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吧 关注:101,025贴子:359,139

通往统一之路:从规范定义开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中学时代酷爱物理,对自然科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做着当科学家的美梦。。。自从接触到相对论和现代理论物理,本人的那点“自信”被彻底击垮了:怎么也读不懂它们。走向社会之后,闲下来的时候,看看科普,给晚辈们背背书,讲讲天文,遇到矛盾之后,用自己的“理论”和谐它们。终于一天(二十年前),碰运气模拟出光子模型图,从此走向了“民科”之路。直到近几年,发明了数学工具《二点对应变换》,算统一理论走向了成熟。
成熟的理论至少有一个特点:一通百通。让人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高度自洽的感觉。最近有点闲,本人将以连载的形式,从基础名词的定义开始,一步步讲解本人的所有思想,包含统一理论《量子单位的数学原理----二点对应变换》。
欢迎吧友们斧正:玩理论至少要懂得就事论事。否则先入为主的,东拉西扯的,就没玩没了。本人眼里只有是非真伪,没有你们心里的数据实验,没有高深莫测的概念名词和高大上的数学物理方程,没有被公认或权威认可或发表。。。。本人只有:大道至简,具体,严格,规范,和观测为准。


IP属地:广东1楼2018-12-10 15:24回复
    严格定义基础概念名词,是所有理论者普遍的要求。扪心自问下自己,你们知道牛顿体系的基本名词的定义否?如空间、时间、位移、位置(点)、质量、物体、质点。。。。拿出来试试?反正我的老师没有告诉它们的具体定义。牛顿的原稿里,很重视定义,但那不规范,只能算说明。
    先考察语文课本里,关于白马的定义:白色的马。
    规范表达为:1,白马∈马。2.属性:白色。
    什么意思呢?
    1,定义,其实就是将它们的特征属性罗列出来,罢了!
    2,白马,马。。。都代表一个个概念集合。属性是对这些概念集合的限制,类似定义域。属性越多,限制越多,包含的范围越小。举例:白小野马∈马。属性:小、野、白。白小野马∈白野马∈白马∈马。
    3,白马∈马,说明,白马拥有马的所有属性、之外,白马还拥有马所没有的属性:白色。就是说,如果已知概念集合“马”(即,你知道马的所有属性),如果你知道“白色”,那么,你就能总结理论:定义白马====白色的马。
    4,别说白马是马,更别说白马非马。因为任意概念集合,都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它们不是其它任何(理论上,宇宙中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东西或元素或集合),我们能,且只能说它属于,或包含什么。所谓的“白马非马”悖论了几千年,就是因为“是非”这个概念根本不适合用在这里使用。我是中国人,文学上没有问题,但在严格的数学物理上,就有问题了,经不起推敲,注意:这不是抬杠,我也不是杠精。严格讲,我们只能说:(元素)我∈中国人(集合)。
    5,总结定律:AB都是由属性确定的概念集合。
    ⑴,如果A的属性为abc,B的属性为abc,def...那么,B∈A。
    ⑵,逆定律也成立:如果B∈A,那么,B拥有A的所有属性,之外,B还拥有A所没有的属性。
    这两个定律非常重要,虽然生活实践中我们经常用它,但是我们还没有具体的把它们提炼出来。如某某生物属于什么科,什么纲,什么门等。。。。最终都是根据这两个定律进行分类的。就像大家伙都看见光滑滑行现象,但只有伽利略将它提炼出来。
    关键论点(定律)是生活、生产、实践中提炼出来,形成理论或构成体系,然后再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6,最关键的结论:定义范式,也就是定义基础名词的普遍格式:1,它∈什么集合?2,它的属性abc...
    7,将定义范式推广到物理体系中:定义物体,定义空间,定义时间。。。。
    当然,各位可以质疑,凭什么你总结的定义格式能用在物理上,而字典词典的就没有?
