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流泪吧 关注:356贴子:23,171

关于诗歌创作过程的思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诗是怎么被创造的,就我自己的经验和对别人的了解,最多的还是情浓而成诗,一挥而就。对于对诗非常热爱的人,有时因为缺乏灵感,但又很长时间不写诗,也有刻意作些练习,没“诗”找“诗”的情况,近似苦吟。事实似乎早已证明,情到笔随才是好诗诞生的温床。 
话说回来,一挥而就就真“就”了么?我本人向来反对即兴作品,这一点有鲁迅给撑腰~换一方面讲,这种“一挥而就”好似绘画时的写生,充满灵动的气息,但毕竟是半成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就算被古典派贬为画画只打草稿的印象派绘画,在大自然中写生后也是要拿回画室再进行修改的。 
前段时间我一直在想,有的人写的诗,写时根本就不明白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这样写出来不就是垃圾么?最近想明白了,这也不算垃圾,是写生,是草稿。感情的规律就是当我们意识到一种感情存在时它就会自主消失,而诗歌表达情感时,容不得我们去琢磨,这是一种什么情感,什么形状,多少钱一斤。等这种情感已经洇进艺术作品中时,我们反思,还可以提取,同时也会发现其中不科学和不易被别人接受的地方。 
这也消除了一种看法,认为感情丰富的人都能成为诗人,倒可以这么认为,感情丰富的人对于诗歌的半成品生产有天赋~ 
因此我认为作为诗人,需要掌握的本领最重要的是加工、提取那些半成品的能力。这主要包括滤出一些过于自我的东西,回顾并理清自己的创作思路,以便为众人接受(如果只是给自己写诗或者给一小搓人写诗,会失去诗歌的价值。我倒愿意说,诗歌一直都是大众的,不是小众的。举个例子,圣经、佛经、古兰经、道德经、亡灵书,这些诗体的文字能被那么多人接受,说明人们并不排斥诗歌,或许是我们做的不够好而已);另一方面是加强改善诗歌的音乐性,包括对字句的进一步锤炼,平仄韵律的规范化等。 
就像木工锯木头、玻璃工烧玻璃一样,诗人的手艺最重要的,应该是对自己的诗歌加工锤炼条理化的能力吧。


1楼2006-02-05 22:19回复
    好!!虽然楼主换了比较多的马甲,我一直在跟踪他!!因为,他确实让我不得不另眼相看!!

    突然!我有了想法!!就在此楼里,对水中吧的常客,甚至我们三位吧主的作品来一个解构!!丢掉花,拿起刀!如何?


    2楼2006-02-05 22:50
    回复
      我曾经说过不换马甲的,但由于历史原因换了两件。加A是由于个人原因,出于不爽,把万废了,不得不换;换成现在这样是由于A万登录太麻烦……以后争取不换了。
      我们北京不兴片儿刀,兴板儿砖,等我捡两块儿来扔


      3楼2006-02-05 23:06
      回复
        来呀!选我先!!~~~~~~~~~~:)


        4楼2006-02-05 23:18
        回复
          圣经、佛经、古兰经、道德经、亡灵书,这些诗体的文字能被那么多人接受,说明人们并不排斥诗歌,或许是我们做的不够好而已);另一方面是加强改善诗歌的音乐性,包括对字句的进一步锤炼,平仄韵律的规范化等。 

          圣经、佛经、古兰经、道德经、亡灵书这些是诗歌的一部分,大众可以接受诗歌,但不能说大众可以接受所有类型的诗歌.有些诗歌还是小众的.

          加强改善诗歌的音乐性,包括对字句的进一步锤炼,平仄韵律的规范化等。
          这也是对一部分诗歌来说的

          其他的基本赞同.

          当然,一定要把诗歌分成一个个不同的小文类本身也是有些愚蠢的.但事实上这种划分是的确存在的,不同的诗歌有不同的倾向性.
          可有一点值得注意:受众群体大的(有时甚至是相对粗俗的)文类往往会替代受众群体小的相对高雅的文类成为主流.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以至明清小说就体现了这个规律.
          所以,那些受大众欢迎的作品也许的确是未来的主流,但在深刻性方面,它们仍需加强.


          5楼2006-02-06 23:01
          回复
            高兴!!~~~~~~~~~~~~~~:)


            6楼2006-02-06 23:12
            回复
              那些从主流文类上退下来的文类,有三种可能.一是逐渐消亡,如汉赋.二是成为边缘文类,如现在的诗歌.三是获得新生,重新占据主流.这在历史上好象还不多见.希望在很远的将来,有诗歌的那么一天吧!


              7楼2006-02-07 11:18
              回复
                可有一点值得注意:受众群体大的(有时甚至是相对粗俗的)文类往往会替代受众群体小的相对高雅的文类成为主流.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以至明清小说就体现了这个规律. 
                所以,那些受大众欢迎的作品也许的确是未来的主流,但在深刻性方面,它们仍需加强. 








                好比金庸的武侠。现在绝对比《猛虎集》《燕山夜话》这些书受欢迎。而且还有可能长期受欢迎。
                但是金庸武侠只能作为快餐文学,有学之士毕竟还是喜欢档次高的的真正的文学。

                生活本身是个粗坯。但我们在对它进行描述的时候,无论语言是粗俗还是文明,只要能够反映客观现实,有深刻的主题。那就是文学。

                但是诗歌不见得是这样。诗歌要求更高。


                8楼2006-02-07 11:28
                回复
                  所以说主流文学更需要不同类型的边缘文学的支撑和补充,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社会文学体系.各个阶层的人各得其所.


                  9楼2006-02-07 12:50
                  回复
                    我得继续想……开始对诗歌的音乐性发问。
                    边缘文类具体是什么意思?


                    10楼2006-02-07 13:33
                    回复
                      • 222.46.194.*
                      就是看的人少的
                      当然,也有另一种理解,就是不被文学理论所关注的
                      有些人也可以理解为内容上的边缘(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而言)


                      11楼2006-02-07 13:37
                      回复
                        这么说就是处在消亡的边缘或是新生的边缘


                        12楼2006-02-07 13:45
                        回复
                          • 222.46.194.*
                          对头
                          但是
                          也不一定
                          可能是长期处于边


                          13楼2006-02-07 13:47
                          回复
                            开放五官,博爱世界。 
                            勤读多思,熔繁于简。 
                            意在笔先,意随笔生。 
                            不落窠臼,一挥而就。 
                            避免修改,适度留白。 

                            前边想的可以扔了,这几句“四字真言”(确实不是假话~),偷了不少前人的血汗酿制而成,至少能供我自己使用一段时间~


                            14楼2006-03-06 20:42
                            回复
                              胡说几句!

                              前六句很对!

                              不落窠臼,一挥而就。=== 一挥而就本身就是个窠臼!
                              避免修改,适度留白。=== 不修改,但要再生!最大限度的留白!

                              ~~~~~~~~~~~:)祝心情好


                              15楼2006-03-06 2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