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战争吧 关注:689贴子:1,792

美国曾经敌视以色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之战,到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美国不但没有帮助以色列,反而处处压制以色列。1948年以色列反败为胜,依靠的是苏联支援的苏制以及捷克制军火;第二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军队使用的都是英法武器。因为美国在中东的盟友是沙特,所以美国处处打压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时,美国甚至打算轰炸以色列,只是以色列人太争气了,只用了6天就胜利了,使得美国的干涉计划落了空。
以色列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第三次中东战争,当美国电子侦察船在窥视战场时,以色列战机毫不留情地发起了攻击,打死36名美国水手。以色列说是误击,因为美国间谍船未挂国旗,其实双方心里有数的。
1967年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辉煌胜利,标志着以色列已经成为无可争辩的中东第一强国,同时也狠抽了美国中东政策的B脸。美国立即改变了对以外交政策,同时把沙特和以色列作为盟友,这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美以关系。


IP属地:浙江1楼2018-01-25 15:17回复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规模最大,也最具决定意义的阿以战争,阿拉伯一方包括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约旦,动员了100万军队,占有突然袭击的先手优势,而以色列最多只有40万军队,双方装备性能相差无几,而数量上以色列只有三分之一,处于绝对劣势。
    但是战争结果,以色列先败后胜,最后还打到埃叙两国首都,这个结局让阿拉伯世界绝望,埃及首先清醒过来,他们根本不可能在军事上消灭以色列;而以色列一直希望能和阿拉伯世界和平共处,所以埃及终于跨出了阿以和解的第一步。
    正因为埃及军官团是阿拉伯国家内相对最现代化的一群,所以,对于以色列的战争能力他们也是最清醒的。在埃及和以色列首先建立外交关系的背后,这么一支军官队伍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而另外一些对以色列最激烈敌对的阿拉伯国家,说来有趣,他们的军官团在历次中东战争中的表现往往也是最差的。


    IP属地:浙江2楼2018-01-25 15:19
    回复
      约旦国王侯赛因好心收留了这些被以色列军队打成丧家之犬的巴勒斯坦武装团伙,没想到收留了一条白眼狼,这些人进入约旦境内后,不但没有感恩,还觊觎约旦领土,成立了“国中之国”,无恶不作,约旦民众深受其害。约旦国王侯赛因忍无可忍,派兵驱逐了这些恶棍无赖。
      这些恶棍成立了“黑九月”恐怖组织,刺杀了当时的约旦首相,为造成更大的影响,制造了震惊全球的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惨案,残忍杀害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
      噩耗传来,以色列举国哀悼,以色列特工立即展开了复仇,在此后10年间,全球追杀这些恐怖分子的幕后组织者,直至将他们杀光。


      IP属地:浙江3楼2018-01-25 15:21
      回复
        1948年,就在以色列建国前夕,美国政府把当时以色列外交事务负责人摩西.夏里特召到华盛顿,向他传达了一个明确的声音:“美国政府坚决反对以色列建国,如果犹太人不顾美国反对坚持建国的话,那么美国将不会在阿拉伯国家消灭犹太国时帮助以色列。”美国政府将承认以色列国,以保持与美国在分治决议中的立场相一致。但在阿拉伯国家联军进攻威胁面前,很少有人相信以色列有能力幸存下来,因此拒绝军事援助实际上就是卡断以色列的生命线。
        美国人说到做到,在整个以色列独立战争的过程中,即使是在以色列生死存亡的关头,美国也一直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个别向以色列走私武器的犹太人事后受到了司法追究,其中逃亡以色列者均被法庭褫夺公民权。
        以色列独立战争的进程充分证明了本.古里安的远见卓识。犹太武装虽然在第一阶段打得艰苦卓绝,但仍然顶住了阿拉伯五国联军加巴勒斯坦地方武装的进攻。随后到来的苏联通过捷克运送的大量军事援助则使得新生的以色列国有能力发动反攻,给入侵之敌以应有的惩罚。战争中以色列国牺牲六千人,这也符合本.古里安的预计,只是由于苏联军援的抵达,所以这代价换来的不只是守住了原来划分的领土,而是大大扩展了自己疆域。
        2006年,“捷克军援以色列展览”在布拉格的军事博物馆展出,这次展览向人们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两国在1948年1月签署军火协议,按照协议,捷克向以色列提供五万支步枪(捷克步枪天下驰名,这批步枪后来在以色列军中服役近三十年),六千挺机枪,九千万发子弹,二十五架战斗机(后来又增加了五十六架)。更重要的是,捷克用自己的空军基地为以色列培训了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和飞行技师,那支后来令以色列人骄傲的空军最初是在共产主义者的军校,而不是美国的军校里成长起来的。