    1,字典、词典、教科书等没有这样总结过,或者没有这样重视过或提炼过。
    2,不仅如此,这里还用数学集合语言,总结了各概念集合之间的关系的定律和逆定律。这些让吧友们看不上眼的基本论点,将有让吧友们意外的价值或意义。就像伽利略发现了惯性现象,也是无数人看不上眼的现象,可是,惯性定律的价值意义就不必我哆嗦了,还有,即便伽利略呐喊了惯性定律,直到百年后,才被牛顿肯定。百年之中有多少牛人出现过,有几个人知道其价值意义?你能保证在牛顿之前发现惯性定律的价值与意义?我敢肯定的说:咱们多数算“事后诸葛亮”。
    小结:1,语文课本中总结(提炼)定义范式,范式为:1,它∈什么概念集合?2,属性abc...
    2,总结(提炼)定律和逆定律。。。。
    3,特别注意,这里第一次使用集合语言描述具体定律,将服务于以后的物理。


    IP属地:广东2楼2018-12-10 16:26
    收起回复
      定义范式:1,它∈什么概念集合。2,属性abc...
      1,物体的定义:⑴,物体∈存在,⑵,属性:a,范围体积(kxyz),b,作用F,c,质量m,d,速度v,和加速度v'。
      注意:有范围(kxyz)必定有位置,就可以系统单位化分析。不考虑xyz的大小,就是质点了。
      所以,质点的定义:⑴,质点∈存在,⑵,属性a,有位置点(000)或(dxdydz),b,作用F,c,质量,d,速度和加速度。
      根据定律,质点与物体不存在属于或包含关系。
      2,场的定义:⑴,场∈存在,⑵,属性:a,范围,b,作用E(强弱)
      3,生物体的定义:⑴,生物∈物体,⑵,属性: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等等。
      4,人的定义:⑴,人∈生物,⑵,属性:制造或使用工具,情感意识等。
      5,单位存在的定义:⑴,单位存在∈存在,⑵,属性:范围(xyz)。(前面说了,只要有空间范围分布,就能系统的,单位化分析它,它就是一个单位,或有“单位”这条属性)
      6,存在的定义:⑴,全集,泛指一切,⑵,属性:有(或存在性)。
      根据场的定义,根据物体的定义,根据定律,推论:物体∈场。(这个结论是不是惊掉下巴了?没有关系,物理还可以经过思想实验等来检验的。)
      思想实验:你说你摸到(观测到)了物体,他说你摸到了(核外电子的)电磁场。谁说话客观些?你明明摸到了场,你有一条先入为主的经验“公理”,该公理为:场必须有源头,物体是场源。所以,只要摸到场,必定有场源,必定有物体或电荷体或粒子体等。
      物理以观测为准,试问,这条经验公理可靠吗?有观测依据吗?
      再思想实验:假设某空域没有物体,你能摸到场,对吗?
      但是,假设某空域没有场,你再去摸摸(观测)试试?没有场=没有障碍,你将无障碍穿行于该空域的任意角落,再也摸不到什么物体了。
      拿走物体,我们还能观测到场。拿走场,我们什么都观测不到了(物体也被拿走了)。
      结论:场才是第一性,才是本质。物体∈场。
      小结:只要我们用范式定义,规范的定义基础概念名词,我们小试牛刀,就发现了惊人的结论:物体∈场。困绕人类几百年的难题:物体和场到底是什么关系,轻松搞定。


      IP属地:广东4楼2018-12-10 17:10
      收起回复
        别空谈,找一个确切的"现象"说明你的场与物体的关系。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12-10 17:43
        收起回复
          有点为难:是接着推理,建设统一理论呢?还是先定义时空,外延的考虑时空的无限,推理出宇宙演化史?关键是,如果不定义时空,难建立全新的数学体系《二点对应变换》。
          所以,6楼暂时告一段落,还是先定义时空为好。。。。


          IP属地:广东7楼2018-12-10 18:21
          回复
            一个小问题,有没有这些定义,对描述某"现象"有帮助吗?试举例?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2-10 22:06
            收起回复
              民科??道友腻害腻害。大概看了下也就白马非马这样的哲思一波所以你到底想说啥。主题主题!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2-11 00:09
              回复(3)
