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888,429贴子:70,485,337

回复:华夏战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郑国越是强大,周桓王就越是忌惮。公元前712年,桓王将属于郑国的邬、刘、蒍(wěi)、邘四个邑收为王室所有,然后给了郑国原属于前周王室大臣苏忿生的十二个封邑:温、原、絺(chī)、樊、隰(xí)郕、欑(cuán)茅、向、盟、州、陉、隤(tuí)、怀。这些地方,同郑国隔着黄河,实际上处于卫、晋两国的势力范围,不仅增加了管理麻烦,还增加了与卫、晋两国的矛盾和磨擦。

公元前707年,自觉羽翼丰满的周桓王免去了郑庄公左卿士的职务,周郑矛盾激化,庄公拒绝再去朝觐周天子。
同年正月,陈桓公妫鲍去世,其弟公子佗杀死太子妫免,自立为君主,使陈国陷入动乱之中。
为了维护王室尊严,公元前707年秋,周桓王亲率王师并征调陈、蔡、卫三国之军大举讨伐郑国。郑庄公闻报之后,果断率军迎战,很快,两军便在繻(xū)葛(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北)相遇了。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双方都赶紧调兵遣将,布列阵势。


IP属地:湖南152楼2019-05-20 20:31
收起回复
    周桓王将联军分为右、左、中三军,以虢公林父指挥右军及配属的蔡、卫军;周公黑肩指挥左军及配属的陈军;桓王亲自指挥由周军主力组成的中军。
    针对周桓王联军的布阵特点,郑国的子元建议郑庄公设立左、右两个拒阵,以左拒对付蔡国和卫国之师,以右拒对付陈国之师,并说:“陈国在闹内乱,兵无斗志,如果首先向陈军发起攻击,他们必定会向后逃跑;王师中军看到这种情况,就会军心骚动;蔡、卫两国的军队看到后也会不战自乱,向后逃窜。这时我们再集中兵力攻击王师,必将赢得胜利。”
    于是,郑庄公命大夫曼伯为右拒统帅,攻桓王联军左翼;祭足为左拒统帅,攻桓王联军右翼;大夫原繁和高渠弥随同自己统帅中军,相机而动。
    高渠弥也向郑庄公提议:改变以往传统的车战战斗队形,将通常配置于战车之后的隶属步卒,以伍(五个人)为单位,分散配置于每乘战车的左、右、后三方,好填补车与车间的空隙,从而形成步车相互掩护,密切协同、攻守自如的“鱼丽之阵”。
    郑庄公欣然接受了这一新战术。


    IP属地:湖南154楼2019-05-20 20:37
    回复
      战争开始后,郑军“旗动而鼓,击鼓而进”,按照既定的作战部署向周桓王联军主动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曼伯指挥郑军右拒首先攻击桓王联军的左翼,陈军果然一触即溃,逃离了战场;随后,祭足也指挥郑军左拒向桓王联军右翼发起进攻,稍经交锋,蔡、卫军便纷纷败退;桓王中军为溃兵所扰,阵势顿时大乱,郑庄公见状,立即摇旗,命令原繁和高渠弥领兵向桓王中军发动攻击;曼伯、祭足所指挥的两个拒阵也乘势掩杀过来,合击桓王中军。

      桓王中军无法抵挡郑军三路的合击,混乱之中,周桓王被郑将祝聃射中了肩膀,不得指挥军队撤退。


      IP属地:湖南155楼2019-05-20 20:40
      回复
        见桓王联军溃败,郑军十分振奋,祝聃等将领建议立即追击,扩大战果,但郑庄公拒绝道:“君子不希望欺人太甚,哪里敢欺凌天子呢?只要能够挽救自己,国家免于危亡,这就足够了。”
        当晚,郑庄公委派祭足前去周营慰问负伤的周桓王及其将领,以示与王室和好之意。

        繻葛之战,周桓王本想通过亲自讨伐制服郑国,以儆效尤,来恢复周王室的权威,但事与愿违。此战惨败,沉重打击了周王室的威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传统从此消亡。军事上,先以战车冲阵,让步兵在后跟随以弥补空隙的“鱼丽之阵”出现,使中国古代车阵战法逐渐趋向严密、灵活,结合郑军“先击弱、后击强”的作战方针,有力地推动了古代战术的革新和演进。


        IP属地:湖南156楼2019-05-20 20:43
        收起回复
          最后,还是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们请教三个问题:
          一、周郑交质,究竟是缓解矛盾,还是埋下祸根?
          二、周郑矛盾激化到兵戎相见的地步,究竟是周王室的愚蠢,还是郑庄公的骄横?
          三、如果郑庄公姬寤生效法周公姬旦,究竟会是周王室重振,还是周郑一齐衰落?


