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永痕吧 关注:9贴子:452
  • 9回复贴,共1

发一个贴子记录一下知乎上写过的所有废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发一个贴子记录一下知乎上写过的所有废话: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0-19 23:32回复
    反正马上要注销咯!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0-19 23:33
    回复
      种骨子里面的温柔,与对这个世界的坚定一直让我难以忘怀------但我们这个时代,我们什么都有没。在21世纪的中国,普遍吃得饱的中国却消失了,你知道入关人为什么要强调“大house”吗?因为他们贫瘠的想象力已经想不到任何大豪斯之外人生还能有什么追求了。这种普遍性地浑浑噩噩地活着的现象遍布整个中国包括教育程度高的和教育程度低的。
      同样,这个问题下面 @李星河 @FanFanFan 这样的建政大v基本上是在瞎扯,这里我不发表诛心之论,但你以为脱离了所谓的大都市在小城市就能过好一点的生活了?可别做梦了,我本人也是小都市出生的,我非常清楚小都市是什么样的情况,很多人到大都市就是为了避免小城市那种巨大的舆论压力,而小城市职场圈的一些事情只会比大城市更加严重,放心,没人会把你当成一个大写的人对待的。至于所谓的理想主义者乐观是必要的,我只能说,乐观不是盲目乐观,如果你拿不出什么真正能慰藉人心的东西,你又想着什么要乐观又有什么意义呢?也许大多数时候是知识越多越对当下这个社会失望。
      而所谓的“中年人哲学”,什么不去想这些东西,活的简单一点之类的言论也都是在扯淡。你没有这么单纯,这种正常人的悲剧之处就在于正常人必定称为一个意识不到自身的复杂性的**才能称为一个爱指手画脚永远乐观的正常人。但是你自身的复杂性也终究会让你在一些时间段感到巨大的虚空与失落---------但是对不起,没人救得了你。
      也许现在我们只能做的,只有沉默,等待,以及在必要的时候发出一点声音了。虽然未来依然迷茫,但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等待了,当然我们还可以善良一点,对身边的人尽量好一点,也许当有些人真正要自杀的时候也会回味到这最后的一些温暖。
      年轻一代当中——不是缺少——而是没有出类拔萃的创作者,当然不是因为没有天才。但天才不能孤立地完成,任何人都不能。现实——它如此重要,却不再丰盛了。抑郁症成为创作者的标准配置,绝不仅仅是因为流行语境使然,这种撕裂确实是无法回避的,因为在过去人们要学会的是如何从现实中汲取营养,在今天创作者的第一课却是从现实中保全自我,在今天创作不能保护人,反而要求人的庇护。
      林奕含的不幸就是这样一种关系转变的代表。文学,或者拓展到整个艺术范畴,在过去自有的那种普遍的价值框架已经不复存在,她所渴望的庇护或者疗愈也早已随之消失。混沌的、模糊的大群体使宏大叙事变得难以实现,而这种价值的崩溃则使私人化的叙述变得同样困难。似乎只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力的创作者才能在这种环境里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然而我很怀疑人究竟能否达到这样的强力。
      私人化的叙述面临着一种全面的不自由。一方面,基本的生存需求几乎要占据一个人的全部精力,另一方面,他的种种社会关系无法通过(在社会上)完全正当的方式回避,这些关系也不可能全面支持他可能进行的创作。这种不自由,也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无法为他们提供独立的保障,他们就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去维持独立。
      最终的结果是,我们几乎无法找到一种合适的话语来进行创作。以文学为例,一些诗人,塑造了一种诗学,然而其中的现实高于现实的现实;另外一些,例如更年轻的诗人群体,这些大多还在大学活动的诗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陷入了某种修辞怪圈,他们不得不向修辞本身寻求力量;我们也没有足够优秀的以当代生活为题材的小说,非虚构写作在今天的流行,我认为也是这种失败的一个结果——在虚构中能够取得的正当性无法成立,转而只能依赖物料本身的正当性,而这种依赖实际上把创作本身排除在外了。在美术上这种衰败也许更显著,因为技术审美的框架崩溃得更早,物料的正当性久已消失,我们(在少数大城市)虽然还能够看到为数众多的艺术展览,但其中多半只是并不构成作品的技巧练习——通常,我们会把这些仅能用以提高或展示熟练度的东西叫做习作,而非作品。
      非虚构的盛行,即便不能说是直接的失败,也至少是信心崩溃的现实信号。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预示着某种根本性的危机:连我们的意志也无法展现出超越命运的力量,而只能寄望于它本身的质地(和奇迹)。不幸的是,这种奇迹永远不会发生,在前方等待的,只有虚假的希望和理解的错觉。
      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更多的事情;但也许我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情也仅仅是等待。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10-19 23:41
      回复