                好,咱们开始定义时空:
                插一句:物理和非物理的关键区别是:物理研究的对象属于“”客观存在“”集合,为了区别存在与非存在的区别,咱们使用了关键标识:量纲。就是说,只要属于存在,就必定有多少量,赋予存在属性,即量纲属性。
                观测空间的属性:
                空间的定义:1,空间∈存在(所以要有量纲标志),2,空间量v=xyz(量纲为立方),3,F=0。F表示影响,即:空间不受影响,所以没有任何变化。
                文字表述为:量三维,各维同性,连续无限,不受影响,的客观存在。这就是牛顿时代的空间观,规范表达为三个物理方程:
                1,空间∈存在
                2,v=xyz
                3,F=0
                以此为基础,定义点(000)。直线(00x),平面(0xy)。
                假设原点O(000),假设单位1,假设方向,定义坐标(O--xyz)。
                然后,解析几何,定义距离,位移,曲率,曲线,曲面,曲体。。。。
                最后总推论:点,距离,位移,坐标,曲率,曲线。。。都不受影响,尽管使用,不怕它们发生变化。
                观测时间的属性(定义):
                1,时间∈存在。
                2,量T=-t。“-”表示不可逆。t表示非负实数。
                3,F=0。
                推论:时刻、间隔。推论:时刻,间隔不受影响。
                根据时空的定义,推理出速度的定义:ds/dt=速度。
                一:时空的定义,没有拉扯任何其它物理名词,或物理定律,直接观测总结。x,y,z,t都是数。F是影响,是推论性结论:因为时空没有变化,所以不受影响,完全根据宇宙大法之因果逻辑,自然得出来的结论。
                而物理体系的其它概念,如物“体”,质“点”,场等,都含有空间概念,离开了时空,物质没有办法定义。所以,在物理体系中,时空观,享受宪法性、公设公理待遇。任何违背时空观公理的假设,都该掂量掂量,类似刑法的修订,该掂量掂量宪法。
                本人曾经说相对论是垃圾体系,就因为它违背时空观进行光速假设,推理出神秘且荒诞不经的理论体系,搞得理论物理乌烟瘴气。是的,它被很多数据实验所“证实”,其实这根本不算什么。类似算命先生,算命先生更神奇,它们也能预测人类的前后事件(算命),比物理数据预言更神秘高深的预测。算命先生一旦运气好,碰对几个“命”,就神话了,成神算子,即便以后算不准,那是因为你不懂算命先生的理论,计算失误云云,总之不是算命先生的理论有问题,是咱们这些俗人不懂太极八卦。。。同理,咱们也不懂什么平行宇宙,多维时空,弯曲空间。。。乱七八糟的。所以,咱们要求:先将基础名词定义清楚了再说。
                科学用科学规则淘汰了神学,规则为:重复观测为准。
                这条规则被现代理论物理偷换成:以数据实验观测为准。
                造成的结果是:咱们无数人,千百年来,无数观测实验证实的时空公理,被几个小小的数据实验给歪曲了。
                所以,严格执行科学规则:观测为准。附则:所有的概念名词,必须给出规范的,有观测依据的,具体的(数学语言表达)定义,你不定义,不许你使用,杜绝你概念游戏,不许你偷换概念,那么,伪科学将被赤裸。
                二:空间量xyz的取值问题:观测,空间量不受限制。谁观测到空间量受限制了?
                不受限制=大小都不受限制。
                大不受限制=无限大。小不受限制=无限小。
                结论:无限,且连续。即:xyz取值不限,可以无限大,也可以无限小。这样,我们就可以任意缩放空间,将物体收缩为质点,或将点放大为无限大空间(一沙一世界)。
                即:空间本来无所谓大小,你限制它,它就有大小。你不限制它,它就无所谓大小,可以无限大,也可以无限小。
                小结:通过范式,定义时空,推理出:
                1,时空观(定义)享受源头性,公理性,宪法性待遇。任何违背牛顿时空观的理论体系都是荒谬的。
                2,空间量不受限制,即:连续无限。这个论点大有文章可做。
                待续,下节将更精彩!