          IP属地:湖南157楼2019-05-20 20:46
          收起回复
            华夏战史No.19:楚随速杞之战
            牧野之战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周王朝为了镇守辽阔的疆土,便将兄弟叔侄和立有战功的异姓贵族派往各地担任诸侯,以世袭的形式统治这些地区。随、唐、蔡、应、息等“汉阳诸姬”被封在淮水上游和汉水中游地带,就是为了监视并阻断荆楚和淮夷、于越结盟,以巩固周王朝对南方疆域的控制。而作为“汉阳诸姬”之首的随国,无疑是抵御楚国东进北伐、问鼎中原的前沿堡垒。

            公元前706年,楚子熊通把军队驻扎在瑕地(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摆出入侵随国(今湖北省随州市)的架势,然后派薳(wěi)章去请求议和。
            随国答应派少师前来主持和谈。


            IP属地:湖南171楼2019-05-22 19:40
            收起回复
              楚国大夫斗伯比对熊通说:“我国不能在汉水以东得志,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啊!我们扩大军队,加强装备,以武力威胁邻国,他们因为害怕,这才联合起来,所以难于离间。在汉水东边的国家中,随国最大。如果随国骄傲起来,就必定抛弃那些小国。小国离心,咱们楚国就可从中得利了。少师这个人,一向狂妄自大,请君王隐藏我军的精锐,而只让他看到疲弱的士卒,以助长他的骄傲。”
              熊率且比说:“随国有季梁在,这样做有什么用?”
              斗伯比说:“以后会有用处的,只要少师能得到随侯的宠信,总有一天随侯会听信于他的。”
              于是,熊通故意用军容不整的疲弱之兵来接待少师。

              少师回去后,向随侯讲述了自己所看到的情况,强烈请求随侯派兵进击楚军。
              见随侯有些动心,季梁赶紧劝谏道:“上天正在帮助楚国,楚军的疲弱,恐怕是想骗我们上当吧,君上何必急于从事?臣听说,小国之所以能够抵抗大国,是因为小国有道,而大国君主沉溺于私欲。所谓道,就是忠于百姓,而取信于神灵。国君经常考虑如何利民,就是忠;祝史真实不欺地向神灵祭告,就是信。现在百姓饥饿,而君上纵情享乐,祝史浮夸功德来祭祀,臣不知道这样如何能对抗大国?”


              IP属地:湖南172楼2019-05-22 19:43
              回复
                随侯说:“孤祭祀用的牲口全无杂色,膘肥肉壮,黍稷也都丰盛完备,为什么不能取信于神灵?”
                季梁道:“百姓,才是神灵的主人。因此圣明的君主总是先把百姓的事情办好,再致力于祭祀神灵,所以在奉献牺牲的时候祷告说:‘请看献上的牲畜多么硕大肥壮啊!’这其实是说,百姓的财力普遍富足,牲畜肥大而繁殖众多,没有疾病瘦弱的,各种优良品种都很充分;在奉献黍稷的时候祷告说:‘请看献上的黍稷多么洁净而丰盛啊!’这其实是说,春、夏、秋三季都没有灾害,百姓和睦而收成很好;在奉献甜酒的时候祷告说:‘请尝尝我们用好米酿成的美酒吧!’这其实是说,我国上下都有美德,不干没天良的事。由此可见,所谓祭品芳香,就是人心没有邪念。因为春、夏、秋三季都努力于农耕,修明五教,敦睦九族,用这些行为来致祭神灵,百姓便和睦,神灵也降福,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如今,百姓各有自己的心事,神灵也就缺了主人,光君上您一个人祭祀丰富,又能求得什么福气呢? 您要是能先修明政治,亲近兄弟国家,或许还能免于祸难吧!”
                随侯害怕了,遣使向熊通申述道:“我没有罪过。”

                熊通没有贸然进攻,而是请随侯转告周天子:“我们楚国是蛮夷,现在中原诸侯都背叛天子而互相攻伐侵夺。不谷也有一支不像样的队伍,希望能参与中原的政事,请求周王室提升不谷的爵位。”


                IP属地:湖南173楼2019-05-22 19:46
                收起回复
                  公元前704年春,因少师受到随侯的宠信,斗伯比向熊通建议道:“随国内部产生裂痕,现在可以攻打随国了,不可以失掉机会。”
                  同年,随侯通报楚国说,周桓王拒绝提高楚子的爵位。
                  熊通勃然大怒道:“不谷的祖先鬻(yù)熊,是文王的老师,很早就去世了。以不谷先公熊绎的功劳,成王竟然只封了他子爵的名号,让他住在楚地。如今蛮夷部族都顺服于敝国,而周王室不肯提升敝国的爵位,那不谷就只好自上尊号了。”
                  于是,熊通僭号称王,即“楚武王”。

                  当年夏天,楚武王为了宣扬楚国霸业,邀请邻近诸侯到沈鹿(今湖北省钟祥市东桥镇)会盟。与会者有巴、庸、濮、邓、绞、罗、轸、申、贰、郧、江等国,只有黄、随二国国君没来捧场。
                  楚武王派大夫蒍章去责备黄国,而自己则率军进驻汉水、淮水之间,决心讨伐随国。
                  季梁建议随侯向楚军表示投降,并解释说:“等他们不肯,然后作战,这样就可以激怒我军,而使敌军懈怠。”


