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吧 关注:620,879贴子:16,848,067

【战闻录冬祭预告】小说小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8年幻想战闻录·冬祭,即将开始。此帖算得上是一个预告。
请各位读者多指教。参赛选手也可以为比赛预热了。
  此次受邀加入战闻录冬祭评委组,能够以评委的身份再次参与到中文东方圈最大的征文比赛中,我感到十分荣幸,也非常感谢各位的赏识。在冬祭比赛前单独开一帖——与其说是活动相关内容中夹带私货,不如说是私货披了一层战闻录的外衣——主要是想和各位参赛选手和未参赛的写手、观众,聊一聊我对于小说创作、或者是同人小说创作所有的一些感想。希望能够给各位新人写手提供一定帮助,也让其他朋友看的热闹。
  此文大概不会多招人喜欢,毕竟没有多少人会喜欢跳出个家伙对自己的创作指手画脚。多有得罪了。不过还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被更多同好看到。
  原先有想过,也许可以提炼一些总结归纳,系统性地把我对小说的全部理解理清一遍,后来意识到其实我并没有读过什么文学方面的专著,阅读量也还远远不够,那样写出的东西岂不是出洋相?我想至少还得当两三年的读者才有能力去接触一点文学理论。那么,我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大概地把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最终做出这样一篇文章。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打算先回答一个很常见的关于写作的问题:怎样写出好小说?
  答案很简单,只有三步:
  1.找到一部优秀的小说;
  2.读完它;
  3.重复1~2步骤。
  理由也很简单。任何一部备受认可的优秀小说本身就是一部指导写作的指南,是小说创作的最直接、最原始、最优秀的示范。小说创作的任何技巧,人类心中的感情全部都能够在古往今来无数大家笔下寻找得到。
  不仅要通读,更要精读。通读全文固然能够对“什么样的小说是好的”产生最直观的感受,但这通常只是一个总体印象,甚至仅仅只是情绪上的感动。如果不深入到每一段、每一句、每一字去琢磨,推敲它们的作用、与前后文的搭配以及语言上的美感,那么就很难意识到“好的小说是怎么写出来的”,此番阅读便难免有些事倍功半。因此才说,阅读,阅读好作品,是创作的第一步。这就是阅读经典对作者的作用和必要性。
  换而言之,其实不管是此文也好,教导如何写作的畅销书也好,研究文学艺术的专业书也好,还是大V或大作家们所作的“作文要道”,在提高作者创作水平方面基本都毫无用处。此类文章顶多提供一些宏观上的指导方向,笼统地介绍某种思维方式(作者要培养这种思维仍不如通过阅读来慢慢积累),或者仅仅只是提醒新手避免一些问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几乎没有可操作性。它们就好比是说明“从长沙前往北京是要往北去,不要往南走”,却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前进方向和方式。继续套用这个比喻,考驾照,买车,然后开车直接上国道;或是坐火车,或是坐高铁,或是乘飞机,只有这样才能够抵达目的地,才是对创作影响最大最直接的——阅读。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针对具体作品,具体的建议也很难给出。遇到这些问题时,各位写作新手可以带着自己的作品向其他一些有经验的作者请教具体的修改、提升的意见。
  总之,对小说创作者而言,如果要抛弃那些小说中的最佳代表,即优秀的经典小说,转而去追逐小说界的其次的内容,无疑是舍本逐末,南辕北辙的。
  当然,以上这番话绝对没有否定除此以外的小说作品的价值。即使是在我所见的范围内,在职业作家之外,也是有一定数量、实力堪比职业作家的写手存在的。
  那么,接下来就开始进入正题了。下文大概会分为三个部分:
  一、写小说的动力或目的;
  二、写作过程中;
  三、其他。
  三部分之间有相互联系,看的时候不妨稍微留意一下。


IP属地:德国1楼2018-02-18 00:19回复
      一、写小说的动力或目的
      各位作者选择小说这一条同人之路一定有自己的理由,而据我观察,有相当一部分进行同人创作的动力或目的是以下两点:表现人物的某个属性,或是表达自己的某种“思考”(即某个‘深刻主题’)。但务必要清楚一点,一篇小说是由多个要素相互支撑搭建起来的,如果仅仅在一个点投入精力上很可能会让作品长歪。
      1.为了写某角色的某种属性而写
      首先我要分享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下面有一个观点我十分认可。按照知乎协议我将部分原文转载如下:
      “
