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兵法吧 关注:5,602贴子:48,993
  • 21回复贴,共1

对张藏本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中“真”与“假”的关系910 2 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张藏本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中“真”与“假”的关系
910 2 孙武82篇兵法来源
摘要 : 对张藏本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中“真”与“假”的关系, 我想打两个比喻: 一是闻名于世的故宫。它始建于公元1406 年(明永乐四年) , 至今已592年了。然其中的太和殿, 初名为“奉天殿”始建于1420 年, 后改名为皇极殿, 俗 ...
对张藏本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中“真”与“假”的关系, 我想打两个比喻:
一是闻名于世的故宫。它始建于公元1406 年(明永乐四年) , 至今已592年了。然其中的太和殿, 初名为“奉天殿”始建于1420 年, 后改名为皇极殿, 俗称金銮殿。现存之殿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 年) 重建。又: 保和殿,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 , 名“谨身殿”及“ 建极殿”, 现存之殿乃乾隆时重建。又: 乾清殿,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今存之殿为嘉庆三年(1798 年) 重修。又: 坤宁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今存之殿乃顺治十二年(1655 年) 重建。
由此看: 故宫是始于明代的古建筑群无疑, 但其中有些殿、宫或重修已与原貌有变, 或重建已与原貌大异, 这是历史的, 正常的。不能因为某殿某宫有与原貌不同或有违之处, 而视之为“伪作”, 斥之为故宫建筑中“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我们指出它们始建于何时, 重建于何时, 重修于何时, 这才是展现了故宫这迄今已592 年, 历经24 个皇帝的真实、历史的风貌。
三是名传千古的黄鹤楼。其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创建, 后各代屡毁屡修, 致使“楼之兴废, 更莫能纪”, 仅清代就重修了四次。清光绪十年(1884 年) , 一场大火将其全部焚毁。今存之楼, 乃90 年代于其遗址上重建, 虽然有史料记载及制作了有关唐、宋、元、明、清黄鹤楼的图样及模型, 但恐怕与三国时之楼相比, 当大相径庭、面目全非了。然而, 我想今人决不会把唐人崔颢的名诗“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愤而改为“昔楼已随祝融去, 此地空建伪造楼”吧? 也不会将“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上愁”感叹为“斗转星移何处是,烟波真伪使人愁”吧?
可能这两个比喻不很妥帖, 但实质是类似的。当今的故宫, 黄鹤楼里保存着明、清、民国等时代的物品, 也增有电灯、电话, 甚至空调、监视器等现代物品, 我想今后几十年、几百年后的子孙不会认为我们是在造假吧?
《伪书通考•辨伪律》云:“辨者愈多, 此真彼伪。疑伪疑真, 使人目迷五色, 不知所从。”故提出辨伪律有六:“一、不可别有目的。二、不可存成见。三、不可以一斑概全体。四、书之价值为另一问题。五、书中所述之真伪为另一问题。 六、不可因其伪而遽削之。”精哉斯律。
历代的辨伪学家,多犯有全盘否定之弊病。像高似孙、宋濂之辨诸子,旨在卫道又拘于门户之见,是求善而非求真,故往往得不出正确结论。崔述的《考信录》确实有相当的考古辨伪学术价值,但他以孔子儒经为最高准则去衡量它书,于是常陷入矛盾之中,不能自圆其说。
又像“古史辨派的学者,在对古史发疑考证上确有成就,但也因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或名誉,竟然不实事求是,不全面评论,抓住一鳞半爪或者是部分伪讹,从而走向全盘否定的极端,弄得几乎无书不伪,致使辨真证伪的研究严重偏差,阻碍了学术研究争鸣的正常进行。
因此,82 篇的出现和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今后学术研究应持的正确方针、观点和方法的现成经验教训,再结合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显然有相当现实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3-13 14:37回复
    我过去对孙子兵法十三篇背的滚瓜烂熟,每一篇背诵不下三百遍。解读不下十轮。到头来觉得自己无敌了。但是我内心脆弱的神经告诉自己里面太多模棱两可的东西需要深度挖掘了。无从下手,从各种孙子兵法的翻译和兵法中吸取营养,例如《武经七书》,《唐李问对》,《兵经百篇》,《宋本十一家注》,今本《十一家注》,郭化若,吴如嵩,薛国安,等国内最知名权威深挖填补我的无知和不足之处。可是千篇一律。直到发现张藏本《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我觉得这才是我最渴求碰到的。我知道很多人跟我一样希望自己偷偷变成兵法超级高手。所以不想让更多人知道《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是稀世珍宝。那样别人变强了,自己就相对变弱了。不过,我很放心,因为《孙武兵法八十二篇》难度不是所谓的“专家”学者可以轻易解读的。我现在在背诵十四万字的《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因为我知道全世界能背熟这书的人仅有一人——张敬轩。


    IP属地:山东5楼2019-07-25 12:51
    收起回复
      厉害了14万字的古文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7-25 15: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