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江山雪之下吧 关注:71,364贴子:3,773,708

【乱谈舟界观】泰拉的魔幻硬核主义战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要用硬核警察打败硬核警察,要用牢骚不休的小基佬打败牢骚不休的小基佬。
——玫幽仁·诗沃果(超写实主义文学家,开创魔幻硬核主义文学半壁江山,后人称之为“作家中的雪之下雪乃,你尽可以消灭她,却不能打败她”)
全文大概七万六千多字,不过人在东一区,还是苦逼的学生,时差加课程问题,只能慢速发


IP属地:广东1楼2019-11-28 07:43回复
    好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1-28 07:44
    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1-28 07:45
      回复
        0.随便堆放在前面的臆语——与冷兵器bug无关的种种乱谈,却是展开正文前必须提及的东西
        虽然我已经断断续续说过很多次这个四不像中世纪战场的问题,但真要下笔整合成一篇东西,竟不知道如何开头。静言思之,大抵是因为舟游在设定和剧情中存在的无数问题环环相扣——更确切地说,拧成一团戈尔迪乌姆之结或孙膑的“杂乱纷纠”,即使无意解开这团乱麻而只打算观赏,甚至即便只打算观赏其中一部分,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
        我只能把不知道该放在哪一部分的各种感想全部堆砌在开头和结尾——这些,其实已经有很多分析者说过了。
        说实话,我无从判断泰拉世界的年代和文明水平。即使设定上与我们的历史认知和常识有很大出入,我们仍不难判断《传颂之物》的故事发生在中古时期,因为除去旧日人类文明留下的卫星之类,兽人士兵们依然用纯粹的冷兵器战斗,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仍然是封建社会的模样;我们也不会觉得少前的21世纪60年代是一个很奇怪的设定;即便是剧情和设定方面被看作鄙视链低端的碧蓝,也不会有人认为是某个古代文明突然学会了制造钢铁战舰,或者误认为这是哪个星际文明退化了。(这些例子中还牵涉到“补丁”这个问题,我将在结尾提及。)
        问题在“一致性”——战斗的方式、武器,角色的意识世界,都不至于让人感到过于违和。这一点即使是异世界美食、日常、种田文都能做得到,土著法师和战士绝不会想着星辰大海,也不会把突击步枪混在板甲骑士中。
        而方舟,请容我引用《万历十五年》中的话:
        戚继光所生活的时代,落后陈旧的卫所和军户制度早应该全盘放弃,而代之以先进的募兵制度;零碎的补给,也早就应该集中管理。然而我们的帝国不允许也没有能力作全面的改革,只好寻找出一种妥协的办法来作部分的修补。
        ……
        他的部队和他本人充满了矛盾,在火器已经在欧洲普遍使用的时候,他动员大批士兵修建碉堡;在他的混成旅里面,枪炮手和藤牌手并肩作战。他一方面是这样精细,仔细计算日出日没的时间;一方面又这样野蛮,把违反军纪的士兵割去耳朵。这些极端矛盾的事实,在其他国家内,可能彼此相隔几个世纪,而我们的帝国则在一个军区内同时出现。
        首先我并不完全赞成黄仁宇先生这段话,尤其是“枪炮手和藤牌手并肩作战”,战术发展历史可能并非他的专长。(戚南塘将军所处的16世纪中叶,即使是走在时代最前沿的西班牙大方阵,也不过才把剑盾手淘汰了二三十年;何况现在看来他其实是我国近代军改第一人,可惜他的事业后继无人,明清终究没能独立把军队推进到近代水平。)但他试图表达的意思与我差不多:“相隔几个世纪的事情,在我们的泰拉世界却同时出现”。
        完全可以这样仿写:
        方舟故事发生的时代,落后陈旧的械斗战术早应该全盘放弃,而代之以先进的三次元古代战术——无论古典时期、中世纪还是文艺复兴;毫无实用性又穿越自不同时代的武器和设备,也早就应该统一。然而我们的鹰角不允许也没有能力作全面的设定,只好寻找出一种缝合的办法来作部分的修补。
