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吧 关注:1,591贴子:97,455

华为要求立即释放孟晚舟:加方严重滥用执法程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6月7日,《经济日报》从华为公司获悉,加拿大时间6月6日上午9:30(北京时间6月7日凌晨00:30)加拿大法院就孟晚舟案件中法律层面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此后,现任华为媒体事务副总裁Benjamin Howes发表声明称:
感谢各位对此案件的关注。今天我代表华为给大家做一个简短的声明,以帮助各位更好的理解华为的立场。
第一,美国对孟女士的指控在加拿大法律下并不构成犯罪,引渡申请不符合加拿大《引渡法》的核心原则。
根据加拿大法律,如果被指控的行为在加拿大不构成犯罪,则不得引渡。美国对孟女士的指控是基于违反美国对伊朗实施的单边金融制裁,而加拿大目前并没有针对伊朗的金融制裁,因此银行的相关交易不存在违反加拿大法律的风险,从而不会导致银行遭受经济利益损失风险。
所以孟女士在美国被指控的行为在加拿大并不构成犯罪,孟女士应该被立即释放。
孟女士的律师也将于2020年1月份提交动议,反驳美方基于欺诈罪引渡孟女士的申请。
第二,美国政府提交的证据材料不充分,对孟女士的指控不能成立。
没有证据证明孟女士曾误导过任何金融机构,孟女士于2013年8月在香港向一家外国银行陈述的PPT也没有误导性。
银行人员完全了解相关问题的实际情况,对相关问题的判断不需要依赖孟女士的陈述。此外,银行完全了解Skycom在伊朗的业务和运营的性质,也了解华为与Skycom的关系。
孟女士及其律师在后续的听证会中将就此问题做进一步说明。
第三,加拿大的执法存在严重的程序滥用,孟女士的宪法权利被侵害。
孟女士及其律师认为,孟女士在机场被捕时的合法权利受到严重侵害。加拿大针对孟女士的执法行动是对美国和加拿大引渡程序的滥用,是披着引渡程序外衣非法搜集证据,迫害个人权利。
孟女士的律师将于2019年9月提交披露动议,要求获取更多孟女士于2018年12月1日在机场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的记录。
最后,孟女士的律师认为,美国对华为的打压以及美国总统的相关言论也表明,此案件是政治和经济因素驱动,不是出于法治考虑。孟女士及其律师将以此提请法庭以程序滥用为由终止引渡程序。
华为坚决支持孟女士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也相信加拿大司法系统能公正、高效地审理此案,作出有利于孟女士的判决。
谢谢大家!


IP属地:安徽1楼2019-06-07 11:07回复
    @幸运的飞鸟696:
    美国并没有充分的证据指控孟的欺诈罪行,反倒体现出了美国为了打压华为,不惜捕风捉影,罗织罪名,一个普通人都能明白的道理,作为一个国家竟然拿来为孟安插罪名。
    美国应该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不要象其领导一样天天满世界大喊华为不安全,华为可能有漏洞,却始终只是在叫喊,拿不出一个证据。

    @幸运的飞鸟696,请问熟悉这张照片吗?那个手拿试管的美国国务卿说,这个就是伊拉克的化学武器!!!
    曾经的说谎历史,被某些人转瞬即忘,是真忘呢,还是故意忘,或者选择性无视呢?


    IP属地:安徽7楼2019-06-07 14:29
    回复
      @幸运的飞鸟696:
      连单边犯罪都不是,还提交不是双边犯罪的证据?!作为司法机构,你抓别人,就应该提供别人犯罪的证据,而不是让被抓的人提供没有犯罪的证据。


      IP属地:安徽8楼2019-06-07 14:33
      回复
        @大侠你是谁8:
        美方起诉书原文你可以搜索一下。这里说说美国的证据:
        美方控诉孟欺诈美国银行,导致银行违规操作SKYCOM与伊朗间银行业务;底层逻辑除了SKYCOM销售违禁品,美方还认定SKYCOM是华为的子公司,证据是有部分SKYCOM员工使用华为后缀的邮箱,曾为华为员工。法庭上辩护律师没有就这项证据进行辩护,猜测原因之一是不知美方以此为证据。网上有网友指出,华为的很多供应商都使用华为域名的邮箱,其中包括美国公司。美国检方不知是否知道这点,这个证据被推翻的话,美方简直就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SKYCOM是华为的公司,欺诈当然更不成立。
        还有护照的事情。美国检方在法庭上指出孟有4本中国护照,3本香港护照,意图说明孟很容易利用其中的一个身份逃离。事实上孟只有有效的中国护照和香港护照各一本。已经过期失效的护照拿到法庭上来说有什么意义,孟失效的护照很可能不止这5本,只不过美方只掌握了她曾用过的7个护照号码罢了。这么简单容易的护照有效期验证工作,美方都没有做,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这就是你们所看重的美方的证据?


