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吧 关注:9,621贴子:118,884
  • 26回复贴,共1
斜型接着搂膝,在形成杨式手挥琵琶之前的动作,如果左脚不蹬地,跨度大,重心移到右腿有困难,怎么样才能左脚不蹬地,移重心右腿?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8-11-14 22:25回复
    不知所云哪😊,发个视频注解如何?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11-15 06:31
    收起回复
      搂膝是老架独有名字,原这势在新架和小架中称为初收。练法如下。(陈照丕演示及文字说明)你比照下小架和新架的初收就知道如何练了。在此处完整的应为搂膝拗步,初收,斜行拗步,再收,前蹚拗步。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11-16 13:25
      收起回复
        这势在陈杨太极中是少有的完全共通势。
        只不过名字被改了若干次而已。
        搂膝拗步,在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中,分列“搂膝拗步”、“斜行拗步”、“前堂拗步”三式,后序的拳势中,也有两式搂膝拗步。在陈鑫看来,“白鹤亮翅”只算半势,“搂膝拗步”,也只是半势。他在其书第六势搂膝拗步中说:“上势白鹤亮翅纯是开劲,本势搂膝拗步纯是合劲。上势即下势之前半势,下势即上势之后半势,一开一合,合成一势”。其动作要领为:“右手从右膝搂过去,由下向右上行,转向左,转一大圈,落在胸前 ”、“左手从左膝搂过去,往下由左上行,复转向下,向后倒转一圈”。搂膝拗步后,谓之“初收”。初收后的“斜行拗步”,从陈鑫的文意图解来分析,概有“斜行”与“搂膝拗步”两部分内容。所谓“斜行”,他说:“斜行者,东北向西南左足先开一大步,右足跟一步,放在足前,未立定,左足再向西南,再开一大步,约二尺余,方才停住脚。不往前开步,左二步右一步,连三步,斜而行也”。“拗步者,左足西南,右足东北,右手西北,左手东南,手与足扭一势,左右手足不同方 ”。“左手倒转搂膝向后时,右手即随势由上而下倒转并搂膝向后上行,而后而前……右手转够一圈,用顺劲由内而外缠肱而伸之于西北”。斜行拗步后,拳势“再收”,作“前堂拗步”。陈鑫《咏再收承上起下俚语》云:“初收原接搂膝后,再收紧与斜行凑;一转周身向前堂,遂搦捶头演右手”。陈鑫将前堂拗步分作前半势与后半势来分解。所谓的前堂,照陈鑫的诠释,由于“上势斜行步位不正,兹则转向正面也”,所以,“前堂者,足向堂之前面去”。陈绩甫《陈氏太极拳汇宗》里,“搂膝拗步”演绎成“斜行”、“搂膝”、“拗步”三式,后序的拳势中则保留“前?拗步”式名。没有陈鑫之“初收”、“再收”等承上起下的拳势衔接。另陈绩甫将“前堂”改作“前?”,将?法,演绎为一种步法。两本陈氏,拳势上差异较大。而根据陈子明《陈氏世传太极拳术》自序所称,他所传承的太极拳,得自陈鑫一脉之传承,“按陈沟太极有新老架之分,新架系老架神明变化而来,法均以柔为主”,“斯作即系绍述新架”。由此断定,由陈绩甫编著、陈发科演绎的《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总解运动目次”之套路,概系陈氏之老架,而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陈子明《陈氏世传太极拳术》所绍述的拳架,则为陈氏之新架。新架在拳势结构上,由初收、再收作为承上起下的拳势衔接,将此节拳势由老架的“斜行”、“搂膝”、“拗步”,演变为“搂膝拗步、初收、斜行拗步、再收、前堂拗步”。
        杨式将“搂膝拗步”
        、“斜行拗步”、“前堂拗步”统称为“搂膝拗步”,斜行拗步中的左二步右一步,也被演进为“左右左搂膝拗步”,初收与再收,也重新命名为“手挥琵琶”式,其动作形态和劲路特征也逐渐的形成杨式自己的风格。杨式拳势中“左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左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搂膝拗步”的拳势结构,无疑与陈氏新架“搂膝拗步、初收、斜行拗步、再收、前堂拗步”的结构,是一脉相承的。
        由此,我们不难断定:早在杨露禅向陈长兴学拳之时,陈沟拳势,应该已经具备了这种以“初收”、“再收”来衔接多式搂膝拗步拳势的拳势结构。或者,我们不妨进一步作大胆的设想:杨露禅所承继的陈沟拳势,是否就是陈子明所谓的“新架系老架神明变化而来,法均以柔为主”的新架太极拳呢?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11-16 17:38
        收起回复
          这个拳势等于说明了杨式太极拳与当前小架的血缘关系,同时与发科系大架名称亦同,唯与老架差的有点多。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11-16 17: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