                IP属地:广东11楼2018-12-11 12:30
                收起回复
                  上楼论证了时空观是源头公设,享受宪法性待遇。任何刑法性假设,都没有资格违背它们。即:你不能违背时空观进行假设。
                  本楼将再用另一套逻辑证实:牛顿时代的时空观(上楼时空观的定义),就是真理。
                  竞赛有竞赛规则,规则决定输赢。
                  理论或论证,一样有理论规则,规则决定谁对谁错。
                  判断理论是非真伪的规则为:观测为准。这条规则被现代物理偷换为,数据实验观测为准。这样偷换,造成的结果是:一看(观测)就明(总结)的公理被边缘化了,然后违背基础公设,胡乱假设,搞得理论物理谁都读不懂,像算命先生碰运气算命一样,胡说八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仔细解读这首诗:
                  1,以观察为准,获得真相。
                  2,我们观测物质(庐山),受空间的远近,方位等限制,无法获得真相。
                  3,类似,我们审查张三,受张三的保护伞,李四的限制。那好,咱们就先撇开张三,审查李四或保护伞。
                  4,同理,咱们审查(观测)物质世界,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咱们就先撇开物质,观测时空。
                  5,撇开物质很容易的:咱们无限范围收缩空间,将所有物质存在收缩为尘埃,再收缩到看不见。这样,咱们的观测对象就只有空间了。咱们不再受任何限制的观测空间。
                  6,结论 :观测空间,我们不再受任何限制,且符合观测规则。所以,观测空间获得的理论(定义),就是真理了。
                  7,结论:观测不受限制,观测到的结果=真理。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里,我们需要知道物质的真相,我们观测物质,必须受时空的制约,使我们难得获得真相,一次次失败后,使我们怀疑“观测”。事实是:观测并没有问题,是我们的逻辑有问题。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观测对象和该对象受到什么的限制。
                  现代物理之前,咱们不受限制的观测到时空观,好不容易获得了一些真理,可是因为观测物质,被“空间远近、高低、方向,大小等限制”,使我们跌倒了几次,如地心学说,如亚里士多德等,这样导致我们怀疑观测,让时空观真理蒙难,诞生了更荒谬的相对论等神论。
                  小结:观测不受限制,获得的理论,即为真理。再次论证,牛顿时代的时空观,即为真理。


                  IP属地:广东13楼2018-12-12 16:09
                  回复
                    专楼总结:
                    游戏,必须有游戏规则。
                    1,理论游戏,自然有理论游戏规则:观测为准。,
                    2,任意概念名词,都有自己规范或不规范的定义,这些定义是实打实的(物理)规律。它们参与着逻辑推理,构建理论大厦。
                    由于时代限制,和认知局限,咱们暂时没有掌握规范,严格定义。造成我们有意无意的偷换概念,甚至概念循环逻辑,诞生大量伪科学。
                    所以,严格执行规则,是当务之急。严格执行规则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所有概念名词,你必须给出以观测为准,具体的,规范的,严格的定义,不定义,不许使用。我们杜绝概念游戏,杜绝概念偷换,这样就不会再有伪科学了。
                    3,观测时空,完全符合规则,所以,时空观为真理,不容质疑。
                    小结:理论游戏规则:
                    1,一切以观测为准。
                    2,细则:严格执行规则:所有名词,都必须给出以观测为准的,具体定义。不定义,不许使用。
                    3,再细则:时空的定义(11楼),即为真理,享受公设性,宪法性待遇。任何违背它们的理论,一律伪科学。
                    拨乱反正!


