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吧 关注:11,669贴子:41,286

中国现代诗歌流派~(申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现代诗歌流派索引
20世纪初至20年代:
   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为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
20世纪30年代:
   中国现代派诗群(中国现代主义)、汉园三诗人、七月派
--------------------------------------------------------------------------------
20世纪40年代:
   中国新诗流派、九叶诗派(九叶诗人)
--------------------------------------------------------------------------------
20世纪50年代:
   中国现实主义、新现代主义(现代派诗群)、蓝星诗群(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社)
--------------------------------------------------------------------------------
20世纪70年代:
   朦胧派(今天派)、白洋淀诗群、中国新现实主义
--------------------------------------------------------------------------------
20世纪80年代:
   新边塞诗派、大学生诗派、第三代诗群(新生代,新世代,后新诗潮)、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圆明园诗派、撒娇派、他们诗群、丑石诗群、非非主义(红色写作)、神性写作、新乡土诗派、知识分子写作诗群
--------------------------------------------------------------------------------
20世纪90年代:
   网络诗歌(网络诗人)、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中间代、信息主义、70后诗人
--------------------------------------------------------------------------------
21世纪初:
   下半身写作、荒诞主义、灵性诗歌、新江西诗派、垃圾派、80后诗人  



1楼2010-09-22 15:19回复
    尝试派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
    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现代诗歌个人专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形成了中国的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尝试派”。该诗歌流派的成熟标志是胡适《尝试集》的出版,所以一般被称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尝试派。
    代表诗人: 胡适 刘半农 沈尹默 俞平伯 康白情 刘大白  
    文学研究会 人生派 为人生诗派
    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先后加入文学研究会的还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黄庐隐、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加入,会员人数曾一度多达170多名。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代表诗人: 鲁迅 冰心 朱自清 周作人 王统照 刘延陵 朱湘 刘半农 刘大白 徐志摩  
    


    2楼2010-09-22 15:19
    回复
      创造社 早期浪漫主义
      创造社是1921年6月至7月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现代文学社团,由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共同创建。
      创造社在成立后编辑出版《创造社丛书》,编有郭沫若的诗歌《女神》等。第二年开始发行《创造季刊》,1923年编辑出版《创造周报》以及《中华新报》的文学副刊《创造日》。
      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对中国的新文学运动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以创造社为核心所形成的诗歌流派也称为早期浪漫主义。
      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
      代表诗人: 郭沫若 宗白华 王独清 冯乃超 穆木天


      3楼2010-09-22 15:20
      回复
        湖畔诗派
        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
        湖畔派(Lake Poets)原指19世纪英国的华兹华斯(Wordsworth)、柯勒律治(Coleridge)和骚塞(Southey)三位浪漫主义诗人所形成的诗歌流派。中国的湖畔派诗人的诗歌与英国的浪漫主义湖畔派诗人的作品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其最有特色的是歌颂爱情的诗歌。
        湖畔派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
        代表诗人: 应修人 汪静之 潘漠华 冯雪峰  
        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
        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创办了《诗镌》、《剧刊》,1927年新月书店在上海成立,1928年3月由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创立了《新月》月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
        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新月派也称为新格律诗派,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不久《新月》杂志停刊,新月社解散。
        代表诗人: 徐志摩 孙大雨 饶孟侃 林徽因 于赓虞 刘梦苇 梁实秋 闻一多 朱湘 邵洵美 卞之琳 方令孺 方玮德 陈梦家  
        


        4楼2010-09-22 15:20
        回复
          汉园三诗人
          汉园三诗人是指中国现代派诗群中三位杰出的现代主义代表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
          1936年卞之琳、何其芳和李广田出版了合集《汉园集》,收有卞之琳的《数行集》、李广田的《行云集》以及何其芳的《燕泥集》。因此卞之琳、何其芳和李广田也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从诗歌流派整体分类上看,汉园三诗人属于中国现代派诗群。
          代表诗人: 卞之琳 何其芳 李广田  
          七月派
          七月派由《七月》杂志得名,指在《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出发表作品的诗人群。
          《七月》杂志于1937年9月在上海创刊,由胡风担任主编。诗人阵容强大、思想倾向鲜明,有已经成名的诗人如艾青、牛汉、田间等,而更多的则是刚刚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诗和描写社会现实的作品占有较大比重,多着重对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
          代表诗人: 艾青 胡风 田间 彭燕郊 牛汉 鲁藜 绿原 阿垅 曾卓 杜谷 邹荻帆
          