        在这里我还要强烈反对那些例如 @璐村惂鐢ㄦ埛_00a9ANM馃惥 这样纯粹胡扯的答案,这种答案后面暗藏的思想是非常危险的。不过我觉得对冰水这种根本不懂文学的大脑和强行乐观的睿智精神解释某些东西总是很费劲的。
        首先我对那些口口声声说着要对文学中所暗藏的虚无主义进行批判的人提出质疑:你当然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法抵抗虚无主义,可以唯独不能禁止虚无主义的自由表达,我觉得这种思想恐怕比虚无主义更加可怕,这种所谓的抵御虚无主义的方法只能让国家和民族陷入更加严重的虚无主义之中。
        首先你要知道“存在即合理”,每个事物,每个思想倾向的存在都是有其理由的。虚无主义之所以能够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不是因为虚无主义作品给他们洗脑了,而是因为虚无主义情绪本来就藏在他们心中。即使没有虚无主义作品的挖掘虚无主义也是存在的。要知道所有信仰与理念的前提都是思想的自由-------哪怕是基督教。因为如果信仰中有所谓的强制,那么信仰怎么能成信仰?
        xs,键政大师似乎什么时候都要彰显一下存在感,拿自己那可怜的知识鄙视一下人文学科的无用。
        高赞 @凯鹅 已经说得可以了。姜律师也在道德审判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首先我先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反思当下的道德困境,但是你不能用(大众所理解的)道德去批判文学作品和其中人物”。
        首先你要搞清楚,文学本质上还是一种艺术,(某文艺学博士好像在混淆视听)这就决定了文学不能作为这个世界的答案。即使像《1984》这样倾向强烈的作品,他反对极权主义的手法依然是艺术式的。而不是写个论文引用一堆统计数据说明极权主义又多大的危害。虽然说以文字作为载体难免会多多少少透漏出作者本人的思想倾向,但这绝对不是文学的本质特点。
        苏联时期,政府钦定“卡拉马佐夫兄弟”““群魔”,“地下室手记”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当时政府钦点夏写下的反社会主义作品。现在回过头来看,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是什么思想?他是斯拉夫主义,(沙皇和基督教的拥簇者)。而他的作品里面也常见“苦难救赎”这样的思想。按照键政大师的观点恐怕陀本身就要被批成臭老九了。但是我们能用道德批判他的作品或者他作品中的人物吗?
        答案是不能,首先我在前面说过,文学的本质是艺术。而搞艺术最起码的一点,就是先要去坦诚地面对这个世界。因此文学家笔下的东西可能并不是“客观”的(废话,世界上哪有“客观”?),但一定是深刻而又真诚的。而那些有深度的作品之所以能够一直流传,在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我们根本就没有解决。
        此外,文学更接近于“question”而非“answer”,至少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文学中的问题是没有得到公认的正确解决的。(即使有时候作者对他心中的理念很坚定,但有时候我们必须把作品喝作者分开来看)所以你会发现一般对于读者而言,文学作品中即使作者勉强给出了答案,那答案也一般不能让读者信服。加缪在“既不当侩子手,也不当受害者”里面提到,悲剧之所以成为悲剧的原因就是悲剧本质上是无法避免的。只要有人存在就一定会有悲剧,因为悲剧本质上是人性之矛盾的必然反应。哈姆莱特的巨大悲剧的根源不来自于外界,而来自于他自己。
        最后,借着这个话题说一下我很担忧的问题,中国现在文学的越来越差预示着整个民族精神的问题(文学绝不仅仅是个人思想的体现,而是和民族乃至世界都很难分开的)而现在普遍对文学的漠视更让我对将来中国整个国家价值观问题产生深深的担忧。人从不应该是工具,人才是目的,每个人都很重要。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10-19 23:42
        回复
          想到了莎士比亚的一句话,虽然我不是很喜欢,但是在这里很适用:
          “No man or woman is worth your tears, and the one who is, won’t make you cry”
          爱情是伟大和美好的,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为他付出生命,但绝对不是这样的情况。这个男孩作出如此选择是因为他的人生已经找不到其他美丽的地方了。但我们根本无从斥责他,因为对一个原生家庭极差而又非常敏感的男孩来说,女孩很可能承受不住这种压力,在爱情中找不到快乐与轻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的公爵一开始无疑是爱着娜斯塔霞的,但娜斯塔霞巨大的原生家庭的悲剧导致她根本不能让爱他的人开心,爱他的人身上也无时无刻存在着巨大压力让爱情最终消逝。
          两个人的爱恋应该是一个互相扶持,共同进步与探索这个世界的过程,但主旋律绝对不能是一个人对依赖。换句话说,关系中只有依赖的爱情几乎一定会走向悲剧。记住,爱情最美妙的时刻是两颗心灵的碰撞与灵魂的交流。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10-19 23:43
          回复
            十年前公知真的很盛行吗?
