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解析:
还是先看译文: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的,强力统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反而会失去天下。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去除那些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行为。
译文从文字的角度看,没什么大问题,但看看整个译文的内容,就有点不成文,因为前后的内容不太搭界。如果它不是《道德经》的译文,而是某个学生作文中的一段,估计会被语文老师批评了。但因为是《道德经》的译文,大家就只好附和着,我们总不能说老子写得不好吧。事实上,老子写得确实没问题,问题在于我们理解错了。“将欲取天下而为之”的“取天下”是什么意思?我们被儒家的思想禁锢太深,以至于鼠目寸光了,说到“取天下”就一定是打下一片疆土,当国王了。而老子的“取天下”则是要拿下十法界,也就是要悟道、成道!“而为之”是有为法,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穷极天下所有的有为法也取不了天下,所以说“吾见其不得已。”
什么是“神器”?别去想神话故事里的法宝,也别去想网络游戏里面的装备,这个“神器”就是“道”。这似乎更让人搞不懂了,那就这么看吧,既然一切都是“道”生的,那十法界的一切事物当然也都是神器了,连驴屁都是,没有什么不是神器的。“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的,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且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或者说存在的都是合“道”的,所以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不要用我们的心意识去干涉它们。
解析:
还是先看译文: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的,强力统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反而会失去天下。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去除那些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行为。
译文从文字的角度看,没什么大问题,但看看整个译文的内容,就有点不成文,因为前后的内容不太搭界。如果它不是《道德经》的译文,而是某个学生作文中的一段,估计会被语文老师批评了。但因为是《道德经》的译文,大家就只好附和着,我们总不能说老子写得不好吧。事实上,老子写得确实没问题,问题在于我们理解错了。“将欲取天下而为之”的“取天下”是什么意思?我们被儒家的思想禁锢太深,以至于鼠目寸光了,说到“取天下”就一定是打下一片疆土,当国王了。而老子的“取天下”则是要拿下十法界,也就是要悟道、成道!“而为之”是有为法,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穷极天下所有的有为法也取不了天下,所以说“吾见其不得已。”
什么是“神器”?别去想神话故事里的法宝,也别去想网络游戏里面的装备,这个“神器”就是“道”。这似乎更让人搞不懂了,那就这么看吧,既然一切都是“道”生的,那十法界的一切事物当然也都是神器了,连驴屁都是,没有什么不是神器的。“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的,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且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或者说存在的都是合“道”的,所以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不要用我们的心意识去干涉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