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4,471贴子:4,212,189
  • 9回复贴,共1

太极杀气——陈发科“北京新架”解析(一)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太极杀气——陈发科“北京新架”解析(一)
成谦
说在前面的话。
“杀气”二字作为讲座的主题是不是有点耸人听闻或者是我认识上出现重大偏差。但我在观赏、揣摩陈发科拳照的时候,的确感觉到了藏在陈发科展阔宽厚拳姿及沉静内敛表情后面的杀气——无人似有人,始终盯牢“敌手”的眼神与意念,是属于陈发科独有的精神气质与武术特征。另外,“杀气”也表现出拳式的技击含义。开始学拳,你首先要理解与掌握一个招式的基本技击含义,这个基本技击含义往往只有一没有二,这样你行拳的手法与走向就有目的与坐标了,否则,你一定会把“拳”打成“操”的,说的难听点,你在假装打太极拳。
“北京新架”是我提炼的概念,非常主观。也许陈家沟人不太愿意接受,但我有我的理由。1928年,陈发科将三百年来囿于陈家沟一地一姓的陈氏太极拳带出沟外,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经过许多城市知识分子、社会精英及各路武术名家的参与与交流,来自乡野的陈氏太极拳不免“被影响”、“被改造”。就像徽班进京才成为国戏一样,陈氏太极拳在北京闯荡一番以后,一定会和原来沟里的陈拳拉开距离,精神与面目会有极大的改观——陈发科早期学生与中晚期学生身型与拳姿差异就非常明显。放大说,表面上陈发科“北京新架”与老家陈家沟所谓老架、大架、小架等似乎一样,但其实文化意味与美学价值已经大不相同,同种殊途不同归,陈家拳由“陈氏”发展为“陈式”是陈发科在北京完成的,很多人可能还没能充分理解与认识陈发科“北京新架”对陈式太极拳的武术推动与价值提升。
“太极杀气——陈发科“北京新架”解析(一)”共解析了15个式子,从预备式开始,经过金刚倒碓、懒扎衣、六封四闭、单鞭、第二金刚倒碓、白鹤亮翅、斜行拗步、初收、前蹚拗步、第二斜行拗步、再收、第二前蹚拗步、掩手肱捶,到第三个金刚捣碓结束。去掉几个重复的式子,其实就讲了10个式子。如果说,陈式一路第一个“云手”前面的31式是全套的基础动作的话,那这十个式子是基础的基础。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与感觉,学套路靠看书、靠阅读文字的动作讲解是根本进行不下去的,文字讲解会把你搞得晕头转向的。开始学拳只能靠模仿,过去是模仿老师,现在还可以借助网络视频模仿动作。因此,我的讲座尽量不重复《陈式太极拳》书中已有的文字讲解,而是先请大家欣赏陈发科遗留的宝贵照片,去体会与揣摩陈发科的气质与精神。然后提示大家去阅读沈家桢、顾留馨《陈式太极拳》的相关章节文字,一招一式及基本要领,书中讲的非常细致与清晰。再引领大家从网络视频中搜索与欣赏陈发科大弟子肖庆林的动作演练。我则重点从技击含义、动作要点、谬误纠正等方面进行直接的讲解与点评,并针对大家容易忽略或犯错的地方进行指正。在讲解技击含义时,我们设定与敌方是“一对一”,而不是一对二、一对三。如果不是一对一“坐标系”,那讲解技击就无所适从,可以任意曲解、发挥或神话了。再次声明,我的解析是学习沈家桢、顾留馨《陈式太极拳》一书的心得以及我习拳30年的体会,完全代替不了《陈式太极拳》一书,大家首先还是要仔细阅读与理解《陈式太极拳》。另外,这个讲座不是针对初学者的,没有一定太极拳基础的可能会给你带来理解与认识的困难。说的对不对你自己甄别,听得进听不进悉听尊便。
一、预备式
1、拳照欣赏:陈发科“预备式”拳照1张。