            知乎 ·1,825个回答
            邀请回答查看回答

            Dostoevsky

            生命还有多少美丽的地方?
            不用说10年前,就是三年前,我高一那会儿参加了一个学校组织的物理兴趣社团。虽然说是物理社团,但老师也不怎么讲物理,反而和我们聊政治。
            这个老师是一个典型的中年“恨国党”,在课堂上说美国是世界上最民主最自由的国家,抨击国内的选举制度,以及科研环境。我记得很清楚他最喜欢嘲讽国家的华为手机以及大飞机,说核心技术都是美国的。当时我年轻,还总想着怼几句。(当然我就是为怼而怼)
            不过他现在还敢说这些吗?我不清楚,但我想应该是不敢了。我前段时间在QQ空间里随手嘲讽了一下团团,就有同学过来抨击我。我想了想还是还有点害怕,最后就不在QQ空间里发这些的东西了,我忽然感觉到:以前很常见的一些言论现在很少了。虽然我觉得我的朋友不至于举报我,但还是要防患于未然。
            我想了一下我那位老师,他依然这么想的?我想是的,毕竟人的思想不会在几年内就发生大的变化。至于他的思想本身也就是些老生常谈的东西,谈不上多么深刻。他一个人不说这些也确实没啥大不了的,但不想说和不敢说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但我浏览了一下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似乎,大家认为这是好事?
            编辑于 08-09・禁止转载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10-19 23:44
            回复
              如何看待鄱阳发布发文:洪灾也不是一个彻头彻脑的坏东西?
              知乎 · 275 个回答
              先说结论:这是一个酸臭文人极度媚俗与讨好上级所创造的文章。但是创造这样的文章和中国一直以来的“强行乐观”的叙事方式有关。
              这种调子其实和十二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纵做鬼,也幸福”是一样的,为了强行乐观连基本的常识都不要了,写文章的人连作为文化人最基本的脸都不要了,直接跪下来唱颂歌。平时唱些小颂歌可谓人民喜闻乐见,这种会引发无数死亡与悲剧的事情还要唱颂歌纵然爱吃甜食的人也要吐了。
              一点常识:人死了就是死了,他没法复活给你唱颂歌,悲剧降临在个人身上也许就是无可挽回的死亡,这些东西是需要反思,需要检讨和默哀的。而即使是这点常识大多数人也根本就不具备,夸人民家不费余力地夸着这届人民有多么优秀,人民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可是一旦出现了大灾大难就开始装聋作哑或者换个面继续唱颂歌。唯独不敢承认人是会死的,不是每一颗受伤的心都能得到抚慰的(话说中国人也不信上帝嘛,那怎么可能每个人都有最终的公正)。
              由于人的力量的有限,即使政府再完美也不会避免一切可能出现的风险。悲剧永远都会发生,重要的不是悲剧有多么惨烈,而是悲剧过后人们对于他的态度,尽管我不相信神,但假设真的在天有灵,已亡者看到那些为他们哀悼的人心里也会感受到一些抚慰。而生者则从哀悼中学到善良与勇气,以及如何努力去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然而一次次悲剧面前我都很少看到这种哀悼,人们的遗忘效应快得可怕。就像尚且未过去的疫情,人们在熬过了最难熬的时间后讨论关于疫情的讨论又成了人民喜闻乐见地嘲笑西方(有些人甚至嘲笑地不是西方政府而是人民本身)。却忽略了这次大灾在中国也造成了至少四千多亡魂。对于这次洪水,外网喊着这是天灾,国内认为这是人祸。但我们要知道,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是确确实实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端正态度,每个人都尽可能地献出自己的有限力量来拯救这一次悲剧,同时也对这次灾难中的受害者给予最尊重的态度与深沉的哀悼。所以我实在很讨厌“多难兴邦”这种废话,因为邦本身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但是受难者是永远不会回来了。而这个词语经常被用来对灾难的粉饰。
