空明的,更重要的,是淡而实绮的。
贴吧:清映_寂语作者:_寂语_ 2024-07-28 21:52
唐人意境 宋人笔法  最佳的山
唐人意境 宋人笔法   最佳的山水之地也未必能产生杰出的人物,但杰出的人物到过的山水之地,其地必
贴吧:红警4手游作者:Wb影子 2015-11-12 11:00
回复:读王维《辋川集》
读王维《辋川集》
寒假漫长,闲来无事,与妻读王维《辋川集》,试解诗一二,文字零乱,散漫不成篇。盖兴之所起所至所止耳。
-----------------------------------------------
辋川集(二十首) 并序
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土宅】、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土宅】、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
贴吧:古洋诗社作者:敢在此吧爆照吗 2013-01-24 11:10
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
  盛唐时期,中国山水画已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寄兴写情的画风。园林方面也开始有体现山水之情的创作。盛唐诗人、画家王维在蓝田县天然胜区,利用自然
贴吧:建筑设计作者:圣骑士耶瑟拉 2012-05-06 18:37
回复:【诗文学习】 王维 诗词欣赏(转)
辋川集
唐·王维
【体裁】五言古诗
【辋川集·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辋川集·华子冈】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辋川集·文杏馆】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辋川集·斤竹岭】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
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辋川集·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辋川集·木兰柴】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辋川集·茱萸沜】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
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辋川集·宫槐陌】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
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辋川集·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辋川集·南垞】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
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
【辋川集·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辋川集·柳浪】
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
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
【辋川集·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辋川集·金屑泉】
日饮金屑泉,少当千馀岁。
翠凤翊文螭,羽节朝玉帝。
【辋川集·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辋川集·北垞】
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阑。
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辋川集·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辋川集·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辋川集·漆园】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辋川集·椒园】
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
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

贴吧:人生如月作者:彩云月依依 2011-11-16 14:11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萧家老大】
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文学史上有名的辋川,位于蓝田县南十余里,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随处可见,不仅是秦楚要冲、三辅屏障,而且是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心醉神驰的风景胜地。此处原本是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的别业,后被王维购得,从此,他在此过起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闲适生活。在宋之问别业基础上,王维随势赋形,植花木、堆奇石、筑造亭台阁榭,建起了孟城坳、华子冈、竹里馆、鹿
贴吧:月浸梨花作者:冰雪之心暖 2019-08-12 09:01
回复:【诗词鉴赏】唐宋诗词鉴赏辞典~

                                   栾家濑
  
                                   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山谷中的溪水蜿蜒曲折,深浅变化莫测。有时出现一深潭,有时出现一浅濑。所谓濑,就是指从石沙滩上急急溜泻的流水。这流水虽然湍急,但明澈清浅,游鱼历历可数,鹭鸶常在这里觅食。它把水脚静静插在水中,树枝似的一动不动,直到麻痹大意的游鱼游到嘴边,才猛然啄取。正当鹭鸶全神贯注地等候的时候,急流猛然与坚石相击,溅起的水珠象小石子似的击在鹭鸶身上,吓得它“扑漉”一声,展翅惊飞。当它明白过来这是一场虚惊之后,便又安详地飞了下来,落在原处。于是,小溪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栾家濑》这首小诗写的就是这么一个有趣的情景。“飒飒秋雨中”,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是紧要之笔。因为有这场秋雨,溪水才流得更急,才能溅起跳珠,惊动白鹭。“浅浅石溜泻”,正面描绘栾家濑水流的状态。“浅浅(jiān间)”,同“溅溅”,水流急的样子。“泻”字也极传神,湍急的流水从石上一滑而过,一泻而逝。正因为水流很急,自然引出水石相击、“跳波自相溅”的奇景。前三句,实际上都是为第四句作铺垫,为烘托“白鹭惊复下”而展开的环境描写。白鹭受惊而飞,飞而复下,这是全诗形象的主体,诗人着意描写的也就是这场虚惊。诗人巧妙地以宁中有惊、以惊见宁的艺术手法,通过“白鹭惊复下”的一场虚惊来反衬栾家濑的安宁和静穆。在这里,没有任何潜在的威胁,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宁静生活。这正是此时走出政治漩涡的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傅如一)
  
