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兵法吧 关注:5,602贴子:48,993
  • 0回复贴,共1

【吴孙子兵法】‘五称’全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吴孙子兵法】‘五称’全文
银雀山汉墓竹简“五称”竹简释文
【1】地之所不争者,曰:山谷水□【2】无能生者,□□□【3】而□□……【4】虚。如此者,弗争也。城之所不攻者,曰:计吾力足以拔之,拔之而不及利于前,得之而后弗能守,若力□之(5),城必不取。及于前,利得而城自降,利不得而不为害于后。若此者,城虽可攻,弗攻也。 徐(途)之所不由者, 曰:浅入则前事不信,深入则后利不(6),动则不利,立则囚。如此者,弗由也。 军之所不(击)者,曰:两军交和而舍,计吾力足以破其军,獾其将。计之(7),有奇(势)巧权于它,而军……□(8)将(9)如此者,军唯(虽)可(击),弗(击)也。 君令有所不行者,君令有反此四变者,则弗行也。……(10)变者,则知用(11)。(12)(13)注(1)此处残缺了九十六字。
经与张藏本【孙武兵法】卷六、第五十一篇‘九变二’补缺为;用变之法,以权为道,以道设谋,以谋达变,以变取胜。故兵称有五变:一曰地变,二曰城变,三曰军变,四曰途变,五曰君令变;地变者,地有所不争也;城变者,城有所不攻也;军变者,军有所不击也;涂变者,涂有所不由也;君令变者,君令有所不行也。 (2)此处残缺一字‘九变二’补缺为‘泽’(3)此处残缺三字‘九变二’补缺为‘虽得之’(4)此处残缺十字‘九变二’补缺为“无益。故得之者备,备人者”(5)此处残缺一字‘九变二’补缺为“守”(6)此处残缺一字‘九变二’篇补缺为“接”(7)此处残缺一字‘九变二’篇补缺为“远”(8)此处残缺二十字‘九变二’补缺为“对吾则无力攻之。为保实而夺重,故避其守军,卒”(9)此处残缺一字‘九变二’补缺为“卒”(10)此处残缺三字‘九变二’补缺为‘故知四’(11) 此处残缺一字‘九变二’篇补缺为“矣”(12)银雀山汉墓竹简的“五称”将“九变之道,用战终始,变以终始。故变善为九利,变误为九害。故变中有变,善中有善。善以尽变,变以尽善,此九变之术也”删节了。(13)此处残缺一百五十字‘九变二’篇补缺为“将不通于九变之利害者,虽知形势,不能得形势之用也。用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四治五利,不能得天地人之用矣。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故务可信;杂于害,故患可解。是故屈诸侯者之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之也。故覆军杀将,必以九变之利害而计之。此称之九变,不可察也”解:途,途经,指的是交通道路,交通枢纽。 四治、五利:关于“四治”传世本【孙子兵法】“军争”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帰。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帰,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整整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这一段文字的大意是: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所以,敌人早朝初至,其气必盛;陈兵至中午,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善于用兵的人,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用治理严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敌人。这是掌握并运用军心的方法。