              话又说回来,中国人的“强行乐观”叙事也不仅仅体现在这次灾难,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甚至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之中。作文永远只能积极向上,即使偶尔允许你写一点负能量,结尾也必须转移到政治正确的废话之中去(所以我有时候会说:写作者必须尽快摆脱高中作文所给你养成的臭毛病),你看缪可馨事件,那么小的一个孩子,写的那些东西甚至都沾不上“负能量”的边也都被老师驳回重写,老师有没有意识到他们才是负能量本身呢?大家宁愿欺骗自己,也要在社会中戴上微笑面具发着大拇指奋斗这样虚伪到让人反胃的表情。我有时候甚至想:很多人抵制疫情期间的“负能量消息”表面上“不信谣不传谣”,实质恐怕是畏惧或者不愿意面对:“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负能量,真的有悲剧。”然而,这个世界并不会因为你的意志而转移,你一直不愿意面对这个世界,那么它迟早有一天会漏出獠牙刺痛你。
              发布于 07-25・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10-19 23:46
              回复
                那么多国家都欺负过中国,为什么中国相对更恨日本多一些?
                知乎 ·1,247个回答
                邀请回答查看回答

                Dostoevsky

                生命还有多少美丽的地方?
                有一点需要注意:大部分中国人现在对日本的仇恨情绪不可能来自于战争(或者说,战争绝不能占大部分因素),现在的仇恨情绪的根本来源在于中日关系的紧张和舆论的引导。
                记忆的消失效应快的难以想象,文革过去了50年,饥荒过去了60年,我们这代人有关于那段痛苦甚至不亚于战争的记忆吗?没有,更别提几乎所有人都没经历过的抗日战争了。80年代的时候我们对于日本的印象都要比现在好很多,难道过了40年,仇恨印象反而加深了?更何况那一代侵略者早已经入土。仇恨甚至显得有点莫名其妙了。
                我们当然要铭记历史,但是不是这么铭记的。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除了日俄之外的国家侵略事实上我们根本就没必要在乎,日本是确确实实屠杀了我们的人民。但是非法西斯国家对于中国的欺负更多是针对清政府的,事实上强行打开中国国门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中国当时面临着马尔萨斯陷阱和清政府的愚民,即使没有侵略者老百姓的生活也和地狱一样。另外,和美国,英国这些国家的摩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清政府的**思维和出尔反尔。关闭中国国门也不见得就是人民的意思,而是清政府为了保持政权稳定的手段而已。英美列强当然不见得油有多么好(但也比清政府好)这本质上是一个“小黑吃大黑”的行为,但是对中国人民来说,两者都是黑,没必要因为是政府就网开一面,受伤的永远是民众。
                编辑于 07-23・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10-19 23:48
                回复
                  在这世界上,除了爱情和亲情之外,有什么东西是支撑你走下去的动力?
                  知乎 · 22,936 个回答
                  题主这个问题似乎包含了这样一种假设:“人生的根本意义可以落足在“爱情”和“亲情上面””,但我很遗憾地告诉题主这种假设也是错误的。“爱情”和“亲情”也许会成为人生的一些支撑,但遇到根本性问题,也是于事无补的。尤其是后者,中国的亲情虽然也包含着“爱”,但是更多的不是尊重,而是病态的依赖。
                  罗伯特罗素曾经总结出人活着的三种意义:“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高尚的人看到这些东西恐怕也会难以抑制心中的激情,当我们麻木不仁甚至痛苦到了极点,我们就会想起这些依然美丽地让人心中一颤的东西。然而我要告诉题主:短暂的激情依然是无用的,没有更加厚实的支撑,所有激情也只是空中楼阁。
                  这里面提到了“爱情”,“知识”,“同情心以及同理心”,那么我们也要扪心自问:我们有没有这些东西?我们为什么要有这些东西?