                    IP属地:广东14楼2018-12-12 16:27
                    回复
                      无限的奥秘:
                      前面提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限制。
                      1,观测物质,受时空的限制。难获真理。
                      2,观测空间,不受限制。所以,时空的多少量:大不受限制=无限大,小不受限制=无限小或连续。即:时空量即无限,也连续。
                      一个具体的命题(理论),由前提和结论构成。
                      如果前提不受限制,结论却限制了,自然就矛盾了。
                      举例:美眉们经常叫你随便点菜,结果你点菜之后被白眼了,因为你点的菜美眉不喜欢。你很冤枉:明明是你不限制的,咋点菜之后,又限制了?
                      这样的事件,在理论,特别是数学中经常出现。
                      如:无限+1=无限?前提为大不受限制,结论却要求限制于等于无限。
                      如:0.99999.。。=1?前提不限制的循环,结论却限制它等于1.
                      如:无限延长的平行线,是否相交?前提不限制,结论却限制于相交或不相交。
                      如:无限长直线,有没有曲率?有没有端点或起点?前提不限制,结论却要限制起点;
                      如:无限分割曲线为dx,dx是曲线还是直线?前提不限制的分割,结论却要求限制是直还是曲。
                      如:dx=0?或不等于0,一样是前提不限制,结论却要求限制。
                      如:宇宙的一切,是决定了的,还是或然的?前提不限制(一切),结论却要限制。
                      凡此种种,都是我们不经意中造成的自相矛盾。
                      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如果你的前提不加限制,结论我就不客气了:我也不会限制。
                      如:无限+1=无限或不等于无限,我不限制,都行。
                      如:0.9999.。。=1或不等1,我不限制,都行。
                      如:无限延长平行直线有无交点?答:我不限制,都行。
                      如:无限长直线有没有“端点”和“曲率”?答:不限制,都行。
                      如:无限分割曲线dx,dx是曲线还是直线?不限制,都行。
                      如:dx等于0或不等于0,我不限制,都行。
                      如:宇宙的一切是决定了的?还是或然的?答:都行,我不限制。唯心唯物都正确,可知论与不可知论都正确,谁让你的前提不加限制的??世界就是这样的神奇:你不限制前提,就没有被限制的结论。
                      数学家们是首先吃螃蟹的人:牛顿无限分割,将曲线的dx不限制的等效为直,创立了微分学。平行线不限制延长,也不限制有交点,建立了射影几何学。高阶无限小,不限制它的大小,直接等于0,助解高次方程。。。。
                      本人反其道而为之:将点(000)扩展为(dxdydz),赋予dy,dxdz有曲率,建立二点对应,和对应变换,服务于统一理论(后话,之后呈现)。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你限制它太多,难获正确结论,造成身在庐山不识庐山,或盲人摸象似的尴尬。你限制太少,又太抽象、难获具体的结论。你只能在抽象与具体,正确与容易犯错之中寻求最佳状态。
                      你追着真理,就尽可能减少假设(少限制),剃刀大量假设,或忽略大量次要矛盾。做到纵览全局,这样就自然走向统一理论。
                      你追求具体、实用,就尽力多加限制性假设,用显微镜观测细节,寻找更多属性。这就是现代物理的基本思路(分割物体成粒子)。
                      但这两者之间既矛盾,又统一,要掌握主次:细节不能违背全局。类似不管现代物理有多少数据实验证实,你的结论也不能违背无数人千百年来观测总结的时空观。就像无论你的中国地图画得多么精确具体,但别违背世界地图。
                      最要命的是:某些人,自称懂现代物理,背诵单词起来有模有样,夸夸其谈。一旦跟他讲起道理来,指出问题来,他就说你不懂现代物理。造成:“懂”现代物理的人不懂讲道理或讲清楚道理(规范定义)的尴尬,全部甩锅为:数据实验,或权威,或水平,或资历。。。类似算命先生甩锅为算命,你只管精确预言某某的“命”,你不管我算命先生的理论有多荒谬。
                      小结:量大和小不受限制=无限大和无限小或连续。
                      无限很神奇,有很大潜力可挖!


