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吧 关注:12,036贴子:51,615
  • 0回复贴,共1

什么是孤独症,怎么辨别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儿童孤独症(Autism),也称作自闭症。1943年美国临床医学家Leo Kanner1943年首先描述,Kanner注意到有一批被诊断为儿童精神病的儿童,从婴儿期开始“天生的不能与周围的人们建立正常的情感联系”,似乎与环境是隔离的,语言异常或者根本就没有语言,不寻求拥抱、待人如同待物、很少目光接触、行为刻板等。他将这种状况称为“孤独性情感交往紊乱”,即儿童孤独症,也叫自闭症。
●1982年,南京脑科医院陶国泰教授在国内确认第一例孤独症儿童。
● 2006年,孤独症正式被纳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序列化,归为精神病类疾病,并能享受相关的康复求助。
●2007年,在卡塔尔联合国大会,决定自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日”。
●2013年美国DSM-V将典型孤独症、Asperger综合征等以社交和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儿童发展性障碍儿童合并命名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民间简称为孤独症或自闭症。
关于发病率,1980年以前,一直认为孤独症是一种罕见病,发病率大约为2--3/万,2018年美国的统计学数据已经达到惊人的1/59。中国目前为止没有官方的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大陆地区有孤独症儿童60--180万,而民间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更是达到150--780万人。
❉❉❉❉❉❉❉❉❉❉
孤独症发病原因

虽然孤独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危险因素可能同孤独症的发病相关。引起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染与免疫;另外母亲(或家族中)有抑郁症及孕期母亲情绪不稳定都有很大关系。

临床表现
希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专家表示,该症一般起病于婴幼儿期间,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1社会交往障碍

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成年后,大部分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
2交流障碍

● 非言语交流障碍该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言语交流障碍该症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
包括以下症状
1
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
2
言语发育迟缓或不说话,也有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3
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
4
言语运用能力受损: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3兴趣狭窄

该症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有些患儿还对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体产生依恋行为。患儿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
4 其它症状

约3/4该症患儿存在精神发育迟滞。约1/3-1/4患儿合并癫痫。部分患儿在智力低下的同时可出现“孤独症才能”,如在音乐、计算、推算日期、机械记忆和背诵等方面呈现超常表现,被称为“**学者”。

♡♡♡♡♡♡♡♡♡♡
孤独症谱系界定和诊断
DSM-VDSM-Ⅳ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包括A、B、C三条。
A、在下列(1)、(2)、(3)三项中(共12小项),至少要符合6小项,其中包括(1)小项中的2项,(2)、(3)项中的至少1小项。
(1) 社会交往有质的损害,表现如下:
a. 非语言性交流行为的应用存在显著损害,例如:眼对眼的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手势等。
b. 不能与同龄人交往。
c. 不能自发地与别人分享欢乐、兴趣、成就等(例如对自己有兴趣的事物,不能带给或指给别人看)。
d. 在社交与情绪上不能与人发生相互作用。
(2) 交流能力有质的损害,表现如下:
a. 言语发育完全发育或延迟,而不伴有想用其他方式(例如手势或模仿动作)代偿的尝试。
b. 有一定说话能力者,在提出话题和维持谈话的能力方面也有明显损害。
c. 使用刻板的或重复的语言或特殊的、自由自己听得懂的语言。
d. 缺少与其年龄相应的自发的假扮游戏或模仿日常生活的游戏。
(3) 行为、兴趣或活动方面的局限的、重复的或刻板的格式,表现如下:
a. 有一种或几种固定的、重复的、局限的兴趣,其程度和内容均属异常,且不易改变。
b. 固执地遵循某种特殊的、没有意义的常规或仪式。
c. 刻板重复的作态行为,如手指扑动或扭转、复杂的全身动作等。
d. 长期持续的只注重事物的局部。
B、3岁以前,在下列三方面中,至少有一方面已有发育延迟或功能异常:
(1)社交相互关系。
(2)用于社交的言语。
(3)象征性或想象性的游戏。
C、以上症状不能用Rett障碍或儿童期瓦解性障碍(婴儿痴呆)来解释。


1楼2020-06-03 08: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