        IP属地:浙江4楼2018-01-25 15:28
        回复
          在以色列国建国五十九周年之际,《国土报》专号独家披露了1967年5月美国对以色列进行军事打击的绝密计划。
          按照该计划,在以色列发动战争,攻入阿拉伯国家的情况下,美国“打击司令部”(现“中央司令部”的前身)将出兵进行军事干预,用一切手段阻止以军的进攻,包括对进军中的以军装甲部队实施空中打击。该计划体现了当时美国政府力图在中东保持“神圣的不偏不倚”的政策的努力。然而进展神速的以军在闪击阿拉伯各国的同时也打了美国一个措手不及——当时美军的最快反应速度是四天,而战争在六小时内就定下胜负,六天便宣告结束,美国只好放弃该计划,接受中东新现实。
          经过几十年阿拉伯和欧美左派宣传洗脑的人们大概很难理解这个计划的存在,他们当然更不知道他们脑子里被灌输进去的那些个“美国策划以色列建国”、“美国总是偏袒以色列”的印象跟现实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IP属地:浙江5楼2018-01-25 15:46
          回复
            事实上,直到1967年六日战争之前,美以之间的军火来往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两国间的关系也远非后来那么亲密。1956年以色列参加英法发动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公开支持这两个欧洲强国向美苏的统治地位叫板。到1967年,法国几乎是以色列唯一的大规模军火供应国。以色列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战争,1948年的开国之战和1967年的兴邦之战,都是首先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赢的。如果说外援也起了关键作用的话,那么1948年的外援功劳是捷克和苏联的,1967年的外援功劳则是法国的,都没有美国什么事。
            美国对以色列进行大规模军事援助是六日战争以后的事情,也就是在以色列成为中东地区不可否认的第一强国之后才开始的。援助一方面表明美国修正了过去在中东单纯依靠沙特阿拉伯的“一个支点”政策,改为以色列和沙特“两个支点”;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笼络和收服以色列的手段,与其让这个军事强国在外面横冲直撞跟自己的利益发生冲突,不如收入自己的阵营加以管理较为稳妥。


            IP属地:浙江6楼2018-01-25 15:48
            回复
              任何相信以色列建国是某国的策划,或者以为以色列是某国附庸的人都大大低估了犹太民族的决心和智慧。以色列是犹太民族的自由家园,从来都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
              反观巴勒斯坦,几十年来始终没有形成自由民族的共识,而是不断受他人操纵,为别人打头阵、当枪使。先是成为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牺牲品,后来做了冷战时期东方阵营的试验场,近些年又沦为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排头兵。
              巴勒斯坦人至今不明白无论条件如何,重要的是先建起自己的国家,一个以民族自身利益为第一需要,并以此为依据决定进退妥协的国家,而不是替某个民族或者宗教去趟地雷阵。法塔赫的高级领导人达赫兰对此曾有过一句深刻的总结:“巴勒斯坦需要自己的本.古里安,但他至今尚未诞生。”


              IP属地:浙江7楼2018-01-25 15:49
              回复
                在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军事潜力,阿拉伯国家中最高的是埃及。仅仅就当年突破巴列夫防线时的表现来看,在具体军事行动上,埃及军官团已经具备了细致的策划、天才的设想、耐心而有序的行动组织能力。而这些能力,是现代军队所必需的。
                但是,最终当沙龙的装甲师突破大苦湖一线,并对埃及的防空导弹阵地开始破坏时,埃及军官团,特别是高层军官俱乐部的非现代化弱项便开始暴露了:对情况的判断迟钝,不重视战区侦察和战术组织,对敌我双方,特别是对己方各个部队战斗力的评估严重失准等等……
                这也说明:一个非现代化社会的军队,尽管可以在现代化军队的建设上花费巨大的代价,并使其在部分细节上达到一个很优秀的程度,但是在整体系统的水准上,还是非现代化的。这种差异,在战争的时间和过程不那么简单短促的时候,最终就会成为失败的根本原因。


