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史吧 关注:148贴子:1,931
  • 3回复贴,共1

民国出大师的秘密,看看高考作文便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高考刚过,网上就有人曝出了各种满分、零分作文。仔细品读这类文章,你会发现,这基本都是网友的恶搞,或搞笑、或讽刺,不过只是加长版的网络段子罢了。娱乐过后,我们还是要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到底要起到什么作用?正如权威专家所说,作文在反映时代变迁的同时,更注重锻炼考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话虽如此,但没有一个出题老师会认为自己的题目偏离了方向。因为即使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也可以争论一番,这也是思辨。所以,陈事美倒是认为,一个合格的作文题目,既要反映时代变化,更要释放考生的想象力,传递清晰正确的现代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对考生要有思想启蒙作用。否则整一堆没有意义的题目去又思又辩纯粹是误人子弟。近日,陈事美我盘点了民国几十篇高考语文试卷,发现在这点上,民国高考作文做得还是很不错的。
民国高考语文试卷通常比较简单,一般就是三五道题,这与今天高考满满两大张试卷明显不同。有的试卷甚至更简单,就是只有一道作文题。不管是哪类试卷,一般都具有一些基本特点。比如字数一般不限,既可以用文言文,也可以白话文写作,但都要求考生必须使用新式标点符号。显然,这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因为在传统文言文中,基本没有标点符号的概念。在民国初年,大力提倡白话文的胡适等多位教授联名上书,要求在全国推广新式标点符号。次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规定,由此标志正式开始向全国推广。陈事美发现,这些民国高考作文最大的特点便是直面当前社会矛盾,有的甚至还很犀利。如1933年,河北省立农学院的试卷,只有一道作文题。“五谷丰登,粮价低廉,农村之好现象也,而丰年适以成灾,谷贱反致伤农。社会病态,竟见于吾国之今日。症结所在,试详论之。(文体不拘)”同年的河北省立工学院同样是只有一道题,“说明农村破产之原因并筹救济方法”。这一年,著名的燕京大学作文题,直言要求学生提出抗日运动之意见,或草拟抗日计划,或是直接批评国内抗日运动。在今天看来,这种题目很是不可思议。但在那时,再正常不过。那时,如此忧国忧民情怀的作文题并不在少数。如1933年,国立中央大学的作文“论今日救亡之道以何者为急务”。齐鲁大学的“语谓‘多难兴邦’,试申其说”。东吴大学的“论青年救国之方针”。1944年,国立安徽大学的“安定战后民生以何为急务”。1946年,国立西北农学院的“建国时期,青年应有的认识”。国立师范学院的“今后建国工作之重心”。国立政治大学的“政在养民说”。1947年,国立北洋大学的“论民族主义在我国今日之重要性”。有意思的是,1942年的国立中山大学作文与1947年的上海大同大学作文一模一样,都要求考生就“士大夫无耻即为国耻说”进行论述。相比而言,此类题目,思想启蒙作用更明显,同时对考生们有很大的警醒作用。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7-06-10 16:43回复
    还有的作文,直接要求考生就当下时政发表意见。如1942年的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东北大学的作文是“政府在抗战期间对于诸生不征之使从军而招之使求学,其意义安在?试申述之。”1933年,国立中山大学作文,甚至让学生对国家元首展开批评。如“蒋介石对日不抵抗,宋子文在欧美大借款,试述其事实而评论之。”如此在今日看来,尤其不敢想象。
    当然,一些奇葩的作文也不少。如1941年,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的作文,直接劈头盖脸就是“你为什么要考师范?”与之相类似的是,1946年的国立江苏医学院的“医学与人生”。这个倒是中规中矩,与专业符合。最奇葩的当属1947年国立暨南大学,要求考生写“我从投考大学到毕业以后的全部计划”。不知道当时的考生拿到试卷时是啥心情。估计第一反应就是,***了。还有一种奇葩的是要写毛笔字,1934年的国立交通大学甚至还要求考生用毛笔写楷书来写作。
    作文题目已经出了,就是这样的题目,考生们又如何作答呢?胡适当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此题目也是很普通的一道题,主要论述社会规则的重要性。但是碰到胡适这样的人,竟然将此题写成了历史文章,对“规矩”各种考古、各种数据。按说,这已经是跑题了。但结果是,阅卷老师就喜欢这种风格,竟然给胡适一个满分。胡适就凭此成绩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录取。
    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时,语文试卷只有两道作文题,一个是奇葩的“为什么报考青岛大学?”,一个是“生活杂感”。臧克家机灵地选择了第二个。他大笔一挥,只有三句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那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出此试题的闻一多竟然给了98分的高分。无奈,臧克家的数学是0分,但闻一多还是破例录取了臧克家。所以说,一个投缘的阅卷老师真的很重要。如果谁出个作文题《论阅卷老师的重要性》,不知道会是什么效果。
    考生如此,作为出题人又是什么初衷呢?梁启超就曾在大学里教过语文。对于如何写作文,如何出作文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当时的中学生至少每周要写一篇作文,多的要写两篇。但梁启超认为,每学期两三篇就足够了,而且还是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交卷。现在的考生估计对梁启超如此宽松的要求都会感动得泪流满面。
    对于如何出好一道作文题,梁启超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题目要接地气,要有争议性,且不能空泛,要可辩论,两边要有一定的对立性。他举例说,“中国宜自强”之类的就太空,无法辩驳。“鸦片宜禁止论”虽然不空,但同样无法辩驳。梁启超认为,类似“中国应联省自治”这类的题目最好,两边都可辩驳,而且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都说民国出了很多大师,由此看来,不无道理。钱学森去世前几年还在反问,我们当代为何出不了民国这样的大师。其实,看看这些民国作文,就能了解一二。
    (转自百度推荐,原作者:文史陈事美)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7-06-10 16:48
    回复
      楼主考的怎么样呀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6-30 02: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