    作者:江庭雪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326295/answer/1749358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随便写一个回答。
    对我而言,二设最忌讳的是没有度。
    本质上来说,无论什么二设,在有度的前提条件下,我都可以接受,并且我认为大多数人也是都乐于接受的。
    而什么是没有度呢。就是二设抓住一种属性不放——以至于影响到了一些一设的其他属性。
    ——
    灵梦可以爱财,但灵梦不至于为了一点破钱连大结界都不要了甚至以身相许。
    紫妈可以重视她的年龄,但紫妈不至于因为受了别人随便一句挑拨就当场智商下线好像一句老太婆说的不是她是她妈。
    咲夜可以喜欢pad,但她不至于在战斗中从怀里抽飞刀时因垫pad太多而把飞刀卡住遂卒。
    蕾米可以因为涉世未深而卖萌,但是她不至于忘记了自己是妖怪中最具有领袖气质的吸血鬼,不会除了卖萌之外什么都不会。
    芙兰可以因为发狂失去理智,可她不至于连和她生活了495年的姐姐都不认得。
    爱丽丝可以很在意魔理沙,但她不至于一见到魔理沙就扑上去全然不顾她身为人形使的优雅。
    魔理沙可以很喜欢打炮,但她不至于和别人见面不分青红皂白就一发master spark。
    妖梦可以很一根筋,但是她不至于在面对强敌时连战斗策略也不想就像个尸体弹一样冲上去。
    幽幽子可以很贪吃,但她绝不至于真的把妖梦的麻薯一口吃了。
    铃仙可以很弱气,但铃仙不至于忘了她在月面上是怎么战斗的。
    师匠可以很喜欢对铃仙做实验,但是她不至于真的千方百计把她的徒弟当个小白鼠一样恨不得弄死她。
    辉夜可以很宅,很不检点,但藤原不比等也不至于单纯只因为辉夜的外表而追求她一生。
    天子可以很欠,但绝不会因为什么M的原因主动作死。
    ——
    说这么多吧,我想表明的是,万物都有一个度。性格这种东西,被限制在一定的区间内,它是好的。但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这个人物就变成了神经病。
    不仅从剧本角度来说,不真实。
    而且很傻。
    ——
    说到这里,语气有些激烈。
    个人见解,如有不妥请务必指正。

    基本上也把1.中一半的内容讲完了。我想补充的是,不论是数不胜数的萌属性,还是一般意义上的性格、外貌,甚至是你笔下人物在原作中的形象乃至于零设等等,如果在创作中太执着于人物的某一个特性,且不论你对人物的塑造能否成功,整篇文章也很容易因此变得十分脆弱。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它还会影响到我后面要说的一些内容。因此,除非是练习人物特写,我建议在创作时千万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人物的某个特性上。
      2.为了表达作者思想
      一篇完整的小说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作者思考的痕迹。但如果是因为“我思考出的这个结论很好,我要把它写到小说里”而进行创作,这篇文章很可能会完全脱离小说的形象,甚至变成又臭又长的尬聊或独白。小说的主题固然是一个重要部分,但也只是一个部分。唯有多个部分和谐地相互支撑,一篇小说才能称得上优秀。
      何况,要想展现思想结晶,写杂文、论文甚至去知乎答题,都比写小说适合得多。


    IP属地:德国2楼2018-02-18 00:19
    回复
      二、写作过程中
        1.写作要回归生活。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此句的重心放在了”艺术高于生活”上,但各位必须清明确一个事实:艺术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也是要回到生活中去寻找素材的,小说创作自然不例外。
        我想,写作是回忆的过程。只有在创作时回顾、反思自己的生活,笔下的文字才能够感情真挚、细节生动,才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也许大部分作者都还阅历甚浅,生活经验并不算丰富。但即便如此,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陌生的生活经历,例如影视、小说等等。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已有经历中获得的感情来推测未知经历中的感情。例如,可能许多作者没有经历过与爱人的别离之苦,但我们可以从与亲人、友人告别时的感受中获取灵感。
        2.详写和略写是必须掌握的技巧。详略不得当最严重的影响就是导致节奏拖沓或突兀。
        节奏拖沓方面,上文中提到的对于人物过度的描写即是一例,不必要的内容写得太多。假若作者过于沉浸在对某一个人物的描写中,使得文章膨胀赘肉过多,那么势必无法让小说实现各方面的平衡;节奏过快,则是相反,需要的东西写的太少,就好比上一个段落哭天抢地悲愤燎原,过个几段就因为某事立刻转变心态,然后结局。