        IP属地:安徽10楼2019-06-07 14:54
        收起回复
          @ 大侠你是谁8,@幸运的飞鸟696:
          或者你们再来补充一下美方的证据,要具体的,一条条的说,让我们都来看看它们的证据。


          IP属地:安徽11楼2019-06-07 14:57
          回复
            《纽约时报》一篇报道分析了孟晚舟案背后的一些细节
            “导致她被捕的案由已于几年前启动”
            《纽约时报》表示,针对孟晚舟刑事指控的详细信息已被提交封存,目前仍然模糊不清。但加拿大的法庭文件和对熟悉华为调查人员的采访表明,导致她被捕的案由已于几年前启动。
            知情人士表示,该案件脱胎于奥巴马政府对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公司进行的国家安全调查。只是在最近,调查的焦点转移到了华为,特别是孟晚舟身上。
            根据一名前联邦执法官员的说法,反间谍特工和联邦检察官在2010年开始探查可能针对华为领导层的案件。这项工作由美国华为工厂所在地的联邦检察官办公室领导,包括马萨诸塞州、亚拉巴马州、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和得克萨斯州。
            美国一直无端指控中国方面对其国家安全的“威胁”。此前就有媒体披露,在华为遭到西方多国“封杀”之前,早在今年7月,“五眼联盟”成员国情报部门领导人就在一场秘密的“龙虾晚宴”上,共同讨论过“如何将华为排除出5G采购名单”。不过成员之一新西兰否认了此事。
            不过,想要对华为高管进行指控,使用“间谍或其他安全犯罪”并不容易。于是,另外一个“切入点”出现了。
            “以涉嫌银行欺诈为由,好过试图以国家安全为由立案”
            美国此前指控孟晚舟涉欺诈规避对伊朗制裁,通过华为设在香港的Skycom公司与伊朗进行交易,同时隐瞒华为与Skycom的关系。另外,美国在临时逮捕孟晚舟的请求书上还表示,孟晚舟与其他的华为代表,向多个跨国金融机构,包括一家在美国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做了虚假陈述,反复撒谎。
            上述所提到的“金融机构”被认为包括汇丰银行。
            《纽约时报》称,虽然美国公司在法律上禁止与受美国制裁的国家、个人和机构开展业务,却并不能禁止华为这样做。但是,如果像汇丰银行这样的国际银行通过美国转移往来伊朗的资金,就可能违反了美国法律。
            同时,以间谍或其他安全犯罪对华为或其高管进行刑事指控并不容易。前联邦检察官称,因此,检方往往希望对更多涉及银行欺诈等犯罪的传统案件进行起诉。这可以被看做是艾尔·卡彭(Al Capone)式战略:检方通过指控逃税来追捕臭名昭着的黑帮成员。
            前联邦检察官表示,以“涉嫌银行欺诈”为由追捕孟晚舟被证明是一种更好的进攻路线,好过试图以国家安全为由立案。
            于是,今年夏天,美国检方决定对孟晚舟提起刑事诉讼。8月22日,检方在一份密封文件中提起诉讼,布鲁克林的一名联邦法官签署了逮捕孟晚舟的授权令。
            美国和加拿大有引渡条约,美方也了解到孟晚舟经常去加拿大,认为她去该国只是时间问题。于是也就有了12月1日的抓捕事件。
            报道还提到,加拿大检察官对孟晚舟指控的大部分,都来自布鲁克林检察官12月3日写给加拿大检察官的一封三页长的信。加拿大当局提交给法庭的文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提供的事实。


            IP属地:安徽13楼2019-06-07 15:17
            收起回复
              当翠西问到所谓中国 “知识产权偷窃”伤害美国公司问题时,刘欣反问道,你可以问下在华投资的美国公司的意愿,问问他们是否愿意在华投资,美国公司在华投资利润丰厚。
              刘欣接着说,我承认,在中国是有一些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但是那都是公司的问题,世界上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公司都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这些仅是个例,不能说美国公司偷了就是美国偷了,中国公司偷了就是中国偷了。刘欣解释道,中国社会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有广泛共识的。


