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2,992贴子:411,270
  • 42回复贴,共1

顽石贾宝玉的毛病是痴心,而非贪心(答琉璃精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顽石贾宝玉的毛病是痴心,而非贪心(答琉璃精魄)
贾宝玉(顽石)并不存在你所说的贪性。固然宝玉确实一度期望得到天下所有女孩子的眼泪,但他有这样的想法,与其说是因为贪婪,还不如说是出于幼稚。事实上,经过“情悟梨香院”一节以后,宝玉便“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说是:“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可见,宝玉此前幻想所有女孩子都为他流泪,是基于李贽式的“童心”,而不是西门庆式的贪心。他自幼被众多女孩子众星捧月式爱护,才认为大家都围绕他转是理所当然的,才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一旦发现事实真相,他虽然伤感,还是承认了别的女孩子有可以不围绕他转的自由。如果真是基于贪占的心理,他怎么没有动一点凭借权势撵走贾蔷,逼着龄官跟自己好的心思?
再一点,贾宝玉(顽石)虽然对众多女孩子都有泛爱,但实际上他择妻的标准始终没有变过,即他要选择的是跟他一样具有愤世嫉俗思想的妻子。前八十回中,宝玉误以为黛玉是这样的女子,所以一直痴迷黛玉。尽管他也对宝钗有“恋爱之心”,也羡慕宝钗的酥臂,但充其量只是想让黛玉充当摸不到宝钗的代用品而已,并没有动过钗、黛并娶的心思。直到宝钗搬离贾府,他想的还是跟黛玉、袭人等“同死同归”。当然了,作者也写了黛玉重名重利,其真实思想立场跟宝玉完全相反,而宝钗与宝玉一样愤世嫉俗,勇于“讽刺时事”、“借蟹讥权贵”,与宝玉具有“较诸人皆近”的精神本质。这就决定了后三十回佚稿中,宝玉必然与黛玉闹翻,以及必然移爱于宝钗的情感归宿。但反过来说,假如不是黛玉与宝玉思想意志相反而宝钗与宝玉思想意志相近,宝玉移爱于宝钗的情况也根本不会发生。所以,宝玉其实并没有“变心”,他择妻的标准是始终不变的,只是开初的时候他认错了知己,在终身选择上发生了失误而已!
所以,我认为贾宝玉(顽石)并不是甄宝玉(神瑛)的折射影像,两人骨子里是很不同的。顽石贾宝玉是真情痴,错认了黛玉,就痴心痴意为着黛玉而排斥真知己宝钗,直到撞上南墙,不得不承认自己认错了人,这才丢下对黛玉的痴迷转而移爱于宝钗。神瑛甄宝玉表面上很风流多情,但实际上把女人看得很轻。他浇灌活了绛珠,却并无留恋之心,丢下绛珠,又自己去“造历幻缘”去了。他一开始就把与众女子的感情当作随时可丢下的“幻缘”。这与顽石贾宝玉被滚香芋的假知己迷得神魂颠倒恰恰相反。从择妻的角度说,神瑛甄宝玉如果有选择的话,很可能会主动追求“兼美”。但“兼美”对于顽石贾宝玉来说,却更像是作者对其一生经历的女子的概括,而非顽石贾宝玉在每个具体时期的主动追求。在前八十回中,顽石贾宝玉痴迷的始终是黛玉。但在后三十回佚稿中,宝玉婚后一心一意爱的却是宝钗。妙玉、麝月均未能让他动心。从这个角度说,顽石贾宝玉的最大毛病也是情痴,而不是贪占心。
此外,宝玉与秦钟的初识,他想的是:“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结,也不枉生了一世”。你解读成“宝玉有了富贵,便羡慕秦钟的自由自在”、“各自并不珍惜自己已拥有的,反多有抱怨之意,对别人拥有的,却是羡慕向往”,这与原文的意思也明显不符。宝玉并没有“羡慕秦钟的自由自在”,他只是恨贫富阶级鸿沟限制了他与秦钟的及早交往,而不是觉得像秦钟那样贫穷了才有自由自在。这跟秦钟想的“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接,可知‘贫富’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其实是一个意思。亦完全推不出宝玉有贪占心的结论,最多只能说明两人的想法都比较幼稚而已。
