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硕联盟吧 关注:12,394贴子:29,281
  • 1回复贴,共1

文运法硕2021年北京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初试410分经验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运法硕学员 田同学

参考书目:

法硕
教材:
《刑法分则深度解析》
《法律法规汇编》
《考前冲刺背诵手册》
《考试分析配套考点详解》
题目:
《基础配套练习》
《历年真题章节分类汇编》
《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
《冲刺五套卷》

英语
黄皮书考研英语一真题
《新编考研英语阅读理解50篇》
《考研英语最后预测五套题》

政治
政治四件套
《知识点精讲精练》
《1000题》
《冲刺8套卷》
《终究预测4套卷》
《冲刺背诵笔记》

写在前面
考研是一场注定孤独的修行。当你做出了这个选择,那么请坚持下来,无论胜败,你都会成为自己的王者,你所收获的将远超过你的想象。

专业课
我是从2020年2月1号正式开始准备我的考研复习。但是前四个月可谓是走了很大的弯路,我下面会简要叙述,以示警戒。
我在本科期间选择了双学位,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加之看了很多经验贴,意识到背诵的重要性,又自诩记忆力还不错,因此从一开始便拿着分析给自己制定了背诵计划,用了四个月的时间背完了第一轮,没有做题,没有听课,只是背书。但是这四个月几乎付诸流水,当四个月结束后,我再次翻看分析,发现很多内容几乎毫无印象。我受到了深深的打击,决心改变学习方式。所以说,从暑假起,我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有效率的复习。
(ps:大家一定要谨记,不要死记硬背,听课很重要!做题很重要!背书方法很重要!)

(1)听课
我报名了文运法硕的专业课全程班。基础班大概是从七月中旬开始的。在听基础课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几点有效的听课方法。
首先,在听课的过程中,绝对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什么内容就被动地接受什么内容,而是要学会在听的过程中对老师所讲的知识分门别类,建立框架,装进自己知识的小抽屉里。我举个例子,就刑法课而言,我们往往会有这样一个框架,即罪状(及罪状的具体解释或剖析,例如生产伪劣产品罪中的伪劣产品一词),共犯(例如走私罪的共犯),故意犯罪的中止形态(例如抢劫罪的既遂等),一罪和数罪(例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罪和具体犯罪的罪数等)。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便可以老师讲的每一点需要注意的特殊情况,我们之前所不了解的知识,储存进这个框架中。民法,法理学,宪法和法制史都是如此,它们各自有各自的框架。如果有同学觉得边听课边构建框架比较困难,那么可以在听课前翻看一遍分析,提取标题,利用教材辅助构建框架,再开始听课。
第二点,很多同学会觉得做好笔记就万事大吉,但是笔记只是辅助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加深记忆。笔记只是手段,记忆才是目的。在听课的过程中,尽量记忆这些知识比单纯地做笔记更重要。这其实并不难,只是看我们想不想,愿不愿意,有没有做出尝试。
第三点,老师在知识点后讲的例子同样很重要,不要当作一个笑话笑完就把它忘记。要真的有意识得借助这个例子去理解前面的知识点,甚或是将这个例子记住,以后提到这个知识点便想到这个例子也不为过。
第四点,到了复习后期,在强化课和冲刺课期间,可能会有一部分同学觉得分出很大一部分时间听课会有点吃力。这里可以给大家一个小建议。我们从宿舍到图书馆,或者吃饭的过程中,这些零碎的小时间其实都可以利用起来。我在考研期间养成的习惯是,吃饭的时候也会带着耳机听一些课,熟悉的知识就让它过去,感觉陌生的知识就记在手机的备忘录里,并且备注好框架(例如共犯,罪数等等),开始学习时再将之抄写在书上。

(2)做题
我给出的做题建议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第一遍过分析的时候,可以利用上面说的《基础配套练习》这本书。每看一章书,都要建立起相应的框架,并在做题的时候判断这道题属于框架中的哪一个知识点。
第二点,做错任何一道题,都不可简单地看看解析让它过去。做题不在量,而在于质。每错一道题,都说明有一个知识点没有掌握扎实。我举个例子,供大家参考如何分析一道做错的题目。
例题:甲赠予乙一间房屋未过户但是给使用权,一年后,甲急需用钱,把房子卖给丙,办理过户,保留所有权,一旦交齐费用办理所有权转移,现在房子状态()
A 甲享有所有权 B 乙继受取得所有权
C 丙善意取得所有权 D 丙继受取得所有权
(引用:2020年法律硕士联考(法学))
这道题目我选的是A,但是答案是D。那么该如何分析这道题呢?首先我们要明晰自己的解题思路。我起初认为甲虽将房子卖给乙并办理过户,但是在所有权保留的情况下,甲依然享有房屋的所有权(不过其保留的所有权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接着我们要看答案分析并考虑这属于什么知识点,即所有权保留不适用于不动产,这是所有权保留的适用范围,由此我们便弥补了一个知识漏洞。其实这是一个超纲知识点,但是杨烁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曾提及,这再次说明了听课,以及听课过程中构建框架的重要性。按照这个顺序来分析错误题目,我们便会在做题的过程中,弥补自己知识框架的漏洞,充分提高自己的做题效率。
第三点,我建议,在对分析有一定熟悉度过后,也就是在第二遍或者第三遍过分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上面所说的《历年真题分类详解》这本书了。真题更需要我们好好研读,不只做一遍,要做到我们对每道题都了然于心,知道这是在考哪个知识点,甚至连这个知识点的内容,以及这个知识点的所属框架都可以说个大概。

