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吧 关注:75,494贴子:412,260
  • 6回复贴,共1

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矯之者難矣。說之不行,言之不從者,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矯之者難矣。說之不行,言之不從者,其辯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辯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於人之心,如此而說不行者,天下未嘗聞也。此之謂善說。」


IP属地:山西1楼2020-09-29 09:51回复
    这段见得少,学习了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12-29 10:10
    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12-29 18:37
      回复
        鬼谷之学,算中国最早的心理学应用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12-30 13:43
        回复
          【原文】甘茂.者。下蔡.人也。秦武王.以爲左丞相。謂茂曰。寡人欲容車通三河.(河作川)以窺.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茂曰。請之魏約.以伐韓。 而令向壽.輔行。茂謂向壽。子歸言之於王曰。魏聽臣矣。然願王勿伐也。壽 歸以告王。王迎茂於息壤.。茂至。王問其故。對曰。宜陽。大縣也。雖名曰 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險.。行千里攻之。難。昔曾參之處費.。魯人有與 曾參同姓名殺人。人告其母曰。曾參殺人。其母織自若.也。頃然.(然作之) 一人又告。其母尚.織自若也。頃然(然作之)一人又告之。其母投杼.下機。逾.墻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懼焉。今臣之 賢不若.曾參。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參之母信曾參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 大王之投杼也。始張儀.西并巴蜀.之地。北開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 不以.多.張子而賢.先王。魏文侯令樂羊.將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樂 羊返而論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樂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功。主君之 力也。今臣羈旅.之臣。樗里子.。公孫奭.。二人者挾韓而議.。王必聽之。 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不聽也。請與子盟。卒.使茂將兵 伐宜陽。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孫奭果争.之。武王召茂。欲罷兵。茂曰。 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茂擊之。遂拔宜陽。韓襄王使公仲侈入謝。
