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吧
关注: 124,712 贴子: 817,534

学习讨论孔子思想,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 目录:
  • 历史人物
  • 39
    让我们历史地研究问题。 你问:我们需要对知识分子群体提出高于其立场和利益的道德要求吗?我们是不是对这个群体抱了过高期望? 你说得没错,知识分子
    jnzhuang 5-6
  • 114
    有吧友给我发了好几条信息,说谈一下美国,好了解了解,这可是个大工程呢,我也不是很清楚,该怎么讲,就当成故事一样的讲,大家也当成故事一样的听…
  • 6
    5年前,汶川地震,我和老罗等朋友尽可能早的赶到了成都。不少网友捐了物资委托我们救灾用。次日,又有几个志愿来救灾的朋友与我汇合。我们告别了牛博
  • 15
    作为中国的国民,我希望政府能够在合适的时候,对他们在抗震救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进行必要的解释,以让我们看到他们正在做什么,以及将要做什么,对
  • 32
    新观察:来自雅安地震的五个思考 导语 相比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的组织救援工资方面有显著改善。但值得思考之处也依然存在:如何能让处于地震多发地带的
  • 197
    我们不要以为修养的最后境界是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当然是一种境界,但不是最高的境界,也不是惟一的境界。对个人的得失心平气和是一种境界,但是对原则
    王萧狼 4-20
  • 13
    个人自己一点小小的见解,很是不足,如有冒犯,多多海涵~ 第一章 以身作则 我们最看不惯的是哪类人? 口头上之乎者也,行为上却暗地一套。 所以我们
    ID公正 12-24
  • 30
    《三字经》、《弟子规》是我国传统的蒙学读物,它们的价值今天已不像过去那样重要。近些年,随着国学之兴,社会对这些传统读物又予以重视,让孩子读读
    songsir 4-13
  • 165
    http://roll.sohu.com/20130410/n372185170.shtml 不以人废言。
  • 5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朱熹《论语集注》----信,约信也。义者,事之宜也。复,践言也。恭,致敬也。礼,节文也。因,犹依也。宗,犹主也。言约信而合其宜,则言必可践矣。致恭而中其节,则能远耻辱矣。所依者不失其可亲之人,则亦可以宗而主之矣。此言人之言行交际,皆当谨之于始而虑其所终,不然,则因仍苟且之间,将有不胜其自失之悔者矣。 杨伯峻《论语译注》----【译文
  • 8
    看了沫雨关于少正卯的帖子,也想说几句。我觉得沫雨在歪曲事实。少正卯确实是大夫阶层,但属于大夫阶层的哪个层次呢?沫雨说鲁国三桓是同一级别的,这是很明显的歪曲。少正卯与孔子一样,都是大夫阶层,但基本上都是靠兴办私学来扩大影响(孔子还靠这种影响当上了掌握实权的官员),甚至是依靠讲学为生的,说少正卯是个特权阶层,不如说是个学者,(少正卯这种层次的大夫,在战国时代可能就沦落为士阶层了)。孔子在列举少正卯的罪
  • 17
    孔子诛少正卯的故事,最早出于荀子一书,是真是假,未有定论。在这里,我也不是要谈真假,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这个故事。这要从孔子家语中记录的诛
  • 5
    一、1、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论语集注》注释摘抄: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和者,从容不迫之意。盖礼之为体虽严,然皆出于自然之理,故其为用,比必从容不迫,乃为可贵。 程子曰:礼胜则离,故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以斯为美,而小大由之。乐胜则流,故有所不行者,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 范氏曰:凡礼之体主于
    lj84628 9-20
  • 39
    人生总是充满讽刺,让人费解。总要伤了心,才明白什么是快乐;总要喧哗后,才懂得宁静难得;总要有些人不在了,才发现TA在身边有多珍贵。 看清楚这个世界,并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但可能让你在看清楚这个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后,把自己变得比较好。 不同的人,为你做同一件事,你会感到天壤之别。因为我们在意的,往往不是人做的事,而只是做事的人。 不管登不登对,只想与你终老。 早安,午安,晚安。亲爱的,我只想对你一个人说
  • 29
    孔子曾当过大司寇,什么是大司寇,就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院长、最高检查院检查长、**部部长的连合体。那么,孔子是怎样做这个司寇的? 孔子有个学生
  • 97
    提到破釜沉舟,我们想到的内容就是,项羽率军解救巨鹿,过漳河后,抛弃一切物资,只带三日干粮,然后连战,大败秦军.秦王朝覆灭.那么,我们一般会想,这主要战
  • 204
    抛砖引玉 ************************ 1 “勇”不足 1.1 对“勇”的鼓励不足,劝诫有余 “勇”作为三达德之一,在《论语》里面两次说到“知者不惑;仁者
    mo0573 1-17
  • 22
    提到小说,自然先要谈到四大名著。就先从三国谈起吧。没什么长篇大论,就是随便说说。 三国中给人印像最深的是什么了,也许有人会提到长板坡,有人会
    钛橡 3-29
  • 13
    这里说的老子思想,指的是《老子》这本书的思想。 按照国学普遍的观点,认为老聃其人确实早于孔子,但现传的老子其书,文本应来源于战国后期。理由是老子一书中存在一些批驳儒家,墨家,名家的观点。这只能说明成书于这三家之后,早于孔子的老聃本人不可能知道这些。 但是,即使是道家后人借用了老子的思想批驳三家,也不代表老子其书的核心思想就一定是后人自己发明的,也可能确实源于早期老子本人的思想。关于这个问题,非考据的
    该法尕海 10-14
  • 13
    惠施,就是和庄子天天扯淡子非鱼式辩论的惠子。不过此人绝非只会扯淡的无聊人士(比如我),而是实实在在的政治家,做过魏惠王的相国。 惠施有著名的十事,代表名家的另一个主要流派——非实。也就是人为实际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东西。 公孙龙的唯名,与惠施的非实,整体构成名家的基本逻辑体系,这就是:概念是可靠的稳定的,而真实的事物是不可靠不稳定的。这基本也就是古希腊柏拉图理念论的意思。 下面简单说一下惠施十
  • 8
    名家代表人物有四个,但流传下思想来的只有两个,公孙龙与惠施。 这里先说公孙龙的思想。 公孙龙的思想,简单说就是唯名论(可参见我说西哲贴的中世纪唯名论的部分)。 如果不熟悉唯名论这个概念的,简单解释,就是重视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归纳提取,获得抽象的不变的概念。也就是名。
  • 47
    上次听了大家的意见,后来改动了整个结构,现在的开篇和第一章是这样的,大家再给点看法。
    jnzhuang 3-20
  • 194
    慕仁原帖地址 http://bbs.tianya.cn/post-no01-385096-1.shtml 原本想跟原帖,由于关天茶舍需要认证,写了半天,发不出去,就发到孔子吧这里算了。
    呼延风 6-21
  • 452
    前言:昨夜与凡卡一论,激发了我不少观点,忍不住要表述出来。顺便祭楼!
  • 35
     作为防止腐败发生的有效手段,最早起源于240多年前的瑞典的家庭财产收入申报制度被称作一项“阳光法案”。家庭财产申报制度是有关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和公布的制度,早在1766年,瑞典公民就有权查看从一般官员直到首相的纳税清单,这个制度一直被延续下来,并被世界许多国家借鉴,成为极具约束力的反腐机制,是反腐倡廉最为根本的制度保障。由于其反腐效果被实施该制度的众多国家所验证,所以至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zhrh88 5-1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8

会员: 不器君子

目录: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