                  IP属地:湖南174楼2019-05-22 19:49
                  回复
                    少师反对道:“必须速战,不这样,就会丢失战胜楚军的机会。”
                    随侯于是出兵抵御楚军。
                    远望楚国的军队,季梁建议道:“楚人以左为尊,国君一定在左军之中,不要和楚君正面作战,姑且攻击他的右军。右军没有好指挥官,必然失败。他们的偏军一败,主力也将退散。”
                    少师说:“不与楚君正面作战,这就表示我们和他不能对等。”
                    随侯没有听从季梁的话,与楚军在速杞(今湖北省广水市应山县西南) 交战,随军大败,随侯逃走,鬬(dòu)丹俘获随侯的战车和车右少师。
                    同年秋天,随国想同楚国讲和。楚武王本来不同意,斗伯比说:“上天已经铲除了愚顽的少师,但随国还有贤大夫季梁在,难以彻底战胜。”
                    于是,在随侯表示愿意侮改之后,楚国和随国订立了盟约,然后班师。

                    楚随速杞之战,楚国击败了“汉阳诸姬”之首的随国,从此开始威逼诸国,雄霸南方。此战,楚国“执强示弱”的策略,对兵圣孙武或许曾有所启发,可谓是“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这一战略思想的先声。


                    IP属地:湖南175楼2019-05-22 19:52
                    收起回复
                      最后,还是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们请教三个问题:
                      一、楚国能够雄霸南方,究竟是“汉阳诸姬”守成无道,还是楚国进取有方?
                      二、随、息、唐“汉阳诸姬”中的铁三角,楚伐随,却都不出兵相助,究竟是随国刚愎自用,还是“诸姬”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三、决定事业成败的,究竟是家世,还是雄心?


                      IP属地:湖南176楼2019-05-22 19:53
                      收起回复
                        华夏战史No.20:楚郧蒲骚之战
                        西周末年,处于汉水以西的楚国想向汉东发展,于是与郧国(今湖北省安陆市)进行政治联姻,楚子熊若敖娶郧女为妻,生幼子斗伯比。

                        楚国开始迅速发展,很快触角便伸到了汉水东边,为了分化汉江以东诸国,公元前701年,楚武王熊通派遣身居莫敖之职的儿子屈瑕领兵东行,以期与贰(今湖北省广水市应山南)、轸(今湖北省应城市西)两国结盟,对郧国实施战略包围。


                        IP属地:湖南191楼2019-05-24 21:01
                        回复
                          郧国闻讯后,立即做出相应部署,一面调兵进驻蒲骚(今湖北省应城市田店镇),一面遣使前往随(今湖北省随州市)、绞(今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州(今湖北省洪湖市东北)、蓼(liǎo,今河南信阳市固始县东北)四国,希望能联合抗楚,以阻止楚国与贰、轸两国的盟会。
                          四国之中,随国没有响应,而绞、州、蓼三国虽然表示响应,但又慑于楚军之威,不敢轻举妄动。

                          即便如此,屈瑕仍然十分担心,进退失据。


                          IP属地:湖南192楼2019-05-24 21:03
                          回复
                            楚国大夫斗廉建言道:“郧国的军队驻扎在他们的郊区,一心盼望四国援军的到来,必然缺乏警戒。您驻扎在郊郢(yǐng,今湖北省钟祥市)以防备四国,我则率精锐部队夜里突袭蒲骚。郧军等待四国支援,又依赖城郭坚固,不会有什么斗志。只要打败了郧军,四国自然就会离散。”
                            屈瑕没有底气,犹豫地说:“还是请求君上增兵吧?”

                            斗廉回答:“军队能够获胜,在于团结一致,不在于人多势众。商纣王兵多,周武王兵少,可周朝却灭掉了商朝,这是您所清楚的事情。现在,只需整顿好军队,就可以出战了,还要增什么兵呢?”


                            IP属地:湖南193楼2019-05-24 21:07
                            回复
                              屈瑕征询道:“要不,我们占一下卜?”
                              斗廉语气坚定地说:“占卜是为了决断疑惑,既然我们没有疑惑,为什么要占卜?”
                              于是,斗廉领兵夜袭蒲骚,果然大败郧军。屈瑕如愿和贰、轸两国订立盟约,从而将楚国的势力推进至清发水(湖北省孝感安陆市境内的涢水)流域。

                              楚郧蒲骚之战,斗廉所阐述的“师克在和,不在众”的深刻道理,经过吴起、孟轲等军事家、思想家们不断地补充完善,继而发展成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被后世极为推崇的重要军事思想。


                              IP属地:湖南194楼2019-05-24 21: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