(3)背书
背书可能是大家最头痛也最容易打乱阵脚的一个环节。在背书的过程中,我主要遇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背完了忘,一个是背完难以灵活运用。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给出的解决办法是:艾宾浩斯曲线。当然我并不是说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艾宾浩斯曲线表来规定每天的复习计划(如果能承受住巨大的背诵量,并且不愿意自行制定背诵计划也可以直接使用),这个方法的实质在于重复。由于分析的内容十分丰富,等到背完一遍再从头背第二遍,记忆效果会很差,因此大家可以三天一循环或者五天一循环(按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对之前的记忆内容反复温习,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背诵效果。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失去信心,当大家第二遍背诵时极有可能发现自己几乎什么也没记住,这种时候不要灰心,这是正常现象,等到第三遍第四遍你就会发现转机。
而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做题才是化解背书与灵活运用二者矛盾的关键。按照上文中我所介绍的钻研错题的方法去联结书本知识和题目,你就会逐渐融会贯通。

英语
英语复习我主要分为做题和总结两大部分的内容。我的时间线如下:
2月份开始,我开始背诵考研单词。由于考研单词的量比较大,加之单词往往需要反复记忆,因此越早准备越好,最好能够在开始正式做题前完成单词背诵。我使用的是墨墨背单词,每天给自己设置50-100个单词,但是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复习量大,导致进度缓慢。那么我的一个小tip就是:在大家可以保证背诵效果的情况下,定好每天的单词量(包括新单词和复习单词)并完成后,额外新选一定量的单词(量力而行),从而保证自己每天背诵一定数量的新单词。
7月份,考研单词已经背诵完毕,我开始按照一天一套的速度来做英语考研真题。很多同学可能一开始会选择一部分一部分地做题,但是我建议大家从一开始就定时完成。这会很困难,但是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与节奏,避免后期难以提速。
关于做完题后的总结,我的建议是:
第一,不确定的题目和错误的题目,一定要根据答案分析从原文中找出答案,确定自己的错误原因,是单词问题,还是句子理解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第二,考研阅读是最佳的作文素材。我们在做考研阅读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精巧的单词,词组和句式,比如词组中的long overdue,status quo等,或是句型中的否定词放句首其后要倒装等等。太过复杂,专业性太强的单词,词组和句型我不建议大家积累,看懂即可,但是比较简单好用而又地道的表达可以记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常常翻看,潜移默化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另外,完形填空中会出现很多类似的介词词组,这些也都可以集中积累,做好笔记,不仅有助于完形填空的作答,也可以运用于作文中,显得自然地道。
9月份左右,除了年份最近的三套题以外,我已经全部做完,因此我购买了《新编阅读理解50篇》。但是这个大家可以视情况决定,如果大家有时间,也可以尝试做英语二的真题(题型相似部分),或者如果对英语一的真题已经淡忘,也可以二刷英语一的真题。不过无论做什么题,重心都要放在检索文章信息,锻炼快速做题技巧和总结表达两个方面。只要真的投入进去,不论做什么都会有收获。
进入12月份,我将此前遗留的三套真题按照前述方法(做题+总结)完成,最后检验自己的英语水平。但是大家要切记,不要因为成绩好而骄傲,也不要因为成绩不佳而丧气,专注于查漏补缺与总结,这是你唯一能够做的,也是你一定会收获回报的事情。