  
白石滩
                                   白石滩
  
                                   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这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可喜,颇堪玩味。
  
     白石滩,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是著名的辋川二十景之一。王维的山水诗很注意表现景物的光线和色彩,这首诗就是用暗示的手法写月夜的光线。它通过刻画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如头两句“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何以夜色之中,能看得如此分明?这不正暗示月光的明亮吗?唯其月明,照彻滩水,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现其“白”。不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长其中的绿蒲,——它们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已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绿”字:光线稍弱,绿色就会发暗;能见其绿,足见月光特别明亮。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映相衬,给人造成了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
  
     前两句,是静态的景物描写。后两句,作者给白石滩添上了活动着的人物,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写一群少女,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她们趁着月明之夜,不约而同地来到白石滩上洗衣浣纱。是什么把她们吸引出来的呢?不正是那皎洁的明月吗?这就又通过人物的行动,暗示了月光的明亮。这种写法,跟《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以鸟惊来写月明,颇相类似。
  
     此诗的意境跟《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近似,而与《辋川集》中那些清冷幽僻的诗作不同,它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美,也寄托着诗人对这种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刘德重)
  
贴吧:温庭筠作者:273070966 2010-08-22 16:36
回复:外国诗人的中国古典情结
 3
  而在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美国诗坛,热爱中国古典诗歌的诗人大有人在。他们当中,有一些人或多或少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吸取了营养,并受其影响,将一种不同于美国本土的诗歌元素引入自己的作品,产生了奇特的效果。
  比如跟布洛克一样喜欢王维的著名诗人罗伯特·勃莱(1926-),就是这样一个典范。他在谈到自己爱上中国古诗的原因时这样说:“我自己这一代美国诗人,包括詹姆斯·赖特、加里·斯奈德等人,通过阿瑟·威利、罗伯特·佩思等人的译文而深受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我们(当时)发现自己被英美学院派诗包围,这种学院诗能够谈及理念却无法深入情感,能够触及形式却无创新,大有忽视自然的倾向。因此,我们通过自己的方式,使陶渊明、杜甫、李白诗中的某些风景适应了美国中西部和西部的风景,而他们的风景特征透过这个窗口,比透过莎士比亚、济慈、丁尼生或白朗宁的窗口更为清晰。”
  为了摆脱英美学院派诗风,勃莱本人一直号召同时代的美国诗人向中国古典诗歌学习,而他本人也身体力行,从中寻找营养,并深受其影响。这一点反映在他的诗集《跳出床外》(1972)里面。这部集子中,有一首题名为《菊花》的诗,副标题就写明了“为爱菊的陶渊明而植”,可见他对中国古典隐士诗人生活的想象与向往;而且集子中的其他一些诗,显然都带有“幽居”、“独处”、“秋野”之类的意象,无疑指明了其总体诗风。这部集子的扉页上,还引用了《道德经》中的句子,其中的部分诗作显然受到了中国道家精神的启发,比如两首写及“无为”的诗,便是最好的例证。此外,这个集子不仅收入了勃莱自己创作的诗,还收入了他翻译的王维及其朋友裴迪两人唱和的组诗——《辋川集》中一些诗作的译文,有《漆园》、《华子岗》、《栾家濑》、《木兰柴》等多首。不仅如此,他还请一位旅居美国的中国艺术家为这部诗集创作了若干幅具有中国古典山水意境的木刻画,以及他所选译的那几首唐诗的中文书法,颇具东方意味。
  1981年,勃莱推出了诗集《穿黑衣的人转身》。在这个集子中,有一首《关于哲学的沉思》,其中也涉及对中国唐人的生活与思维方式的沉思:
  ……
  五个中国人在没有墙壁的房子里谈话,
  交流思想。
  ……
  其中的“在没有墙壁的房子里谈话”,就代表了中国古人的开放性思维——这正是勃莱所向往的。
  至于中国古诗对勃莱的影响,他也有过专门的叙述:“我自己的一些诗,如《与友人畅饮通宵达旦后,我们在黎明荡一只小舟出去看谁能写出最好的诗来》,就源于中国诗意,类似的还有《午后飘雪》、《六首冬日独居的诗》等。我从中国古诗中汲取的特性之一,即是优美和幽居、隐秘和‘独处的时间’的力量。我仍然发现幽居是一种莫大的赐福,我每个月都偏爱尝试在城市之外的某个地方独处一周。我们更深地需求,因为我们灵魂的缘故,更复杂和更产业化的生活就成了幽居之山和隐秘之水……”
  而勃莱所提到的同时代的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詹姆斯·赖特,都同样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爱好者。他们一个长期追寻对中国古代诗人的想象,一个则身体力行地翻译过中国古代充满禅意的诗,在美国诗坛上保持着长久的活力。
