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吧 关注:619,806贴子:3,338,412
  • 1回复贴,共1

《本草纲目》记载的食疗,可信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健康饮食,远比追捧“中医保健品”要有用得多。广告里那些看起来很高大上的中医经典,其实不可轻信。电视节目以古代医学典籍中的记载来宣传冬虫夏草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告,称长期食用冬虫夏草,会导致人体砷摄入过量,叫停了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的试点。
这实在是件大好事。因为以冬虫夏草为代表的“中医保健品”,虽然绝大多数号称有古代中医典籍的记载为据,但其实都是些面目可疑的东西。
《本草纲目》都不能轻信,何况是更可疑的《本草纲目拾遗》
以冬虫夏草为例。如上图所示,其宣传常以《本草纲目拾遗》为据。其实呢,冬虫夏草首次见于中医药典籍,是清朝人吴仪洛所著的《本草从新》(1757年)一书。这本书说它可以“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咳”。①《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时间,要比《本草从新》晚。但因为“本草纲目”太有名,所以多用后出的《拾遗》来做宣传。2009年,周杰伦在春晚上演唱歌曲《本草纲目》,其中提及冬虫夏草,自然也让不少人误以为《本草纲目》中真的收录了冬虫夏草。
其实呢,即便《本草纲目》收录了冬虫夏草,也是起不到背书的作用的。因为《本草纲目》并不是一部值得高度信任的医药典籍。真正读过《本草纲目》的人,应该很容易看出这一点。譬如,《本草纲目》讲,在上元节的时候,偷来富家灯盏放在床下,就能令人怀孕。又说,夫妻各饮一杯立春雨水后同房,治疗不孕症有“神效”,理由是“取其资始发育万物之义也”。还说,鱼骨鲠喉,把渔网煮成汁或烧成灰喝了,就能让鱼骨掉下。甚至还记载,有人上吊死了,把上吊的绳子拿来烧成灰,水服能够治狂癫。②这样荒诞不经的东西,李时珍都认为是有道理的,那他编纂整本《本草纲目》的医学观如何,自然也就不难揣测了。
这里再简单引用一段《本草纲目》的原文,可以让人更清晰地重新审视这本书的可信度(抱歉,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的不适):
产后阴脱∶人屎炒赤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鼻血不止∶人屎尖烧灰,水服一二钱,并吹鼻中。 噎食不下∶人屎入萝卜内,火炼三炷香,取研。每服三分,黄酒下,三服效。心腹急痛欲死∶用人屎同蜜擂匀,新汲水化下。……③
具体到“中医食疗”,《本草纲目》基本理念是人和动物的器官在特征、效能上有某些共同之处,因而能“以形补形”、“吃啥补啥”。李时珍坚信可以“以胃治胃,以心归心,以血导血,以骨入骨,以髓补髓,以皮治皮”,认为六畜的心,能治人的“心昏多忘”“心绪作痛”。这当然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的。
《本草纲目》已经如此可疑了,《本草纲目拾遗》又如何呢?且举书中记载的两种“药”为例:
1、天孙水,“即七夕水。广人每以七夕鸡初鸣,汲江水或井水贮之。是夕水重于他夕数斤,经年味不变,益甘甚以疗热病,谓之圣水。若鸡二唱则水不然矣。色清,性微寒,味甘。治一切热症神效。”——七夕之夜的水会随着鸡鸣,质量发生变异,这可真是学术界的重大发现。这种事情很容易验证真假,该书作者显然是懒得去验证,翻到古书中有记载,就直接抄录了。其“治学”态度可见一斑。④
2、白云。“云本山泽之气,蒸而为云,水属也。故入水部。有五色,惟白云可治病。……其取云法:用金漆盒,盖上凿一孔,以木塞之,俟天气晴朗,黎明往山岩石畔觅之,见地上有白云如线者,如笋者,茁土而出,即云苗也。急以盒盖孔对其气,使尽入其中,以木塞口。收必须白云如雪色,有香气如梅兰,方合用。其他杂色云,多带草土气,黑云尤腥,多带怪物,不宜盒取。”这种白云,作者称,可以治“哑瘴、血臌水肿”。——哑巴吃白云,就能说话了,有人敢信吗?⑤
简而言之呢,中国的“食疗保健品”,无不喜欢拿《黄帝内经》、《千金方》、《本草纲目》一类“传统中医典籍”来为自己背书、镀金。但是呢,这些书,并不是什么严谨的临床试验的产物,而是内容繁杂真假莫辨。不破除对这些典籍的迷信,说不定以后,市面上也会出现白云类食疗产品。
