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吧 关注:321,291贴子:1,358,008
  • 3回复贴,共1

冬季寒冷的天气户外运动时,或者在高海拔地区进行攀登运动时,要小心失温症,并掌握一些急救知识,以免发生危险
失温也叫做低温症,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些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长时间暴露在雨雪、大风和寒冷环境下的登山者,很容易陷入失温状态.在寒冷大风的山上,天黑降温但仍穿着汗湿的内衣,服装又不够保暖,躺下后不再运动,身体产热低于散热,就容易导致失温
失温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温度、湿度、风力,这三个因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导致失温最常见的直接原因,三要素当中只要有两个因素出现状况就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温度、湿度、风力三者究竟是如何作用于人体而导致失温的呢?
先看温度对人体的影响:当人体处于水的包围中,热量散发的速度是在静止空气中散发速度的 25 倍!
再来看风力对体感温度的影响:从风寒效应表来看,如果外界温度在零下 5° 摄氏度时候,风力达到六到七级,也就是 50 公里左右的风速,体感温度会骤然下降到零下 15 摄氏度
如果湿度和风力同时发生作用,可想而知体感温度的下降会有多快
人体核心温度变化及相应症状
37摄氏度:正常
35摄氏度:有失温征兆,发抖
33摄氏度:接近体表温度,持续发抖
31摄氏度:大脑无意识,只对刺激有反应(如针扎等)
30摄氏度:失去意识、昏迷
28摄氏度:死亡

失温会导致肢体协调性和判断力下降,因而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在寒冷环境下进行攀登时,登山者必须随时注意彼此的状态,如果你的队友变得越发沉默寡言,这可能不是什么好的现象.即使是最轻度的失温也必须严肃对待,因为这表明患者维持核心温度的能力以及到了耗尽的边缘.如果不加处理,失温很容易导致意识丧失和心肺衰竭
失温的科学应对办法资深驴友支招:要及时补充能量,能量包括能量胶、糖分(包括葡萄糖、巧克力、淀粉)还要做好身体保温,通常要用保温膜、有时还要备上保温炭、将患者包起来,保证其不会再次失温,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对患者进行食物供应,在有条件情况下,给些含有糖分水果,如香蕉和苹果内液给他吃
需要强调的是,在最初的轻度失温和中度失温阶段,低温症患者还可以凭借自身产生热量来予以改善,但若在前两个阶段没有引起重视而进入重度失温的话,低温症患者光靠自身已无法产生热量来维持生命,此时若无他人帮助进行正确处理,那将极其危险甚至是导致患者的死亡
所以,户外运动避免失温,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前做细.保温物资、食品物资以及医药物资一定要备足和到位,药物要备够,食品起码要备多半餐;可多带点葡萄糖,或是体积小、轻便易于携带巧克力
注意:
搬运患者时应非常小心,因为心肌组织在低温下的表现非常不稳定,外来刺激很容易导致心室震颤
让患者处于平躺,以免外周血管中的低温血液大量回流到心脏,导致心脏停搏
失温或冻伤的部位切不可用力摩擦或擦拭,因为这极易因机械用力造成受伤部位的二次损伤
不可给患者饮酒


1楼2019-08-30 15:06回复
    野外求生须防花毒,更不能因好奇而误食了有毒的花果,有些人在花丛前呆久了,还会出现头昏脑胀,咽喉肿痛等症状。有些花会释放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废气,有的花粉含毒碱,久与花伴会造成慢性中毒。有关中药师和花卉学者研究发现,在常见的花卉中有50多个品种含有毒物质,人如果接触不当,容易产生某些疾病。1、杜鹃花:杜鹃花又叫映山红,在南方的一些山上,一到开春的时节,漫山遍野地开著红的、黄的杜鹃花。其中黄色杜鹃花中含有四环二类毒素,中毒后会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脚麻木等症状。