              IP属地:安徽15楼2019-06-07 15:37
              回复
                “知识产权并非神圣不可侵犯,创新才是”
                沃尔夫还提到,中国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已经不逊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那美国就不高兴了。
                沃尔夫却不以为然。他表示, 作为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后起之秀”,美国自己也不知道吸收了多少其他国家的想法,并化为己有。
                “知识产权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创新才是”,沃尔夫认为, 在知识产权的问题上,美国应该找一个“既不太松、也不太紧”的平衡点。过分保护知识产权,只会抑制创新发展。
                “美国可以努力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但任何觉得他们有权利(或能做到)阻止中国大力发展创新的想法,都是疯狂的”,他又说。
                “西方可以,也必须和崛起的中国共处”
                沃尔夫指出,与其事事针对中国、把中国当作一大“威胁”,西方国家需要进行自我审视。尤其,是正在“自损盟友”的美国。


                IP属地:安徽16楼2019-06-07 15:41
                回复
                  高喊禁售华为,背后偷用华为技术,索赔8000万
                  华为正式向在美国,起诉MOBILE电信运营商,要求赔偿8000万。原因就是这家美国运营商在拒绝与华为签署专利协议的前提下,还在使用华为的专利技术。
                  也就是说不向华为缴纳专利费用的情况下,还在使用华为的技术。美国一直在国际上,高喊着保护知识产权,公开指责中国在这方面做的非常不足。那现在为什么美国企业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就可以明目张胆的使用华为技术的呢?
                  美国口口声声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理由禁售华为,向其他国家施压不得与华为合作。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都纷纷开始针对华为。美国人自己在禁售华为设备后,却在使用华为技术,这难道不是一个笑话吗?
                  @幸运的飞鸟696,你如何看?


                  IP属地:安徽17楼2019-06-07 15:46
                  收起回复
                    [最新回应!华为媒体事务副总裁:加拿大的执法存在严重的程序滥用]
                      加拿大时间6月6日上午9:30,加拿大法院就孟晚舟案件中法律层面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华为媒体事务副总裁Benjamin Howes表示,孟晚舟的律师认为,美国对华为的打压以及美国总统的相关言论也表明,此案件是政治和经济因素驱动,不是出于法治考虑。孟女士及其律师将以此提请法庭以程序滥用为由终止引渡程序。(记者 刘育英)


                    IP属地:安徽19楼2019-06-07 16:54
                    回复




                      IP属地:安徽21楼2019-06-07 17:49
                      回复
                        回复 大侠你是谁8 :美国诉华为侵权的案件判决结果如何?倒是国内的一些人给这个案件判决了,天天说华为偷了思科,人家和解的案件都能给翻案,国内这些人真是恬不知耻!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9-06-08 08:52
                        回复
                          美国是全世界第一个要求申请签证者普遍提供社交账号的国家。这一新规无疑会成为美国拒发签证的新理由,从而给签证申请者造成额外的心理压力。他们会担心自己在社交媒体上说了什么可能让美国签证官不高兴的话,从而增加自己被拒签的风险。这肯定会影响到他们对社交媒体的自主使用,而这与美国通常宣扬的言论自由背道而驰。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9-06-10 08:39
                          回复
                            从T-Mobile 公开的视频看,橡皮头非常清晰,有手机屏幕作为参照,单从这个视频应该就可以算出橡皮头大小。如果是这样,橡皮头大小也就不能构成商业机密。至于橡皮的材料,似乎没有看到 T-Mobile 发明了新材料,也没看到华为获取了橡皮的化学数据。

                            美国政府的刑事起诉书中称华为员工拿走了机器人手臂
                            (robotic arm),这应该是不准确的。从
                            Tappy 的结构看只是一根棍子顶块橡皮,上面那一节不存在特殊性,也不需要替换。民事诉讼文件提到的只是“rubber tip”(橡皮头)。华为员工在四个橡皮头中拿走了一个。


                            IP属地:安徽26楼2019-06-11 15:21
                            收起回复
                              T-Mobile 对华为的民事案中,陪审团裁决华为不存在蓄意与恶意。民事案的证据标准是可能大于不可能,而刑事案的标准是“超越合理质疑”,后者是一个苛刻得多的标准。既然民事案的低标准都未能证明华为存在蓄意与恶意,刑事案的高标准应该更难以证明。现在问题是,华为能否用民事案的结果作为刑事案的辩护呢?
                              在美国法律上这叫做 collateral estoppel。简单的说就是用前一个案子中已经确定的问题狙击后面的案子,又叫称 issue preclusion,已经在法庭上打过的问题不许再打。具体到华为的案子,论点是民事案都没判存在蓄意,刑事案更不成立。


                              IP属地:安徽28楼2019-06-11 15: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