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吧 关注:45,665贴子:734,229

【分析】黛玉为什么人气特别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这里并不是想深入研究黛玉的种种优点,而是忽然意识到为什么很多人看红楼梦,很自然的就会对黛玉产生偏爱的根本原因,在于她本来就是作者选择的第一主角(注意不是第一女主而是第一主角)。
这个世界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于先入为主,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而这方面,作者有意引导读者首先对黛玉投入大量的感情,可以说,很多人不自觉地站在黛玉的立场看问题,相比较黛玉的种种优点,不如说是作者一开始的有意安排,他的描述方法才是关键。
看《红楼梦》,黛玉出场前有很多人更早一步出场,但是那些人物诸如一僧一道等,很快就没有了接下来的剧情,描写很快转移到了其他地方,自然就让这些人物更倾向于一些背景介绍,而非整体主线。而大部分剧情,还是发生在荣国府中,而这,正是从黛玉离开父亲进入京城荣国府开始,读者是自然而然地跟着黛玉的视角、品读黛玉对贾家的看法分析去认识贾家,自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代入这个进京的女孩。
我特意确认了一下,这一段剧情,的的确确是写着黛玉的所见所闻和心理想法,而没有其他人包括宝玉等重要人物的想法,而基本上都是他们的言行(即黛玉能看到听到的),这一段,很自然地就让人会站在黛玉的角度去看贾家!


IP属地:上海1楼2019-08-05 09:50回复
    此外,作者还在开头,采取了扬林抑贾、薛的写法(注意,不是扬黛抑钗啊)。
    一开始,描写林如海,首先就说“今岁鹾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因为《红楼梦》是架空背景,盐铁很可能很重要,描述上似乎就是他今年负责盐政,具体高低不是很清楚,但总体而言肯定不是碌碌无为,否则不会派他;而探花,这个功名一出来,立时就让读者肃然起敬,毕竟这是实实在在的文化水平,也是勤奋上进的体现有成就的体现(话说林如海是《红楼梦》原著中学历最高的,只有他是探花,是一甲),而“升至兰台寺大夫”,虽然我还是不知道这个官有多大,但既然是升职那么应该也有一定的功绩。再然后,是介绍,林家不是暴发户,是有根基的人家,爵位要到头之前能再续一代,说不定是有什么功劳才能让皇帝记着并加恩(当然也可能没有就只是前人的功绩),而且还是“书香之族”。
    并且,随后就提及,做过知府的贾雨村“因闻得鹾政欲聘一西宾,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虽然我们还是不清楚林如海的官职高低,但贾雨村无疑是很看得起这个官职的,所以林如海找人他是不惜找关系从而成功就职的。


    IP属地:上海3楼2019-08-05 10:05
    收起回复
      可到了贾家就不是这么写的了。
      通过冷子兴的口,我们得知贾家那是“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虽然这只是冷子兴说的话而非作者的笔触直接描写(即可信度没有作者写的旁白内容高),但对于读者而言,一样可以产生对贾家不好的印象。而这里,作者的写法就很明显有意打压读者对贾家的印象。
      举例贾敬,说的是:“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等到第十三回,读者才知道原来他居然曾经是“乙卯科进士”!这个含金量虽然比林如海的探花略低,但也差不了多少,明显也是辛苦读书有所成就的,然而这时候,读者已经知道了宁国府的种种糟糕的事情,贾珍和秦可卿的丑闻在先,而子不教父之过,如果贾敬稍微靠谱一点,又何至于此?这么一来,纵使贾敬有功名,也很难挽回他的形象;等到第六十三回他身死后,天子更是来了个盖棺定论“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白衣、无功于国,只有祖父之功值得一提。
      要是换个先后顺序,先写贾敬曾经努力科举得了进士功名,然后隔了一些章节再提及那些丑闻,给读者的感觉自然会不一样。即使深究下去,依旧是他教子不当,但读者的感情偏向,无疑会让更多人想他子不孝而非养不教。