2、万年青:能导致皮肤瘙痒。虽然观赏价值较高。其叶色先绿后红,但有毒,尤以果实毒性大。3、夹竹桃:该花花朵鲜艳,极易栽培。但其叶、皮、花果中,均含有一种叫竹桃菌的剧毒物质,若接触过多容易诱发呼吸道、消化繫统的病症。4、含羞草:之所以一触即“羞”,是由于其体内含有一种含羞草碱,这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人体过分接触,会使人头发脱落或引起周身不适。5、水仙花:不可误食。水仙花虽然具有较高药用和观赏价值。但其花中含有一种叫“拉可丁”的有毒物质,人畜万一误食,能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6、夜来香:忌放室内。该花香味在夜间十分浓厚,有人以此来驱赶室内的蚊子,但是该香味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同样对人不利,尤其是高血压和心葬病患者闻后会产生憋闷难受感觉,从而促发该病复发。因此,在其盛开时,不宜放在卧室内。7、此外,像马蹄莲、鼕珊瑚、龟背竹、一品红、石蒜、百合花等,都含有不同的有毒物质。因此,观赏鲜花时务必弄清有关花卉的特性和毒副作用,不要随意触摸,以防毒素入口。少数过敏体质的人对一些花(如玫瑰)散发出来的气味十分敏感,从而产生过敏反应,这类也是野外生存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2楼2019-08-30 15:33
    回复
      劳累型低钠血症的早期症状与轻度中暑(heatexhaustion)的相似,胃不舒服、抽筋,疲劳、头疼头昏、恶心呕吐,无法从症状区分,而且都是最常发生在热天的长时间(大于4小时)户外运动中,如穿越大峡谷或沙漠。也有马拉松、铁人三项运动员遭遇此病。如果用处理轻度中暑的方法让患者喝水和休息,劳累型低钠血症患者的病情会恶化。美国一个陆军基地的新兵训练营最近因为错误判断为轻度中暑,强迫劳累型低钠血症患者饮水而导致一新兵死于由此诱发的脑水肿和肺水肿(cerebralandpulmonaryedema)。既然从症状无法区别,没有血液分析设备时,就只能从病发前的经过来判断了。所以喜爱在夏天到山里或沙漠徒步者最好了解劳累型低钠血症的病因,以及与轻度中暑的区别。低钠血症(hyponatremia)指的是血液钠浓度过低,低于135毫当量/升(mEq/liter)或3.10克/升(g/liter)。正常范围是138-142毫当量/升或3.17-3.27克/升。劳累型低钠血症(exertionalhyponatremia)的全称是运动诱发的稀释性低钠血症。它的旧称是水中毒(waterintoxication)。病因劳累型低钠血症的危险人群是夏天长时间(大于4小时)户外穿越的徒步者或马拉松、铁人三项运动员。这些人都知道运动时多喝水很关键。也知道要补充汗里流失的盐分,所以喝运动饮料或电解质饮料,如Gatorade。但是很多人在热天没有胃口,在徒步时吃得很少或只吃一些能量棒。而且在脱水或不舒服时更少进食。汗水的钠浓度可以高达90毫当量/升,最大出汗率可以高达3.7升/小时。在以上几项运动中,为补充因汗水流失的钠,需要以每小时35毫当量和1升的速度摄入钠和水。在所用运动饮料中,Gatorade含有最高的钠浓度,20毫当量/升。远低于所需的35毫当量/升。如果补充了足够的水,但没有相应的盐分,体内的钠总量对全身含水量(totalbodaywater)的比例就会太低而导致低钠血症。盐的成分是25%到40%的钠。一个140磅的人的血液里只有40克盐。如果每小时流汗一升,将流失1.75-3克的盐。四小时下来流失7-12克的盐。7-12克盐似乎很少,但相对于40克就是很多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管理员现在使用一种便携式血液化学分析器测量病人血液的钠浓度来判断是轻度中暑还是劳累型低钠血症。我们在野外不会有这样的条件,可以从病发前的经过来判断,如果流了很多汗,也一直有喝水,但长时间没有进食,则有可能是劳累型低钠血症。救护时要让患者保持坐姿,并逐步补充盐水,躺下会增加颅内压而有可能加速脑水肿。预防多于4小时的徒步中,既要防脱水,又要防低钠。不停喝水或运动饮料电解质饮料的同时不忘补充盐,可以吃一些高盐的零食。保持平衡,过多的盐也会导致脱水。平时的高盐高能量(非高脂)垃圾食物是户外运动中的健康食物。美国的零食如pretzel和cheezit含盐多,中国的榨菜大概最通用了。