以我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这是懂得并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敌人之力。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伍统一的军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 “五利”指的是:和同治军,知其上下左右一心之利,知诸侯之谋,有欲交协同之利,善发至敌,知其进退攻守之利善用迂直,欲知患利,有诱敌之利,熟知山林死生之形得地形之利。这段文字的大意是;和睦协同的治军原则是一定要知晓其上下同心同德、左右齐心协力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灵魂所在,要始终以上下离心离德、左右众叛亲离是丧失军队战斗力的根本因素引以为深戒!一定要洞悉各诸侯国在诸如水土、林草、矿产、能源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重要战略资源的分布具体科学数据、相互比较的相关参数,以及诸如社会资本领域的水利、电力、公路、铁路、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车站、机场、港口、网络信息、意识形态领域的哲学思想、文化艺术、风俗、宗教,军事国防领域军工装备基地,生产生活领域的工农业的生产基地等诸多领域的战略布局、战略目标,这样有利于争取诸侯国的相互协调和有力的支持;善于率先发动主动攻势,这样就可以从敌军的应变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中总结敌军行动中的某些规律、优点,获取敌军行动中所暴漏的某些薄弱环节,从而为克服敌军创造有利条件;应该知晓是采取进攻还是采取退守是在于能够灵活掌握在不同特定条件下,所采取是迂回包抄或是直捣老巢、正面攻击;一定要清楚无论是身处忧患的不利条件,还是处身被动的不利的特定环境,都不是绝对的,只能是相对的,是相互转化的,要充分发挥机动灵活的优越性,顺应敌军的意图,这样有利于设伏诱敌深入,从而形成全歼敌军的有利条件;熟悉山林不同特定条件下的地形地、貌以及物产、风俗,就可以得到地形的有利条件。二说:“道义之利”“形势之利”“天时之利”“地利之利”
点评:本篇缩节了二百五十六字,经与张藏本【孙武兵法】卷六、第五十一篇‘九变二’补缺为;天有所不忌者,曰:若忌天则失要情,失要情则失天调;若忌天则失爱机,失爱机则失贵胜;若忌天则阻行日,阻行日则失先人之利。如此三者,天虽可忌,弗忌也。人有所不用者,曰:牾逆无教者,安能忠于君主!不忠于君主,安能以死而报国哉?贪位、贪财、贪色于一身者,安能同心同德?不能同心同德,安能杀身而成仁哉?心怀叵贼者,安能和道一志?不能和道一志,安能共存共亡哉!?如此三类者,虽有智勇邃事,弗用也。国有所不破者,曰:两邻不和而逐,计吾力可以破其国,据其地,服其民。远计之,强敌虎视,不如与其结盟,共伐不宵。如此者,国虽可破,弗破也。卒有所不戒者,曰:亟进亟退者,速而求时;行千里而于无人之地者,自专不亡。如此两者,卒虽可戒,弗戒也。 传世本【孙子兵法】“九变”只是简要的提出了“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其中的“五变”与篇题却出现不相协调的地方,将这五变其中如何运用的具体方法,诸如“涂有所不由者,曰:浅入则前事不信,深入则后事不接,动则不利,立则囚,如此者,弗由也;军有所不击者,曰:两军交合而舍,计吾力足以破其军,获其将,降其卒。远计之,有而奇势巧权与之,其军对吾则无力攻之,为保实而夺重,故避其守军,留其将卒。如此者,军虽可击,弗击也;地有所不争者,曰:山谷水泽,野、林、也,无能生者,虽得之而无益,故得之者备,备人者虚,如此者,弗争也;城有所不攻者,曰:计吾之力,足以拔之,拔之而不及利于前,得之而后弗能守,若力守之,则重城不取,及于前,利得而城自降,利不得而不为害于后,如此者,城虽可攻,弗攻也;地有所不争者,曰:山谷水泽,野、林、也,无能生者,虽得之而无益,故得之者备,备人者虚。