  詹姆斯·赖特(1927-1980)早年师从于学院派,后来转向“深度意象”(又称“新超现实主义”),而真正促成他的转变的原因,便是阅读中国古诗。从赖特的诗里,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对他所产生的影响。赖特十分迷恋白居易,记得他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诗集——《树枝不会断裂》(1963)中,开卷第一首诗即名为《冬末,当我跨过水洼,想起一位中国古代地方官》,是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贬官后,在苍茫的暮色中溯三峡而上,发配到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任职的情景。在这首诗里,赖特穿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通过一条长江上十分常见的缆索,把中国唐代的三峡和忠州与1960年的美国中西部的明尼阿波利斯城的风景连接了起来,一个在这头,一个在那头——这种想象和手法,不能不让人叹服。
  与赖特相比,加里·斯奈德(1930-)在对东方文化——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探索上走得更远,方式也更直接。这位信仰禅宗的诗人,早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时,曾师从于学贯中西的中国学者陈世骧,接受了对中国文化的启蒙。在他的《斧柄》一诗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学和哲学对他的直接影响——《诗经·伐柯》中的诗句、陆机及其《文赋》的思想等。此外,这首诗还渗透了他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思考,亦有禅宗似的顿悟:“我明白了:庞德是斧子,/陈是斧子,我是斧子/我的儿子是斧柄……”在他的很多诗里,不仅很多意象与中国古典诗歌有关,充满了自然之道,其主张和观点亦与中国哲学中那种“天人合一”的精神不谋而合。
  由于青年时代的斯奈德崇尚东方文化,他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便东渡日本(有一种说法是他当时想来中国,可那时全中国正热火朝天地朝着共产主义“大跃进”,因而未果),沉浸在东方文化之中。他先后在京都相国寺、大德寺等寺院里研习禅宗,一度还削发为僧,后来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翻译了《寒山诗》,发表后在美国诗坛引起了巨大反响。
  虽然斯奈德参加过美国诗坛的“垮掉派”运动,并成为这个流派成就较大的诗人之一,但他的诗风跟该诗派其他诗人可谓有天壤之别:其诗平和、内敛,充满对自然的沉思,完全看不到“垮掉派”诗人金斯伯格等人的那种似乎要颠覆世界的张狂语气。
贴吧:中原笑子作者:中原笑子 2013-11-12 14:26
回复:【璀璨明珠】唐诗名篇收集
 汉江临眺①
  楚塞三湘接②,荆门九派通③。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④。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⑤。
  ①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省至汉阳入长江。临眺:登高望远。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②楚塞:指襄阳一带的汉水,因其在古楚国之北境,故称楚塞。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又称三湘。此当泛指洞庭湖南北诸流域。③荆门:《水经注·江水》(卷三十四):“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象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纹,类牙形,并以物象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今湖北省荆门县城即在江南岸边,县南有荆门山,与北岸之虎牙山隔岸相对。九派:《文选》郭璞《江赋》:“流九派乎寻阳”。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这两句写江汉相通之广,南连三湘,西通荆门,东达九江。④郡邑两句:言水势浩瀚,波澜动荡,使人觉得眼前的郡邑好像都漂游浮动起来,远处的天空似乎也在浮荡。⑤山翁:晋代将军山简,曾守襄阳。这里借指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
  开元二十八年(740),王维调知南选,途经襄阳时作此诗。诗的前六句写临流远眺的景观和感受,既是写实,又充满想象,气象恢宏阔大,是历代文人写江汉景象的佳作。《瀛奎律髓》:“右丞此诗,中两联皆言景,而前联犹壮,足敌孟、杜《岳阳》之作”。《唐诗成法》:“前六雄俊阔大,甚难收拾,却以‘好风日’三字结之,笔力千钧。”
  终南山①
  太乙②近天都③,连山到海隅④。白云回望合,青霭⑤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①终南山,在陕西长安县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②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③天都:帝都,此指长安。④青霭:山中的岚气。⑤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⑥分野两句:言终南山高大,分隔山南山北两种景象,各山谷间的阴晴变化也有所不同。
  王维开元二十九年曾隐于终南山,本篇大约作于此时。这是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诗写终南山的宏伟气势和变化万千的韵致,表现出一种隐逸情怀。《唐诗镜》:“‘阴晴众壑殊’,一语苍然入妙”。《唐诗选》引玉遮曰:“‘入看无’三字妙入神”。《唐贤三昧集笺注》:“四十字中无一字可易,昔人所谓四十位贤人”