          【注釋】.甘茂:生卒年不詳,下蔡(今安徽鳳台)人。姬姓,甘氏,名茂。戰國中期秦國名 將。曾就學於史舉,學百家之説,經張儀、樗里疾引薦於秦惠文王。周赧王三年(公元前三一二 年),助左庶長魏章略定漢中地。.下蔡:張守節《史記正義》:「今潁州縣,即州來國。」 .秦武王(約公元前三二九年—公元前三〇七年):贏姓,名蕩,秦惠文王之子,又稱爲秦武烈 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記》)。身高體壯,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 烏獲、孟説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公元前三〇七年),武王與孟説比賽舉「龍文赤 鼎」,結果兩目出血、絶臏(折斷脛骨),到了晚上,武王氣絶而亡,年二十三。周赧王聞報大驚, 親往哭吊。右丞相樗里子追究責任,將孟説五馬分尸,誅滅其族。.容車通三川:容車,指送葬時 載運死者衣冠、畫像之車。三川,即今河南省洛陽市黄河南北一帶,因其地有伊水、洛水、黄河三 條河流,故稱。.窺:泛指觀看。.死不朽矣:據韓兆琦《史記箋證》,猶言死亦甘心、死亦瞑 目。.約:以語言或文字訂立共同應遵守的條件。.向壽:戰國時秦國人。秦昭襄王生母宣太后外 族。少與昭襄王相處共長,得太后寵。使楚,楚以向壽貴重於秦而厚待之。.息壤:秦邑。.倍: 加倍,更加。《北齊書·神武紀上》:「於是士衆感悦,倍願附從。」.數險:張守節《史記正 義》:「謂函谷及三崤、五穀。」.處費:處,居住、居於、處在。費,古地名,春秋魯邑,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北。.自若:鎮静自如,一如既往,依然如故。.頃然:片刻,一會兒。.尚:副 詞。猶,還。.投杼:投,擲、扔。杼,織機的梭子。.逾:越過。.夫:助詞,用於句首,表發 端。.不若:不如,比不上。.特:但,僅,衹是。.張儀(?—公元前三〇九年):戰國時期魏 國大梁(今河南開封市)人,貴族,曾隨鬼谷子學縱横之術。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 略家。他在魏惠王時期入秦,秦惠文王以爲客卿。惠文王十年(公元前三二八年),秦使張儀、公 子華伐魏,魏割上郡(今陝西東部)。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三一六年)左右,秦使張儀、司馬 錯滅蜀,後又相機滅巴國和苴國。.巴蜀:秦漢設巴蜀二郡,皆在今四川省。後用爲四川的别稱。 .西河:河名。古稱黄河南北流向的部分爲西河。.上庸:古代地名。漢末至南朝梁有上庸郡,治 上庸,即今湖北竹山縣西南。.以:連詞。因而,因此。.多:稱贊,重視。.賢:尊崇,器重。 .樂羊:中山國人,戰國時魏國大將,是樂毅先祖。樂羊初爲魏相國翟璜門客,中山國君姬窟發兵 犯魏,翟璜舉薦了樂羊。可是樂羊之子樂舒是中山王的將領,而且曾殺死了翟璜之子翟靖。但是翟 璜深知樂羊爲人,不計恩怨,力保樂羊爲帥。樂羊出兵後,由於敵强我弱,施了緩兵之計。消息 傳來,朝中大嘩,群臣誣告樂羊通敵。中山國君又殺了他的兒子,煮成肉羹送給他。樂羊飲羹以 决志,隨後大敗中山國。魏王賞了他,封在靈壽,但是反疑他心地殘忍,没有父子骨肉之情。樂 羊死後,葬於靈壽。.中山:古國名,春秋末年鮮虞人所建,在今河北省定縣、唐縣一帶,後爲趙 所滅。.拔:攻取,攻伐。.論功:評定功勞大小。.篋:小箱子,藏物之具。大曰箱,小曰篋。.再拜稽首:古代行跪拜禮時,拜了又拜,叩頭至地,表示高度尊敬。.羈旅:亦作「羇旅」,寄 居异鄉。.樗里子:戰國中期秦國宗室名將,秦公子,名疾,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又稱 樗里子,也稱嚴君疾。因居樗里(一説楮里,今陝西滑南)而稱樗里疾。爲人滑稽多智,秦人稱 之爲「智囊」。.公孫奭:秦國貴族,《戰國策》也作「公孫郝」、「公孫赫」,深爲秦王所親 信。司馬貞《史記索隱》按:《戰國策》作「公孫衍」。.議:非議,訕謗。.公仲侈:亦作「公 仲倗」,戰國時韓國人。韓宣惠王時爲相,利用秦、楚間的矛盾,使夾於秦楚兩大國之間的韓國得 以生存。.卒:終於,最後。.争:辯論,争論。.息壤在彼:張守節《史記正義》:「甘茂歸 至息壤,與秦王盟,恐後樗里子、公孫奭伐韓,今二子果争之。武王召茂欲罷兵,故甘茂云息壤在 彼邑也。」王駿圖曰:「言息壤之盟,猶在彼也。」.大:據韓兆琦《史記箋證》,「大」與後面 「悉」字重叠使用,疑「大」字衍,《戰國策》無「大」字,作「因悉起兵」。
