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正行吧 关注:11,979贴子:11,083
  • 7回复贴,共1

禁欲在佛法中属于“戒禁取”,是一种邪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编者按:见地不正,果遭迂曲,请大家擦亮双眼,远离邪教!
有人对法的了解不够深广如实,仅抓住了其中片面的文义,就会产生较极端的看法。禁欲主义就是其中一例。


IP属地:广东1楼2019-08-06 20:35回复
    佛法的基本的立场是认为人生中只要有“执著”就有苦,而执著可发生在人生现象的任何层面。人有可能对食物执著,也有可能对思想执著。只要执著了就有苦。问题是在“执著”本身,而不是食物、思想等对象。
    故修行的要点是明白了苦的缘起性,用四念处去充分了解自我与自我的执著,再用中道的态度为自己订出短期及长期合理的修行目标,逐渐减轻自己的执著(离爱染),最后就能达到解脱道的目的——苦的止息。这是一个智慧与修行并重的过程,而且在程序上是实际而合理的。


    IP属地:广东2楼2019-08-06 20:44
    回复
      苦有人对法的了解不够深广如实,仅抓住了其中片面的文义,就会产生较极端的看法。禁欲主义就是其中一例。
      佛教中一般的禁欲主义,皆有神秘主义的色彩,且不合乎中道。其主要的心态是认为在欲望的禁绝中能使人具有一种神秘的能力或性质,使自己和“法界”中存在的“清净不灭流”相结合。人一旦能禁欲,就马上变得不一样而且清净了。事实上这一种想法是婆罗门教“梵天思想”和“苦行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在佛法中皆被视为“不正见”。


      IP属地:广东3楼2019-08-06 20:44
      回复
        古婆罗门教徒在尚未修行前就接受了“梵天”大我恒常不灭的思想,而一生修行的目标就是要和那一样东西相结合。佛发现了缘起,知道人的问题是“执著”而不是能不能和某一样绝对而神秘的东西相结合。故以佛来看,那些抱着此等梵天思想而修行的人是很值得同情的。他们不知苦与苦因,无法用真正的解脱道去修行,而只能自立一境在心中,以为那就是涅槃,就是解脱。但事实上是白费力气,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反而加深了执著。如有的婆罗门教为了祭祀梵天,就大开杀戒地屠宰牛羊。以佛法观之,就称此种不明解脱与解脱因的行为为“非因计因”的愚行。


        IP属地:广东4楼2019-08-06 20:45
        回复
          但今天如我们重新反省,佛教界中是不是也存在着类似“梵天思想”的思想呢?严格说来,凡是幻想着一种宇宙中实有的境界或存在,以为那是清净的,而目前此处是不清净的,然后想用一种方法使自己能和那一个清净的存在相结合,事实上就是婆罗门教梵天思想的翻版,是神秘主义的产物,也是“非因计因”的不正见。修行人只有勤修四念处中的“法念处”,去看出自己心中那一个神秘思想的“结”,而不再怀着这一种不正确的且不符缘起观的思想,才能修解脱道。否则自己修了半天佛法,事实上却是个“非因计因”的外道,就真是笑话了。


          IP属地:广东5楼2019-08-06 20:45
          回复
            佛法中给这种想在“禁欲”中得到实际利益的想法一个名称,叫做“戒禁取”,“取”就是执取的意 思。戒禁取的思想不符合缘起,也不符合中道。修行者当远离“执著于欲望”与“戒禁取”的二边,才能行中道。


            IP属地:广东6楼2019-08-06 20:45
            回复
              我们还可以参考《大乘五蕴论》:云何戒禁取。谓于戒禁及彼所依诸蕴。随观为清净为解脱为出离。染污慧为性。
              戒禁取见,本质是一种错误观念,就是说把戒律所禁止的事物当成了清净解脱之法。很明显,某些禁欲的歪理邪说属于此法,误人子弟,害人不浅。


              IP属地:广东7楼2019-08-06 20:47
              回复
                请牢记《药师经》所说,清净行欲,欲即是愿;贪嗔行愿,愿亦成欲。
                当您一味的禁欲,扭曲自己的人性,而不是努力的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上进,以为仅仅靠禁欲就能实现人生理想?愚昧的和自己生命力量对抗,而不是承认、接纳和运用,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变异形式的贪嗔痴呢?!我们一点也不比那些心中有梦,努力赚钱,执着真爱,认真生活的人高尚。因为,清净行欲,欲即是愿;贪嗔行愿,愿亦成欲。


                IP属地:广东9楼2019-08-06 20: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