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 关注:56,558贴子:429,123
  • 12回复贴,共1

从《诗经》到《桃花庵歌》,读过三首桃花诗,这个春天定不会寂寞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摘自百度六甲番人
春天来了,从南到北,千里万里,桃花正怒放,而人们在欣赏桃花的时候,是否还会想起那些优美动人的桃花诗?


IP属地:陕西1楼2019-04-07 09:44回复
    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和北部,所以自上古时期就出现了以桃花为题材的诗歌,比如以下这首来自《诗经·国风》的诗歌《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IP属地:陕西2楼2019-04-07 09:45
    回复
      “桃之夭夭”是指桃树茂盛的样子,“灼灼其华”是花开鲜艳的样子,“有蕡其实”是硕果累累的样子,“其叶蓁蓁”是枝叶繁密的样子,“之子于归”是说这位女子要归夫家,“宜”是和睦的意思。

      这首诗非常有名,千百年来为无数文人引用,其诗简单朴实,通过桃树的开花、结果、叶茂来形容女子结婚、生子、过日子的不同阶段,所以后人也常用于贺婚。


      IP属地:陕西3楼2019-04-07 09:47
      回复
        在唐诗时代,桃花还是诗人们喜爱的意象,杜甫有《绝句漫兴》,李白有《访戴天山道土不遇》,白居易有《大林寺桃花》,元稹有《桃花》,韩愈有《题百叶桃花》,但最著名的应该还是崔护的《题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IP属地:陕西4楼2019-04-07 09:48
        回复
          这首诗不需要解释了,通俗易懂,那怅然若失的情绪影响了千百年来的失意者,桃花的娇艳更添失落,美好的感情总是容易逝去。


          IP属地:陕西5楼2019-04-07 09:49
          回复
            唐代以后,桃花依然入诗,苏轼有《春江晚景》和《桃花》,谢枋得有《庆全庵桃花》,陆游有《泛舟观桃花》,可这些诗很难走出唐诗的影子,只有唐伯虎的《桃花庵歌》让人眼前一亮:


            IP属地:陕西6楼2019-04-07 09:49
            回复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IP属地:陕西7楼2019-04-07 09:50
              回复
                这首诗是唐伯虎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全诗艳丽清雅,风格秀逸,蕴厚隽永,用词用字似是香艳,却不俗气,结局让人猛然醒悟,而后感慨不已。
                陶渊明的回归是菊花,刘禹锡的回归的莲花,而唐寅却是那么的超凡脱俗,他选择了桃花——这个意向看起来并不和“高洁隐逸”甚至在当时还略显轻薄的花朵。


                IP属地:陕西8楼2019-04-07 09:54
                回复
                  前半首诗用放浪形骸的语言描述了这位”桃花仙人“洒脱不羁的生活,看似仿佛是口水仗,后半首却突然话锋一转,写向人生。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此一句承上启下,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以上六行全用对比描写,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开,每一句中,因用韵的关系,前紧后舒,充分表现出诗人傲世不俗的个性,和居处生活的的超脱与释然。


                  IP属地:陕西9楼2019-04-07 09:55
                  回复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如果他们在天有知,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农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绵绵。


                    IP属地:陕西10楼2019-04-07 09:56
                    回复
                      这首诗中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意象,除了桃花,还有“酒”。
                      “酒”,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用来表达悲壮慷慨情怀,更与世事苍凉、傲岸不羁、独行特立结缘。晋有刘伶、嵇康,唐有“饮中八仙”,宋有东坡“把酒问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在世时声名已著,除在绘画史上拥有突出地位外,在诗词上亦有独创的成就。其诗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警拔清新,在当时独树一帜,并以其独特超凡的个性和艺术气质,从一个侧面,给那个自由、开放近乎荒唐、混沌的时代做出典型、生动的诠释。


                      IP属地:陕西11楼2019-04-07 10:00
                      回复
                        明代以后,还是有很多诗人写桃花,比如袁枚有《题桃树》,但能读的桃花诗已非常少了,而桃花留给大家的意象渐渐有了特指,今日还有谁记得《诗经》里那桃之夭夭,原本象征的只是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IP属地:陕西12楼2019-04-07 10:00
                        回复
                          桃花庵歌我记得初中的时候我们班当时还唱过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4-07 10: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