        我想这种问题可能是因为对小说整体安排不到位,也就是整体情节与表现安排。写短篇小说务必要对从头到尾的剧情全局了如指掌(或者至少已经确定了大部分剧情),但作者可以挑选表现这个故事的方式,不论是平铺直叙还是尽情改变文章结构叙述视角,期以使得作品以最佳的形式表现出来。
      3.优秀的小说可能文笔优美,但文笔优美的小说未必优秀。我个人理解文笔优美是两种表现,词藻华丽,或是自然通顺。后者相对容易做到,但也可能走向文章空洞的极端;前者相对困难,但也可能走向修饰而修饰的另一个极端,造成堆砌词藻的后果。如何保持平衡,这还是可以通过广泛阅读解决的。而且上面提到了,一篇小说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其中的人物塑造、主题深度,那么一篇文章当然也不会仅仅因为文笔不够优美就被判定为拙劣的作品。
      4.关于写作的新观点
      最后的话,我个人将写文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描写能力,即为“能够形象而完整地描述一件事物”的能力,是最基本的【基本】;其二,情节架构,即为“有条理地编排故事架构,故事完整而合乎逻辑”的能力,是一个“优秀故事”的内核,是文章【好看】的关键;其三,整体演出,即为“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法,来更好地展现故事”的能力,是将自己作为导演,深入研究如何打磨好每一个场景、每一段情感流动,是突破【优秀】的瓶颈,没有完美,只有继续钻研。


      IP属地:德国3楼2018-02-18 00:21
      回复
          在二部分与三部分之前,我想还是要再重复和强调一遍,阅读,精读。
          首先要说的是,一名作者认为,过量的精读可能会使得自己的思维与普通读者产生偏差。因此,相比阅读的精细程度,其实整体上的阅读量要更为重要。
        我也想说一句就是,不仅是数量多,也不妨在广度上扩充扩充,进行广泛的阅读。
          一位友人说过一句话,意思大致是”文字的好坏一眼就能看得出”。为何?我推测是依靠一种玄之又玄但确实存在的东西:语感。也就是对语言美的感受能力。若非数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妙笔生花的天才,对普通人而言,这种才能只有可能从阅读佳作中获取。那么语言美在何处?无非在用词与节奏。
          在判断用词恰当性方面我想大家都不会有问题,主要问题应该是在选用更加贴切、更加形象、更加优美的词语,这就要求扩充词汇量。那么就不能泛泛阅读,而要精读,遇见不怎么熟悉感觉日后能用的上词语就记下来。当然,如果要做笔记的话,可以不仅仅停留在用词,小说中出现的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语句,或是优美,或是巧妙地连了前后文,或是有种独特的吸引力,也可以一并摘录下来。手写不方便的话也不妨用手机来摘录。
          节奏,韵律,也许会以为这只是诗歌的范畴?王小波在这方面的解说很到位了,我就不赘述,引用如下:
          “
          我终于有了勇气来谈谈我在文学上的师承。小时候,有一次我哥哥给我念过查良铮先生译的《青铜骑士》:
        我爱你,彼得建造的大城
        我爱你庄严、匀整的面容
        涅瓦河的流水多么庄严
        大理石平铺在它的两岸……
        他还告诉我说,这是雍容华贵的英雄体诗,是最好的文字。相比之下,另一位先生译的《青铜骑士》就不够好:
          我爱你彼得的营造
        我爱你庄严的外貌……
        现在我明白,后一位先生准是东北人,他的译诗带有二人转的调子,和查先生的译诗相比,高下立判。那一年我十五岁,就懂得了什么样的文字才能叫作好。
        到了将近四十岁时,我读到了王道乾先生译的《情人》,又知道了小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文字境界。 道乾先生曾是诗人,后来作了翻译家,文字功夫炉火纯青。他一生坎坷,晚年的译笔沉痛之极。请听听《情人》开头的一段: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还要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貌。’
        这也是王先生一生的写照。杜拉斯的文章好,但王先生译笔也好,无限沧桑尽在其中。查先生和王先生对我的帮助,比中国近代一切著作家对我帮助的总和还要大。现代文学的其它知识,可以很容易地学到。但假如没有像查先生和王先生这样的人,最好的中国文学语言就无处去学。除了这两位先生,别的翻译家也用最好的文学语言写作,比方说,德国诗选里有这样的译诗:
        朝雾初升,落叶飘零
          让我们把美酒满斟!
