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吧 关注:2,985贴子:29,056

万恶之源 排雷贴小时候看到的某些文章,在百度各处都能看到,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万恶之源 排雷贴
小时候看到的某些文章,在百度各处都能看到,这里复制粘贴出来晒晒!不贴作者了,不是引战!是想给刚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刨雷!!别因,某些写手写出的一己想法,去诬陷历史人物的文章!而从此误解了历史上的人物。这里刨的雷,是关于李恪的王妃 杨妃的文章。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7-19 20:41回复
    先压住我心中的火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7-19 20:41
    回复
      估计又是那个无臻老鸨母的文章。吧主不要跟它生气,人家就是专业黑人的,黑了杨妃李恪十几年了。


      5楼2019-07-19 20:48
      收起回复
        吴王李恪的妻子杨妃
        1、李恪改封吴王之前被罢官斥责——
        《大唐故恪墓志铭并序》:(贞观)七年,还授都督齐淄青莒莱密七州诸军事齐州刺史。居鲁卫之亲,任侯伯之重,春秋鼎盛,血气渐刚,傅相怀赐罢之忧,宰司申切责之旨。……天爵弥厚,逸情转纵,逞骛豊淩践稼穑,扼青兕於云泽,褫文豹於平林。大马悠悠,掩旬弥晦。主相之奏,屡闲於丹陛;士师之请,频造於青蒲。
        2、李恪改封吴王后而权万纪到任其长史之前被谴责——
        《册府元龟◎宫臣部·正直》:权万纪为西韩州刺史。会吴王恪以骄纵被谴,拜万纪为长史。万纪厉其抗直,恪遂折节从之。
        3、权万纪到任李恪长史之后的安州——
        《唐会要卷第六十一御史台中弹劾》:贞观十一年。吴王恪好畋猎。损居人田苗。侍御史柳范奏弹之。
        《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七 王韩苏薛王柳冯蒋》:(柳)范,贞观中为侍御史,时吴王恪好田猎,范弹治之。
        《资治通鉴》:“贞观十一年十月,安州都督吴王恪数出畋猎,颇损居人;侍御史柳范奏弹之。丁丑,恪坐免官,削户三百。”
        4、权万纪到任李恪长史之后的安州——
        《新唐书·李恪列传》:“坐与乳媪子博簺,罢都督,削封户三百。”
        这几件可都不是什么好事,不是李恪因为表现不好被唐太宗斥责,就是因为打猎踩坏了老百姓的庄稼而被朝官弹劾,并被罢免了都督的头衔,还削去食邑300户;或者是与乳母的儿子赌博,再次被罢免都督的官职以及削户300(当时亲王实封只有800户)。
        仅仅因为一点小错就导致都督的头衔几次被摘,李恪这样的遭遇在当时的诸皇子中堪称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就连后来被赐死的李佑,在贞观十七年谋反前还保住了都督的头衔;而李恪的同胞弟弟李愔在封地胡作非为成那样,即使是被唐太宗痛骂为“不如**铁石”,好歹也是在贞观十三年才被降为刺史的。而李恪原本身为都督的时候,可以督安隋温沔复五州军事,但被贬为刺史后,就只能管辖安州这么一块地方了。
        从贞观十二年起,李恪在安州刺史一职上一待就是十一年,即便是唐太宗去世后,李恪也只是被唐高宗任命为了梁州刺史。别的皇子都是风风光光地管理着好几州的封地,唯独李恪只能守着安州这一块封地度日如年,这样的惩罚对于李恪来说,不可谓是不重。
        如此一来就很令人费解了:为什么身为大唐的一介吴王,李恪的所作所为不仅根本无法体现他的“英果”之处,反而如此的令人失望?
        其实要追根究底,原因很简单。如果大家了解了李恪的第一任王妃杨氏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对李恪的这些行为自然就很能理解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7-19 20:50
        收起回复
          根据《大唐吴国妃杨氏之志》上的志文,杨妃于贞观五年嫁于蜀王李恪,其父是右卫副率慈汾二州刺史静公杨誉,祖父为隋直阁将军岷蔚抚豪道五州刺史邢国公杨(士)贵。
          这么说来这位杨妃的出身也是不错的。然而根据《贞观政要》的记载,贞观七年的时候,杨妃的父亲杨誉居然干出了“在省竞婢”——在皇宫禁地追逐婢女这等极为失仪的事,被都官郎中薛仁方拘留审问后,杨誉之子竟然趁机诬陷薛仁方,一口咬定他是故意和皇亲国戚过不去。好在魏征挺身而出据理力争,薛仁方这才免于了被解职的危险。
          正所谓是有其父必有其女,亲父兄的品行都如此了,可想而知杨妃的品性又能好到哪里去。
          所以李恪贞观五年便成婚了,却一直等到杨妃过世了,贞观二十年的时候才迎来了自己的头一个儿子,女儿信安县主也是贞观二十二年才出生。想来杨妃不仅自己无法生育,还不让府中的妾室生。所以“英果”的吴王也只能等到杨妃过世了,续弦了萧妃,这才得以传承自己的香火。
          再看李恪的继室萧妃,虽然没有史料说明这位萧氏的出身如何,但即便萧妃的家世再寻常至极,也要比杨妃强上太多了。
          毕竟人家贤良淑德总是有的,萧妃进门后,李恪一举得了至少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就是最大的铁证。而且比起杨妃的父兄整天只知道打着蜀王妃的名号胡作非为,萧妃的家人至少没有因为恶劣行径而被史官记上一笔——不给吴王抹黑就已经是最大的争光了。
          由此可见娶妻当娶贤是多么的重要!不然李恪作为堂堂一介吴王,怎么整天只能干出些打猎踩庄稼、和乳母的儿子赌博这些显然有失皇子身份的事呢?所以李恪屡屡在自己的封地上犯错,也着实怨不得是他自己不争气,因为归根究底都是拜其妻杨妃及妻族的胡作非为所赐。
          正所谓是妻贤夫祸少,家中缺乏贤内助帮衬的情况下,吴王就是再“英果”,也是有力无处使啊。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7-19 20:51
          回复
            Md,这种文章是黑文的一个典型,必须晒出来!