        ……
        罗德岛的部队和泰拉世界的设定充满了矛盾,在无人机、直升机和炸药已经在泰拉普遍使用的时候,凯尔西动员大批干员手持刀剑弓弩进行毫无章法的肉搏混战;在干员小队里面,无甲剑盾手和现代突击步枪手并肩作战。泰拉世界一方面是这样发达,化纤、集成电路、移动城市、防化服、飞船、无人机和近代化学药品无所不有;一方面又这样落后,干员的防具水平不如波利尼西亚土人。这些极端矛盾的事实,在其他世界内,可能彼此相隔几个世纪甚至十几个世纪,而在我们的泰拉世界,它们则可以在同一片战场上同时出现。


        IP属地:广东5楼2019-11-28 07:45
        收起回复
          舟游把相隔数百年的东西——就连“缝合”都显得过于抬举了,“缝合”还得有一定条理呢——摆放在一起,硬塞在一起。就像不是制造合金而是把几种金属单质的粉末摆成一堆然后袖手不管,指望它自己变成某种新材料,任凭你们去脑补和自圆其说,诸君还得像嘉靖年间的大臣们一样从皇上的哑谜里看出圣旨来。切开泰拉的饺子,里面是压根没有处理过的生肉、蔬菜和其他配料,而非馅料。
          更糟糕的是这些配料并没有主次之分,反倒给人一种盐放得跟肉几乎一样多的感觉。到最后已经无法判断盐和肉何者为配料何者为主菜。
          丝袜,单兵弓弩(既有现代弩也有古代弩),刀枪,手里剑,迅捷剑配左手短剑,战场高效医疗与急救,无人机,直升机,电脑系统,人工智能,移动城市,生命科学,微生物学,飞船,床弩,机器人,导弹,无线电台,盾牌,无甲肉搏步兵,魔法,“铝热”剑,现代突击步枪、冲锋枪、手枪,近代公司组织形式,现代化学药品,药理学,现代消防设备,没有骑兵的战场,疑似凯夫拉的装具背心,“机甲”干员……
          这些东西不是孤立的发明或概念,每一个都带有它那个时代的烙印。舟游把各个时代(甚至包括未来)的概念毫无主次地混合在一起的结果就是:每一个这样的词汇都在提醒你,泰拉现在的时代类似于地球某某某某年,可是其中找不到一个主流的声音——刀剑和法杖发出的声音并不比无人机、直升机、电脑、屏幕、电路发出的声音更响亮,泳装和化纤放在弓弩旁边也足以让任何社会学家望而却步,也没有历史学家能想象一群阿兹特克战士簇拥着的祭司高举无线电叫来了一发导弹全灭西班牙人。没有一个信号可以让人确信“嗯,这是个魔改的中世纪”,就像传颂之物那种加了个卫星的古代。泰拉可以是个混入了现代发明的中世纪,也可以是个混入了刀枪弓弩和魔法的21世纪。没有一个信号是可靠的——这个世界没有一种基础色调,没有一种主色调,无数色块毫无章法地涂抹在一起。
          这种乱七八糟的世界观带来的困惑,其他人已经说得足够多了,我在这里仅举一浅例:丝袜对批评舟游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打烂硬核不媚宅卫兵的脸”,还在于丝袜背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新兴的化工产业,以及类似于石油的某种原料。这就意味着,泰拉人民选择源石,说不定是被《魔法科高校的劣等生》中的司波达也降智光环影响的结果,因为无法想象他们会丢掉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血液的石油(或类似的混合物)而去选择一种毒性奇强整不好就杀得尸横遍野的能源,除非源石带来的生产力还在可控核聚变之上。源石可以当能源——那请问源石能做弩上的高分子材料和丝袜吗?这些东西没有类似于石油的原料,他们拿什么搞出来?法术吗?雪山圣女祈求降下神迹吗?相比之下没有火药我都忍了,大概泰拉人民真是被司波达也压低了智商,没有炭硝硫连搞爆炸物都不会了。(为什么会没有这些元素?塞雷娅会玩钙元素,芙兰卡有铝热剑,说明元素周期表至少有一部分是重合的。那么舟卫兵“未必呼吸氧气”“缺乏火药原料”等等说法从哪来的?)至于丢活性源石炸弹,这种事情我觉得泰拉世界的晚期直立人应该也做得到,你的技术居然只能让掷弹兵投掷天然不稳定爆炸物?