          带有一种永难忘记的韵律,这就是诗啊。对于这些先生,我何止是尊敬他们——我爱他们。他们对现代汉语的把握和感觉,至今无人可比。一个人能对自己的母语做这样的贡献,也算不虚此生。
        道乾先生和良铮先生都曾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后来,因为他们杰出的文学素质和自尊,都不能写作,只能当翻译家。就是这样,他们还是留下了黄钟大吕似的文字。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不是用来看的——要看不如去看小人书。不懂这一点,就只能写出充满噪声的文字垃圾。思想、语言、文字,是一体的,假如念起来乱糟糟,意思也不会好——这是最简单的真理,但假如没有前辈来告诉我,我怎么会知道啊。有时我也写点不负责任的粗糙文字,以后重读时,惭愧得无地自容,真想自己脱了裤子请道乾先生打我两棍。孟子曾说,无耻之耻,无耻矣。现在我在文学上是个有廉耻的人,都是多亏了这些先生的教诲。对我来说,他们的作品是比鞭子还有力量的鞭策。提醒现在的年轻人,记住他们的名字、读他们译的书,是我的责任。
        现在的人会说,王先生和查先生都是翻译家。翻译家和著作家在文学史上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这话也对,但总要看看写的是什么样的东西。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文学次序是彻底颠倒了的:末流的作品有一流的名声,一流的作品却默默无闻。最让人痛心的是,最好的作品并没有写出来。这些作品理应由查良铮先生、王道乾先生在壮年时写出来的,现在成了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了……以他们二位年轻时的抱负,晚年的余晖,在中年时如有现在的环境,写不出好作品是不可能的。可惜良铮先生、道乾先生都不在了……
        回想我年轻时,偷偷地读到过傅雷、汝龙等先生的散文译笔,这些文字都是好的。但是最好的,还是诗人们的译笔;是他们发现了现代汉语的韵律。没有这种韵律,就不会有文学。最重要的是:在中国,已经有了一种纯正完美的现代文学语言,剩下的事只是学习,这已经是很容易的事了。我们不需要用难听的方言,也不必用艰涩、缺少表现力的文言来写作。作家们为什么现在还爱用劣等的文字来写作,非我所能知道。但若因此忽略前辈翻译家对文学的贡献,又何止是不公道。
        正如法国新小说的前驱们指出的那样,小说正向诗的方向改变着自己。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应该像音乐。有位意大利朋友告诉我说,卡尔维诺的小说读起来极为悦耳,像一串清脆的珠子洒落于地。我既不懂法文,也不懂意大利文,但我能够听到小说的韵律。这要归功于诗人留下的遗产。
        我一直想承认我的文学师承是这样一条鲜为人知的线索。这是给我脸上贴金。但就是在道乾先生、良铮先生都已故世之后,我也没有勇气写这样的文章。因为假如自己写得不好,就是给他们脸上抹黑。假如中国现代文学尚有可取之处,它的根源就在那些已故的翻译家身上。我们年轻时都知道,想要读好文字就去要读译著,因为最好的作者在搞翻译。这是我们的不传之秘。随着道乾先生逝世,我已不知哪位在世的作者能写如此好的文字,但是他们的书还在,可以成为学习文学的范本。我最终写出了这些,不是因为我的书已经写得好了,而是因为,不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对现在的年轻人是不公道的。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只按名声来理解文学,就会不知道什么是坏,什么是好
          王小波 《我的师承》
          ”
          关于《情人》的开头,各位可以在网上找一找直译,再与王译进行对比,体会一下差别。
          说了这么多关于作者在”读”方面的建议,我也想给读者们在”写”方面发表下不成熟的意见。各位读者其实可以尝试着亲自来进行创作,不必太长,最简单的起承转合平叙即可。因为这也是我的经历:在真正动笔以前,我曾认为其他作者的经验之谈是理所当然,不证自明的;然而真正下笔以后,才发现过去自己只不过是在纸上谈兵,我原先所想和其他作者所说的太过笼统模糊,那些说法在创作上并没有可操作性。所以我想,读者们也可以试着写一些东西,感受一下作者在创作中可能会遇见什么样的问题;而创作本身也不失为一件乐事嘛!