      IP属地:上海4楼2019-08-05 10:23
      回复
        至于薛家,那就更明显了。
        如果说林家一开场是说林如海是一个有为中年,贾家是一个逐渐走向没落的家族,那么薛家,则是给读者一个极其糟糕的第一印象,带来的是深刻的厌恶与敌意。
        写薛家,一开始就是原告来告薛家原告道:“被殴死者乃小人之主人.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这拐子先已得了我家的银子,我家小爷原说第三日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门。这拐子便又悄悄的卖与薛家,被我们知道了,去找拿卖主,夺取丫头。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倚财仗势,众豪奴将我小主人竟打死了。凶身主仆已皆逃走,无影无踪,只剩了几个局外之人。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望大老爷拘拿凶犯,剪恶除凶,以救孤寡,死者感戴天恩不尽!”
        这很自然地引发了读者的愤怒与同情,随后出现的护官符,那种即使想要为民伸冤都不可的压力(当然贾雨村的屈服更多的还是他本身人品不好),更是将这些后辈倚仗权势、横行霸道、草菅人命的形象凸显出来,让人对整个护官符提及的四大家族,都产生了反感。薛家是紫薇舍人之后,这没让人产生对薛家前辈紫薇舍人身份的敬仰,只有对于这种官N代的厌恶(鉴于紫薇舍人恐怕没活到薛蟠长大,所以和李刚那样教子无方的还是有区别的,但依旧不会喜欢)。
        紧接着,笔锋一转,开始描写苦主的背景。甄英莲虽然前面只是提过一点,然而对于挂卖儿童的延误、对于被拐卖者的同情让读者已经对甄英莲有了一定的感情;而冯渊虽然未必是良配,然而他没理由欺骗一个买来的丫头,“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古人立誓还是比较认真的(当然还是那句话,甄英莲是他买的,没有选择权,他犯不着下功夫骗她),这话还是有几分真心的,对于沦落至此的甄英莲而言,已经是一个让人觉着很有希望的归宿了,甄英莲自己也是“自为从此得所”,结果却是落到薛家手里,“生拖死拽,把个英莲拖去,如今也不知死活”。
        《红楼梦》里书香之家不多,后面那个慧纹的与此无关,然后就说一个林家,说是探花郎原来出生的林家是书香之家;另一个是薛家,是仗势欺人杀人恶霸依仗的家世!这两者给人的感觉,自然是天差地别。对于英才而言,好家世那是让他更显荣耀的,而对于恶霸而言,正常人都不会去称赞其家世,那些权势只是他为恶的依仗。


        IP属地:上海5楼2019-08-05 11:11
        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8-05 12:51
          回复
            林家人少描述也不多,所以没什么黑点可挖(疯狂脑补狂我们先且不论)。然而看作者对贾家薛家的描述,也能察觉到一些问题,很明显,让人更不喜欢薛家。
            看原著,既然薛蟠到了贾家学坏了十倍,那么只怕贾家那些子弟更加糟糕,然而具体事迹却不明显,不是没有,然而没有像薛蟠与冯渊这件事一样,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容辩驳。
            薛家其实也有好儿郎,起码薛蝌看起来就不错,但写不写、先写后写,终究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先入为主的作用。
            举例薛宝钗,她个人明显是很有魅力的,然而一开始先写薛蟠之恶,“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那么对于她一开始是很容易产生偏见的,对她参与的“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我第一反应也是不想她成功——她不可能和薛蟠断绝关系,也不可能管束薛蟠,那么她得势,只会让薛蟠更有能力为恶。
            同样,贾元春进宫很早,那时候没有写贾家有什么恶行,但是偏偏在她封妃前,先写王熙凤弄权铁槛寺,这么一来,读者会对贾家产生反感,紧接着下一回写她封妃,让贾家鲜花着锦烈火亨油,同样也让人很自然地担心贾家更肆无忌惮为非作歹。


            IP属地:上海8楼2019-08-05 13:10
            收起回复
              楼主写得很好,怎么没有评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8-05 21:57
              回复
                确实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8-06 08:13
                回复
                  当然这只是部分原因。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8-06 08:14
                  收起回复
                    有道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8-06 09:09
                    回复
                      〝随分从时,行为豁达〞这些词我认为并不是褒奖,这类词还有不少:“趋吉避凶”、“相时而动”、“器量宽宏,并无嫉衾妒枕之意”、“延揽英雄,收纳材俊”等等,从原文来看多少都带有点贬意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8-06 09:28
                      回复
                        不止。黛玉是从小大家都知道的文学人物,甚至可能三岁小孩都是知道这个名字的(只是没有概念),这也是黛玉的人气和魅力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结果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四川14楼2019-08-07 12:16
                        收起回复
                          有道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8-07 22:06
                          回复
                            作者让我们觉着林家是清贵之家,贾府是纨绔子弟;唯有贾政少有例外,勉强算读书人,可是并没有爬上读书人的巅峰,终究不是成功的读书人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8-07 22:13
                            收起回复
                              很不错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8-08 01: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