          我们再装一次瞎,假装不知道丝袜和塑料是什么做的——奇怪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卫兵觉得“源石何其便利,所以泰拉人民对点其他科技树没有兴趣”。类似的事情有,譬如英国在近代因为吃殖民地红利多了,原料不缺,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没那么上心,柏琴的合成燃料他们就不感兴趣,在化工上就比德国慢了一步。然而我们不是在谈论合成燃料和天然燃料,源石是会死人的,而且必死,(罗德岛有高新技术,可以确保安全也可以治疗,然而社会的一般面貌呢?)难道他们不应该拼命发展替代技术以求摆脱这种阴影?谈便利,怎么不谈源石比核能还危险得多?源石产业的工人加上必死这一条混得比19世纪工人还惨,他们就像机器一样接受了这种活埋?古往今来没有人对发展源石工业有意见?泰拉科研人员在源石上死磕,他们应该全部滚去切腹以告慰被源石能害死的无数前辈。无论怎么便利的能源都不会让科学界懒惰成这样——如果他们连这点动力都没有,他们当初是如何探索出征服剧毒源石为己所用的办法的?能与杀人无数的源石搏斗到底,直到驯服,却没有动力去探索无毒燃料之类的其他能源,除了刻意为之还能有什么解释?
          其他还有一些“天灾遍地的世界,缺乏安稳的科学发展环境”之类的意见。哪怕我算他一些现代物理学的高能粒子加速器或者原子弹之类搞不出来,请问研究一种爆炸物需要多大的安稳环境?非得炼丹术士在几百里无人烟无天灾的深山老林里才能点出火药吗?人工智能和生命科技都点出来了告诉我“缺乏安稳环境”?
          泰拉世界再怎么样,也不可能穷到一无所有,元素周期表残缺不全,穷到连第三次技术革命一些东西都点出来了却连可靠安全的化学能投射武器和源石之外的爆炸物——这些工业革命之前就有了几百年的玩意——都做不出来!换一种思路,源石危害如是,而石油之类的东西又全拿去做弩和丝袜这些莫名其妙的玩意了,难道不应该停在中世纪或者最多跑到蒸汽朋克阶段吗?


          IP属地:广东6楼2019-11-28 07:47
          收起回复
            至于卫兵们,解决这些东西的办法自然是全靠脑补,“我们是异世界”。我且不说他们那边全是些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而批判舟游者随便都能从三次元的历史中拽出无数证据,卫兵的屁股本就是歪的,一切论证出发点就是泰拉世界设定没有问题,这是预设——就像中世纪的神学家已经预设教义是对的一样,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科技点歪、点不出的故事在三次元多得是,基本全都有合理的解释。只能建议鹰角和卫兵们起码认真啃一下《枪炮、病菌与钢铁》再来谈硬核,所有问题全丢给异世界和源石的硬核,呸!