          【譯文】甘茂,楚國下蔡人。秦武王任他爲左丞相。武王對甘茂説:「我想乘著容 車去三川郡地區,看一看周朝都城,這樣,就是死也心滿意足了。」甘茂説:「請允 許我到魏國,輿魏國相約去攻打韓國,請您派向壽輔助我一同前行。」甘茂(到魏國 後)對向壽説:「你回去告訴大王,魏國已經聽從我的建議,但是我希望大王不要進 攻韓國。」向壽回去把甘茂的話轉告給了秦武王。後來秦武王到息壤迎接甘茂。甘茂一到達,秦武王就問他不攻打韓國的原因。他回答説:「宜陽是韓國的一個大縣,名 義上是縣,實際上是一個郡。如今大王冒著很大的危險,行軍千里去攻打它,實在難 以取勝。以前曾參住在費邑,魯國有一個與他同姓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他的母親 説『曾參殺了人』,他的母親若無其事地繼續織布。一會兒,又有一個人告訴他母親 説『曾參殺了人』,他的母親仍然神情自如地織布。又過了一會兒,一個人又來告訴 説『曾參殺了人』,他的母親隨即扔下織布的梭子,翻墻逃走了。憑著曾參的賢德及 其母親對他的信任,當有三個人都懷疑他時,他的母親也會害怕他真的殺人了。現 在,我的賢德比不上曾參,大王對我的信任也不如曾母對曾參的信任,而且會懷疑我 的人不止三人,我擔心大王也會中途像曾參母親扔掉梭子一樣,不再信任我。當初, 張儀向西吞并了巴蜀,向北開拓西河以外的疆土,向南奪取上庸。天下人并不因此而 贊賞張儀,而是因此尊崇先王。魏文侯派樂羊領兵攻打中山,三年時間,才攻取了中 山。樂羊回國後論功請賞,魏文侯把一小箱子誹謗樂羊的文書給他看。樂羊嚇得連連 叩頭拜謝説:『這不是我的功勞,全靠君王的威力啊。』而現在,我甘茂衹是一個寄 居秦國的下臣,樗里子和公孫奭二人,必定會藉口韓國强大而對我的攻韓計劃有所非 議,大王一定會聽信他們,這樣一來,大王您欺騙了魏王,而我也要遭到韓相公仲侈 的怨恨。」秦王説:「我不會聽信他們,請讓我和你立約爲誓。」最終還是派甘茂領軍進攻宜陽。過了五個月還没攻取下來,樗里子和公孫奭果然出來反對這件事。秦 武王召甘茂回國,想要退兵不攻了。甘茂説:「我們的息壤之誓還在那兒。」秦武王 説:「是這樣。」於是秦武王大規模地出動軍隊,讓甘茂率領進攻宜陽。終於攻取了 宜陽,韓襄王派公仲侈到秦國謝罪講和。


          IP属地:山西12楼2023-12-28 10:35
          收起回复
            【原文】人主之賦斂.於人也。必先計歲收.。量民積聚.。知民(無民字)饒 饉.有餘不足之數。然後取車輿衣食。供養其欲.。(欲舊作上。改之)高臺層榭.。 非不麗也。然民無窟室.狹廬.。窟室。土室。則明主不樂也。肥醲甘脆.。非不香. (香作美)也。然民無糟糠菽粟.。則明主不甘.也。匡床.衽(衽作箬)席.。非不 寧也。然而民有處邊城。犯.危難。澤死暴骸者。則明主不安也。故古之君人 者。甚憯怛.於民也。國有飢.者。食不重味.。民有寒者。而冬不被.裘。歲 豐穀登.。乃始懸鐘鼓陳幹戚.。君臣上下同心而樂之。國無哀人。故古之爲金 石.管絃.者。所以宣樂也。兵革斧鉞.。所以飾.怒也。觴酌.俎豆.。所以效. 喜也。衰絰.菅屨.。所以喻哀也。此皆有充於内。而成象.於外者也。及至亂 主。取民則不裁.其力。求下則不量其積。男女不得事耕織之業以供上之求。力勤.財匱.。君臣相疾.。而乃始撞大鐘。擊鳴鼓。吹竽笙。彈琴瑟。是由.貫介胄.而入廟。被綺羅.而從軍也。失樂之所由生矣。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國之本也。國者君之本也。是故君.人者。上因天時。下盡地財。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長.。五穀蕃殖.。各因其宜。所以應時修 備.。富利國民。實曠.來.遠者。其道備矣。非能目見而足行之也。欲利之 也。欲利之也。不忘於心。則官.自備矣。心之於九竅.四支.也。不能一事. 焉。然而動静聽視。皆以爲主.者。不忘乎欲利之也。故堯爲善而衆善至。桀 爲非而衆非來矣。
            【注釋】
            .
            賦斂:徵收賦税。. 歲收:一年的收穫。. 積聚:指積纍、聚集起來的物資或錢
