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吧 关注:259贴子:903
  • 4回复贴,共1






IP属地:湖南1楼2018-04-07 10:15回复


    IP属地:湖南2楼2018-04-07 11:58
    回复
      试论商代始年及试建商代年表(一)
      前段时间笔者自修《夏商周考古学》,及查阅相关年代学资料,联系自己多年来对三代年代学的兴趣和关注,感觉通过历史学界对三代年代学多年来的研究,想要重建商代年表是有可能的,至少是有部分可能的。下面来谈谈自己对这方面的看法:
      关于商代始年,笔者的意见是应首选公元前1558年。关于这个年代的正确性,至少有5个理由可以证明:
      1.合于《今本竹书纪年》“夏桀十年,五星错行”的年代。贵州工业大学系学者葛真在《夏朝五星聚的年代研究》一文中提到,通过不完全搜索,找到两例在那个年代里五星聚在太阳一侧而有逆行的情况:BC1615.6.25——7.15;BC1580.10.29——11.8。如是后者,推算至“夏桀三十一年,汤伐夏”为BC1559,次年即是商代始年(公元前1558年);
      2.合于《世经》“伐桀之岁,岁在大火”的记载。据学者徐俊在《夏商周断代的再思考(二)殷商断年》一文中推算,公元前1536年为“岁在大火”年。如所推不误,可知BC1559在此前23年,约是木星的两个公转周期,也很可能是“岁在大火”;
      3.合于《今本竹书纪年》中的干支纪年。《今本竹书纪年》中,“商汤十八年”为商代始年,其干支为“癸亥”。公元前1558年正是农历癸亥年;
      4.合于《尚书·伊训》“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据甲骨周祭祀谱,商前期被祭祀的王依次是:大乙(汤)-(太丁)-大甲-卜丙(外丙)等。其中,太丁未在位而卒。按商王先即位先受祭的原则,汤卒后应该是太甲即位。商汤在天子位十二年(BC1558——BC1547),而太甲元年即是公元前1546年。经查寿星天文历,BC1546.1.6.正是乙丑朔(合朔时间在凌晨)。因商代以夏历十二月为岁首,故公元前1546年为太甲元年。关于这个问题,将会在附件的“商代年表”中体现出来;
      5.合于考古学的年代测定。目前考古界大体以二里头文化第四期末作为夏商分界。二里头文化第四期的最新碳14测定显示,其绝对年代为BC1565——BC1530。而公元前1558年正在此范围内。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先谈到这里。后续还将谈到太甲、大戊等商王的王年问题。


      IP属地:湖南3楼2018-04-07 20:16
      回复
        主张以BC1558年为商代始年的,也并非笔者一家。美国朱永棠教授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还推算了黄帝至禹纪年和夏商周三代总年表。按他的推算,夏禹元年为BC2002,中康日食发生于BC1961.10.26。夏代总积年为444年。朱教授的推算看似还有些道理吧。大家可以看看这个链接:https://tieba.baidu.com/p/2841013483?red_tag=3491531477
        为了验证商代积年是否为512年(BC1558——BC1046),我们通过下面这个“商代年表一”来做个数字游戏:
        如果商朝是从商汤元年算起,那就是512+17=529(年)。这个数字很熟悉吧?因为商朝有629年一说(估计是不小心多算了一百年);商朝积年还有458年一说,这是《世经》引《殷历》的说法。如果商朝只算到周文王即位(BC1558——BC1099),那就是512-54=458(年)。因此,对于商代始于BC1558,笔者还是很有信心的。
        所以,商代积年的不同说法,其实只是计算时起讫点的不同造成的,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个数字。下次,我再来说说《今本竹书记年》所说的商周积年为什么与我们所推算的商周积年不同。


        IP属地:湖南10楼2018-05-02 18:55
        回复
          好了,现在来总结一下。
          关于商周积年的各种异说,经过笔者的细心梳理,终于大体弄清了其来历。下面一个个交代:
          商代(BC1558——BC1046)真实积年为512年:
          458年说:从商汤十八年到文王即位前(BC1558——BC1100)共458年;
          629年(实为529年)说:从商汤元年到帝辛三十年(BC1575——BC1046)共529年;
          576年(《鬻子》)说:实为629年说的翻版。原文:汤之治天下也······积岁五百七十六岁至纣。576年加帝辛在位的53年(依《今本竹书记年》)即为629年;
          496年说:可能未计入丧期所致。
          西周(BC1046——BC771)真实积年为275年:
          257年说:可能未计入丧期所致。
          两周(BC1046——BC256)真实积年为790年:
          867年说:从周公季历元年至东周亡年(BC1123——BC256)共867年。
          可见,上述异说都各有根据。商周之时,华夏先民早已进入文明时代,不可能连自己族群的年代都算不清楚。主要是因为那时方国部族众多,各有不同的纪年习惯,而史学还不发达,缺乏统一纪年标准,所以各个族群依据自己的计算方式,流传下众多纪年数据,以致众说纷纭,使后世史家莫衷一是。其实他们留下的这些纪年数据大体都是正确的,只是纪年方式各不一样。而后世之人不查,难以明白其本意。


          IP属地:湖南16楼2018-05-02 2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