            其特点,给你写出了史料出处,看起来有依据,但这就是一个挡箭牌!就像那些狗仔队记者,断取一句,然后就开始胡诌了。
            而且你不想想,你取那个史料和你要黑的人有必然联系吗?你怎么就窜巴到一块儿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7-19 21:00
            回复
              深得先不提,就先说显而易见的,杨誉的行为怎么就联系到杨妃身上了?李世民英明一世,不也有李治那个被武则天架空的儿子?
              吴王妃杨氏,王妃疑贞观中薨,葬安州,贞观中期去世,大约贞观十年左右,李恪这时18岁,李恪的大儿子李仁是李恪27岁时出生的,什么霸道的不要宗室生育?时间轴你弄明白了吗?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7-19 21:31
              回复
                至于什么说杨妃胡作非为,任性,霸道,都是他自己为了黑人堆出来的词儿。上面的时间线已经说完了,其他的就不攻自破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7-19 21:38
                收起回复
                  还有杨妃的墓。
                  里面排场很讲究,很用心。还有李恪的一把刀,在此推测是贴身之物。这就足以说明了杨妃在李恪心中的地位。虽然皇室存有政治因素,但用心程度可见!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7-19 21:48
                  回复
                    再说关于李恪的,
                    那些固定的写手们文章的模式
                    1 19岁与乳母儿子打猎踩坏了庄稼
                    2 之后官位一直没有升
                    (然而诡异的是李治上台之后李恪直接变成了太子太傅)
                    3 就是李世民与长孙无忌老贼的那次对话
                    他们黑李恪无非了就是这三点。
                    这第三点我分析了。
                    而这前两点,可与李恪的墓志铭形成了一取同工之妙啊。呵呵!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7-19 21:56
                    回复
                      李恪的墓志铭是冤案之后写的,为了李治长孙无忌师出有名,故意贬之,才编写的这段历史,而这些黑子还就把这几段话捧为圣旨,这其目的也昭然若世了。这后世做出来的墓志铭和史书就与岳飞的莫须有同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7-19 22:11
                      收起回复
                        不气了~就是的嘛,来来去去也就是这些,没多大意思。每次看到这种,都很想好好写篇论文给驳回去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7-19 22:18
                        收起回复
                          这第一个,李恪打猎踩了庄稼
                          历史上有记载踩了庄稼而被处罚的就两位。一个曹操,一个就是李恪。
                          曹操做的一场戏,为严君威。
                          其次就是李恪了。就再也找不出第三个因为踩了庄稼被罚的人。
                          这就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了,难道古代皇家人都这么乖,打猎都踩不到庄稼?容错率0%?历史上就李恪一个人这么干过?
                          怎么可能!李世民就很有可能干过,柳范进谏道:“房玄龄辅佐陛下,都不能够阻止陛下游猎。
                          李恪在[32]《旧唐书》上记载的起因也是“游猎”,
                          此事可以与《柳范列传》里的内容互为印证,《资治通鉴》也采用这个记载。
                          这就可以说明,那些官员特意为李恪挖的坑。小题大做了!在官员看来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行为,因为史书上根本没有记载是因这个事件而被罚的人员,而且李世民也干过。所以才会记载李世民听了这个弹奏很生气。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9-07-19 22:53
                          回复
                            而且墓志铭就因为李恪这件事,说他嚣张跋扈,真是和现在那些黑子写的文章如出一辙啊!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9-07-19 22:56
                            收起回复
                              孟宪实教授在墓志铭说过这一段话,有理!
                              李恪因畋猎受到朝廷处分之事,在罗织李恪谋反罪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功用 他的谋反因此获得了逻辑的支持。 从贞观十一年到永徽三年 大约经过了十五年,年轻时的一个轻率错误 竟然被人如此利用 成为谋反罪的历史根据。 这显然是长孙无忌们的推导结果 或许没有当年的这个错误,操纵者也会发现并利用其他问题。 但是 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只有《李恪墓志》的出现 才让我们意外地获得了这个冤案的罗织过程与逻辑。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9-07-19 23: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