            我之所以写这么多在前面,主要是我在构思“弩”这一部分时,想到“干员的身体素质究竟如何”,没有找到答案,然后突然察觉到方舟在某种意义上立于不败之地——这个世界是混沌的,是模糊的。绝大多数问题没有解释,只能靠玩家脑补,比如说我到现在还弄不清干员的身体素质相比地球究竟如何——没有人能刀枪不入或者在天上飞,但有人砍山洞,有人力能扛两层楼,有人剑劈弩弹,有人炸一条街,弩手一个个用手上弦。前面我还能理解为类似大仲马“一拳打死一头牛然后扛回家”“用手拉住一匹全速奔腾的马”“用太阳穴崩断绳子”或者夏桀两只手拉直铁钩等等夸张手法,夸大一下他们的过人力量……然而用手拉开战弩,假若这事发生在三次元,这已经步入魔幻现实主义的范畴了。
            这一点不清楚,那么就算假设他们果然力大无穷罢。这种力气从哪里来呢?外观和生理结构上,泰拉人民与我们的区别似乎仅存在于动物特征,这个世界的各种参数——光照、重力加速度、气温等等也看不出有什么与地球天差地别的地方。那这种瓦乌姆级别的怪力从哪里来的呢?源石感染吗?那非感染者是不是与我们一样,体质做不到一拳击穿50cm钢板、被捅一刀照死不误?感染者得到的增幅多大?是从手无缚鸡之力到能开三石之弓,还是干脆就像卡兹一样除了火山飞天外无人能敌了?
            因为这些细节不得而知,因为方舟的世界实在是混沌得看不见东西,而在混沌中就必定有无穷的洗白力量,我将在下面堆砌很多无聊的假设,更不如说是吐槽。卫兵完全可用唯心主义妙法洗白,我非常确信这一点。
            以上可说是一些舟游冷兵器问题之外,对世界观的个人意见。
            下面我将继续表演卫兵式装瞎大法,假装看不见刀枪丛林中的无人机、直升机、丝袜、光学瞄准镜、有机高分子材料、人工智能PRTS,机器小车等等不知道是考古挖出来还是奥西里斯御赐的珍宝,假装医疗干员靠的不是现代化学、生物学技术而是类似于法师的魔法,哪怕我认可魔法的科学性、合理性,而专心把泰拉想象成一个冷兵器的世界,一个没有奇怪的穿越道具打扰的第九艺术世界,一个王道征途上的雪之下雪乃……但就算装瞎,这世界还是很奇怪啊!


            IP属地:广东7楼2019-11-28 07:48
            收起回复
              火钳刘明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1-28 07:49
              回复
                1、臂张弩就是弩界的雪之下雪乃——罗德岛玩具弩兵或柱男弩兵
                既然前文提到弩,也无妨就从弩开始。
                警告:弩即使不是最长的部分,也是最无聊的部分,通篇都是乏味的数据、文言文和粗陋对比,小心食用。
                我要裱的不是“蓝毒的手弩居然比黑射程远”这种细节。与真正的问题比起来,那就像是少前的格里芬娜帝国自喀尔巴阡至基辅连营五百公里、让缇阿娜酱作为PMC指挥官居然能在60年代搞到卫星或者成天磨洋工的玩家花了十六个月才找齐AR小队一样,最多拿来当作谈资,最多让同人作者去撞墙,危及不到事情的根本。
                方舟的弩手,全部有问题。全部。——哦,龙门的巨弩看不清,暂时也看不出问题,姑且逃过一劫。
                先上结论,以下两种情况其一为真相:
                (1) 泰拉武德充沛,地球费拉不堪。泰拉人民臂力或可达地球十倍,甚至数十倍。
                (2) 罗德岛和整合运动在拍电影。弩全部都是玩具。如果觉得玩具这个词太过分,那就这样:罗德岛弩水准大抵在商代到秦代单兵弩之间(取决于你们对战国弩和秦弩的不同意见,对诸位来说,这个“秦代”还可能换成“战国前期”甚至“春秋”),大概相当于汉代新兵训练武器水平。


                IP属地:广东9楼2019-11-28 07:51
                收起回复
                  (这就开始抽楼了,可以的,还好我经验丰富,一直盯着回收站看)
                  先看最明显的问题。高星干员的弩,譬如黑、巡林者、陨星,甚至再把白金的弓也放在一起对比,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就能察觉到这些东西都是从21世纪穿越回去的。无论是类似于玻纤和发泡材料的材质、偏心轮(现代材料和偏心轮能减少能量损失,大幅增加箭矢动能)还是光学瞄准镜,这些东西在弩从正面战场上淘汰前根本就没有一丁点做出来的可能性——古代毫无疑问只能用天然材料、至多用钢制作弩,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中大量能量都没有传递过去,而是白白浪费了。瞄具更不用说。而低星干员们的弩,虽然材质上依然给人一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时空交错感,但姑且粗略地把它们看作一种古代弩罢。Kokodayo的弩据档案说是“现代弩”,但因为泰拉的时代实在过于混乱仿佛时空偷渡港,不懂鹰角所谓现代弩到底是什么东西,无法分析。
                  还是发挥装瞎大法,假装看不见这缝合世界观的又一铁证吧。——就当高星干员拿的是华丽一点大号一点的古弩吧,榴弹什么的也可以理解成1061年以后北宋投掷榴弹的弩嘛!