      3楼2019-08-30 15:34
      回复
        越野跑,首先是野,然后才是跑。很多著名的越野跑比赛路线都是传统的经典徒步路线,都是前人们重装几天走下来的路线,后来有人开始玩“轻装快速穿越”。这大概就是“越野跑”的前身。
        越野跑,比“轻装穿越”还更“轻装”,由于有赛会的供给和保障,成百上千的选手们仅携带非常有限的装备就进入了大山。无论是重装徒步还是轻装穿越,人们都会为自己的安全负责而携带足够的装备来应对户外风险,保护自己;而参加越野跑比赛,每个选手携带的装备是完全建立在赛会事先承诺的保障上的。他们抛弃了厚重的保暖外衣,是相信一旦出现状况,他们只需要坚持到几公里外的补给站就会被收容而确保安全;他们仅携带少量饮水和食物,是相信每十几公里就会有补给站可以补充;他们没有事先了解路线和天气风险,是因为完全相信组织方会替他们评估好天气,做好路标,制定好预案。
        赛事组织者都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以下不是一个大而全的《越野跑比赛组织标准》,只说几条最“硬”的标准。
        1、承诺
        比赛的最大风险不是天气变化,而是承诺兑现。一旦你事先的承诺没有兑现,选手们将被置于最大的危险当中。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当尊崇的标准是:仔细评估你能够实现的工作,然后谨慎承诺。不能100%确定做到的,别说;千万不要为了招募更多的选手而夸大其词;尤其是,如果你的比赛设计“低于”大家习惯了的常规比赛中的设置(比如比赛不设置路标而采用自导航方式、补给站间距过长或需要全程自补给),那一定要提前明确地声明。
        这里又引出了一个强制装备,又引出了另一个标准:比赛提供的保障和供给,加上选手们必须携带的强制装备,应当满足他们在天气恶劣到终止比赛之前的全部时间里,足以相对“从容”地生存在整个赛道所处的山地区域内。
        2、天气
        天气在户外问题排行榜里永远是传统的榜首。每位组织者应当首先仔细调查研究比赛区域的气候状况,尽量把比赛设置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季节里,而不只是暖和。因为挑战本身也是户外的乐趣之一,你完全可以组织一场平静的雪地里的赛事,但最好不要在容易出现强风暴雨的季节里搞比赛。不管怎样,也总有意外的天气出现,首先得有一个恶劣天气预案,一定要在比赛准备的阶段就设定好,出现了什么样的天气情况,比赛更改成什么样子。好在现在的科技足够发达,大部分恶劣天气至少提前12小时就可以做出相对非常准确的预报了。恶劣的天气包括:狂风、大雨、浓雾、雷暴、冻雨。这些都是足以取消或者终止比赛的条件了。
        先说最后两项:雷暴和冻雨,遇到这两种情况建议取消比赛而不是临时慌乱地终止。强雷暴通常伴随着狂风、冰雹和暴雨,对人和赛道的杀伤力都是巨大的;冻雨这种在南方罕见北方没有的情况真的是超级可怕,出现一次灾难一次。但是,这两种天气都是可以预报的,所以一定要在赛前就宣布取消比赛;或者提前、推迟或缩短赛道以确保在它们到来之前结束比赛。
        狂风、大雨和浓雾,要根据实际情况看一下。如果你的赛道在绝大部分路段还比较背风;如果你的赛道排水能力尚可,不会太滑或者有山体滑坡风险;如果只是短时的大雨而并没有伴随强风和雷电;如果你的赛道足够明显,虽然大雾也不容易迷路;如果……要具体评估,才能得出正常比赛的结论,然后通知好所有的选手、工作人员,随时准备收摊。另外,准备一条备用赛道也是个好办法。降低海拔和路况难度都是有效均衡恶劣天气影响的好选择。
        3、赛道
        赛道设计是比赛特色的最核心体现,每位组织者都有自己对赛道的理解,或难或易,定位不同。
        (一)补给和运输
        比赛的所有补给站都应当尽可能地设置在车辆可以到达的地方,以便于物资和垃圾的运输,以及选手的收容、救护。同时,请尽量远离水源地等对环境污染敏感的区域,因为补给站周边通常是垃圾产生较多的地方。最后,要在赛前计划里专门安排垃圾处理这一项工作,撤站的时候应把场地恢复原貌。
        (二)路标和指引
