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车吧 关注:2,803贴子:17,905

《回忆录》细数那些当年的绿皮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第五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客车检车员决赛在哈尔滨铁路局三棵树车辆段举行。这让小编想起一个话题——这些年来在检车员手底下检查的列车,也就是我们出行乘坐的列车,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最初的绿皮车,到红白车体、蓝白车体,到如今又变回绿皮车,车辆外观仿佛走了很远的路,又回到了起点,但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走过了风风雨雨,如今的绿皮车,它的内涵已经和最初大不相同。
一起来看看吧,也顺便透过客车车辆车型的更迭变化,感受下铁路人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不变初心……
墨绿色的车身,皮革质地的座椅,白色的标志牌,车厢顶部挂着一排电扇呼呼的吹着,“况且况且”慢悠悠的行驶,无论大站小站总会停靠几分钟……坐过“绿皮车”的人,脑海中都会留下这些抹不去的记忆。“绿皮车”是现今大多数中国人对于火车认识的开始,承载了几代人关于铁路的共同记忆。


1楼2018-04-25 17:22回复
    50年代摄于哈尔滨至大连的火车上 梁枫 摄
    21型客车是“绿皮车”中的第一代。21型客车是中国铁路自行设计生产第一代主型铁路客车,1953年开始生产,1961年停止生产。木制座椅和行李架是21型硬座客车的标志。尽管在设计生产过程中作了不少改进,但仍存在经济技术指标落后,舒适性差等缺点,随后被22型客车替代。




    2楼2018-04-25 17:22
    回复
      21型硬座客车 资料图
      22型客车是“绿皮车”中的第一代主力车型,1956年开始设计、试制,1959年生产,1994年停止生产,38年中生产了约26000余辆,运营时速80km/h。随后生产的22A型、22B型、22C型、23型、31型(市郊铁路用车)客车,均是22型客车的改型,主要改进是在车体的材质上,部分型号客车在生产批次上也有细微的改进。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8-04-25 17:22
      回复
        80年代硬座客车 佚名 摄

        80年代乘车的一对父子 佚名 摄
        22型客车所处时代正是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时期,南来北往的“淘金客”们背起行囊,穿梭于祖国河山。虽然铁路运输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每至节日仍然“一票难求”。

        仍在运用中的22型硬座客车内部
        与22型客车同系列的18、19型客车多用于国际旅客联运或旅游专列。目前,由北京始发的K19次国际列车,其中部分编组车辆就是由18型客车担当。红色的国徽和白色的中俄双语标牌是其标志。现在每当K19次国际列车抵达满洲里站后,客列检检车员对客车技术状态进行全面检查。


        4楼2018-04-25 17:23
        收起回复

          25G型软卧客车
          第一代25G型(G代表“改进型”,汉语拼音:GaiJin)客车是“红皮车”中的代表,运营时速120km/h。在1992年批量生产后,历年生产中又对转向架和车体作出过多次改进。25G型客车装备水平比大多数的“绿皮车”更好,特别是座椅由过去的“皮革质地”改为“布艺海绵”,乘座出行更加舒适。

          25G型硬座客车内部


          6楼2018-04-25 17:23
          回复
            第三代25G型客车设备设施更加人性化,采用真空集便装置,列车站停时,无需对卫生间进行锁闭,方便了旅客使用。使用电暖器和电茶炉取代了燃煤锅炉和茶炉,旅客用水更加方便,车厢的供暖和保温效果更好。同时硬卧和软卧车内过道墙壁上设有交流220V插座,方便对移动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25G型硬卧客车残疾人卫生间


            7楼2018-04-25 17:24
            回复
              25K型(K代表“快速型”,汉语拼音KuaiSu)“蓝皮车”是中国空调特快列车的代表。为了满足1997年中国铁路客运第一次大提速需要而设计制造。相比25G型客车,25K型客车时速更高,设计时速160km/h,运营时速140km/h,是担当特快列车的主力车型之一,如T39/40次齐齐哈尔至北京的特快列车,就是由25K型列车编组而成。

              25K型软卧客车客车走廊(旅游列车)

              25K型软卧客车卧席(旅游列车)