  送元二使安西①
  渭城朝雨浥轻尘②,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③。
  ①元二,名不详。安西,唐代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内。②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浥:润湿。③阳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此诗又题为《赠别》、《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名作。前二句起兴,于清晨景物中特拈出“青青柳色”,这是自《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的意象。以下两句将深切的惜别、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寄寓在“劝酒”这一举动之中。“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言朋友所去之地陌生,二言那里人迹稀少;三言你我朋友自此一别,则知己难求。如此,则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矣。所谓“惜别意悠长不露”,情真意切而不说破也。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云:“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相思
  红豆生南国①,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②,此物最相思。
  ①红豆:相思木所结子,产于亚热带地区,古人又称其为相思子。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下:“豆有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红豆之异名也。”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五:“相思子生岭南,树高丈余,白色,其叶似槐,其花似皂荚,其荚似扁豆,其子大如小豆,半截红色,半截黑色,彼人以嵌首饰。”②撷:采摘。
  唐范摅《云溪友议》:“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唯李龟年奔迫江潭……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南幸而惨然。”据此,安史之乱以前当已有此诗。此诗以家常语道出人间相思寄意之事,遂广为人们传诵。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①柴:寨;②景:影,日光之影。
  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辋川册谷中购置了曾属宋之问的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在与辋川别墅与朋友裴迪唱和,咏当地景物,并自辑其五绝二十首,题名为《辋川集》,自序云:“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岗,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
  此诗是其中第五首,以不见人影而人语清晰可闻来反衬空山之幽静。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王维诗的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段。《王孟诗评》云:“无言而有画意”。《诗法易简录》:“人语响,是有声也;返景照,是有色也。写空山不从无声无色处写,偏从有声有色处写,而愈见其空。严沧浪所谓‘玲珑剔透’者,应推此种。”
  王维的山水诗历来为评家看重。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曰:“不用禅语,时得禅理。”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言有尽而意无穷。”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主要是指他的山水诗和山水画。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①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②长啸:长声吟唱。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此首写山林幽居情趣。竹林深处,绝无尘世的嘈杂,琴声清幽,歌吟舒畅,诗人此时尽情享受着独处的自由,细细品味艺术人生的高雅情趣,他高傲得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知此乐者,唯此山此月也。人与自然化而为一,亦儒亦佛亦道。《唐贤三昧集笺注》云:“幽迥之思,使人神气爽然。”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
  
贴吧:天琴的夜曲作者:健身之仙 2017-01-28 16:49

大家都在搜

  • 栾家濑王维注音
  • 南垞王维
  • 木兰柴王维
  • 欹湖王维
  • 孟城坳王维
  • 王维的白石滩
  • 王维鹿柴
  • 白石滩王维古诗
  • 王维鸟鸣涧
  • 山居即事王维
  • 王维的古诗有哪些
  • 王维的古诗
  • 秋夜曲王维
  • 终南别业王维
  • 汉江临眺王维
  • 莲花坞 王维
  • 观猎王维
  • 相思王维
  • 杜甫的诗
  • 忆江南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