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学吧 关注:1,489贴子:21,643
  • 5回复贴,共1

也谈“水浒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也谈“水浒气”
许安民
近年来,见专家学者在会议上或论文中纵论“水浒气”,自己不揣冒昧,也想谈谈“水浒气”。
从北宋末年到元末明初,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水浒人物的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达一二百年;从《水浒传》正式成书至今,时间又过去了几个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浒故事、水浒人物跨越历史朝代、大江南北,走进宫墙内外、寻常巷陌;特别是到了今天,通过书籍、戏剧、曲艺、影视和网络等渠道,水浒故事、水浒人物更是走进了千家万户,除了学龄前儿童,几乎所有的人都能说出几个水浒人物的姓名来,其普及程度之高,在所有文学书籍中始终名列前茅。
既然《水浒传》描写了上自皇帝下至盗匪等形形色色的人,当然也就会呈现形形色色的“气”——“气”,指人的精神状态、作风习气、气势等——其中,有正气、豪气、忠义气、英雄气,也有奢靡气、奸佞气、贪腐气,还有志气、骨气、怨气、匪气、霸气、酒气、杀气、勇气、侠气、江湖气……这林林总总的“气”的总和,构成了《水浒传》中的“水浒气”。其中,受到人们普遍喜爱的正气、豪气、忠义气、英雄气,与受到人们普遍反对的奢靡气、奸佞气、贪腐气,构成了“水浒气”中“官逼”“民反”这样一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主体;其他各种气,似可统称为江湖气。
“水浒气”,是鲁迅先生1935年在为叶紫的短篇小说集《丰收》所作的序中首先提出来的;这篇序言的中心思想,是说文章与现实的关系。鲁迅先生说,他自己“宁可看契诃夫,高尔基的书,因为它更新,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中国确也还盛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但这是为了社会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的缘故。”应该说,《水浒传》之所以能够屡禁不止且广泛流传,水浒英雄的故事之所以能被人们一说再说,既在于它的文字优美,还在于它所写的人物、故事普遍贴近现实、很“接地气”,“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易于在社会各阶层流传。为了不至于使本文显得凌乱,我采取“合并同类项”的办法,将“水浒气”大体归类为英雄气、贪腐气、江湖气。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9-01-14 15:54回复
    再说贪腐气。
    宋徽宗时期,奸臣当道,官场的贪腐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由于贪腐成风,人民不堪重负,从而导致官逼民反,天下大乱。在不同的层次上,贪腐气可表现为皇帝、高官的奢靡气和官场的奸佞气、贪腐气。
    宋徽宗赵佶(jī)登基前被封为端王。《水浒传》对他的出场是这样描写的:“这端王,乃是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见掌东驾,排号九大王,是个聪明俊俏人物,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丝调竹,吹弹歌舞,自不必说。”——不过就是个多才多艺的花花公子。可惜他做了皇帝。当时的宰相章惇(dūn)见向太后执意让端王继位,就说过“端王轻佻(tiāo),不可以为君”;元代宰相脱脱撰《宋史·徽宗纪》时,不由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当上皇帝以后,徽宗禀性难移,无心于政务,继续过着奢靡生活。他穷奢极侈,荒淫无度,热衷于声色犬马、山水园林、个人享受,将军国大事交给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等奸臣办理,不愿倾听逆耳忠言,无心关注民间疾苦。由于善蹴鞠,他发现了高俅这个同样善蹴鞠的“人才”,并将其迅速提拔成殿帅府太尉——本来高俅“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是个“忘人大恩,只记小过”的浮浪破落户子弟。由于爱好山水园林,宋徽宗坐上皇位的第三年,便专门设置了一个新官署——苏杭造作局。他特命大太监童贯牵头,在东南地区广泛搜罗动物牙角、植物竹藤等名贵原材料和金银珠宝,集中天下最优秀的能工巧匠,专门打造奢华工艺品供他享乐。次年又设苏州应奉局,由朱勔负责,专门搜夺奇花异石,由水路运往京师;运送花石的船只,每十条编为一纲,称为“花石纲”。自此,“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方腊《得天符牒》),许多人因此家业败光,流离失所,激起了老百姓的极大愤慨,“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身为皇帝,每天有多少军国大事需要处理,但他有时一个月不上朝,却“翠华深夜幸青楼”,偷偷摸摸甚至通过地道跑到京城名妓李师师那里调情厮会,“六宫多少如花女,却与倡淫贱辈游”!北宋灭亡虽然原因很多,但宋徽宗骄奢淫逸、疏于政务,“四贼”投其所好、获得宠信进而胡作非为,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四贼”欺上瞒下,奸佞气十足。《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中写得明白:“至今徽宗天子,至圣至明,不期致被奸臣当道,谗佞专权,屈害忠良,深可悯念。当此之时,却是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上皇……终被奸臣谗佞所惑,片口张舌,花言巧语,缓里取事,无不纳受。”徽宗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每日被高俅、杨戬议论奢华受用所惑,只要闭塞言路,陷害忠良。”梁山泊两赢童贯,“杀得童贯胆寒心碎,梦里也怕,大军三停折了两停”;三败高俅,将高俅率领的十三万人马杀得丢盔弃甲,大败亏输,高俅本人也做了俘虏——同时被俘虏的,还有高俅战船上的三十多名歌儿舞女。这样的败绩,“上皇终被四贼曲为掩饰,不加其罪”。更有甚者,辽国发兵“侵占山后九州边界……劫掠山东、山西,抢掠河南、河北,各处州县,申达表文,奏请朝廷求救”,面对边境如火的军情和各地雪片似的求救表文,“枢密童贯,同太师蔡京,太尉高俅、杨戬商议,纳下表章不奏,只是行移邻近州府,催趱(zān)各处径调军马,前去策应,正如担雪填井一般。此事人皆尽知,只瞒着天子一个。”


    IP属地:山东3楼2019-01-14 15:58
    回复


      IP属地:山东5楼2019-01-14 15:59
      回复


        IP属地:山东8楼2019-01-14 16:03
        回复


          IP属地:山东9楼2019-01-14 16:03
          回复
            “不读水浒,世人谁解英雄气;因有梁山,赤县风行好汉歌。”尽管人们对何谓“水浒气”见仁见智,但《水浒传》就摆在那里,好汉歌响彻神州,“水浒气”仍将是水浒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IP属地:山东10楼2019-01-14 16: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