            材。. 饒饉:饒,富饒、豐足。饉,歉收、缺乏。. 欲:需求。. 榭:建在高臺上的木屋。多爲 游觀之所。. 窟室:土屋。. 狹廬:狹小簡陋的房屋。. 脃:古同「脆」。 特指食物易碎而適 口。. 香:一作「美」。 指滋味甘美可口。. 菽粟:豆和小米。泛指糧食。. 甘:以爲甘美。 《淮南子·泰族訓》:「儀狄爲酒,禹飲而甘之。」. 匡床:安適的床。一説方正的床。. 衽席: 衽,音任,泛指臥席。. 犯:冒著 (危險、惡劣環境等)。. 憯怛:憂傷,悲痛,傷痛。憯,古 同「慘」,萬分悲憐、凄慘。怛,音達。. 飢:肚子吃不飽,飢餓。. 重味:兩種以上菜肴。 被:後作「披」。穿著。. 登:成熟,豐收。. 幹戚:亦作「幹鏚」。盾與斧。古代的兩種兵 器。亦爲武舞所執的舞具。. 金石:指鐘磬一類樂器。. 管絃:管樂器與弦樂器。亦泛指樂器。斧鉞:斧與鉞。. 飾:表現,顯示。. 觴酌:亦作「觴勺」、「觴杓」。觴,音工,飲酒器。 . 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食物用的兩種禮器。亦泛指各種禮器。. 效:顯示,呈現。 .衰絰:喪服。 菅屨:音兼具,用菅草編織爲鞋,草鞋。古代服喪時著之。. 成象:成爲感官 可以覺知的形象或現象。《易·繫辭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裁:估量。 力勤:勤勞,勤勉。. 匱:窮盡,空乏。. 疾:嫌怨。. 由:通「猶」,如同、好像。. 貫 介胄:穿著鎧甲和頭盔。貫,穿戴。. 被綺羅:穿著華貴的絲綢衣服。被,後作「披」,穿著。綺 羅,泛指華貴的絲織品或絲綢衣服。. 君:主宰,統治。.群生:一切生物。. 遂長:生 長,成長。. 蕃殖:繁殖。. 修備:周到完 備。. 實曠:指使人民、 國庫豐足。實,使充滿。《史記·孫子吴起列傳》:「實府庫。」. 來:使……來歸順。. 官:官 府。. 九竅:指耳、 目、口、鼻及尿道、肛門的九個孔道。《周禮·天官·疾醫》:「兩之以九竅之變。」鄭玄注: 「陽竅七,陰竅二。」. 四支:四肢。. 一事:專一其事。《管子·心術下》:「一事能變曰智。」 . 主:主宰。
            【譯文】君主向百姓徵收賦税,一定要首先計算當年的收成,估量百姓的積蓄,瞭 解百姓飽和飢、糧食有餘與不足的情况,然後適度(向百姓)徵取車輿、衣食的費用 來供給自己的需求。高聳的樓台、層叠的亭榭,不是不華麗,但是民衆有的連土屋、 狹小的陋室都没有,那麽明君住在華麗的宫室裏也不會感到快樂;肥肉烈酒、甘甜酥 脆的食物,不是不香,但百姓有的連糟糠雜糧都吃不上,那麽明君吃著佳餚也不會覺 得美味;方正舒適的臥床與床席,不是睡上去不安寧,但百姓還有的身在邊城,遭逢 危難,死於荒野窪澤,尸骨暴露在外,則明君不會以寢臥舒適爲安。所以,古時候爲 人君者,真正爲百姓的痛苦遭遇而悲傷。國民中有挨餓的,君主吃飯時就不要第二道 菜;民衆中有受凍的,君主冬天就不穿裘衣。衹有年終五穀豐登、百姓富足的時候, 纔開始懸掛起鐘鼓,陳列起幹戚,君臣官民同心歡樂,國内没有悲哀的人。所以,古 代製作銅鐘、石磬、簫管、琴瑟等樂器,是用來抒發快樂之情的;製造兵刃、鎧甲、 斧鉞,是用來表示憤怒之情的;設置酒器、禮器,是顯示喜悦之情的;披著麻服,繫 著孝帶,穿著草鞋,是用來表達哀悼之情的。這一切都是發自内心并且通過一定的外 在形式流露出來的。及至亂世的君主,徵斂民財而不考慮百姓的財力,求取於民而不 估量百姓的積蓄,使得男女不能從事耕織的本業來滿足君主的貪求,百姓辛勤勞作, 而財物匱乏,君臣相互嫌怨。這時却開始撞擊大鐘,敲擊響鼓,吹起竽笙,彈起琴瑟。這猶如穿戴著甲胄進入宗廟祭祀、披著綾羅錦衣而去參軍,完全失去了制定禮樂 的本意。 糧食,是百姓生存的根本;百姓,是國家存在的根本;國家,是君主立身的根 本。所以,爲人君者,如果能對上順應(四季)自然運行的時序,對下充分運用大地 産出的財富,中間充分運用人力,這樣萬物就能順利生長,五穀繁育增長,各依其適 宜的條件而成長。其所以能順應天時,將各項措施完備,使國家富足、百姓得利,使 國庫豐足、百姓富裕、遠方之民歸附,是因爲他的治國之道完善。(所謂治國之道完 善,)并不是先聖君王能親眼去查看、親自邁開雙脚去行動,而是想對民衆有利。想 對民衆有利,就會在心中念念不忘,這樣各級官府就會自行備辦。(君主治理國家) 就像心髒對於九竅四肢一樣,不能做任何器官的具體工作,然而一舉一動、一看一聽 都由心來掌管,是因爲心不忘想要有利於它們。所以,堯帝施行善舉而各種善事相應 而至,夏桀爲非作歹而各種惡事也隨之而來。


            IP属地:山西13楼2024-01-15 15: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