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吧 关注:146贴子:746
  • 45回复贴,共1

14年了,人教社为何还不回应“南阳,襄阳一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4年了,人教社为何不回应“南阳,襄阳一带”?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躬耕地有争议,其中某网友说了教科书已下结论了,我一听下一跳,教科书岂能为千年历史悬案下“结论”?
他说的“结论”恐怕是2003年人教版教材的“注释”吧,“注释”为“南阳,郡名,在现在湖北襄阳(2003年襄樊市襄阳区,即今襄阳市襄州区)一带”。那么如何看待这个“结论”?
一、一无是处的“注释”
1、“注释”严重篡改历史。我们知道,“襄樊”由汉江以北的樊城、汉江以南的襄阳组成。“汉江以北”的南阳郡怎么跑到“汉江以南”的南郡襄阳?
2、“注释”前后矛盾。人教社既然认定“南阳”是南阳郡,而南阳郡治宛(今河南南阳),它怎么能在“今襄阳一带”呢?
3、“注释”选择性失明。《后汉书》云“南阳,洛阳南七百里(汉制)”,《南都赋》云“夫南阳者,真所谓汉之旧都者也,”这说明“南阳”一指南阳郡,二指南阳城(宛)。人教社怎么就认定“南阳”指南阳郡呢?况且诸葛亮《后出师表》“困于南阳”之“南阳”指南阳城(宛)是毫无争议的啊?
4、“注释”混淆时间。我们知道,东汉建安二年(197年)到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躬耕陇亩,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做《出师表》,文中出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回忆这件事时用的是哪一年的行政区划?“南阳”是东汉南阳郡,还是三国南阳郡?人教社为何不“注释”清楚?
5、“注释”篡改历史。
(1)我们知道,诸葛亮是军事家、政治家,做《出师表》时,必然用三国行政区划,此时“今襄阳一带”属襄阳郡无疑,而从“关羽任襄阳郡太守”看,诸葛亮认可襄阳郡,所以“南阳”不可能在“今襄阳一带”。
(2)退一步讲,诸葛亮用的是“躬耕南阳”时的南阳郡,但南阳郡下瞎37个县,面积46000平方公里,2003年襄樊市面积19000平方公里,襄阳区面积2000平方公里,襄阳区、襄樊市不怕被撑死了?
二、“理论”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何会做出这个荒谬的“注释”?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来自“襄阳说”祖师爷习凿齿。习凿齿通过“亮家于南阳邓县,在襄阳诚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汉晋春秋》)和“襄阳有孔明故宅”(《襄阳记》)把诸葛亮说的“南阳”、“躬耕”、“草庐”分别篡改为“襄阳”、“住过”、“宅院(即砖瓦房)”。
2、源于“襄阳说”的盛弘之。他说“南阳非南阳郡,乃襄阳南阳嘘也”。
3、源于“襄阳说”的神逻辑。诸葛亮说的“南阳”是南阳郡,非今南阳(宛),所以躬耕地不在今南阳,而在今襄阳。
4、源于“襄阳说”对历史的篡改。某“襄阳说”专家说最早记录躬耕地的在“襄阳城西二十里”。
5、源于“襄阳说”对学术的亵渎。某“襄阳说”专家说躬耕地历来毫无争议,历史都在今隆中。
6、源于“襄阳说”的前提——躬耕隆中。他们说隆中当时属于南阳郡,所以隆中说躬耕地。
三、真实原因
2003年7月18日《襄樊晚报》刊登的《〈隆中对〉复出的背后》为我们解开了谜底。该文用五个部分(起源、提案、奔波、成功、声音)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襄樊方面为使《隆中对》重上语文教材而五上北京“做工作”等一系列鲜为人知的内幕。文章还引用一学生家长的话说:“当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就不会再有襄阳、南阳之争了,毕竟在教科书上已经把这件事情说得很明白了。”他们“明白”了,我们却糊涂了——到底诸葛亮躬耕在南阳,还是襄阳?
四、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何不回应?
“南阳,今湖北襄阳一带”显然是荒谬的,14年过去了,人教社为何不回应??
无独有偶,2016年襄阳宣传部微信公众号“汉水襄阳”发文说“诸葛亮隐于襄阳,躬耕隆中”,并骂南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是“李鬼”。“汉水襄阳”被批评、质疑、否定后,“汉水襄阳”、襄阳宣传部、襄阳政府、“襄阳说”专家集体沉默,为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8-12 00:19回复
    南阳.襄樊为诸葛亮争了几百年,如果允许使用武力早就打的头破血流了,早点合并,以诸葛亮市冠名,共同走向世界,不要窝里横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8-19 23:37
    收起回复
      人教版臭不要脸,恬不知耻。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9-04 18:33
      回复
        三国中提到的新野也在南阳境内,所以南阳无疑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12-15 17:09
        回复
          ……我看历史很少细究地理因为记不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12-16 08:05
          回复
            得了吧,外地人就没几个知道襄阳南阳都在哪,全是本地的极少数地域黑互掐互骂,就不能省省吗,累不累。诸葛亮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标杆,大家都敬重他就好了,这样扯皮真是闲。


            IP属地:北京11楼2018-10-02 12:08
            回复
              一、诸葛孔明先生自述“躬耕于南阳”。凭你怎么绕,也没办法把“南”字给改成“襄”。
              二、后人所记的题为“隆中对”一文,记述的是一场有关“隆兴中原”之对话。标题上的隆中并非地名。


              12楼2018-11-06 07:26
              收起回复
                臣本布衣,躬耕于襄阳,苟全性命于襄阳,不求闻达于三国,这辈子都在襄阳,求襄阳人民放过臣吧!


                IP属地:河南16楼2019-12-23 01: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