                      IP属地:广东15楼2018-12-12 18:24
                      回复
                        看完你的著作。赞同想法。长篇大论里也没看明白你对物质,空间,电场的定义。你是如何看待它们的,请赐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12-13 04:08
                        回复(5)
                          前面哆嗦了那么多,算是打地基,做铺垫。
                          一:定义物质,如物体,生物,场等,我们元素周期表一样,将主要理论表格化排列,归类,留下空格,预测新体系。
                          二:定义空间时间,确立它们在理论体系中的宪法性地位。
                          三:理解“不限制”或无限的奥秘,为接下来的论述提供理论支撑。
                          咱们再试牛刀:宇宙演化史:
                          前提理论:1,时空连续无限(参考11楼)。2,物质守恒(暂借主流共识)。3,时间轴,如图(暂借主流共识)。

                          根据15楼对无限的理解,推论:时间轴有起点:直线的无限远点对应着前无限年时刻。
                          将传统时刻(间隔期为0)定义为间隔期为dt。(dt=0或不等于0不限制)
                          任意间隔期都可以收缩为时刻dt,同样,任意时刻,也能扩大为任意长间隔期。类似任意大空间都可以收缩为一点,任意点也可以扩张为任意大的空间(一沙一世界)。
                          一个事件,对应着一段间隔期,或一个时刻。同样,任意间隔期或时刻,也对应着宇宙事件(宇宙物质状态),如恐龙生活事件,对应着恐龙时代或恐龙时期。
                          推论:1,前无限年时刻,也可以对应着无限年间隔期。
                          2,前无限年时刻,对应着宇宙物质状态(根据物质守恒)。
                          3,前无限年时刻,是时间的起点,再没有之前了。即:无限+1=无限,之前的所有时刻属于前无限年时刻。(有之前,或没有之前,不限制,都可以作为论述前提,即:我可以选择没有”之前”,且符合逻辑。)
                          4,分割前无限年时刻,没有意义。因为无限-1=无限。即:你怎么分割,它还是它。(同理,你也可以选择它可以分割,即无限-1不等于无限,不限制。但我选择不可分割,符合逻辑)。
                          重大推论:5:前无限年时刻,①,“可以”对应着宇宙中唯一事件。假设对应N个事件,我们可以通过无限-任意数,将多余的事件排除掉,最后只剩下唯一事件。②,当然,你也可以说对应着N个事件,这不限制。两个结论我们自由使用,就像微分dx,是曲是直,咱们任意使用,都没有问题,完全看我们需要它是曲,还是直。这里一样,①②,我们都可以使用,不限制,完全看我们需要哪。(这就是无限的奥秘)
                          6,我们现在需要①:无限年时刻,对应着唯一事件。(其它事件被排除在该时刻之外)
                          7,推论:该事件对应着无限年间隔期。就是说,这个单一事件存在了无限年。
                          8.一般,我们用事件的“稳定性”来描述事件的存在的间隔期。越稳定,表示事件的间隔期越长。或存在的间隔期越长,我们就说,这个事件越稳定。
                          重要推论:9,推论:前无限年时刻,对应的事件,超级的稳定。因为它存在了无限年,所以无限的,或超级的稳定。
                          事件超级稳定的前提有:a,b,c....,但至少有一个前提我们能确定:不能有外力作用F。外力作用必定会造成变化,会造成不稳定。
                          重要推论:10,前无限年时刻,无限宇宙空间中只有一个物质单位,它孤独的存在了无限年。
                          当然,“不限制”F为无限小,那么,物质单位相隔无限远,无法观测。物理以观测为准,无法观测证实的理论,就如同上帝存在一样,被理论规则给淘汰。
                          小结:通过时空观,通过“不限制”选择,通过观测为准之规则,和逻辑推理,我们总结了无限年前宇宙状态:无限空间中,只有唯一物质单位,孤独的存在了无限年。
                          时空观------参阅11楼。
                          “不限制”选择-------参阅15楼。


                          IP属地:广东18楼2018-12-14 07:01
                          回复
                            上楼得出一个根本结论:前无限年,无限空间中,只有一个物质单位。
                            根据现有物理实验观测证实,符合能单独存在的物质单位模型,有,且只有唯一:光子。
