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微派吧 关注:866贴子:1,692
  • 2回复贴,共1

清微派思想中的“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教的法术,历来蕴含着精深而独到的思想。特别是宋元时期的雷法,在传统文化土壤中孕育产生,成为印证和表现中国人基本思想的法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道教雷法是中国社会中“精英思想”与“民众思想”的连接点;或者说,中国思想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在雷法中汇聚成一个全面的传统。这个传统的高明之处在于“以妙法含大道”,其义理奥妙完备,其体证切实可行,实得太上教法三昧,从而打开了通往无上大道的门径。
在宋元诸派雷法中,清微雷法较为晚出而博采众家所长,成为宋元时期道法的典型代表。经过诸多仙真法师的建构与凝炼,清微雷法终于站在了道教雷法发展的制高点上,形成了内外圆融且可用于指导修持的思想体系。这一体系,从早期的“清微元降大法”到后来的“清微神烈秘法”及《道法会元》所载雷法,经历了逐步深化与精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所凝练的玄思妙解,被称为“理”;在“理”的指导下去具体获得大道之力并广为施展,则是清微派各阶的“法”。如此,才能张扬道教精神,实践度人宗旨,即清微道经所谓的“法许流传,理宜付度。”
清微雷法,是一门特别注重心性修炼的道法体系。而清微派也能够站在与心学、禅宗对话的高度,重视心法的代代相印。如《清微道法枢纽》记载:“师曰:大道无言,可以神会。妙法无传,可以心受。善行持者,行道不行法。善求师者,师心不师人。”可以看出,清微雷法思想中的心性论倾向是非常强烈的。雷法高道们借鉴了禅学式的“直超顿入”,力求直接抓住雷法奥秘的根本之处。因此,清微道经相当重视对本派雷法特质的阐明。《道法会元卷二十九》的“清微祈祷奏告道法”有署名“青山无影道人”的序言,即指出:“夫清微法者,乃元始一炁,父母未生前混沌妙明之性也。不垢不净,无欠无余。空洞清虚,自然而然。大包乾坤,细藏空界。斡运璇玑,颠倒阴阳。倏然雷电,倏然风雨。”此处之义,实指清微雷法是对人身中“元始一炁”“混沌妙明之性”的开发与运用。所谓“不垢不净, 无欠无余”等词语所形容的,即是清微法师修法行持的心性本源。唯此真性得到显现,雷法方能在世间生起千般妙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3-06 09:50回复
    在对心性修炼的阐发中,清微法师经常用“正心诚意”一语来进行表述和强调。《道法会元卷二十九》的《清微祈祷奏告道法序》即指出:“但正心诚意,端守常法,无不灵验。”尤其是“诚”,这一源出于儒家《中庸》的概念,在清微雷法的心性学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清微道法枢纽》在对道符灵验的解释上,即突出了“诚”的关键性,认为“符者,阴阳契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法有出于同门,其符同,其诀同,用之辄不验者,诚不至也。诚不至,则自信不及;自信不及,则疑贰之心生;疑贰之心生,则中无所主矣。中既无主,何以感通?”这说明,正是在进入“至诚”境地的前提下,各种形式的道符才有了它真正的灵魂,从而妙用万千。在这个意义上,才能说“法法皆心法,心通法亦通。”举个例子,《道法会元卷二十九》的《清微祈祷奏告道法》中有“元始一炁策役妙道”的道符。
    清微法师认为:“右符可以召役万神,策命雷将。随事用之,务在至诚。”可见作为法术操作实践的书符程序,也秉承着诚敬的心性工夫修养。在这里,“诚”作为一个哲学和伦理概念,充分贯通了清微雷法形上与形下的两个层面。
    同时,“诚”也是天、人、万物之间交流无碍的基础。《清微斋法》云:“盖行持以正心诚意为主。心不正,则不足以感物;意不诚,则不足以通神。神运于此,物应于彼,故虽万里,可呼吸于咫尺之间。非至诚孰能与于此?”此处之“诚”,不仅被赋予了伦理道德的意义,更具有了沟通天道的超越意义。于是,在清微雷法中极具宗教神灵色彩的“请神召将”,也能与“诚”的思想紧密关联起来。《清微道法枢纽》认为:“鬼神之情状无穷,精神之变化有限。《关尹子》曰:有诵咒者,有事神者,有朱墨者,有变神者,皆可以役神驭炁,变化万物。惟不诚之人,难以自信,而易于信物,故假此为之。苟知尽诚,有不期然而然者。”因此,清微法师坚信“大道无私善,似光中之影;至诚有感应,如谷里之声。”故各类清微雷法的修习和行持,其实都是至诚之道的外在流露。天界雷部诸神能否听从法师驱役,是取决于法师本身的心性诚意,在每一个环节皆如此。


    2楼2018-03-06 09:51
    回复
      再来看“告斗”之法。此法源于道教北斗信仰,也为清微雷法所看重。《道法会元卷四·清微宗旨》在言及告斗法时,强调:“告斗之法不一,而告斗之诚不二。但要诚心,虽至愚之夫,献花酌水,亦可自告,况有道之士乎?其分门立法者,有用某将某法如何告者,往往大多。盖不过赖神将为之引耳。其告之灵验,我之诚也。能明此理,虽无将无法,无灯无香,亦可以奏告矣。”可见,清微告斗法并非徒靠鬼神威势求其灵验,亦非如一般宗教只讲“信则灵”而不明内中道理。它直指道法奥妙之根本,不自神其事,颇具“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的精神。这种精神将至诚真心与天地万物打成一片,无疑是先天真性的显现,而最忌后天识神用事。故《清微宗旨》警告说:“凡发用之后,我道了便是,何必复生疑心。疑心一生,则诚不至矣。以求其应,必不能矣。”一句话,还是“道法自然”的心性来得高妙,能体现出至诚之境。
      总之,将雷法之大本大原归诸于心性功夫,并通过对“诚”的具体阐释来细化此理论,这无疑是清微雷法在思想建构上的一大突破。在这里,“诚”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道德范畴,而与清微派独特的道法施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雷法高道常以至诚之心,在尘世间发起大用,从而成就了无量功德。


      3楼2018-03-06 09: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