                IP属地:浙江8楼2018-01-25 15:51
                回复
                  第四次中东战争,苏联向阿拉伯一方提供了米格21、米格23战斗机、T-62坦克、AT8反坦克导弹、萨姆-6防空导弹、冥河式导弹快艇、突击舟桥等,这些都是当时世界顶尖的武器设备。
                  尤其是萨姆6防空导弹、AT8反坦克导弹和突击舟桥,有力地遏制了以色列的空中优势和装甲部队的优势,并在苏伊士运河上快速铺设补给线路,支撑西奈半岛上的埃及2、3军团作战;以色列损失的100多架作战飞机,绝大部分是被萨姆6击落。


                  IP属地:浙江9楼2018-01-25 15:53
                  回复
                    美国的态度使当时犹太复国主义的大部政治左翼在建国问题上犹豫不决,他们顾忌到犹太武装力量在阿拉伯联军面前的绝对劣势,担心建国会给犹太人带来新的灭顶之灾,主张放弃或推迟建国计划。


                    IP属地:浙江25楼2021-08-11 10:56
                    回复
                      而右翼强硬派早在联合国决议通过之时就已经表示了反对。在他们看来,犹太人复国要求的巴勒斯坦是传统概念上的巴勒斯坦,包括约旦河东西两岸的土地,30年代英国人扶植约旦王室,已经分走了一半的土地,如今阿拉伯人又要拿走剩余土地中的一半,犹太人事实上只拿到巴勒斯坦(希伯来语称为“以色列大地”)历史土地的四分之一左右,极不公平。
                      何况在依尔贡这样的右翼武装组织看来,巴勒斯坦之所以能获得政治独立地位,完全是由于犹太复国主义右翼流血牺牲,与英国统治当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武装斗争的结果。在此过程中,阿拉伯人不仅袖手旁观,而且经常帮助英国当局进行镇压,在争取独立方面无尺寸之功,却平白分走半壁江山,因此按联合国决议建立一个弹丸之地的以色列国是不可接受的。


                      IP属地:浙江26楼2021-08-11 10:57
                      回复
                         在当时以色列的整个犹太政治领导层,真正主张按联合国决议立即建国的只有一个人——大卫.本.古里安。这位在犹太历史上注定将与大卫所罗门王齐名的政治天才胆识过人,力排众议,既唾弃右派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蔑视左派在美国的威胁面前的胆怯,使出全部政治手腕,逼迫犹太复国主义领导层接受建国主张。


                        IP属地:浙江27楼2021-08-11 10:58
                        回复
                          按照很多历史学家的看法,本.古里安本质上是一个悲观主义的人物,也就是那种凡事朝最坏方面打算,时时为最灾难性的结局做准备的人物。这种人物在中国的传统政治理念上叫做“一生谨慎”。这样一位“从不弄险”的人物怎么会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做出如此冒险的决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知道这并不是冒险!


                          IP属地:浙江28楼2021-08-11 10:59
                          回复
                            当然,“化险为夷”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鬼斧神工的本事,而是来自他的卓越远见和艰苦细致的准备工作。翻开本.古里安的日记,我们便可以看到他的出色工作。早在1946年底,本.古里安便预计到阿拉伯各国入侵以色列的可能性及其严重后果,为此他从犹太复国主义领导层那里要来了军事独断大权,开始大刀阔斧地重整犹太民族武装——哈加纳。他约见了哈加纳的几乎全部指挥人员,听取他们的意见;他削夺了“游击主义”军事领导人的兵权,让从英国军队退役的犹太老兵全面接管指挥权,预备打一场正规化的战争;他为哈加纳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并亲自监督计划的实行。他从1947年初便开始收集阿拉伯各国的军事情报,并在日记中记录了十多页的主要情况。到1947年5月,尽管他在公开场合仍然批评哈加纳准备工作不足,私下里他明白这支整编过的军队已经“有能力保卫犹太人的领土,不过会有几千人牺牲。”


                            IP属地:浙江29楼2021-08-11 11:00
                            回复
                               正是这种充分的准备工作使本.古里安有信心为犹太民族抓住“千年等一回”的历史时机,实现两千年的复国梦想。这种梦想的实现首先依靠的是犹太民族的自身力量,也就是说即使没有任何外来援助,以色列也仍然有能力自立。当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拒绝外部援助。在这方面,本.古里安准确地预计到由于以色列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无论美国是否支持,只要国家建立,早晚会有人出手相助,以获取在这块战略要地的影响力。


                              IP属地:浙江30楼2021-08-11 11: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