                  先回答第一点:我们有没有这些东西?先是爱情,我们哪来的爱情?我们的社会有没有鼓励爱情,有没有爱情的土壤?我们的家庭组成中爱情的成分有多少?中国现在婚姻的结合到底是男女双方心灵的触碰而是简单的为了逃避亲属的追问而搭伙过日子?
                  首先,这个时代是一个忽视爱情的时代,我们可以在贴吧上,知乎上看到现在很多人对爱情最真实的看法,男女之间互相嫌弃,很多年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本来就没有机会和女孩(男孩)有着长期接触的机会,导致很多人的爱情本来就是通过“相亲”这样的方式获得。
                  不过这个也不完全是时代原因,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时代的整体风气会影响我们心中一些崇高的观念。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对于爱情我们必须问这几点:
                  1.我们对待爱情,是否足够真诚?
                  2.爱情会不会破灭?
                  3.我们的人格是否能支撑起我们对对方的承诺?
                  先回答第一点,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爱情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爱情是激情与承诺的混合体,前者让我们尽情地享受其中的美丽,后者让我们再这个世界上能够更加放心地把身心交给对方。
                  然而,爱情当然美丽,但是我们如何保证在一段感情中我们不会厌倦,不会因为对方的人老珠黄或者疾病就离开呢?所以我认为爱情的本质是对对方的承诺,你要知道:当你们以后步入了婚姻,生活的激情会慢慢褪去而漏出两个人的情感最真实的底色,接下来的生活才是最能考验你们爱情的东西。
                  为什么现在很多女性往往会在男人对她爱理不理之后崩溃,为什么很多男的会在女性出轨之后暴跳如雷放弃婚姻。这本质上是一种“承诺的破灭”,当我们看到我们寄托了无数希望的人,甚至将自己的很多东西都交给了他(她)之后却漏出了獠牙反咬了我们一口,我们应该如何呢?
                  我要告诉题主的是,在中国,大多数婚姻的本质,是羁绊而不是承诺。激情已经褪去(甚至从来都没有存在过这种东西),但是他们还是在婚姻里面去放下自己的归属感。但这已经不是在生活了,最多只能称作“凑合”,其实国外的情况也可能好不到哪里去,但就欧美来说,他们所受的教育会让他们更坦率地面对问题,因此也可能有更美好的爱情。但即使这样,几乎中国有的一切爱情矛盾在其他国家都找得到。
                  更重要的是,由于人自身的有限性,你很难或者无法把对方当成自我完善的最终目标。这里说的“自我完善”并不类似于尼采或者苏珊桑塔格的那种(相反我很讨厌那种“自我完善”),爱情是需要有根基的,与你恋爱的人不是超人而是承受能力有限的人。**里面梅诗金那种人也承受不了娜斯塔霞,就是因为娜斯塔霞活下去的土壤已经不在,把爱的全部重心放在别人上会把别人压垮的,对于自己而言也很容易因为对方陷入自我怀疑之中。
                  所以爱情需要土壤,甚至一切感情都需要土壤,这个土壤就是信仰,某种坚定的信念,超越出物质的一些东西。拥有爱情可以更好地站稳在这篇土壤之上(这也是爱情的另一面:让彼此变成更好的人),但是在中国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篇土壤。因为封建帝国和近代灾难已经毁灭了一切中国人的信仰,而在信仰的重建过程之中,我们又是多灾多难的时代,思想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导致我们的意识形态成了个缝合体,所以当我们忽然感到失落的时候会发现已经没有任何可依靠的力量了。
                  可以参照一下这篇文章(写的不是很好,请见谅)
                  网页链接
                  编辑于 10-04・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10-19 23:48
                  回复
                    如何看待河北景区内女子身穿和服拍照,被男游客怒斥「你是不是个中国人」这件事?
                    日本旅游·攻略
                    138316 次浏览
                    知乎 · 1,237 个回答
                    三叶儿与愁容骑士赞同了该回答
                    教科书上都有,可***重视了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只有感恩,因为az哥哥的小小错误教科书上都有哇,虽然不能正常讨论,但至少“有了”是吗?