        IP属地:德国4楼2018-02-18 00:22
        回复
          三、其他
          1.故事的推进
            其实在这方面我没有多少发言权,因为我只写过一些故事很简单的短篇而已,长篇只存在于构思当中。而且其实我比较赞成(疑似是)马伯庸的一个说法,大意是”长篇创作是要在荆棘中开辟出一条路来”,大概就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感觉。但目前正在看的长篇小说中那紧凑的结构真把我惊艳到了,它就如一连串连锁反应,情节推进得毫不突兀而又快速,所以大致总结了前三节地内容,也许可以给各位提供个参考,也推荐去看看原文:
            “
            一
            ·以安娜对华西里公爵说的话开篇,直接让安娜登场,华西里公爵紧接着出现。
            ·在两人的举动和对话中呈现他们的性格和态度,并在安娜的独白中介绍时代背景。
            ·安娜说起将要赴宴的莫特玛子爵和莫里奥神父。华西里公爵则提到冯科男爵,在此提及他有个儿子。最终安娜将话题由华西里公爵的女儿海伦转到他的两个儿子身上。
            ·安娜提出要给公爵的儿子阿那托里说媒,由此提及玛利亚·保尔康斯基公爵小姐,以及她的父亲、哥哥安德烈和嫂子丽莎等人物。
            二
            ·安娜的晚会开始,海伦、丽莎登场。详写丽莎。
            ·丽莎对别人说她的丈夫将要前往,与后文中安德烈登场时呼应。
            ·皮埃尔登场,由安娜对他的礼节可看出他的地位,但他又使得安娜有些不安。又通过皮埃尔非同寻常的举动增强其性格特点。也许是个铺垫。
            ·宴会开始,安娜调整会谈气氛。
            三
            ·宴会达到高潮。客人们分成三组。有一位太太和”姑妈”待在一起,是后文的铺垫。
            ·进一步描写安娜的动机以及她的话语,体现出其精明性格。
            ·莫特玛子爵开始侃侃而谈。
            ·安娜将海伦请到她们那一组来。详写海伦,展现其美貌与自信。
            ·丽莎跟上海伦,趁此转向描写华西里公爵另一个儿子伊波利特,表现他古怪的外貌和举动。
            ·莫特里子爵继续说。但安娜发现皮埃尔正和神父热烈地谈论政治。
            ·安娜机敏地打断二人交谈,对话中表现了神父的性格。安娜把他们拉入同一组方便监视。
            ·安德烈登场。表现他对众人的厌恶。但也许是个铺垫。
            ·安娜与安德烈对话,与前丽莎的话相呼应。
            ·安德烈似乎对皮埃尔很有好感。
            ·华西里公爵和海伦离宴。
            ·华西里公爵拜托安娜开导开导皮埃尔。
            ”
            2.应试教育中语文教学在创作上的作用
            这段也许会招致一些不同意见,但我还是坚持我自己的看法:我们小学初中高中所上的语文课当中的内容,是我们对文学的启蒙,而且其效果并不差(除去作文部分)。语文课堂上对课文结构的划分、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积累、文言文阅读和诗词鉴赏、阅读题中对小说的分析、阅读小说(和其他文本)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这一点真的是从小学强调到了大学)、还有要求课外阅读的小说,这些都是对文学素养的很基础的要求。如果能够掌握基础,我想语文这一门科目也就是跟着感觉走的事,小说创作也能够有一个就比较好的底子。
            3.心态【划重点,多名作者强调】
            余命无几多强烈要求我写上这样一个给新人们的建议:没人看的时候一定要心态平和。
          没错,余命说的很对,如果没人看你的作品,一定要心态平和。贴吧首页更新很快,再加上看文的人少,这是很常见的。不用急着打消创作的念头,你可以主动去找其他作家咨询修改意见。不必害羞,比如你可以找余命,余命真真是一个可亲的人儿。或者你可以去一些冷清一些的东方社区,比如喵玉殿(没错这是广告),虽然喵玉文区很冷但的确有关注新人动态的人常驻。
            在心态方面还可以注意一点,因为作者的个人兴趣不同,其创作目的也会有所差别,比如可以分为“钻研”方向和“娱乐”方向。此处可以关联到上文中的“动力/目的”部分。如果是以娱乐为目的,各位当然可以自由自在地核平幻想乡、干爆红魔馆了。
            除了要坚定信心坚持创作以外,我也建议各位写手摒除浮躁,在创作过程中也要保持心态平和。过去半年里我感觉自己很浮躁,摸出个糟糕的草稿来就迫不及待要给别人看,这样要不得。写小说说到底是一个人的事,夸张一点,说是在拷问自己的内心也不为过。因此作者一定要耐得住新手期的寂寞。等你成为大手或太太后,你应该还是一样寂寞。
            没事。到那时候你就习惯了。


          IP属地:德国5楼2018-02-18 00:22
          回复
              那么,说了这么一大通,是时候结尾了。
              其实我在七八年前看到过一篇东方同人小说介绍以及写作指导(有个朋友说她也看过,很巧(后来得知余命也看过)),文采比我这篇酷炫很多。作者是白贪狼前辈,一位搭上了东镇末班车的老人,之前在起点更文,目前状况倒是没太关注。可惜的是那篇帖子在网络上好像已经找不到了。但我好像之前就把它打印了下来,好奇的朋友可以私聊我,说不定能找得到呢。
              感谢战闻录组委会中的各位朋友,对本文的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我也将其纳入了原本稍显贫乏枯瘦的草稿中,使此文增色不少。感谢。