          6楼2010-09-22 15:23
          回复
              
            九叶诗派 九叶诗人
            九叶诗派,又称九叶诗人,是指20世纪中国的一个现代诗流派,由中国新诗派诗人中九位杰出的诗人组成,其作品发表于40年代末创办《中国新诗》等刊物上。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代表诗人: 杭约赫 辛笛 陈敬容 郑敏 唐祈 唐湜 杜运燮 穆旦 袁可嘉  
            


            7楼2010-09-22 15:24
            回复
              中国现实主义
              中国现实主义泛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全国报刊杂志上出版的诗歌,代表诗人有李瑛、郭小川、公刘、张志民、闻捷等。
              这一类作品普遍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运用典型化的方法描写生活的真实化本质。
              代表诗人: 李瑛 郭小川 公刘 张志民 闻捷  
              新现代主义 现代派诗群
              新现代主义诗群,也称为现代派诗群,源自于纪弦所创办的《现代诗》诗歌季刊。1953年纪弦成立了《现代诗》诗社出版诗歌季刊,二月创刊号问世。参加《现代诗》季刊的还有杨唤、林泠、方思、羊令野、郑愁予等。
              1956年纪弦号召诗坛同仁,组成现代派,提倡新现代主义,掀起新诗的再革命运动,即所谓的现代派的“自由诗运动”及“现代诗运动”。
              现代派诗人也可能说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延续,所以也称为新现代主义。《现代诗》季刊的创办也被认为是台湾现代诗歌的起端。
              代表诗人: 纪弦 杨唤 林泠 方思 羊令野 郑愁予  


              8楼2010-09-22 15:24
              回复
                蓝星诗社 蓝星诗群
                蓝星诗社于1954年由余光中等成立,并先后创办了《蓝星诗刊》杂志、《蓝星诗页》、《蓝星年刊》等,对台湾的现代诗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蓝星诗社是具有沙龙精神的现代派诗社,最具特色的是自由创作路线,提倡充分发挥个人才华、个性,形成独有的以乡土情结作为诗歌精神的创作风格。
                1957年诗人覃子豪发表重要诗论《新诗向何处去》,主张诗歌应该通过反映现实和人生来观照读者,也就是传统的严谨和浪漫的抒情相结合的风格。
                蓝星诗社的成立对台湾的诗歌文学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代表诗人: 余光中 覃子豪 钟鼎文 罗门 蓉子 周梦蝶 向明 白萩 夏菁  
                


                9楼2010-09-22 15:24
                回复
                  朦胧派 今天派 新诗潮诗歌运动
                  20世纪7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了大批的优秀青年诗人。他们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进行挑战,先后大量发表了当时无法让“正规”诗坛接受的充满新风格的诗,他们通过创作诗歌来反思人的本质问题,以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他们由地下秘密写作、交流转入公开写作和集会活动,形成了一个新诗潮诗歌运动。
                  以朦胧诗为主的新诗潮诗歌运动在70年代末“思想解冻”后逐渐进入高潮时期,其标志便是1979年3月号《诗刊》上北岛短诗《回答》的发表,随着《回答》一诗的发表,“朦胧诗”开始由地下状态进入公开状态,新诗潮诗人不仅很快就占领了各种文学报刊的主要版面,他们还创办了自己的民间诗歌刊物《今天》杂志,推出了一批优秀诗人的作品,如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严力等,并且引发了诗歌界乃至整个文学界的一次历时数年的声势浩大的关于“朦胧诗”的论争。
                  这类诗歌在创作手法上大量使用象征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文学意义充满多样性和不明确性,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朦胧诗。朦胧诗人们在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探寻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的位置,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就是为后人提供历史的见证,因此,“提供历史的见证”也就成了“朦胧诗”的最终主题。
                  1985年11月出版的《朦胧诗选》收集了这些诗人的作品,这也是朦胧诗派一词的来源之一,又因为相当一部分朦胧诗人都在《今天》上发表过作品,朦胧派也往往被称为今天派。
                  20世纪80年代开始,朦胧派被陆续出现的新诗潮流派取代,从1984年开始,中国新诗潮诗歌运动进入“后朦胧派”发展阶段。
                  代表诗人: 食指 北岛 杨炼 多多 根子 舒婷 芒克 顾城 黄翔 江河 梁小斌 严力 王小妮 林莽 方含 田晓青 哑默 傅天琳  
                  