2、动作图解:参阅沈家桢、顾留馨《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一路,第一式:预备式。
3、视频欣赏:网络搜索“陈式太极拳肖庆林”。
4、技击含义:守我之静,以待敌人之动。
5、要点解析:
解析一:“面南”,为了使大家“四正明、四隅清”,我们设定面南起式。
解析二:“没有分脚动作”。开始就身体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下垂的双臂缓缓向前平举,掤至与肩同高同宽后,以肘带手徐徐下落,手指向前,掌心朝下,双掌按至胯侧前
解析三:“按”。注意最后要有“按”这一动作意念。
6、多余点评:
预备式也可以叫“起式”,说“精神内固、气沉丹田”有点悬乎。但“头正、顶劲、含胸、拔背”大家还是能够体会与做到的。它起到调身、调神、调息作用,让你进入“意引气、气引形”的习拳意境。起式最忌矫揉造作,一旦起式娇柔造作,完全失去陈式拳的精神与气质。
杨式预备式也是双足与肩同宽。
《陈式太极拳》一书,说略宽于肩,脚尖略外撇。与肩同宽,身体重量垂直落在双脚。距离太大,形成三角支撑身体,起式就不自然了,甚至土气难看了。老拳谱没有“预备”与“起式”。现在陈式太极拳预备式添加了很多的小动作,搞得有点繁复与做作,我称之为“夸张”的起式。不知道什么时候,陈式太极拳能恢复到简单、直接、自然、大气的起式。
记住,一任自然、不可造作。
二、金刚捣碓
1、拳照欣赏:陈发科“金刚捣碓”拳照3张。

2、动作图解:参阅沈家桢、顾留馨《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一路,第二式:金刚捣碓。
3、视频欣赏:网络搜索“陈式太极拳肖庆林”。
4、技击含义:砸碎睾丸。
5、要点解析:
解析一:“来时欢迎”。屈肘稍提,在腰的带动下,双手在胯际就做一小“缠丝”,手心朝下微按,形成合劲;然后两手伸向左前方,以手背搭住敌方攻击的手臂;迅速一个大缠丝翻转,扯住敌方手臂向自己身体的右后方大捋。
解析二:“去时欢送”。敌方极力往回抽身时,顺势一沉一转,左脚跟贴地向前敌方铲出“插裆”。然后左手向前“掤”、“挤”,右手跟着向敌方裆下“撩”。左手翻掌,右掌变拳,右拳在腰背力量的带动下在对方胸前与脸面由下向上“扫”,再用腰背下沉的惯性带动右拳由上而下向左掌砸下,震脚砸拳。其中,“一沉一转”很重要,腰胯松沉下来不仅便于身体重心由右脚向左脚转换,也是行拳节奏的需要,没有这一松一转的“折叠”,就不能产生鼓荡的韵律。
6、多余点评:
“砸碎睾丸”这个技击含义,100个练拳者99个不知道。
金刚捣碓是太极拳基本动作之一.拳术套路的开始动作,一般以第一拳作为起式,在陈式太极拳中,金刚捣碓其实也是“拳”,它与预备式无间,是作为一路与二路拳预备式后的第一个动作,也是安排在收势前的最后一个动作。
一代宗师陈照奎风趣地说“金刚捣碓”,就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来时欢迎,去时欢送。你来,我接住就往身后捋,你想抽身,我一沉一转,就势向敌方裆下铲去,接着向前一掤一挤一撩一捣。所以,这个动作,要求节奏明快,干净利落,左右、前后、上下、里外、开合一气呵成,第一拳就要打出陈式太极拳的虎虎生气来。
三、懒扎衣
1、拳照欣赏:陈发科“懒扎衣”拳照2张。