              25K型硬座客车


              8楼2018-04-25 17:24
              回复
                25T型客车(T是代表“提速型”,汉语拼音:TiSu)是为满足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160公里时速等级而设计制造的,涂装为午夜蓝和灰白色。以160km/h速度可持续运行达20小时不停站,一次库检作业满足5000公里无须检修的要求,其主要部件满足200万公里内无需修换。主要用作直达(Z)、特快(T)列车的编组。

                25T型客车
                25T型客车的标志是其他旅客列车所没有的车底两侧裙板。与过去的车型相比,25T型客车客车的震动小、隔音好、风阻小,内部装修和设备设施更加完善,使用集便式厕所,部分车型采用航空气密技术,座椅可旋转,在乘坐舒适感和运行安全性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25T型软卧车走廊
                特别说明的是,从2013年开始,中国铁路逐步开展普速客车的统型,25G型“红皮车”、25K型“蓝皮车”等将逐步统一为橄榄绿。在过度期内出现的红绿、蓝绿“混编”,也仅是车体涂装颜色改变,并非从“电气化时代”回到了“煤炉时代”。
                一个个陌生的脸孔在时光的流逝中变换更新,那些依依不舍的离别,那些久别重逢的欢笑,曾经的“绿皮车”,在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悲欢离合后渐渐退出铁路客运,新的“绿皮车”接过旅客运输的“接力棒”,一声声汽笛长鸣,一列列火车飞驰,一条条钢轨延展,串联起人们奔向美好明天的坚定信心。


                9楼2018-04-25 17:24
                回复
                  随着社会的发展,绿皮火车已经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不过绿皮车带给我们的记忆永远不能逝去

                  永远拥挤的人潮

                  车厢连接处抽烟的人

                  这样喝水的方式

                  站票的人们

                  绿皮车速度慢,带着被子睡觉的人!


                  10楼2018-04-25 17:28
                  回复
                    轰隆轰隆。。。绿皮火车成了大学时最重要的回忆之一,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回去,记忆一直很深刻。
                    由于家离学校超级远,而且没有直达车,需要中途换车,一趟车25小时左右,另一趟27小时左右。过年回家的时候都是春运的高峰期,从来没买到过卧铺,都是一张硬座票就上车了。当时的那个是联程票,只有一张票,等到中转站的需要到中转城市的火车站换下一段的车票。但是这个座位不是预先预定好的,所以有时候会遇到没票的情况,那就得往后推。
                    那么长的旅程,而且是硬座,当然是需要三、五小伙伴一起。乘车前大家一起去买零食的过程也还挺有意思的,虽然基本每次都差不多,方便面当然是必备。春运时的硬座车厢并不像平常一样,通常是过道里都坐满了人,有时候或者说大多时候都会和没票的人换着坐,毕竟那么长的行程,能坐一段还是很幸福的。这样的车厢中,上厕所成了最大的问题,特别是在夜里。夜里去厕所,从一节车厢的这头走到那头,差不多要半个小时。而且在走的过程中,不得不把坐在地上睡着的人叫醒,这是一个很尴尬的过程,把别人叫醒,然后跟别人说谢谢,回复给你的只有一个茫然的眼神。所以后来有经验之后,基本上都是提前半天不喝水,这样就不用那么麻烦。
                    在车上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和朋友聊聊天,基本上都会聊聊这学期又什么都没干,回去就不想来的这类事,有时候也会打打牌什么的。。。然后憧憬憧憬回家又有各种好吃的,其实时间过的还是很快的。夜里会比较难熬一点,只能坐着睡一会,但也基本睡不着很久,感觉只是习惯性的睡会儿。然后期间会有各种小贩上车来卖吃的神马的,大部分都不好吃,不过偶尔也还是有几样好吃的。记得在下午的时候车上会发一段录制好的广播,那个时候一般都临近吃饭,然后又是黄昏时分,听着广播感觉还挺不错的。然后就这样混混沌沌的跟着时间一起向前走,当列车员告诉还有多长时间到终点站,坐好下车准备的时候,突然就会很有精神,而且还有点小兴奋,旅程结束的小兴奋。不过现还是希望在有几段这样的旅程。
                    再后来绿皮车越来越少了,也越来越怀念坐绿皮车的那段日子了。
                    作者:fall.in(来自豆瓣)


