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吧 关注:2,322贴子:55,794
  • 5回复贴,共1

《中国历代军事战略》一书的疏漏辩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历代军事战略》第348页:“从隗嚣的战略决策来看,他既无图王定霸的远略,亦缺乏运用策路的机智,其应变的才识,较之刘秀,实逊一筹。他举兵反议的时机实在过晚,如果当赤眉出关东归之时,即南联公孙述以窥取关中,或当刘秀正用兵于关东之际,举兵东向,则关中恐非刘秀所能据有。如此,则王元的“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的计划,庶乎可达,陇西內部的文臣如班彪之流亦不致于携贰,河西的窦融亦不致于背离,王霸之业尚可以一争。隗嚣失去上述两个时机,而当刘秀用兵关东时,反而助汉以阻击公孙述,替刘秀解除用兵东方的后顾之忧,实
是缺乏通观全局的能力,未认清主要对手是谁,这是他在战略运用上的失策。及至刘秀已平定关东,天下形势已基本上由刘秀掌握之时,隗嚣始萌图霸陇西之念,而不愿臣事刘秀,为时显然太晚了。王元“以一丸泥为大王封函关”是空吹大气,要想“蓄养士马、据隘自守、旷日持久,以待四方之变”,亦是不识时务之见。关东的大局已定,仅余陇蜀残余势力,还有什么“四方之变”可待?王元此时主张独立是自取灭亡,隗嚣的决策实不明智。”
--------------------
这段话前面说得很好,后面“关东的大局已定,仅余陇蜀残余势力,还有什么“四方之变”可待?”这句则有一个明显的事实史实错误:
按《隗嚣传》,王元说“以待四方之变”云云则在建武五年遣子入侍之后,此时刘永、彭宠皆已破灭,然“张步据齐,董宪起东海,李宪守舒,刘纡居垂惠,佼强、周建、秦丰等各据州郡。”(后汉书注释),而《隗嚣传》下文亦云“六年,关东悉平。”
由此,是否能够说明王元“以待四方之变”的策略有一定的道理?


IP属地:湖北1楼2024-03-30 15:46回复

    附上东汉建立初期的割据势力图


    IP属地:湖北2楼2024-03-30 15:50
    回复
      陇右地区不能迅速破局是没办法成事的,只能成为瓮中之鳖
      有眼光的话
      第一步要迅速从陇右东进拿下关中
      第二步解决背后可能威胁的河西走廊
      第三部再南下吞并汉中巴蜀
      这样一来才有争霸天下的老本
      当然有没有能力做到是另外一回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30 16:01
      回复
        有可能,建武五年关中只有冯异,人也不多
        【是以冯异西征,得以数千百人踯躅三辅。】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3-30 17:44
        回复
          但是隗嚣有比较明显的主场龙客场虫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3-30 17:45
          回复
            《中国历代军事战略•上册》第385—386页:
            纵观灭蜀之战中,刘秀的战略指导颇为允当适切。善于运筹帷幄,自然能决胜千里。
            灭蜀战争发动前,吴汉以大司马掌管军政,认为岑彭所备战船数十艘及诸郡水兵,多耗粮谷,主张遣散。刘秀获悉后,认为吴汉只习用步骑,不晓水战,把荆门战场的指挥全权委托娴熟水战而又熟知蜀中情况的岑彭。战争中,岑彭的勇敢果决,臧宫的机断行事,都说明刘秀善于选将用人。
            当南路岑彭军攻克夷陵诸要隘、乘胜长驱抵达江州之际,北路马成军尚在武都附近地区,刘秀即命刘尚率有力的一部迅速南下,以助张南路军进击之势;当岑彭以疾风骤雨之势迂回广都,迫于孤军深入,刘秀却在行动上未加以任何制约;当吴汉下广都、迫逼成都、连战皆捷、形势十分有利时,刘秀却力戒轻敌,主张坚守广都,敌疲再打;当吴汉将其部队隔江分驻时,刘秀下诏书痛责其部署错误。战争实践证明:刘秀的战略指导是正确的 m。因为岑彭进军时,公孙述的重兵集中在广汉、资中地区,成都空虚。岑彭果敢地实施深远的战略迂回,就可能出敌不意地一鼓而直捣成都。吴汉接替岑彭指挥时,情况已变。这时,蜀军主力已龟缩到成都附近,必将背城一战,拚命反扑。如果汉军轻敌求战,而无后援,就会顿兵挫锐。刘秀主张据敌心腹,诱使公孙述来攻,使敌劳我逸,然后乘其疲困、削弱,予以歼灭。这样的战略指导,看来好像过于持重,实际上都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始终坚持先疲后打的原则,因而最终获得胜利,凡此战略指导皆可见刘秀善于用兵,其将略实在诸将之上。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04 00: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