如此者,弗争也;君令有所不行者,曰:君令有反此四变之胜道者,弗行也。可惜的是传世本却一并删节了,银雀山汉墓竹简不仅仅是由于发掘上的失误导致的严重残缺,更为严重的是加之整理小组的水平有限,先后次序被严重颠置。银雀山汉墓竹简所谓不伦不类的{孙子}下编“四变” 整理的次序为“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很显然,为五变,问题是,前后次序严重的被颠倒,之所以说银雀山汉墓竹简只能是“齐安城简”的再传简,就是因为齐安城简的篇名为“九称”这一篇齐安城简、秦宫郿邬简保留的比较完整,而银雀山汉墓竹简只能是在齐安城简的基础上重新缩节的简本,简名为“五称”银雀山汉墓竹简的“五称”的次序为“地有所不争、城有所不攻、军有所不击、途有所不由、君命有所不受”难能可贵的是,银雀山汉墓竹简“五称”对于“地有所不争、城有所不攻、军有所不击、途有所不由、君命有所不受”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地有所不争者,曰:山谷水泽,野、林、也,无能生者,虽得之而无益。故得之者备,备人者虚。如此者,弗争也;城有所不攻者,曰:计吾之力,足以拔之,拔之而不及利于前,得之而后弗能守,若力守之,则重城不取,及于前,利得而城自降,利不得而不为害于后,如此者,城虽可攻,弗攻也;军有所不击者,曰:两军交合而舍,计吾力足以破其军,获其将,降其卒。远计之,有而奇势巧权与之,其军对吾则无力攻之,为保实而夺重,故避其守军,留其将卒。如此者,军虽可击,弗击也;涂有所不由者,曰:浅入则前事不信,深入则后事不接,动则不利,立则囚,如此者,弗由也;君令有所不行者,曰:君令有反此四变之胜道者,弗行也。此五称之道也。相比较而言,无论是齐安城简还是银雀山汉墓竹简的“五称”还是武经七书本、樱田本十一家注本所谓的传世本【孙子兵法】“九变”先后次序都不尽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齐安城简还是银雀山汉墓竹简的“五称”还是武经七书本、樱田本十一家注本所谓的传世本【孙子兵法】从大的原则方面,却惊人的相同之处,可见他们之间有着某种传承关系!无论是齐安城简还是银雀山汉墓竹简的“五称”还是武经七书本、樱田本十一家注本所谓的传世本【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九变”只是提出了“地有所不争、城有所不攻、军有所不击、途有所不由、君命有所不受”五个方面的相关问题,只不过是繁简不一吧了!尤其是传世本【孙子兵法】“九变”与篇题岂不形成了自相矛盾,难园其说!齐安城简的“九称”景林简的“九变弍”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齐安城简的“九称”景林简的“九变弍”不难看出:弥补了其中的四称“天有所不忌者,曰:若忌天则失要情,失要情则失天调;若忌天则失爱机,失爱机则失贵胜;若忌天则阻行日,阻行日则失先人之利,如此三者,天虽可忌,弗忌也;人有所不用者,曰:牾逆无教者,安能忠于君主!不忠于君主,安能以死而报国哉?贪位、贪财、贪色于一身者,安能同心同德?不能同心同德,安能杀身而成仁哉?心怀叵贼者,安能和道一志?不能和道一志,安能共存共亡哉?如此三类者,虽有智勇邃事,弗用也。国有所不破者,曰:两邻不和而逐,计吾力可以破其国,据其地,服其民,远计之,强敌虎视,不如与其结盟,共伐不宵,如此者,国虽可破,弗破也;卒有所不戒者,曰:亟进亟退者,速而求时;行千里而于无人之地者,自专不亡。如此两者,卒虽可戒,弗戒也”银雀山汉墓竹简编号162到168所谓“四变”实际上他是齐安城简的再传简“五称”的部分内容。本篇残存仅二百一十八字,残缺竟多达二百八十七字,实际字数为五百〇五字,残存的仅占82.5%,残缺竟多达17.5%。银雀山汉墓竹简“四变”实际上他是齐安城简的再传简“五称”齐安城简,该篇为八百六十字,银雀山汉墓竹简的“五称”缩节了四百〇一字,占齐安城简八百六十字的35.1%。