                  请问干员们用什么上的弦呢?
                  弩可能是误解最多的几种古代武器之一了,其中一大误解就是“弩和弓一样是用手拉开的”。估计各种影视作品对上弦的动作描写太少,景区卖的玩具也足够让人误解。
                  画师不知道不奇怪,鹰角你也不知道吗?
                  为什么干员们全都是一只手上弦,哪怕黑、安德切尔、克洛丝的弩都有脚踏环,还都是一只手上弦?鹰角真的知道一只手给弩上弦什么概念吗?


                  IP属地:广东11楼2019-11-28 07:55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12楼2019-11-28 08:04
                    收起回复
                      以上简单地讲了一下弩的历史,下面先考察汉的臂张弩。
                      秦或战国是否有单兵蹶张弩或腰引弩不是下文重点,而且“大秦歼星弩”话题还很容易引战。(目前还没有有力证据证明汉以前有单兵蹶张弩,至少没有可靠实物证据,《战国策》这种外交策略教材又不能当信史,但秦简、楚汉时期人物传记等文件又提及了蹶张发射方式,还有一些战国时期的重弩记载。到现在争论依然不断。)所以我们索性直接跳过这个争议时期,进入今人所知更多的汉代。
                      西北汉简中,对汉代军用蹶张弩的记载表明最常用的单兵三石弩到六石弩射程当有120步—200步。汉代一尺23.1厘米,六尺一步,一步大约1.38米,换而言之,这些汉代主力武器的射程大概在166米到276米之间。注意这是汉代已经拉开代差的蹶张弩,两只手可以拉开的臂张弩差了一整代。
                      汉代的臂张一石弩据记载射程138米,不知道有多少水分,如果是真的,可能是古代臂张弩的极限射程了——事实上,按《墨子·城门备》的说法,墨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守城用的木弩不过五十步射程,按春秋战国一尺23.1厘米、八尺一步计算,相当于92.4米,守城弩尚且如此,野战弩更可想而知——墨子他不但是思想家,也是工匠、实干家、武器设计师和守城专家,在介绍守城战术时不可能信口开河,他的五十步数据哪怕与事实有出入,无论如何都比纵横家苏秦“韩弩六百步”可信得多。(宋代神臂弩不过三百步射程,这应该已经是中国古代单兵弩的极限,十几个世纪前的韩弩能倍杀之,战国敢情是外星文明不成?)这么看来,臂张弩其实大多还未必能达到汉代这种程度,也就是说,普遍射程在百米以下,甚至九十米以下。
                      当然,影响射程的因素太多,拉距,箭长,材料,结构,就连换个箭头都会影响。其中材料和拉距是决定性的。此外,由于动能损失以及千差万别的防具情况,射程几百米没什么实战意义(强弩之末)。古代弩手交战基本都是一百米左右。
                      ——不过,射程的确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弩的战斗力差距。对比一下后世的一些蹶张弩或腰引弩能达到的射程,或许我们能更清晰地感受到“臂张弩是有极限的,我不用臂张弩啦,舟舟!”