当初顽石对红尘确实是动了羡慕之心,但顽石是在被女娲抛弃、日夜悲号的孤儿心态下动此羡慕之心的。这与其说是贪婪,也不如说是痴心。癞僧、跛道不能阻止顽石生出这样的痴心,才答应携他下凡。又悄悄安排女娲宝钗与之结为夫妻,最终由妻子宝钗点化顽石,引导贾宝玉悟道出家,复返大荒山。癞头和尚确实告诫过顽石,富贵转眼就会变成贫贱。但如果只是经历了一富一贫,顽石显然仍然是无法自己悟的。如果他能自己悟,癞头和尚尽可以让他在孤苦、贫穷中悟道即可,又何必管他婚姻?但癞头和尚并没有把顽石扔在贫寒中不管,而是给他安排了一个贤惠能干的完美妻子,不仅养活了他,还引导他悟道出家,作出了沉重的自我牺牲。这些也可以说明顽石是不能自己悟的。因为顽石贾宝玉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贪心,而是痴心。如果是贪心,贫穷可以破之。而对于痴心,则只有他所钟情的完美妻子才能点化他。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9-12-13 10:08回复
    宝玉会认错知己,除了因为黛玉前八十回很少催宝玉仕途经济读书做官,还有一点黛玉也是有【痴】这个成分。
    宝玉有一点是【看见燕子和燕子说话,看见鱼和鱼说话。】他的泛爱除了对身边的女子,也对燕子鱼这些动物,因此他是【情不情】
    黛玉对动物落花也有一些痴处,比如想着大燕子回来如何如何,想着葬落花。这一点他俩倒是相似。
    但黛玉从不是脱俗之人,宝玉去读书她便蟾宫折桂宝玉不去读书,她不劝,若要劝也绝不肯像呆湘云那样直抒胸臆。自己想着压倒众人,好胜心极强,之所以很多人喜欢黛玉和熙凤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俗,只不过黛玉和熙凤不同,她写诗作文又对花鸟有些痴处,这骨子里的大俗竟也如此包装成大雅了。正是因此才引得宝玉认错知己。
    相反宝钗正是因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是真正的大雅脱俗,才为俗人所不喜。
    【”黛玉道:“我们女孩儿家虽然不要这个,但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近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那时候虽不大懂,也觉得好,不可一概抹倒。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宝玉听到这里,觉得不甚入耳,因想黛玉从来不是这样人,怎么也这样势欲熏心起来?又不敢在他跟前驳回,只在鼻子眼里笑了一声。正说着,忽听外面两个人说话,却是秋纹和紫鹃。】
    高续中,宝黛二人首次发现对方非知己是这么写的,有人说不是黛玉的口声,我看了一下确实不是,宝钗湘云袭人都有可能这么劝宝玉,独黛玉是不可能的,黛玉是【不直偷】她如果要劝,必要这么说
    【你又说这些话,回头叫舅舅听见了又要生事儿了】既委婉的表达了自己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又是站在宝玉的角度避免考虑,这才叫不直偷。


    IP属地:山东2楼2019-12-24 13:58
    回复
      之所以很多人喜欢黛玉和熙凤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俗。
      相反宝钗正是因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是真正的大雅脱俗,才为俗人所不喜。
      ——这两句说的很对。黛玉是大俗似雅,宝钗是大雅似俗。天下是追求名利的俗人多而追求正义和理想的雅人少。但在狭儒人格的影响下,俗人,尤其是有点文化的俗人喜欢假装高雅。黛玉正因为表面上的雅而骨子里的俗,非常投合拥林派读者的胃口。反之,宝钗的表面上的俗和骨子里的雅,则足以照见狭儒们的阴暗、虚伪。所以这些拥林派读者对宝钗完全是恨之入骨。脂本宝钗大约也只有曹脂和我们钗学研究者可以欣赏,舍此之外,很多拥钗派也喜欢的是程本宝钗


      IP属地:四川3楼2019-12-24 16: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