                  10楼2010-09-22 15:25
                  回复
                    中国新现实主义
                    从1970年代末开始,以《诗刊》、《星星》等官方刊物为主要平台,形成了“新现实主义”诗派。
                    中国新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特征包括写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和对社会和自然忠诚的写作精神等。新现实主义主要中坚力量是叶延滨、流沙河、傅天琳等。
                    从时间上看,中国新现实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与民间的朦胧诗派几乎平行。
                    代表诗人: 叶延滨 流沙河 傅天琳 李小雨 韩作荣 张新泉 张学梦 雷抒雁 吉狄马加  
                    新边塞诗派
                    新边塞诗派诗歌出现于1980年代,新边塞诗派诗歌的形成是以《绿风》诗刊为刊载媒介发表诗歌的诗人群不断壮大的结果。
                    新边塞诗派以诗歌作品描述新边塞风情,歌颂西部精神为主,其主要成员有昌耀、杨牧、周涛、章德益等。
                    代表诗人: 昌耀 杨牧 周涛 章德益  
                    


                    11楼2010-09-22 15:25
                    回复

                      民间写作
                      在20世纪90年代里,“民间写作”作为一种新的诗歌探索和创作实践,成为与“知识分子写作”相伴相克的对抗力量。
                      在“民间写作”看来,诗歌写作应强调本土经验与叙述的客观化,并注重语言的口语化,甚至要重新解放和焕发地方方言的活力。同时,他们致力与拆解诗歌语言,甚至一切语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隐喻结构和象征体系,并试图努力恢复语言和生存经验的原生状态。
                      “民间写作”的主要诗人有伊沙、徐江、侯马、管党生、阿坚、中岛、余怒、君儿等。
                      就“民间”本身的概念,在于坚看来,“民间”与口语等价,它对抗的是僵死的、规范的普通话。而在韩东看来,“民间”成了一种立场,一种地下状态,一次农民起义。在“民间”概念的首倡者陈思和看来,民间意味着一种原型,一个超稳定的故事结构,兼具理性化与神秘化的双重特点。
                      在新诗史上,伊沙、徐江和侯马等"民间写作"代表诗人的贡献主要是在拓宽"口语"入诗渠道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坚守了"口语"在诗歌创作中的疆界或底线。
                      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的对立,导致了第三条道路写作诗群的出现。
                      代表诗人: 伊沙 徐江 侯马 管党生 阿坚 中岛 余怒 独孤九 马非 秦巴子 李伟 黎明鹏 鲁西西 张志 唐欣 岩鹰 王顺健 宋晓贤 夜林 阿翔 徐柏坚 贾薇 君儿 萧沉 谢湘南 陈云虎 张敏华 魏风华  
                      