某书所介绍的“冬虫夏草食疗”菜单目录,这只是目录的一小部分据中医典籍玩食疗,在80年代迎合了一代人的特殊心理、生理需求
用中医典籍为依据的“食疗”,真正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还是近几十年来的事情。
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中医因其“落后”、“不科学”,地位一落千丈,在清末制定的大学堂章程中,医学29门课,仅1门是中医课程。民国建立后,北洋政府拒绝将中医列进医学教育;国民政府甚至一度欲废弃中医。⑥这一时期,全国没有一所国立中医院校,中药厂、中药店大量倒闭,背靠中医典籍卖食疗产品,当然也是没有市场的。冬虫夏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民国时冬虫夏草的产量虽然不小,但其功效从未被神化。如赵橘黄所著《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就说,“至于(虫草)在医药学上任何方面,尚未经国人之研究。”⑦
1949年后,毛泽东提出要“团结中西医”,后来更说,“中医对中国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中国人民能发展到六亿人口,应当首先归功于中医”“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⑧在此契机下,中药及其理论实现“翻身”,并借助政府力量,推广起来。但“食疗”并没有随之跟上。
及至80年代,大批在“文革”中被打倒、身心因之受到损害的老干部复出。自我补偿心理与生理不佳的现实需要共同作用之下,“中医食疗”和气功健身,迅速成为热门风潮。《人民日报》也公开为这股风潮推波助澜——1980年,成都同仁堂开办了当时中国第一家药膳餐厅,《人民日报》刊文报道此事,称赞“饮食疗法是祖国医药的一个组成部分”;1985年,《人民日报》刊文报道“我国一家对外营业的食疗门诊部”在杭州开业,“这家餐厅经销的药膳名堂有一百多种……这些佳肴美味都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价值”。⑨
和气功的传播模式相似,中医食疗也是由老干部带动风潮,普通民众后续跟进。到90年代,虚假名人广告也大量出现了。如有报道称,1993年,在田径世锦赛和全运会女子马拉松上夺得多块金牌的“马家军”、卫冕国家象棋冠军的谢军、在西班牙短池赛中获胜的中国女子游泳队都曾服用广东生产的“理科虫草王”,证明“虫草王”“在迅速恢复体力方面确实起到明显的作用”。⑩现在我们知道,马俊仁是通过让队员服用兴奋剂,才取得骄人成绩的,和虫草无关。至于虫草的营养价值,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它并不比人们常吃的蘑菇高级。(11)
简而言之,健康饮食,远比追捧“中医保健品”要有用得多。广告里那些看起来很高大上的中医经典,其实不可轻信。
周杰伦名曲《本草纲目》,歌词提及冬虫夏草
注释
①张晓封等:《中国虫草研究:历史·资源·科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第332页;②方舟子:《本草纲目》的偏方是怎么来的,中国青年报2006年12月27日。③《本草纲目·人部》。④⑤《本草纲目补遗·水部》。⑥唐廷猷:《中国药业史 第3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年,第169—171页;⑦赵橘黄:《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第115页;⑧谢阳谷:《百年北京中医》,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318—327页;⑨《人民日报》1980年11月2日、1985年6月10日;⑩《扬我民族五千年养生传统: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刊于《香港商报》,中山理科虫草制品有限公司编《回音壁:理科心声集1》,第99页。(11)王杨,《偷10斤10年牢:虫草为何越来越天价》,今日话题第2275期。


1楼2017-05-24 16:36回复
    无病食药,胡说胡食,中医之道在练气强身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5-06 0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