                            物体单位由N个粒子单位构成,舍弃。
                            光子之外的其它基本粒子,必须有反粒子,所以舍弃。
                            结论:该物质单位为光子。
                            根据物质守恒,这个光子的质能等于今天宇宙质能的总和。可谓是超级光子。
                            不要再问该光子的前身(前无限年时刻,没有之前),理论物理没有这个能力,它以观测为准,所以最终,物理只能回答:观测,是这样子的,都是这样子的。物理最终不能回答 “为什么是这样子的”。理论不是万能的。
                            超级光子无限稳定,对应无限年:无限/无限,可以等于任意数。即:终于一天,超级光子熬不住了,分裂(大爆炸),诞生了无数基本粒子。
                            =======================================
                            以下为概念性推理,见仁见智,不做严格,具体的数学逻辑性推理。
                            由于光速极限(之后的统一理论会证明这个论点):这些粒子无法超过光速。而粒子总质能又无比庞大。可以设想:大爆炸初期,宇宙物质状态是:超过你想象的:高温,高压,高密度粒子云状态。
                            这样的宇宙环境,远超核反应条件:即:粒子之间可以自由自在的发生核聚变或核裂变。散热,发生核聚变,吸热,发生核裂变。
                            现实的大爆炸,伴随着浓烟滚滚。所以,宇宙大爆炸,诞生的粒子云系像浓烟一样,高速的旋转起来。然后近光速的向四周扩散。
                            粒子云系的周边,散热快,发生核聚变反应,诞生中号和中号以上的元素,而内部,因散热慢,无法核聚变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粒子云系慢慢的分开为一个个绕中心高速旋转的星云系。
                            1,恒星系的形成:
                            一些相对较小的星云系,其周边因为散热快,核聚变形成元素。此时,引力起作用了:引力让这些元素聚合成绕核心运动的行星系。而中心粒子云系,无法散热,继续保持核反应平衡状态,最终演化为恒星。
                            ,2,高密度的类地行星系的形成:
                            恒星系边缘,由于散热过激,失去了核聚变条件,核聚变停止,诞生的行星没有完成“充分”的核聚变,行星元素以中号元素以下为主,所以,行星密度较低。
                            而中心,因为散热慢,根本无法发送核聚变。
                            中心与边缘之间,该区间核聚变条件最为优越,核聚变充分,形成高密度的行星(类地行星)
                            3,类地行星的内部重元素的形成:
                            由于类地行星处于核聚变反应的优越环境里,形成地壳之后,地壳对内部有保温效应,让地球内部的中号元素继续吸热,发生核聚变反应,生成较大量或适量的重元素。
                            这也许用一个俗称更好理解:恒星系的核聚变环境可以分为如下区间:聚变难发生区间,形成恒星。聚变优越区间,形成类地行星,聚变特别优越的区间,为类地行星的内部,核聚变过头,形成较大量重元素。而边缘,前期聚变环境优越,而时间太短,所以形成较低密度的行星。
                            4,类地行星的演化:
                            地球内部的重元素不太稳定,它们会按照半衰期规则,自发核裂变,诞生新元素,(此时应该有碳诞生。),和大量自由中子,中子自发衰变,形成氢。
                            1,重元素裂变和衰变,保持地球的“体温”。
                            2,重元素裂变产生轻元素,造成地球密度缓慢降低,地球体积缓慢增加,地壳胀裂,岩浆外溢,形成山脉,板块和板块移动,地震等,这就是远古造山运动。
                            3,氢,碳随岩浆外溢,形成水,二氧化碳等。
                            4,被地壳滞留的碳氢,演化成石油,天然气,煤。


                            IP属地:广东19楼2018-12-14 15:24
                            回复
                              您好,我认为,从数学集合论上讨论,有以下形式:
                              元素a∈集合A, 集合A⊆集合B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8-12-15 1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