                      17楼2010-09-22 15:27
                      回复
                        灵性诗歌
                        中国灵性诗歌的提出在2001年底,2002年形成了理论,以北京《诗刊》的编辑、蓝色老虎诗歌沙龙和在京的部分诗人为主要力量。
                        灵性诗歌以哭与空论坛为主要活动中心,其主要成员有∶天乐、蓝野、于贞志、周公度、王珍、宋尾、伊人、疼痛等。灵性诗歌的“灵性七君子”则分别为于贞志、殷龙龙、蓝野、白连春、天乐、邹洪复和梅花落。
                        所谓灵性即人性,灵性诗歌是非魔化的人性的诗歌写作,它既包含诗歌写作本质的普遍意义,也是一种自在开放的个性化创作。中国灵性诗歌的中心思想就是∶“灵性诗歌”写作,基于诗歌之上的写作,“灵”和“性”的合作关系,非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或形而下,它来源于诗歌高于诗歌,高的地方在于诗歌本身的纯粹还原和高于诗歌的理想愿望,是诗歌乌托邦主义的实践者。
                        代表诗人: 天乐 蓝野 于贞志 周公度 王珍 宋尾 疼痛 殷龙龙 白连春 邹洪复 梅花落  
                        新江西诗派
                        新江西诗派于2002年成立,以谭五昌、滕云主编《新江西诗派》等为新江西诗人的主要出版刊物。
                        新江西诗派的出现,意图在诗歌语境中建构一种相对规范与严肃的诗歌理念与诗歌标准。从流派建构的“合法性”而言,“新江西诗派”在禀承和保留 “江西诗派”某些重要的诗歌原则和艺术趣味外,已用新的语言形式和诗歌内容对“江西诗派”进行了全面的刷新;其次,“新江西诗派”的成员拥有共同的赣文化,使得以流派集结方式出现的诗人们在诗歌写作中的题材主题选择、语言风格、美学趣味等诗歌外部与内部面貌上具有某种“可通约”性。
                        “新江西诗派”主张诗歌形式和诗歌内容的双重创新,诗歌语言态度上的兼容并蓄,以及地域色彩与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新江西诗派”是一个以共同地域背景为名义而集中起来的诗歌团体。
                        代表诗人: 谭五昌 滕云 牧斯 三子 程维 李晓君 艾龙 渭波 邓诗鸿 圻子 雁西 阳阳 江子 汪峰 傅旭华 陈安安 胡刚毅 李贤平 谢华丽 楼河 紫薇 颜溶 徐勇 易行 黄小名  
                        垃圾派
                        垃圾派出现于2003年3月,创始人是皮旦(老头子),出版有《北京评论》网刊。
                        垃圾派的三条原则是“第一原则∶还原、向下,非灵、非肉;第二原则∶离合、反常,无体、无用;第三原则∶粗糙、放浪,方死、方生。”
                        垃圾派是继“下半身”之后另一个引起争议的诗歌群体,在网络诗坛上有“北有下半身,南有垃圾派”的说法。
                        代表诗人: 皮旦 管党生  
                        


                        20楼2010-09-22 15:28
                        回复
                          80后诗人
                          “80后”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诗人。
                          “80后”的概念最先在诗歌界兴起,2002年概念被更多的人和批评界所认同。2003年《诗选刊》正式推出80后诗人专号、《海峡》连续八期推出80后诗歌展。
                          此后,“80后”诗歌更加活跃起来,更多的刊物相继推出了“80后诗歌专号”,80后诗人群成为中国诗歌不可忽视的的团体,新的“80后”诗人不断登上诗坛,风格迥异,令人眼花缭乱。比较引人注目的“80后”有:春树,已经出版了个人诗集《激情万丈》,并主编了几期《“80后”诗选》;李傻傻,2005年作为中国新文化力量代表登上《时代》周刊(全球版),被称为“幽灵作家”;阿斐,《2004-2005年中国新诗年鉴》执行主编,被称为“80后的第一诗人”。
                          对于“80后”诗人来说,他们拥有出色的直觉和才气,比较大胆地试图发现自己的生活,他们的作品往往富有极大的潜力和活力。
                          代表诗人: 春树 李傻傻 阿斐 朵孩 谷雨 潇潇枫子 山上石 唐不遇 木桦 羊 肖水 蒋峰 莫小邪 张小静 刘东灵 南渡 汤成伟 田荞 熊盛荣 泽婴 侯珏 山叶 李冰 陆辉艳  
                          


                          21楼2010-09-22 15:29
                          回复
                            下面就是我们90后诗人了~呵呵
                            这么久了都没能发个精品贴~这个就加精了吧


                            22楼2010-09-22 15:30
                            回复
                              看得出来,这个帖子用心了,响应加精。不过楼主不要太把这个当回事中国的诗歌流派大多幼稚,既没有什么成熟的写作理论支撑,也没有够硬的文本,、他们、非非不在此例。关于加精,我的原则一直都是宜宽不宜严,菲菲的诗歌偶见一二好句,不过总体上不够完整,加油!


                              23楼2010-09-22 17: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