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王氏家族吧 关注:155贴子:2,382
  • 0回复贴,共1

《洹上辛安王氏家史》盖太子晋子乔公以来,王氏宗亲桃李天下。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洹上辛安王氏家史》
盖太子晋子乔公以来,王氏宗亲桃李天下。中尤以太原,瑯琊两支为最,远及五大洲四大洋。话说明洪武年间,中华大帝刚刚经历了元末战乱,四海初定。元末战乱之后,历经20余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 为了恢复农业生
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移中原各省。然正值中原地区大闹灾荒战乱之时。山西晋南一带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那里四周都是群山峻岭,易守难攻。起义军多次进攻山西,可终因地势险要而屡攻不下。另一方面,由于地理环境因素,正好那些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中原一带的老百姓听说那里富庶,并且不打仗,便纷纷往哪里逃。如此一来,与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相比,山西倒是人满为患了。据《明太祖实录》记
载: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 人,而山西人口却达4103450 人。以此可知,明朝移民,势在必行。当时的明中央政府为了移民政策的推行也可谓做足了工作。其中最严历的一条就是强迁政策,规定凡需迁移区域之民勿必限时到山西洪洞县广济寺报到,逾期不到者户灭九族,其中我辛安王氏始祖一家也在其列。这一年,我王氏宗祖随着迁移大军在洪洞县广济寺门前的老槐树下领取了《凭照川资》后,在军队的押送下,一路艰辛来到了河北彰德府境内(当时彰德归河北)。当时传唱:你莫问我家乡在那里?山西有个洪洞县。洪洞县有个广济寺,广济寺门前老槐树。老槐树上有个老鹳窝。老鹳叫着你莫扩(扩土语应为哭)。。。。。。。
且说我王氏宗祖,在彰德安定后,因生活所需一户三分。始祖老大定居在彰德府西水治,始祖老二定居府南汤阴,始祖老三,也就是我今辛安一脉定居彰德府东洹河之滨南岸,今西辛安村界史称邺东洹上王家辛安。经按祖规,长门随祖,祖坟设在水冶,有我王氏始祖老大相墓伴祖永筑基业,后代子孙互好,世永往来。
单说洹上辛安王氏宗祖列亲,励经图志,勤俭耕耘。植槐建基,奋发向上。没过几代便成为府东辛安一带富足大户。不仅人丁兴旺,而且礼睦乡邻,在府东地区远近也算是头脸人物了。然天有不测风云,清道光年间,列强开始侵我华夏。鸦片也随之进入中原,我氏家门也惨遭不幸,中出一败家逆子。荡基毁业,吸食鸦片而贻尽祖产,至使家道中落。后又盗取水冶祖坟松柏变卖,被宗亲发现制止不理。发生矛盾,调解无果后。长门宗亲被迫与我根离脉断不再往来。可叹可悲!(耻)同治年间,先祖王氏兄弟二人又因家庭不和,二祖感觉倍受欺凌,无奈之下举家迁至邻村南辛安(以前叫常家辛安)的外祖母家以求庇护至今。今我南辛安王氏家族,世受祖宗之荫德,人丁兴旺,才人倍出。先后有过知名的中医,木工,并且在制造与维修织布器材,钟表等技能上都有过硬人才。(未完待续) 《可德秉建安,子仕承晋哲。嘉慧昭翰定,文相冠圣麟》
注:
至今我移民之后留下了许多风俗,例如:人死后摔盆子。(摔后儿子们各拿一块,做分家后,后世子孙认宗对盆之用)上厕所叫解手(因在迁移路上手被反捆住,想大小便时叫差役解开双手,久而久之养成了大小便叫解手之称)移
民之后爱反背双手走路(因迀民路上,双手被反梱形成的习惯。吃饭时爱聚堆,而且爱蹲着吃饭,尤其爱在树下聚堆吃饭(都是迁移路上形成的习惯)等等
未完待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2-11 15:1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