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吧 关注:4,375贴子:29,126
  • 5回复贴,共1

孙禄堂“三拳合一”论之我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孙禄堂“三拳合一”论之我识 
(作者:李子蔚) 
    孙先生禄堂,讳福全,晚号涵斋,河北完县人(今属望都)。先生自幼丧父,家境贫寒。然而他天资聪颖过人,研文习武,异常勤奋。先生幼习滑拳,后至李奎垣先生门下习形意拳,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从此,他步入武学正轨。三年后,由李师推荐,先生得亲随其师公郭云深先生,习艺达八年之久。后又由郭先生引荐,拜于程廷华先生门下习八卦拳,历时三载。此后孙公遵师嘱遍访名山大川,以广见闻,又得多位隐贤指点迷津,技艺更上一层楼。在先生知命之年,又得郝为真先生以太极拳艺倾囊相援,虽仅数月,于其菁华尽得之矣。先生一生致力于内家武学的研究,功臻化境,遂成一代宗师。 
    先生因幼时家贫,不曾上学,但他勤奋好学,日间习武,灯下苦读,终于成为文武双全的罕世奇才。先生又深研易理与老庄哲学。这些都为他日后著书立说,创立新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国初,先生受孙中山先生民主思想的影响,毅然决定打破武家自秘的陋习,于习武授艺之余,欣然命笔,先后著成《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八卦剑学》和《拳意述真》等五部武学巨著及一些手稿。五部巨作的公开发表,开辟了中华武学的新纪元,成为划时代的里程碑。从此以后,“国术”渐为国人所认同,文人习武,武人习文,渐成风气,一改过去文武相轻的传统积习。尤其是后来国术得到国民政府的大力提倡,先生之功不可没也。 
    我本人于练功之余,每每展读太公孙禄堂先生著作,深感先生之作真金石之论,字字珠玑,让人读之若醒醐灌顶一般,不忍释手。余反复参阅,对孙老的“三拳合一”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人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对比形容来论证孙老的“三拳合一”论。 
    一、 从“无极论”“太极论”看“三拳合一” 
    “无极论”“太极论”是孙氏三拳的基本理论,先看“无极论”。 
    《形意拳学》云:“无极者”当人未练之先,无思无意,无形无象,无我无他,胸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无所向意者也。无极而能一气者是也,《八卦拳学》云:“无极形式者,当人未学之先,习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举动之间,但由天然之性也,此之谓无极而生太极之式也。《太极拳学》云:“无极者,当人未练拳术之初,习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阴阴未判,清浊未分,混混噩噩,一气浑然者也。无极而能生太极者是也。” 
    从以上三拳的无极论可以清楚看出,无极论是各拳的理论出发点。虽然在叙述上有文字多寡的差异,但三者所表达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由是观之,三拳合一之理,已见端倪。 
    再看“太极论”。《形意拳学》云:“太极者,属止也,在人五脏属脾;在形意拳中之横拳……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内外总是一气流行也。”《八卦拳学》云:“太极形式者,无极而生,一阴阳之母也。左旋之而为阳,右转之而为阴,旋转及一气之流行。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也。以体言为太极,以用言为一气。”《太极拳学》云:“太极者,在于无极之中,先求一至中和,至虚灵之极点。其气之隐于内也,则为德;其气之现于外也,则为道。内外一气之流行,可以位天地,孕阴阳……故名之为太极。” 
    从三拳之太极论来看,似乎彼此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其实质仍是一致的——即“太极乃一气之流行”是也。所论互异之处,正可互补,构成孙氏拳学完整的太极论,“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是对太极论最简明的诠释。三拳合一之理,于此可知矣。 
    二、 从“无极式”“太极式”看“三拳合一”论 
    在孙氏拳学体系中,所有拳械套路起点时都要站成“无极式”:面向正方,身子直立,两手自然下垂,两足立呈九十度。其要领也完全一致,手足没有动作;心内空空洞洞,一无所有,其气混混沌沌,清浊不分。所谓“一气浑然形迹未露 ”是也。 
 
 



1楼2009-02-25 10:04回复
    • 120.3.10.*
    回复:2楼
    孙门中人能谨记孙公之教导,我辈之幸后人之幸,


    3楼2010-07-19 22:53
    回复


      IP属地:陕西5楼2012-07-21 21:47
      回复
        虽然没看懂,但是还是要顶起的,写这么多内容真的不简单。。。


        6楼2012-07-26 13:08
        收起回复
          你好,哪里可以买到这些书?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4-12 13: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