                    11楼2018-04-25 17:28
                    回复
                      儿时对绿皮车的思绪与情怀
                      在我很小的思维世界里,比起火车,我对铁轨充满了更多的好奇感,那种蔓延到无尽远方的纵深感,总会带点神秘和遐想,让我的思绪不由得飞向天边,飞向远方。
                      第一次看到铁轨,我大约七八岁,那时候我的家乡还没有铁路,我是坐着一位小伙伴爸爸的大货车跟随人家到一百里以外的另一座城市来玩耍的。她爸爸在火车站附近的大货场装货,我与小伙伴在铁道旁嬉耍,我们一起踏步在杂草丛生的铁道两旁,边走边想,如果这么一直走下去,到达的地方究竟会是个什么样子?小时候对外面世界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回了趟山西老家,那是我第一次出省,第一次坐上了真正的绿皮火车。那时的火车车速很慢,从家乡到山西老家,一千多里,只记得是晚上八点多上车,第二天快中午时才到达,大约走了十二三个小时,车上的具体记忆已模糊不清,但有一件很羞于启齿的事让我至今想起来都记忆犹新、窃笑不止。那时的火车在各个小站都要停靠,三十里一站,五十里又一站,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不知道火车停站时列车员要给卫生间上锁,于是有一次正当我上厕所时,忽然赶上了停车,我被反锁在里边,开不开门的恐慌让我又哭又闹、手脚并用。一边踹门一边喊叫,像头被困的野兽,折腾了好半天,直到列车启动,我才被释放出来。这件事成为我记忆中一个笑柄,每每忆起 ,都被儿子、老公当做我身上的一大笑料而嘲弄一番。
                      再后来,上大学,参加工作,坐火车成了家常便饭,每年寒暑假都要乘火车在工作地与老家之间来回往返,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连夸五六个省市,见过了南来北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也欣赏了不少路上的风景,虽劳累、颠簸,但也渐渐习惯了这种坐火车的出行方式。
                      参加工作刚来山东那几年,K158那趟从宁波到包头的绿皮火车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这是从南到北最长的一条铁路线,承载着更多来自浙江、上海、山东、河北、北京、内蒙的旅客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永远都是人潮如海、人满为患。那时没有网络售票,买张硬座票都得托关系找门路,大多数旅客都是站票上车,人人都期待着上车抢座。特别是晚上,黑压压的人群看上去十分恐怖,当绿皮火车呼啸而来,大家蜂拥而上,那时最担心的就是千万不要被这如潮的人群将我与老公冲散。总算挤到了车门口,松口气,看一眼,又泄气了。车厢里水泄不通,车门口堵满了人,根本就挤不进去。幸亏老公机灵,连推带架把我硬推进了车门,然后他让车厢内的乘客打开车窗,连爬带滚,从车窗跳了进来。记得有一次,因为太挤,我把我妈给我拿的年货整整挤掉了好几包,回来后唏嘘难受了好几天才了事。
                      那时的火车虽是直快,但是好像逢站必停,车一停下,站台上出售地方特产的小商贩们便蜂拥挤到车窗边,乘客不用下车,透过玻璃窗只要把钱递出去就可以品尝到各地的美味了。记忆中最好吃的特产就是德州的扒鸡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走一路吃一路,虽站着,好像不感觉多累。
                      那时的绿皮火车没有空调,头顶一台可以旋转的小风扇,火车车窗也可以打开透气,冬天很冷,夏天又极热,两千多里,火车票价四五十元,虽不算贵,但对于当时低收入的我来说,回趟老家也是大伤元气。
                      因为买不上坐票,所以我们常常连着站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小时。那时的老公年轻,二十郎当岁,有胆量也有勇气,为了给我找座位,他不惜放下脸面,一个车厢一个座位地挨个打听,询问人家在什么站下车,如果恰逢人家下车地点就在下一站或下下站时,老公可就惊喜万分,千恩万谢了,不是递烟就是和人家唠嗑。高高兴兴把我拉过去,静待旅客离开。然后他再去找自己的座位,如果实在找不着,利用别人上厕所的空隙坐在人家座位上稍加休息一番,也觉得是很庆幸的事了。
                      当然也有倒霉的时候,记得有一次,我们那节车厢正赶上都是些去南方旅游的团队,这些旅客都是从起点站直奔终点站的,沿途没有一个下车的。困得我实在没法治,在过道上放了挎包,坐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开始打盹,刚入美梦,卖货的小推车来了,让一让,让一让,一下把我的美梦打断,站起来,给人家挪东西让道。如此来往几回,睡觉的兴致早已被郁闷填满。老公男同事,实在没招,找了几张报纸,铺在座位地下钻进去便进入了梦乡。
                      更有一次特惊险,现在回忆起来都心有余悸。有一回在济南南站等车,好像那是趟半夜十二点的夜车,我俩在候车室等到晚上十一点,实在是瞌睡的不行,两人靠着椅子便睡着了,不知什么时候,被一个坚硬的东西碰了一下腿,睁眼一看,偌大的候车室竟然空无一人,旅客都检票上车了,刚才可能是他们的包碰了我的腿才把我弄醒。推醒老公撒腿赶忙往站台跑去,刚一出站,看见火车徐徐而去,多亏车门没关,一位列车员一把将我俩拉了上去,至今想起来都很感激那位列车员,没有那及时的一把,我们早被甩出了站台。
                      拥堵的车厢、喧闹的声音、烟雾缭绕的车门入口处……这就是我记忆中绿皮火车的时光,虽遥远、嘈杂、浑浊,却是我生命中最有趣的一段经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8-04-25 17:31
                      回复
                        那些年坐过的“绿皮火车”,满满的回忆,祭奠逝去的情怀。你有多久没有坐了?
                        首先,在这里感谢你点开这篇文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小编一起讨论,动动小手,欢迎关注,每天都会有更新哟!

