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吧 关注:223,973贴子:6,068,887

【闲聊娱乐】这卫星咋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什么用?水平如何?希望解析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1-11 17:38回复
    新京报快讯(记者吴为)今日(1月11日),记者从位于怀柔科学城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由该中心与欧洲空间局(European Space Agency)联合研制的“中欧静止轨道毫米波大气探测仪样机”通过验收。静止轨道毫米波大气探测能够实现对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实时立体监测。
    该项目是中欧双方在对地观测领域围绕新体制毫米波大气探测技术开展的首次实质性合作,将为未来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开展毫米波成像探测奠定技术基础。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吴季研究员介绍,静止轨道毫米波大气探测能够实现对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实时立体监测。这样的探测在现有的国际卫星气象上还没有实施,是国际航天大国现阶段竞相追逐的战略制高点。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和欧洲空间局不约而同地瞄准了用新体制干涉式综合孔径的技术来解决传统技术遇到的瓶颈,使空间分辨率等关键技术指标均突破了传统技术的极限。双方各自经过了十余年的预研,都进入到了研制全尺寸地面样机并试验的阶段。
    “中欧静止轨道毫米波大气探测仪样机”由两部分构成。其中50-56GHz大气温度探测仪样机在科技部863计划和中科院重点方向性项目的支持下,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研制,183GHz大气湿度探测仪样机在欧空局技术研究中心(ESTEC)预研项目的支持下,由瑞典Omnisys公司负责研制,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两个样机的系统集成和测试。经过测试,两个样机的空间分辨率都达到或超过了指标要求,也即从地球同步轨道高度(36000km)上观测,在地面可以达到优于50公里的分辨率,实现对台风等极端天气现象实时的、连续的三维立体观测,极大地提高天气预报能力。
    据介绍,中欧在空间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首个空间科学卫星计划“双星计划”,到联合征集、遴选和研制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计划(SMILE),再到这次在地球观测技术领域的合作。据欧洲空间局国际关系部官员卡尔·博格奎斯特(Karl Bergquist)介绍,此次通过验收的“中欧静止轨道毫米波大气探测仪样机”项目,是中欧空间技术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1-11 17:38
    收起回复
      很好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1-11 18:1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1-12 13:38
        回复
          很好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1-13 13:47
          回复
            中国突破台风强度预报偏差国际难题 研发新型台风预报模式

            中国新闻网
            昨天 06:46·中国新闻网官方帐号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乔方利介绍该新型台风预报模式。 胡耀杰 摄
            中新网青岛1月13日电 (记者 胡耀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13日举行2017年学术年会。会上,新型台风预报模式——耦合模式对外发布,经过十余年的研究测试,该款新型台风预报模式获得丰硕成果,突破了台风强度预报偏差国际难题。
            随着对台风科学认知水平以及监测能力的提升,国际上台风(大西洋称为飓风)业务预报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台风路径的预报误差呈现逐年减小趋势,而台风强度预报过去几十年几乎没有任何科学进展,表现为对强台风预报偏弱,而对弱台风预报偏强。
            海洋作为孕育台风的温床,为台风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主要能量来源,造成台风强度预报技巧一直没有改进的原因是缺乏海洋与大气界面精细物理过程的科学认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研究员带领团队,经过十余年科技攻关,在湍流这一国际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发现波浪破碎产生的飞沫可以大幅度增加海洋与大气之间热量通量,从而使得预报的台风变强;而波浪产生的湍流混合以及降雨过程则可通过降低海表温度减少海气热通量,使得预报的台风变弱。这3种物理过程的共同作用可以大幅度减少台风强度的预报偏差。
            基于上述新的科学认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发展了一套适用于台风科学研究与实际预报的中尺度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于台风特别是强台风,新发展的耦合模式均能显著提高台风强度的预报水平。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乔方利认为,台风作为沿海地区重要灾害,是一个国际难题,本次发布的新的台风预报模式,对台风预报能力特别是强台风预报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目前,美国、欧洲还是使用原来的模式,而新模式的提出使得中国在台风预报及保障能力逐渐从跟随到引领转变。(完)
            运营人员: 杨亚茹 MX004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1-14 15:22
            回复
              噫,中国宣称发明了新的强度预测方法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1-14 15:23
              回复
                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1-14 19:42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1-14 19:50
                  回复
                    蛤的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1-18 07:42
                    回复
                      16-17年NMC路径预报确实**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1-18 14:29
                      收起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1-18 14:29
                        回复(1)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下投探空系统技术方案通过评审
                          将于今年在海上开展首次探测
                            1月11日,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下投探空系统技术方案通过专家评审。该系统可搭载于飞行高度达12000米、航时5~6小时的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为开展台风观测提供基础,填补了国内利用大型无人机开展下投探空对台风进行直接观测的空白。
                          据悉,该系统是在海洋气象综合保障一期工程的支持下,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牵头,组织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等国内顶尖航空、气象领域企业共同研发。项目组开展了大量计算及仿真实验,完成了下投探空系统和下投弹射装置的设计,并制定了飞机挂装下投探空系统技术方案。
                            下投探空系统由下投探空仪、探空接收机、投放装置等组成,以吊舱形式下挂于目前国内领先、性能最高且可民用的“云影”无人机左右两侧机翼,单个吊舱可容纳24枚探空仪,每飞行架次可对目标下投48枚探空仪进行直接观测。
                            评审组认为,在无人机加装下投探空系统的技术方案合理可行,并对该系统的结构、功能、性能、全链路通信系统及质量管理等方面一一审核,认为其符合要求。
                            下一步,项目组将认真梳理评审意见,完善技术方案,稳步推进项目实施,并于今年在海上开展首次探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1-18 20:21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1-19 21:03
                            收起回复
                              坐等X年后超越两J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1-20 19: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