【吴孙子兵法】‘五称’全文 【用变之法,以权为道,以道设谋,以谋达变,以变取胜。故,兵称有五变:一曰地变,二曰城变,三曰军变,四曰途变,五曰君令变。地变者,地有所不争也;城有所不攻也;军变者,军有所不击也;涂变者,涂有所不由也;君令变者,君令有所不行也】。 地有所不争者,曰:山谷【水】泽,【野林、也,无能生者,虽得之而无益。故得之者备,备人者虚】,如此者,弗争也;城有所不攻者,曰:计吾之力,足以拔之,拔之而不及利于前,得之而后弗能守,若力守之,【则重城不取】,及于前,利得而城自降,利不得而不为害于后,如此者,城虽可攻,弗攻也;军有所不击者,曰:两军交合而舍,计吾力足以破其军,【获】其将,【降其卒】,远计之,【有而奇势巧权与之,其军对吾则无力攻之。为保实而夺重,故避其守军,留其将卒】,如此者,军虽可击,弗击也;途有所不由者,曰:浅入则前事不信,深入则后事不接。动则不利,立则【囚】。如此者,弗由也;君令有所不行者,曰:君令有反此四变之胜道者,【弗行也。此九变之道也。九变之道,用战终始,变以终始。故变善为九利,变误为九害。故变中有变,善中有善。善以尽变,变以尽善,此九变之术也。故将通于九变之利害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害者,虽知形势,不能得形势之用也。用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四治五利,不能得天地人之用矣。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故务可信;杂于害,故患可解。是故屈诸侯者之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之也。故覆军杀将,必以九变之利害而计之。此称之九变,不可察也】。不难看出,银雀山汉墓竹简,該篇残缺的非常严重,次序被人为的严重的颠置,传世本所谓的“九变”实际上是非常荒谬的,首先他将九变三的部分内容混入其中,只是简要的讲了九变其中的五变的一个纲要而已!不能不说是一个荒唐的结构! 探析;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传世本【孙子兵法】“九变”的这一段文字,并不见于【孙武兵法】“九变二”也不见于“九变一、九变三”之中, 恕我直言;这一段文字的归属不科学,这一段文字在世传简【孙子兵法】属于“处军”篇,汉楚王韩信在序次【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将该段文字归属于“九处”篇,两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八十二篇论述的要详细的多,世传简虽然简略,但次序井然,读之令人,令人一目了然,具有非常强烈的针对性,八十二篇不仅科学严谨,而且逻辑缜密,叙述更清楚,现将错误归入【孙子兵法】“九变”篇重新归入【孙武兵法】“九处”部分内容例句如下, 将者,贱士而贵贝,因利而亡于命者也。所以因战而唯利,因利而是图,轻举而妄动也,预战而不察,预动而不备,所以动而费功也。如此必死者,可杀也;将弱而不能尽其力,遇战不察不算,而祈于鬼神;逢敌不谋不计,而亡于下卒,失所往来,致使进退无路,应者断之,故孤军而作战,上不正一,下不服一,言不应一,计不从一,故众不为用者,兵刑不法,兵势不达,三战不变,权战不拿,故兵道不一,如此必生者,可虏也;亲大义小,不为三军安危而博,每战功而自得,贝而自存,利而自有,恃人之伤气、反激者,争伤人,恃伏诈,返和同者,无视禁令,因败而怒,因怒而虣,因虣而刻卒害民,如此忿速者,可侮也;战而以为功,功而以为位。所以小功大报,无功谎报也,因色而荒于事者也,所以色而夺心,色而移情,色而亡法,如此廉洁者,可辱也;当决不决,当击不击,所至犀坐而困,以犀之军而又战,决胜不知其道,不可一,每战寡其一,而不知从反者,不知阴阳之周复,相止,相与机而不可失,止于时而不可再,故失天时而遗,决胜不知其道,不可一,每战寡其一,而不知从反,收乱民还用之上,北卒还斗之处,右而实无,如此爱民者,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探析:这一段文字放在“九变”中,前后不相关,自相矛盾,如风牛马不相及,毫无逻辑性可言,遍查【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其中的九变一、九变二、九变三,并没有发现该段文字的,经查,应该归属【孙武兵法】卷八、第六十五篇“九处一”其中的部分文字。