              同时要感谢夏木,此文中直接采用了他的一些观点,真的出力不少。万分感谢。他给许多新人提出过创作上的建议,各位有需要的也可以去找他。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有兴趣深入讨论的朋友不妨找我私聊。同时也祝愿各位即将参赛的选手能够写出让自己和评委都满意的作品。
              另外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因为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候的心态,也因为我的实际能力以及其他实际原因,此文在层次和详略方面有所欠缺。因为比赛已近在眼前,将文章推到重来难免耽误时间,那么只好将详略的选择权交给读者。如果文中的哪些部分,您认为还不够详细,还想知道更多,那么请在下方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您满意的答复。
              谢谢。


            IP属地:德国6楼2018-02-18 00:23
            回复
              太长,已阅。
              那么我们的口号是?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2-18 00:33
              收起回复
                果然还是要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啊...还有为所有dalao疯狂打call!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2-18 00:36
                收起回复
                  心态还是很好的,书只能慢慢读了。
                  所以说按照惯例正祭是在三天后吗,今年好晚啊(大概跟过年晚是一个道理#(咦)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02-18 00:41
                  收起回复
                    看完了。
                    那么冬(?)祭什么时候开始呢准备试试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2-18 00:48
                    收起回复
                      问下短篇可以参加么,大概一两千字的那种贺年小故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2-18 00:57
                      收起回复
                        是短篇竞赛吗?
                        小说感想什么的……还是难以捉摸啊(趴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2-18 01:04
                        收起回复
                          学到了不少,明天再认真看一遍。
                          不过还是希望能坚持不懈的继续创作。
                          (贴吧id与圈名id相反的人在此。)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2-18 01:42
                          收起回复
                            另外任何文评都是对作者有极大鼓励效果的。就算不参赛也请大家多多发表意见~


                            IP属地:北京14楼2018-02-18 02:10
                            回复
                              二设最忌讳的是没有度。
                              冲着这句话我粉上楼主了【玩笑
                              楼主引用了王小波先生对于杜拉斯《情人》的看法,在下斗胆插几句嘴。
                              我因为没看过原文所以这里就译文来说。无疑译文也是十分优秀的。法国小说(至少在我看来)大部分都行文随性而结构看似松散,翻译不好的话就会酿成全程莫名其妙仿佛疯人院患者自言自语的悲剧。
                              而情人的译文,拿开头来讲(这里就不放上原文了),在一段自白之中,时间点反复地跳跃(十八、二十五、十七、最后的十五岁半,我记不清了),“年轻”与“老了”不断比对,看似思维跳跃结构松散,实际上却是非常集中的……【原谅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作者领着读者不断了穿越时间,在我看来是引领读者慢慢进入作品的一种手段,也是作者复杂感情的一种反复表达
                              最后以一句“这么对你说好呢,我那时才十五岁半”【我不确定是不是这么说的,有记错的可能】,一下子把人拉进去……那种尘埃落定年华已逝的无奈与沧桑在这一刻瞬间迸发
                              总之《情人》无疑是非常优秀的作品。由于地方场合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不好意思扯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其实我本来只是想说,支持x


                              16楼2018-02-18 07: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