                      西汉四石蹶张弩(折合264磅)276米射程
                      北宋前期590磅神臂弩,最大射程近470米(取《梦溪笔谈》三百步说,《宋史》作三百四十步,折合近540米。然沈括1075年曾判军器监,负责兵器的铸造与储备,这种技术部门总管总比两百年后的史官更有可信度);估计实用性不好,宋徽宗于1113年下诏减重到360磅,射程依然380米以上(取南宋《曲洧旧闻》《容斋三笔》二百四十步说,如此看来《宋史》三百四十步当为二百四十步之误)
                      复原的15世纪600磅筋角复合弩260到300米
                      20世纪初英国人Ralph Payne-Gallwey测试的中世纪1200磅机械绞盘弩414米
                      随便拽一把出来都是几倍杀臂张弩,不管你取墨子的92.4米也好、汉代的138米也好(四石弩刚好倍杀一石弩,这还是同时代的咧)。不然古人都是傻子,放着上弦更方便的臂张弩不用?
                      (至于《新唐书·兵志》里面提到的臂张弩射程230步……北宋后期减重神臂弩虽然目前还没有复原,但看磅数毫无疑问已经是腰引或蹶张级别的了,射程尚且不过240步而已。唐宋都是五尺一步,宋尺略长于唐尺,一步大概都是一米五左右,一把臂张弩射程倒逼近中国古弩数一数二的神臂弩了?都是臂张弩居然二倍于汉一石弩的100步?还是说唐代府兵都是《说唐全传》角色,臂力可达150-160kg?而且还是重弓轻弩的唐对比弩科技点到整棵科技树都歪了的宋?不知道是欧阳修、宋祁他们抄错了还是唐人写错了,毕竟《宋史》似乎也抄错了神臂弩的射程……反正这种事情完全没道理。)


                      IP属地:广东13楼2019-11-28 08:08
                      收起回复
                        建议加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11-28 08:13
                        回复
                          刚好提到了磅数(拉力),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指标。
                          磅数——这是个相当麻烦的数据。
                          弓和弩都有磅数。但看这两者磅数的方式不一样。大名鼎鼎的英国长弓最强者不过150磅、160磅,欧洲的机械钢弩却必须把磅数叠到1000磅以上才能达到差不多的威力(破甲、射程等)。造成这种惊人差距的原因很多,包括弩的能量转化效率不如弓等等,但最主要的因素是拉距。
                          我们设想一下,给一把弓,但要求你不能拉满。谁都知道这意味着对箭施加的动能减小了。W=Fs,做功距离s减小导致W减小。若想保持W不变甚至想增加W,增加F是当然的想法——具体到弩上,那就是加厚加粗弩臂,从而增大拉力。事实上,即使在科技不算发达的古代,增加F也不是非常困难的事。磅数是很容易加的——只要你有办法拉得开。
                          不能拉满的弓其实指的就是弩。弩相比弓,最大的缺憾就是拉距太小导致做功距离太小(拉距还要减去弓把到弓弦的距离才是做功距离),比如汉弩一般四五十厘米的拉距,欧洲弩和明代弩(明代火器发展,弩严重退化不足为奇)还要更小,只有三四十,而弓的拉距一般都有七十多厘米,甚至采用大拉距拉法可达八十(倍杀中世纪欧洲弩)。
                          弩拉距如果做长的话,必须把弩臂也做长,而如果弩臂过长那么整体的弩就会呈现一种方形的几何形状,携带和战斗都很不方便,重心也会偏前;而且欧洲的钢弩承受不了太大的拉距,拉距太长,弄不好整个弩都炸了,一把受千磅拉力的弓直接把你的头给削掉。即使是在采用复合材料的中国,弩拉距还是要小于真正的弓。唯一的办法是加厚加粗弩臂,也就是加强拉力。