                    还有顺便告诉某些人,来辱骂的话我就直接举报,想关小黑屋的话尽管来。说什么我关闭评论区,我把评论区关了都有战斗力堪比xz粉丝的人来私信骂我。
                    有个道理怎么想不通?指导国际关系的百分之三十是利益,剩下的是意识形态。七八十年代中日关系蜜里调油,中方主动放弃所有赔款并签署友好公告,你们怎么不去喷,怎么没有xj来喷?俄国伤害我们多还是美国多?怎么现在一大堆人舔俄国痛恨美国?你们去骂俄国了吗?外交部说“中国的领土一点不能少”的时候考虑到俄国了吗?
                    签订这份公告的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大家尽管喷顺便放一下公告全文:
                    ①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②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8条的立场。③自声明公布之日起,两国间结束不正常状态,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将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以及政府间的贸易、航海、航空、渔业等协定为目的的谈判。④双方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确认用和平手段解决彼此间的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⑤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中方把赔款都不要了,更别提血债,怎么,签订这份公告的是不是理中客?
                    还有人担心我被时代抛弃,只有拿着一个时代愚蠢无比的价值观构造自己价值观的人才是xx,我有什么必要迎合时代?又谈何被时代抛弃?
                    在任何时候,把矛头不对准当地政府而对准民众的有一说一都是xx,不过有些人家国情怀有点重,不太理解我能说的。
                    讨厌一个国家很正常,但痛恨一个国家是非常不正常的情绪。
                    国际关系由很多决定,唯独不是由历史遗留问题,当年的加害者和受害者都死完了,你痛恨这一批干嘛?他们干扰你什么了吗?现在难道欺负中国人最多的不是中国人?哦我明白了,在某些人眼里,中国人都是一家人,家长教育儿子有什么不妥!
                    日本人确实没这么辱骂过我,但国内某些人做到了不是吗?不能评论了还私信。
                    再说说最简单的一点:所有仇日者(ps:因为历史问题仇日)应该想想:现在这批日本人,有欺负你了吗?历史遗留问题本来就和国际关系几乎没有关联,俄罗斯拿了那么多土地也没见得官方说什么“虽远必诛”,你觉得现在国际斗争,真的是历史问题指导的?历史问题那么该被重视有人,那是日本人让我们1960念一年人口减少一千万吗?是日本人让我们又十年xx嘛?我看知乎上翻案不是翻得挺欢的嘛。希望各位xj不要双标噢。他们可从未得到任何审判。
                    下面有人更搞笑,说我说日本人和蔼为什么还有南京大屠杀的梗图?因为nazi和军国主义者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只不过是数量的问题。你要拿这个证明什么也太可笑了,窝从来都没有说过日本人有什么过人之处和蔼可亲什么的,你们看得懂汉字吗?你不如看看所谓高质量平台知乎,面对中印边界问题的普遍表现是什么样的,把印度兵称为**的比比皆是,到底有什么脸嘲笑别人?
                    去年大学十一假期我特意去了一次南京大屠杀受害同胞纪念馆,装的还可以,但最让我匪夷所思的是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纪念馆的商业化,进去就是一个小吃摊,然后出去的时候又是纪念物品贩**,我不禁感到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有些断裂。在知乎上我经常看到一个仇日言论就有上千上万的赞同,怎么我们同胞的纪念馆如此通俗和商业化?我们那些仇日的同胞见到真真切切的日本人的时候还会真正恨起来吗?
                    关于群众和战争的关系,这是平庸之恶,东京审判的时候有人认为至少十万人都应该处以死刑,但真正实行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因为几乎日本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有罪,但是每个人的罪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在自身位置上不得已为之。整个系统就出现了问题,但整个系统的问题又和所有国民都扯不开关系,总之,每个人的恶造就了这个系统。具体到个人也许很平庸,但就是无数平庸和极端反动人士促成了法西斯。
                    以上是我对战争本身的看法(有人问我我在这里说一下,事实上这个并不是我所要说的重点),不过我还是要指出和服之类的东西和军国主义没有半毛钱关系。有民族感情可以,但你要把感情对准那些伤害你的人,而不是和你没关系的人甚至你的同胞。
                    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体现了中国现在的一种认识割裂,而且割裂的双方往往是没法互相理解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10-19 23: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