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教师吧 关注:12,220贴子:111,294
  • 0回复贴,共1

诸葛亮《前出师表》新解张修玮张修玮今天作为一个智慧忠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诸葛亮《前出师表》新解
张修玮张修玮今天

作为一个智慧忠义的理想人物,在民间获得了远远超过刘备的声望。在成都我们知道有个名胜叫做武侯祠,但实际上那里是刘备的庙。而诸葛亮的祠庙却鸠占鹊巢了。
诸葛亮被后人无限的敬仰。其中杜甫的《蜀相》最为有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深切表达了对诸葛亮才能的崇拜,对诸葛亮事业未成,英雄落寞的伤感。
诸葛亮获得后人的尊敬,真是此生无悔了。

那么诸葛亮真的就是如此完美的人吗?我也曾经是如此肯定的,特别是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后,更加肯定了。但人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前一段时间我又一次静下心来研读了《前出师表》突然发现了另外一个让人胆寒的诸葛亮。
下面我就按照原文的段落一一来简单分析一下。
我们首先看第一段。
这一段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主政下的蜀国现状和建议。
那么蜀国现状是什么呢?偏安西南(天下三分),经济凋敝(益州疲弊),只靠原来的忠臣良将苦撑局面,处于国家崩溃的边缘(此诚危急存之秋)。诸葛亮要求二世刘禅不要独断专行(诚意开张圣听)。而要多采纳下面的意见。实际上就是要听诸葛亮的全面安排。
我们下面来看第二段。
第二段诸葛亮指出相权与皇权的关系。两者本是一体(俱为一体)。实际上就是说我诸葛亮要全面管理国家,包括皇家内部事务(宫中府中,......不宜异同)。皇帝不要培植和依靠自己的亲信(不宜偏私),而是要由丞相操纵一切人事安排。
第三段明确指明了皇宫里面诸葛亮安排的人是: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所以内廷的一切事务都要通过他们的决策(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皇帝个人无权自专。
第四段说的是禁军首领的安排是将军向宠。皇城内外的警戒工作都由他来管理(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也就是皇帝被向宠严密监视着。
第五段再次强调上面都是自己的人。是诸葛亮自我认为的贤臣。而皇帝自己培植的亲信是小人。所以要无条件的接受他们,而要将皇帝自己的亲信全部处理掉(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愿陛下亲之信之)。
第六段说自己是先帝托孤的丞相(先帝......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而且有托孤之事),资格很老,能力超群,皇帝不要妄图撤掉(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第七段是自己手握军权。南征取得伟大功绩,培植了自己的精兵良将(南方已定,甲兵已足)。所以不能交出兵权,而是要再次北伐,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提高自己的威望,以完成先帝和自己的夙愿,建立起一统天下的不世功业。而我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你要安分守己,全面听我安排的人的话。
第八段指出你刘禅不要做得过分。对我的过失,我安排的人的过失进行治罪(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如果这样,你说的也不算。你最后要听我手下人怎么说的(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第九段我诸葛亮就要北伐,远离朝廷,你要掂量我所说的话,不要让后院起火。(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我在这次诵读中竟然真切感受到一个大权独揽,一切自专的诸葛丞相的形象。而更加感到刘禅是内廷,皇城,国事都无法自断的傀儡形象。这难倒只是我的猜想吗?
我认为应该不是,现实是残酷的。诸葛亮大权独揽,在北伐前安排自己的人,稳定后院应该情有可原吧。
在前几年,我就见过一篇文章关于诸葛亮与曹操的相似之处。对此感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看一下。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5-15 20: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