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版》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①;恒有欲也,以观其徼②。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①眇:细小,微小。②徼:边界,边境,本句意指和微观相对。
感读:道无恒道,有无相生
#道德经#
今译:道,可以用语言来阐释,但在不同层次、不同空间有不同的展现。名,可以用概念定义,但在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涵义。无,定义为万物之初的无形状态。有,定义为孕育万物的有形物质。所以,达到恒无欲的境界,可以观无形的初始和运作。如果在恒有欲的境界中,可以观有形的孕育和生化。一念之中生有无,名称不同但都是道的体现,无在更高层次来看又显现出了有,无欲在更高层次来看又成了有欲,这样不断提高境界与认知是一切奥妙显现的根本出路。
注:①眇:细小,微小。②徼:边界,边境,本句意指和微观相对。
感读:道无恒道,有无相生
#道德经#
今译:道,可以用语言来阐释,但在不同层次、不同空间有不同的展现。名,可以用概念定义,但在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涵义。无,定义为万物之初的无形状态。有,定义为孕育万物的有形物质。所以,达到恒无欲的境界,可以观无形的初始和运作。如果在恒有欲的境界中,可以观有形的孕育和生化。一念之中生有无,名称不同但都是道的体现,无在更高层次来看又显现出了有,无欲在更高层次来看又成了有欲,这样不断提高境界与认知是一切奥妙显现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