                        绿皮火车,多数人对于它的第一印象就是“慢”,其实绿皮火车的速度是因车型而异的,并不是说所有的绿皮火车速度都是那么慢。,但是有一点,绿皮火车是一种即将被淘汰火车,因墨绿色的外表而出名。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绿皮火车价格便宜,成为了那个年代出行的首选,那些年做过的“绿皮火车”是一段满满的回忆,你有多久没有做了?

                        一名男乘客倒在座椅上睡着了,在他位置的桌上放着一个瓶子,里面装着的是一只乌龟,或许是害怕旅途一个人寂寞,找只乌龟“聊天”。

                        春运时刻的绿皮火车,里面的乘客都到了站,只剩下一名男乘客在座椅上靠着睡着了,前往他的终点站,而走道上是一片狼藉。

                        不论怎么说,都会觉得这是一位有故事的男人,在他的手臂上刻着“恨妻”两字,虽然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但是从这两字似乎能读出什么。

                        这是乌鲁木齐南至哈密的一趟绿皮火车,里面很干净,跟之前的环境简直天差地别,或许是人少的原因,只有一位老妇人和一名女孩。

                        绿皮火车的环境其实很不好,大部分都没有空调,只有高原新型绿皮车带有空调,因此售票价格极低,农民工总是蜂拥而至,每次春运或者节假日总是人满为患。

                        像这样没有买到坐票的其实有很多,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走道上休息,三个孩子正熟睡着,妈妈一点都不敢打马虎眼。

                        这是齐齐哈尔至碧水的列车,这一幕被有心人拍摄到,一名带着墨镜的男子打量着染着金发的女士,看不出有什么端倪。

                        农民工最喜欢的就是喝喝酒、吃点花生下酒,但是火车上没这么好的条件,就只能用矿泉水瓶盖儿意思意思。
                        在很热的天里坐绿皮火车真的很难受,再加上没有空调,这些男士只能脱去上衣解热,但是没办法,这种绿皮车可以省下大笔的车费。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8-04-25 17:37
                        回复
                          “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伤离别,一趟又一趟“绿皮车”在难舍难分中与我们挥手告别,说再见,情难舍,车难留,再见也许太遥远,“绿皮车”的离去带来几多伤感,“绿皮车的”离去留给了我们许多难忘的回忆。


                          15楼2018-04-25 17:37
                          回复
                            “绿皮车”,走过了曾经年轻时候的辉煌时光,在历经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中,失去了当年那强劲、粗壮、豪放的风采,使它变得饱经沧桑,在完成他的使命后变得有些苍老,就像一位布满皱纹、弓背藏腰的老人,显得步履蹒跚,儒弱无助……


                            16楼2018-04-25 17:37
                            回复
                              在铁路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绿皮车”的脚步难以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绿皮车”与现在的新式列车相比,显然缺少了“阔气”,实在是囧的有点“寒酸”,与现代高速列车的速度相比,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苦“跋涉”劳累后,脚步的确变得有些“缓慢”。


                              17楼2018-04-25 17: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