传世本【孙子兵法】“九变”在论述这五危时,只是一语带过,经对比,这只是对于“五危”的一个纲要而已,而且归属错误,前后次序错乱,我们发现关于“五危”的详细论述,出现在【孙武兵法】“卷八”第六十五篇“九处一”“九处一”前后逻辑井然有序,论述透彻,这均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的部分文字与“将败”有暗合之处。仔细阅读“九处一”读之令人能不振耳发聩、发人深省,如同三伏天、漂水之泼下,令人酣畅淋漓。 这句话的大意是;看不起士兵的生命而重视财货,因为利益而敢于铤而走险违抗命令,作战为了私利利令智昏而唯利是图,预先行动却没有毫无准备,所以一旦盲目采取行动,势必事倍功半,劳民伤财,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更重要的是,会导致弥足珍贵的有利战机错失,毫无准备的,动不动轻举妄动,参与战斗而又不在战前进行必要的考察,妄加干预行动而又不具备取胜的条件,所以行动是不会成功的像这种情况,敌军自找死路,果断出击,予以歼灭!盲目服从的,士卒大强将领弱小,令不能行,法律废弛,缺乏主见、人云亦云人,又不能听从正确的见解,失去的往来,失去所来往的人,致使进退无路,相回应的被截截断的,致使孤军深入险境作战,狐疑缺乏决断能力的人,决定胜利而不洞悉其中的利弊得失,不可一意孤行,每此作战缺乏正确的主见,却不知道反复推敲,上军令不一,下属也无法统一服从,战略纲领不统一,所定的方案又无法实施,所以很多是没有用的,如此贪生怕死的,就完全可以俘虏:将作战而取得功绩,据为己有,所用小功大报,无功谎报,刚愎自用,总是依靠欺诈,违反和上同下的原则像,这种容易愤怒为情绪所左右的人,就可以反复侮辱激怒他们;是他们丧失理智;却不知道反复推敲,祈求神鬼的,不懂得阴阳之周恢复,战机千万不可不可错过,只是在当时却不可再,所以错过有利战机,狐疑缺乏决断能力的人,决定胜利而不洞悉其中的利弊得失,不可一意孤行,每此作战缺乏正确的主见,却不知道反复推敲,这就是缺乏主见的表现,不能把握机会、往往错失良机,作战不能迅速进入,敌人的攻守,不能先夺取敌人的赖依生存活动和发展的战略资源,不能阻挡敌人的前进后退,如果像这种情况一昧的廉洁,就可以采取不断的羞辱他。收集天下流民而加以运用,虽然败退的士卒,却仍负隅顽抗,或者是不过实际广收降卒,没经过教育改造,就大胆运用的,以名义上有作战能力,而实际上却没有,将领牺牲,如果像这种情况,就可以采取反复烦扰他。必定是因为这五种危害,因此一定要认识到这五种危害的严重性。 译文;灵活运用变通的方法,在于以权衡驾驭轻重缓急、利害得失的原则,然后再以这一原则为指导图谋筹划,在运用图谋筹划来运用变通,只有以灵活变通才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应该注意九种变通;这五种变通有;一是地变、二是城变、三是军变、四是途变、五是君令变。地变是,有的地域不必要争夺;城变是,有的城邑不必要进攻。军变是,有的军队军不必要擅自追击;涂【途、道路】变是,有的涂【道路】不必要随性任意自由通过;君令变是,甚至君主有的命令也可以不必盲目接受执行。 有的地域不必争夺的原因是,是因为大山深谷、河流、沼泽荒无人烟、困窘边远,军队实在无法生存的特定区域,纵算是付出鲜血生命代价,得到了这一特定的区域,对我不能带来任何有利条件,即使有便利之处,但也会给给我方带来诸多不便的累赘,所以即使得到了,也得需要分军防守,如果处处分军驻防,就势必形成处处空虚被动,如果遇到这种特定的区域情况,就千万不要盲目争夺;有的城邑之所以不必要进攻的原因是,是因为筹算以我方的能力、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予以拔除,不过即便是拔除了,却不能够对我方战略提供任何便利条件,即便是得到后,又没有万全的把握来防守,如果奋力防守,其他的重地、雄城,强敌不