2、动作图解:参阅沈家桢、顾留馨《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一路,第三式:懒扎衣。
3、视频欣赏:网络搜索“陈式太极拳肖庆林”。
4、技击含义:双手缠丝划小圈挣脱敌方左侧对自己双腕的控制,通过右手、手臂引进之法防止敌方对自己右侧的攻击后,用右掌外侧向敌方脸、脖劈斩。
5、要点解析:
解析一:“三圈”。第一圈,随着金刚捣碓下沉惯性带来的腰的微转,左掌握着右拳在小腹前向外、向上、再向里绕一小圈,以摆脱敌方对自己双腕的拿捏与封锁。第二圈,双手交叉于胸前,先合住劲,再通过双臂的缠丝分开,形成开劲,扩大了缠丝圈。随着右脚跟贴地向右侧铲出,双手继续划弧,由大开转为了合,合于跨前。第三圈,随着右脚由虚转实,双手再由合转开,左掌自然置于左腰前,掌心朝内(不是叉腰),撩掖战袍左襟。右手由顺转逆缠向右展开,在揽敌臂膀以缓其前进之力后,用右掌外侧向敌方脸、脖劈斩。
解析二:“下沉”。懒扎衣式在结束前还有一个“下沉”动作——右掌跟往下一沉,身体转正,全身松开,后胯也跟着调整。这个动作绝对不能忽略,在下面的斜行拗步、单鞭等很多招式都会有这个调整后胯的“一沉”。
6、多余点评:
懒扎衣也是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之一。懒同揽,揽之以缓其前进之力;扎衣,撩掖战袍备战之从容之态。
懒扎衣动作看似简单,其实很难,三圈下来,上下、虚实、开合、收放无不体现“开中寓合”、“合中寓开”、“一动无有不动”的太极基本拳理。特别是太极拳在每一式开始前,都要求由内部引动外部,表现在外型上就有一个小圈带动后面的动作。懒扎衣开始的这个小圈基本被大家忽略,或者做不好身形扭曲。其实只要跟着金刚捣碓的惯性来,这个小圈很容易完成。懒扎衣以防守为主,通过掤揽引化敌来之劲,通过缠绕伺机实现反拿。
太极拳每个招式一般只有一个技击含义,有些大师的技击法书肆意解读,把一个招式拆解成无数的技击含义。虽说太极有“挨哪打哪”一说,但那是指招式运用并非一成不变,要练就瞬息转换本领,但绝不能把每个招式化成“包治百病”的神招。否则,一个式子无所不能,也就意味着它无所能,甚至一无是处。


1楼2019-05-30 22:20回复
    有人认为,陈发科只传真炮捶给儿子。 陈发科到北京授拳,既要立住脚,又要养家糊口,不拿点真功夫怎么行呀。当然有所保留也能理解,但不可能造假的。陈发科在北京口碑极好的。陈照奎后期以授拳为生,推手摔拿功夫的确好。但也有把陈拳复杂化的倾向——也是为了营生的需要吧。所以,阅读陈照奎口述,马虹整理的《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或者马虹的《陈式太极拳技击法》,你会感到神奇无比,挨哪打哪,把每个招式都神话了。其实,每个招式只有一没有二,我们要恢复陈发科老先生阔展、宽厚、朴实、简洁的的原生态拳架,这对继承和发展陈拳是大有裨益的。


    9楼2019-05-31 09:57
    收起回复
      练拳,真要有眼前有个“敌手”的意识,你的意念就能集中。


      10楼2019-05-31 10:06
      回复
        可能的,不能蛮捣!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5-31 15:03
        回复
          似乎太极拳不能说打,一说打就不叫太极拳了。干脆别叫拳叫太极功吧!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9-05-31 17:13
          回复
            很复杂,要继续观察与甄别!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9-05-31 19:35
            收起回复
              说实在话,实战最后就是比力的大小!


              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19-06-02 07:24
              收起回复
                又神秘化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19-06-02 09:38
                回复
                  中早期,陈照奎在陈发科弟子中功夫最差。中后期陈照奎丢掉工作后,以授拳为生,所以刻苦钻研拳技,功夫大涨,既有先天父亲传授的底子,也有生活所迫的因素。


                  来自iPhone客户端29楼2019-06-07 19:25
                  回复
                    不存在什么陈照奎几年就出功夫,洪均生到老才醒悟的说法。那时陈照奎去各地授拳,冯志强,雷慕尼,田秀辰,肖庆林等都替他担心,每次回京,几位师兄都陪着这位师弟练拳切磋。陈照奎的功夫除了老爸以外,几位师兄功劳很大!


                    来自iPhone客户端31楼2019-06-07 19: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