                          从历史上看,一把西方的机械钢弩要有五六倍,甚至更高倍于弓的磅数才能达到差不多的实战效果。(中国弩因为拉距长于欧洲,而且复合弩的能量转化效率高,不需要欧洲那种高磅数,做这种换算时还能少吃点亏。)当然,600磅的弩勉强还能用腰、脚等部位辅助,竭尽全力拉开,然而宋徽宗既然下诏减重,这种弩估计实战效果很差……至于到了800、1000、1200、1300磅这种级别,弩早已经不是人力——手、腰、腿全算上——可以拉动的了,必须动用机械。(汉九石弩大概594磅,与北宋中期神臂弩590磅和15世纪的欧洲600磅弩接近,估计人力上限就在这附近。)
                          说回臂张弩。下面我们还是丢掉秦和战国,只看汉代一石弩好了(它有可能是臂张弩的极限)。按1石30kg66磅算,一把66磅的弩,意味着需要两臂施加相当于66磅的拉力。而它的做功距离小于弓,意味着它的动能、射程等指标比66磅弓还弱——而且看来还要弱很多!66磅弓作为弓,拉距减去弓高,大概有五十多厘米做功距离,汉弩,而且是最小的一石弩,做功距离可能只有22.25厘米,就算按长弩臂计算,也只有27厘米……
                          要知道,欧洲中世纪的弩,做功距离比汉弩小几厘米,比如实物中290磅复合弩做功距离20厘米、600磅复合弩是23厘米(注意,这两把不是钢弩,而是同一石弩一样的复合材料弩,于是一石弩的能量转化率优势也没了),然而一石弩并不能因为这几厘米的优势而沾沾自喜——因为前面说过,欧洲弩与弓之间这三十厘米以上的做功距离差距,得用五六倍的磅数去偿还。这就好比跑马拉松,一石弩可能起跑线提前了十几米,但那又能怎么样?它的磅数就66,体能太差,提个几十米起跑线还是会倒在半路。我都不敢想象这玩意的箭飞出几十米还能不能杀人。
                          而且,就算我们硬把66磅臂张弩直接换成66磅弓来考察(这已经是给臂张弩赤裸裸吹黑哨了),情况还是不容乐观——要知道,古代“战弓”到底从多少磅开始算,没有定论,但就算按60磅起算这玩意也不过勉强算是能上战场的程度。
                          以下是一些对比:《明会典》中永乐年间最差的弓是53磅,而明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重视弓弩的朝代(尚弓成风的大一统朝代除了唐就只有元清了,明又是一个火器发展重要节点);清代武举拉弓要求65磅合格,实际上18世纪外国人的考察结果是浙江杭州、山东德州驻军弓大多在100磅以上,有人能开170磅弓,雍正年间考察弓马,八旗仍有数万人能开130磅弓;又比如土耳其弓属于纯粹的战弓,拉力在67.4磅到136磅之间。由是观之,66磅弓等于只能摸到战弓的及格线。
                          须知弓在古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磅数上下限大体是近似的,不存在某一个民族拉得开300磅强弓或者某个民族30磅也算战弓之类情况(春秋时期的30磅弓被《左传》称为“弱弓”)。
                          66磅弓属于军队初级装备,由此我们可以想象比66磅弓差得远的66磅臂张弩在古代世界是什么地位——毕竟它时代太早了,与我们隔着两千多年呢,距离中世纪中期也有千年了。


                          IP属地:广东15楼2019-11-28 08:17
                          收起回复
                            而且这还只是磅数这一项指标。拉力增大还不见得能大大增加动能(即增加射程和破坏力)。如果看被复杂因素制约的动能,下面的实验结果对比可以说明问题:
                            15世纪的600磅弩发射90g的箭,初速46m/s,传递给箭的动能是95.22J
