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吧 关注:2,689贴子:174,080
  • 4回复贴,共1

【参考史料】武德八年的一场盛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武德八年曾有一场朝野共与的盛筵,在这场盛筵中,皇帝、太子、秦王、百官、道释儒三教的领袖人物都到了,在这样一场盛大的政治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丰富的政治内容,比如皇帝意欲抬高道教,打压佛教,李世民趁机拉拢佛教势力,以及太子李建成对此的态度。
《续高僧传》中对这场盛筵的记述可以在侧面对武德八年皇室高层的政治生态做一个注脚。
(注:下文中的“乘”即是指佛教法师释慧乘)
武德八年。岁居协洽。驾幸国学将行释奠。堂置三坐拟叙三宗。众复乐推乘为导首。时五都才学三教通人。星布义筵云罗绮席。天子下诏曰。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令老先次孔末后释宗。当尔之时相顾无色。乘虽登坐情虑莫安。今上时为秦王。躬临位席。直视乘面目未曾回。频降中使十数教云。但述佛宗光敷帝德。一无所虑。既最末陈唱谛彻前通。乃命宗云。上天下地荣贵所资。缘业有由必宗佛圣。今将叙大致理具礼仪。并合掌虔跪。使师资有据。声告才竟。皇储以下爰逮群僚。各下席胡跪伫聆逸辩。乘前宣帝德云。陛下巍巍堂堂。若星中之月云云。次述释宗。后以二难双征两教。玄梯广布义网高张。莫不蹑向风驰应机云涌。既而天子回光敬美其道。群公拜手请从弘业。黄巾李仲卿。结舌无报。博士祭酒等。束体辕门。慧日更明法云还布。当又下诏问乘曰。道士潘诞奏。悉达太子不能得佛。六年求道方得成佛。是则道能生佛。佛由道成。道是佛之父师。佛乃道之子弟。故佛经云。求于无上正真之道。又云体解大道发无上意。外国语云阿耨菩提。晋音翻之无上大道。若以此验。道大佛小。于事可知。乘报略云。震旦之与天竺。犹环海之比麟洲。聃乃周末始兴。佛是周初前出。计其相去二十许王。论其所经三百余载。岂有昭王世佛而退求敬王时道乎句虚验实足可知也。仲卿向叙。道者有太上大道。先天地生。郁勃洞虚之中。炜烨玉清之上。是佛之师。不言周时之老聃也。且五帝之前未闻有道。三王之季始有聃名。汉景已来方兴道学。穷今讨古道者为谁。案七藉九流。经国之典。宗师周易。五运相生。既辟两仪。阴阳是判。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谓之神。天地于事可明。阴阳在生有验。此理数然也。不云有道先天地生。道既莫测从何能生佛。故车胤云。在己为德及物为道。殷仲文云。德者得也。道者由也。言得孝在心由之而成也。论衡云。立身之谓德。成名之谓道。道德也者为若此矣。卿所言道宁异是乎。若异斯者不足归信。岂有头戴金冠身被黄褐。鬓垂素发手把玉璋。别号天尊居大罗之上。独名大道治玉京之中。山海之所未详。经史之所不载。大罗既焉有之说。玉京本亡是之谈。言毕下座。举朝属目。此时独据词宗。余术无为而退。一席杨扇万代舟航。可尚可师立功立事。近假叨幸之力。远庇护念之恩也。
---摘自《续高僧传·释慧乘传》
史事终是不能独立来看的,要想知道在这场史事中李世民为什么那么帮慧乘,就有必要了解一下慧乘到底是何许人也。
(隋)太尉晋王于江都建慧日道场。遍询硕德。乘奉旨延住。仍号家僧。后从王入朝频蒙内见。
大业六年。有敕郡别简三大德入东都。于四方馆仁王行道。别敕乘为大讲主。
---摘自《续高僧传·释慧乘传》
慧乘在隋朝已是皇室御用僧人,与皇室往来频繁,且主持过佛教许多大型活动及典礼。
那么他是怎样与李世民搭上线的呢?
会隋室分崩唐皇御历。武德四年扫定东夏。有敕伪乱地僧是非难识。州别一寺留三十僧。余者从俗。上以洛阳大集名望者多。奏请二百许僧住同华寺。乘等五人敕住京室。于时乘从伪郑词被牵连。主上素承风问。偏所顾属。特蒙慰抚命住胜光。秦国功德咸归此寺。
---摘自《续高僧传·释慧乘传》
所以慧乘是李世民从前隋接收来的势力人物之一,朝代虽更替,生活还是要继续,只要新朝继续任用,势力就继续传承。李世民按照这种模式,熟练地接收着前朝势力,为己所用。当李渊打击某种势力时,李世民就要扶持,从而加固与对方的互助关系。
那么慧乘是如何报答李世民的呢?
贞观元年。乘以衔荷特命义须崇善。奉为圣上于胜光寺起舍利宝塔。像设庄严备诸神变。并建方等道场。日夜六时行坐三业。
---摘自《续高僧传·释慧乘传》
李建成对佛教势力是什么态度呢?李建成对佛教大加赞誉,但从此文中来看,他对于拉拢佛教势力似乎并没有什么兴趣。既不见他有兴趣抬高道教,也不见他有意拉拢佛教。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10-05 10:15回复
    这段没看懂,“合掌虔跪”的是李渊吗?然后皇太子和大臣们也都胡跪听乘慧讲经?武德四年有人告乘慧与伪郑有牵连,“主上”过问这件主持案子,让乘慧做了胜光寺住持。秦王给寺庙捐款都给了胜光寺。——这里“主上”指李二?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10-06 12: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