        这是关乎比赛体验和选手安全首当其冲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方式和比赛所处的场地密切相关。
        在游人众多的区域,比如北京的西山、杭州的西部群山,悬挂路标被摘走的概率非常高。这种地区做路标图万无一失的唯一正确姿势是:组建一支实力强劲的赛道组,在赛前尽量短的时间内(比如比赛前一天),大规模密集开展部署路标的行动;然后在临赛前安排速度型队员赶在冠军选手前面进行第二轮补标;然后再赛中安排机动队员携带路标跟随队伍中前部,随时应急修补被破坏的部分路段。在人迹罕至的区域可能情况更复杂。放在地上的软质路标第一不容易被选手识别,第二很容易被放养的牛马羊破坏。这些场地可能需要更高难度的姿势:比如钉立大型硬质路标,或者干脆采用导航赛制。
        这里面有三个问题:第一,路标的高度:因地制宜,尽量在1.4米上下,这是选手在跑动中最轻松的视线高度。第二,大路转小路的“跑错高危点”:一定要在正确路线上明显、连续、密集地布上好几个路标,最好同时在错误路线上布上“X”指示牌。第三,在一段很长没有岔路的明显赛道上,是否还需要有路标呢?需要的,这是让选手们确认他没跑错的“心理安慰标”,“安全感”同样也是比赛安全的一部分。最后,杀手锏级别的大招:沿途指引人员。再没有比重要路口放人更让人安心和安慰的事情了。
        (三)特殊路段
        1、陡峭、干滑。这样的路段尽量不用。如果非要用,请使用在上坡方向。如果一定要使用在下坡方向,要知道:第一,会堵车——有太多选手不敢下这样的坡,通过速度会很慢很慢;第二,要拴绳索,让选手一路都可以拉着绳索下降;第三,绝对不能太长,否则会是所有人的噩梦,包括选手、救援人员等。
        2.涉水,如果比赛有很多次趟过小溪,请务必在赛前告诉选手们。没人会穿脱十几次鞋,从第三次开始肯定就直接淌水了。但大家会觉得前两次浪费掉的时间非常冤枉。一定要提前告知选手,让他们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另一种情况是真正意义上的过河,齐腰深的过河是要拴绳索的,而且要安排救援人员值守,同时还要提前调研这条河的涨水期、上游水库放水的情况等等。
        3.堵车,这个绝对是世界性难题了,非常多的大型比赛都会遇到第一处进山小路口“大堵车”的问题。除了选择更宽阔的进山道路外,也没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如果实在躲不开,那么要做两件事:第一,赛前通告,告知选手会在哪里堵车,请做好思想准备;第二,安排人员在这里维持秩序。
        4、备用赛道
        做一个负责任的越野跑比赛真的是挺难的,得事先准备好两套甚至三套方案。备用赛道的原则就是两点:一,降低海拔,天气的恶劣程度会随着海拔下降而急剧减缓;二,选用尽量平整、结实和宽阔的路面,最好是必要时可以走车的。
        5、救援保障体系
        一场比赛的救援保障体系是由:医疗、救援、收尾和收容四部分组成的。首先,医生、护士、救护车在道路通达的起终点和补给站部署,收容车也往返穿梭于各个补给站和终点之间;而补给站之间的赛道,车辆不可抵达的位置是由救援队负责。选手在比赛中发生意外分为两种情况:第一,他们受伤不重,可以自行坚持到临近的补给站退赛;第二,他们受伤很重无法自行前进,由救援队护送至临近补给站,或由收容车送回终点,或由救护车送往医院。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各种救援力量不要轻易脱岗:能用收容车转运的伤员就不要动救护车;护送时能中途接力传递的伤员,救援人员就不要离开自己的负责区域太远。所有救援体系内的人员需要非常明确自己是这个链条上的哪一环。
        另外就是收尾人员,这是一个对责任心和能力要求特别高的岗位,要确保你跟着的是赛道上的最后一位选手,在你身后的赛道绝对是“干净”的。所以在距离较长的比赛里,我们要把赛道分成几段来收尾,而且每段的收尾人员至少是两个人起步。因为“最后一位选手”随时有可能会停下来,这时候就要分出一个人来陪他直到救援人员赶到,另一个人去追倒数第二名“还在前进”的选手,以同时确保“身后干净”和“收”这两项任务标准——你要是一直停着不动,那就起不到“收”尾的作用了。


        4楼2019-08-30 15: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