                            区区66磅的土耳其弓发射100g箭初速已经是41m/s,动能84J
                            而土耳其弓中接近上限的约130磅的弓,同样100g箭,初速55m/s,动能达150J,这已经是千磅以上绞盘弩的动能水准。
                            没人测试过汉弩或秦弩,但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拉力少了一位数的66磅弩会是什么水平。
                            这么看来其实那个“五到六倍磅数”的指标都很可疑(这其中物理关系十分复杂,不能简单用倍数概括,五六倍只是从150磅弓与1000磅钢弩相当这一点推的),论动能,66磅弓与600磅弩的距离已经小到危险的程度,而130磅弓对600磅弩是彻底碾压——毕竟130磅弓大概七八十厘米的做功距离,600磅弩才23厘米……
                            动能如此,破坏力当然也要打上大问号——当然,几十米内,弩无论如何都是能射进无防护人体的。问题是在一个有盾牌特别是有盔甲的世界里,这种臂张弩能干什么呢?宋代射程300步射程的神臂弩,50步外已经不能穿透吐蕃重甲。单兵弩巅峰尚且如此,老祖宗臂张弩简直不敢想。
                            或许,春秋时期,臂张弩还能打一打无甲或甲覆盖面积少的徒兵。甚至,再给它开个修改器,假装同时期的商周青铜甲、周代犀甲兕甲(犀指犀牛,兕指野牛,取其甲壳皮革制作)、古希腊青铜甲、春秋战国主流的皮甲都会被击穿……(不要被游戏误导了,以为杂鱼才穿皮甲。实际上,优质厚皮甲有多层皮革叠加,防御性能甚至可以超越一些铁甲,唯一的问题是皮甲很重。哪怕到明代,皮甲还没淘汰,清代一些少数民族酋长还是穿多层皮甲的。)哪怕给它开挂到这种不科学的程度,好,那么,后面还有复合的环状甲、板状甲乃至全铁的链甲、扎甲、鳞甲(板甲不提了,箭基本穿不透),这一连串在铁器时代成为主流的盔甲恭候着呢——这些与几百上千磅机械弩、几百磅的腰引弩蹶张弩同台竞技的盔甲,要是被区区两只手拉开的玩具洞穿,那就过分了!这还没有考虑到古典时期还很有作用的盾牌呢!
                            撤掉修改器,实际情况是,不但有盾,盾后面还有屈原《国殇》中写的“操吴戈兮披犀甲”——兵马俑里秦兵的皮甲包含三层牛皮(8mm)、心口达五层牛皮(15mm),而牛皮还不如楚辞里的犀牛皮,并不是当时最高级的盔甲,而且别忘了战国时期铁甲已经有了,不但产铁的燕国、中山国有铁甲,甚至楚地都有铁甲出土。
                            《淮南子·说林训》:“矢之于十步(汉代约合14米)贯兕甲,于三百步不能入鲁缟。”这数据首先不知道是指弓还是弩,其次文学语言肯定不能当真实记录看。但还有现代实验:4mm牛皮能挡40磅现代复合弓(换算成春秋战国弓,磅数肯定还要往上加,估计得有50-60磅传统弓的动能)——注意是弓不是弩,而且秦兵皮甲厚度两倍于这块牛皮,更加不是臂张弩可以穿透的了;油管上测试10mm未加工犀牛皮,500磅弩不用特殊箭头都穿不进去——而实际上皮甲还要进一步加工提高性能……我觉得换成臂张弩14米能穿几毫米野牛甲已经差不多天方夜谭了(所以搞不好战国真有蹶张弩,臂张弩根本满足不了需要),《淮南子》指的更可能是弓或者汉代蹶张弩。
                            除非对面是加泰罗尼亚佣兵团式的无甲猛男,或者依靠密集射击正中脸部、四肢等缺乏防御的部位,要不然射得死人简直见鬼。(所以这就是板甲时代以前大量运用盾牌的意义了。)
                            当然,上面也提到了,汉代三到六石才是主流,所以一石弩可能就是个给菜鸟上手用的东西。


                            IP属地:广东16楼2019-11-28 08: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