仅不能完全拔除,且时时处处对我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即便是能够得利于前,这个城池也会因为整个战局的发展而受到牵制陷于被动,乃至于投降,即便得不到,但也无法对我战局构城威胁,如果像这样的城池,就暂时不要盲目攻击;有的军队不必要擅自追击的原因是,双方军队相互交错,筹算我方的能力完全可以击破,擒获这个军队的将领、降服这个军队的士卒,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总体战略来分析,已经有一种特殊的有利于我的势态权驾牵制于它,而这支军队对我又不可能造成任何威胁,为了保存军事实力,夺取更多的粮草辎重,所以暂时避开这支军队,留下这支军队的将领、士卒,像这样的军队,虽然完全可以攻击,但不要随意攻击;有的涂【道路】之所以不必要随意自由通过的原因是,是因为我方的军队入敌境内太浅,士卒就会对进取失去信心,前功尽弃、无功而返,过分深入敌境,又可能因相互驰援以及军需战略物资难以接济,所形成的犄角的策应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一再的盲目妄动就势必会置于被动不利境地,如果不动,又会陷于困境,如果遇到这种特定道路,就不要随意自由通过;甚至君主有的命令之所以也可以不必要盲目接受的原因是,如果君主所发的命令严重地违反了诸多变通的基本原则,如果像君主所发的这种命令、就不要盲目的执行,这就是五种变通的基本道理。 五种变通的途径,一定要贯穿于战争的始终,只有将这五种变通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才能够变善于掌握权衡的基本要素,为九种变通创造有利的首要条件,使敌人的失误变成为敌人的阻力或障碍,所以说;变通之中也有变通,善于掌握变化权驾的道理,是如何能够善于掌握权衡变化的深邃道理,完全善于掌握权衡变化的深邃道理,又要把握变通的法则,运用的尽善尽美,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就是运用九种变通的要领。所以说将军如果能够精通运用九种变通灵活变化,把握九种变通的趋利避害原则,就能够知晓用兵的奥妙所在,如果不能够完全通晓九种变通的趋利避害原则,就算是知晓形势,也无法得到形势的便利所在,用兵打仗不晓得五种变通的原则,纵算是洞悉四治、五利,也不一定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天时、地利、人才的优势的思虑缺一不可,所以,凡是明智的将领考虑问题全方位兼顾厉害多方面,能够在不利的特定情况下,充分考虑到发掘不利情况下的优势潜能,即使在有利的态势下,也会充分考虑到潜在的不利因素,事情就可以转危为安,变患为利,可以广收事半功倍的特殊效果,在有利的特定条件下,又能够充分认识和考虑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就可以防患于未然,除祸于未形,做到防微杜渐,及时能够纠正偏差、堵塞漏洞、矫正失误,能够使诸侯国心悦诚服,最好使用祸患使各诸侯国疲于奔命、忙于应付,最有效的手段是让这些诸侯国做不得已、又力不从心的事,用有利的因素为诱饵,诱其上钩。用兵的方法是,不要总是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是要寄希望于自己做好各种准备,能够严阵以待,迫使敌军不得以不改变原有的战略意图,千万不要过于寄希望于敌军不要来进攻,而是要立足于依靠自己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而不可战胜的国防力量,使敌人不敢贸然进犯,相反就有可能全军覆没,将领被杀。所以只有更好的通晓九种变通的利害,所以这九种变通原则不可以不审慎地加以考察研究。
己亥年孟春、二〇一九年二月十三日
鬼谷洞俗家弟子、西安古兵学研究会研究员、副会长戴文手启


1楼2020-08-04 11:5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