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1,715贴子:2,802,881
  • 0回复贴,共1

修行的初期,一定要把“分别二见”形成的道德标准,修得淋漓尽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问:您所讲的,感觉都能听懂,开始像是理论明白了,但实践中就难做到,如何做到不用思想修行?
修行的次第大概分十四个:第一,是分别“情感中的善恶”;第二,是“分辨心灵中的取舍”;第三,是“意识思维中理性分析”;第四,是“明辨心灵动机,正信割舍贪求”;第五,是“修正意识动机思维的方向,正思维指导生活,利他无我”;第六,是“入禅定,观心灵动机生灭”;第七,是“观思维波动,性空无实”;第八,是“分解心灵习气欲望,断需求动机生灭”;第九,是“离相,离境,空如一性,断思维生灭”;第十,是“断思维空相,断心灵触灭空境,离空”;第十一,是“断空觉一体,断万法万有空相”;第十二,是“断法我皆空,入无生涅槃”;第十三,是“断了知涅槃,离涅槃境地”;第十四,“寂灭无住,远离寂灭,包藏虚空,遍及万有,随顺万法,圆觉遍照,刹那顷刻,无觉无漏,万法性实,诸法如来”……
修行第一步,就是用“情感”去修行,让心中充满对于众生、真理感恩的愿望。“心灵”波动体现情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事事处处,彰显意识和道德标准。所以修行的初期,一定要把“分别二见”形成的道德标准,修得淋漓尽致。
如果一上来就修“分别二见”是虚妄的。一开始修行,就想把“分别二见”断灭,那么,这个动机,这个着手点,就是修行“入魔”的开始。好像一个小学生——不要说小学生了,就好像你是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子,一上来就想弄懂“相对论”,那是绝无可能的事情。所以,修行的初期,刚开始的时候,就是修人的“情感”。就是让情感中的“善”,变得更加善——至善——善到无我。脱离一切恶,将一切“恶”念灭尽,将人心道德标准提升到最高,将一切自我、索取减少到最少。这种修行,全部都是在你的“情感”心灵之中完成的。要以情感去“热爱”真理,要以情感去“执着”真理,要以情感去“依赖”真理,要让情感去“遵循”真理所指导出来的一切修行标准,就是“利他无我,奉献牺牲,苦中无我,唯有真理慈悲”。
在修行起步,到整个修行的中上层境界,全部都是人的“心灵”在修,而心灵的表现就是情感欲望,需求感受。所以,一定要将“分别二见”中的善的一面、纯净的一面、利他的一面、无我的一面彰显到极致,成为你“生命”的主体。然后,修到你变成一个完全利他无我、无私无我、纯净善良的一个好人时,“你”彻底无我,你就“体会”不到善了。这时候,恶也就自然消散,建立在“善”与“恶”情感需求之上的“人格自我”,就随着“善恶”消失同时分解消散了。
这时候,无我的境界,就会体现出来自性“清净涅槃”,无受无生,不被世间诸相所带动。在内在清净“自性不动”的彰显对照下,才可以去修你深层意识的动机。“观”动机的灭,“观”动机成住坏空的整个过程,你会发现一切“动机”里面依旧有一个“自我”的存在。这个“自我”就是心灵中,“需求”的体现,再将心灵“需求”灭尽掉,连需求“动机”都不产生的时候,建立在心灵需求之上的“自我”就会灭尽,“意”就会“空”。在利我的动机“空灭”的时候,就不会产生善,也不会有恶的彰显,“自我”也就不存在了。
观“心灵”动机生灭,把它灭尽之后,就会发现,修行到这一步的时候,实在是无法可修。空性无碍,不动无存,不被任何环境所触及带动,全天候内在都是“禅定”境界,这时候,就可以进入到观幻的修行次第。什么是“幻”呢?观诸法万有,观人世间生死轮回,观人世间一切喜怒哀乐,观宇宙成住坏空,观“自我”空性境界,皆为幻想,皆为不实。
然后,再下一步,你会发现,针对这个幻灭流转、因果相续、刹那生灭相续聚合的成住坏空、因缘和合而成的世界宇宙,有一个相对于幻灭流转、诸法性空的空性“不动”存在。有一个“观幻”“观照”存在,再将这个观幻的“照”寂灭,将这个观幻的“不动无我”,从心灵本质,从生命本源“感”的这个源头,把“感”妄想“存在”断灭掉,会发现法我皆空。没有一个观幻的“我”存在,所“观”的“幻”,这个因果聚合的世界,性质、本质也是“空”的,没有幻也没有我,万法皆空。这时候,就会体现出来“空性”不“依他起”的无体无性,无生无灭,但是这个无生无灭却可以“照”出万法万有来,此“照”为“觉”。
再将这个“照”出“万法性空”的这个“空”,所“映照”出的万法万有、宇宙苍穹、诸法世界,种种因为“觉悟”而产生的智慧景象断绝掉,灭尽这个“空”,当下虚空分解,大地平沉,就是真性寂灭,无漏无生。
所以刚开始修行的时候,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做一个好人,从心灵,从你的情感,做到利他无我,做到奉献牺牲,逐渐地升华到念念利他,念念无我,逐渐升华到念念不生,逐渐地升华到无念可生,逐渐升华到念我皆空,无念无我,无法无空,直至随顺诸法。念念生,念念性空,念念离空,瞬间超脱智慧觉性束缚,见证真性圆满无漏,遍及遍觉,充满苍穹,无体无性,遍及一切,如如不动,你就是“觉悟者”。
谢安朔


1楼2020-05-30 12:2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