政治
政治复习过程中,大家要切记,不要三心二意,一会跟这个老师一会跟那个老师,随周围同学的大流。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出彩之处,既然选择了他,就要相信他,缺乏信任是最危险的事情。
接下来我的复习时间线如下:
7月份,我开始按照一天一课的速度看《精讲精练》,每看一课就完成一课的《1000题》。我认为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课学习很相似,重点都在于掌握框架和关键知识点,而做题的过程中也要保证心中有框架,错题找出遗漏知识点。这段时间大家不需要刻意背诵,重在理解,背诵是后期的事情,不需要急于这一时,更何况现在背用处也不大。
9月份,我的《精讲精练》基本已经看完,《1000题》基本也已经刷完一遍。当然没有完成的同学可以继续推进,这部分时间可以适当地后延至10月份,重在质量而不在于速度。这段时间我开始二刷《1000题》,我认为《1000题》虽然知识点十分细密,但是如果掌握好了这些细节问题,夯实了基础,后期做选择题将会如鱼得水,另一方面大家做一次记忆并不深刻,因而二刷三刷《1000题》并不是浪费时间(如果时间紧张,只做之前出错和有疑问的题目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10月份,小黄书《冲刺背诵笔记》就出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逐渐将背诵加入复习日程。我在背诵阶段没有选择肖老师,是因为肖老师的背诵笔记过于细致,内容繁多,且略显枯燥,因此选择了更适合背诵的小黄书。有一些同学也会在老师选择之间陷入困惑,这是不必要的,因为两者的背诵内容其实相差不大,无论选择哪个,只要认真背都不会出大问题。但切忌的是,不要在这段时间频繁更换背诵教材,这不仅会因不同背诵教材编排不同而遗漏知识点,也会打乱复习节奏,慌乱阵脚。
11月下旬,肖八出来后,我的使用方式如下:
首先,我将选择题和问答题分开做,先按照一天一套的速度完成所有的选择题,再按照大题所属章节完成所有大题(即:第一天完成哲学部分大题,第二天完成马原部分大题,以此类推)。我认为这样分题型分内容完成的好处是,通过重复的不间断的练习,熟悉每一种题型,每一部分内容的答题方式和知识点。
第二点,对于大题的处理方式,我一般是先看题目,思考可以用到哪些知识点,脑子里有一个大概,但并没有完整地写出来(我个人因为分给政治的时间有限,所以不可能将答案全部写出来,并且我认为八套卷的大题含金量不是很高,所以也没有必要将答案全部写出)。接下来,我会分析答案的结构(例如概括句,答案的关键点,即用到的知识点,领导人讲话或相关政策引用等),并按照话题总结答案(建议整理成word文档,方便以后遇到类似话题修改,补充与添加)。
12月份四套卷出来后,我按照每天一套选择题和一套大题的速度完成并背诵(大题我依然采取了相同章节放在一起背的方法)。四套卷的选择题可以二刷(只刷错题和第一次做时不确定的题目,因此要事先做好标记),大题则一定要做到烂熟于心,不能抱侥幸心理。
考试前最后一周,我再次对《精讲精练》上每一章开头的框架进行了回顾,以便在考场上面对问题不知所措时可以将利用框架上的知识点作答,而不至于完全茫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使答案更加完整,避免遗漏知识点。

写在后面
最后我想谈论一下考研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几点经验。
首先,一定要有自己的节奏,做好计划安排。当你对所有的任务合理切分,对每天的时间合理切分,有条不紊地按照步骤进行时,你不仅会体会到内心的平静,也会最大程度提高效率,而不是感动式学习,用每天学了多少时间来安慰自己却全然不顾学习质量。对于计划制定,第一是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否则会失去信心失去动力,让人泄气。可以先对已制定的计划试行,根据完成情况再进行调整。第二是要细致且灵活,例如细致到英语两小时做一套卷子,政治一小时看完一章《精讲精练》,同时还要根据内容量和学习状态进行适度调整,不要强求。如果这一套卷子确实比较困难,需要更长的时间总结,如果这一章精讲精练内容确实很多,那就可以延长半小时到一小时,又如果学习状态很差,脑子不够清醒,那么就可以放慢速度,也不能不顾质量而追求速度。
第二,要对自己有信心,有自己的判断,不能对经验贴偏听偏信。比如说,我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要考清北人政等名校,选择题的错误数量不能超过5个。这给了我极大的压力,令我一度失去信心,但是事实上,我最后的选择题错误数量甚至远超5个,也不见得影响了我的总体成绩。考研过程中,甚至是人生道路上,都很少有所谓的真理,别人说的话不能成为你的主心骨,真理是自己探索出来的。
第三,零碎时间很重要,一定要充分利用。考研期间,我们上课路上,去图书馆的路上,亦或是散步时,吃饭时,都会有很多闲暇时间。用这些时间听课听分析都是很好的巩固,我甚至觉得用耳朵去听,去构造框架,去记忆,有时比我坐在桌子前看视频还要有效。但是,大脑的放松也很重要,当你感觉到疲惫时这些零碎时间不要也罢。
经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去摸索的,经验贴是引导,但绝不是圭臬。最后还想要告诉大家,人生的路有太多太多条,但是既然我们选择了这条,就要全力以赴。一切的一切之后,结果其实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付出的努力对得起自己,不辜负自己的内心。这份经历终将混合着血泪与欢乐融入我们的生命,带给我们长长久久的精神财富。


IP属地:北京1楼2021-05-14 10:58回复
    家人们,太棒了!


    IP属地:新加坡2楼2021-07-14 14: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