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吧 关注:352,834贴子:3,825,616

【科普】你们说了那么多次的戏感居然是这样!(大坑,慢填)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个UC风格的标题。除了CV,可能对导演更有用。希望能给你们打开新世界大门。


IP属地:上海1楼2017-05-11 10:25回复
    戏感这个词是网配圈的伟大发明,这个词也已经被专业配音认可和使用。
    这个词很大,大到难以定义。
    网配的老司机总把戏感挂在嘴边,一直说戏感比声音重要。可谁来告诉我,戏感到底是什么?(吐个槽,很多所谓的导演和师父都会这一句“你没有戏感”,再往下就一问三不知了。)
    但它很妙,即使没人能够精准定义它,但一个从未接触过配音的人看到戏感两字,也能明白它大概指什么。
    还有一个妙处,这个词道出了一个本质。
    配音里很多戏上的问题可以通过技术层面解决,比如换个词点送、换一个调子,然后戏就通了。但更多的问题没法通过技术解决,只能用心揣摩和领悟。比如,如何表现一句含沙射影、有弦外之音的台词,就没办法从技术上解释。只能在真切感受到之后,下意识地表现。
    戏感戏感,很多“戏”真的只能靠“感”。
    所以,这个贴子里要做的是,把戏感这个大概念一点点拆解,拆解到能直接捕捉的小东西,比如交流对象、说话距离等等,很多。
    这些小东西该是什么样,那就要看具体的剧本了,没法在贴子里继续谈。
    这是个大工程,会讲这些内容
    · 乱七八糟的引导
    · 理解——分析——表达
    · 常见的问题和注意点
    · 养成方法
    中间会穿插一些小的思辨和经验(其实是教训…)。


    IP属地:上海2楼2017-05-11 10:27
    收起回复
      我只写概念上和方法上的东西,几乎不会涉及到技术上的东西。
      我猜会有人会下面这些类的问题。
      怎么哭(大哭、抽泣…)?怎么笑(狂笑、冷笑…)?直接去精品区看叶落大大的贴子,已经不能更到位了。
      清冷(腹黑、温柔)怎么表现?我只能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至少在我的体系里,不存在一类的人物或一类的情感的规定套路。可能在经验上,同一类型的东西有一个习惯性的表现方法(比如慈祥的长者语速会比较慢),但未必恰好适合你的需要。


      IP属地:上海3楼2017-05-11 10:28
      收起回复
        留个楼,大家可以说说对自己对戏感的理解和定义,看看有没有缺点啥或者多点啥。字数尽量不要超过一层。


        IP属地:上海4楼2017-05-11 10:29
        回复
          【一个基本的传递路径】
          配音其实和我们日常说话交流一样,大概是这样一个路径。
          你想到的——你说出来的——别人听到的。
          很尴尬,这个传递本身是一个信息递减的过程。
          经常是:心里有十个饺子,只倒出来一个饺子,这个饺子长得还有点像馄饨。
          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前面都有一个坎儿,会妨碍你达到理想的效果。
          举一些常见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妨碍【你想到】:不通读剧本只看自己的词,想象力单薄,剧本烂......
          妨碍【你说出来】:害羞放不开,气息不足,端腔拿调......
          妨碍【别人听到】:设备差,掌握不好话筒的距离,听众的审美有问题......
          很明显,很多因素其实和戏感无关,甚至和CV自己的能力无关。但确实会影响戏感的发挥和所要达到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在戏感之外,强调语言基本功、强调习惯和态度的原因。
          这个传递中,前面环节的任何一个地方出了问题,都会造成后面环节的缺陷。
          想得太少,说出来东西就干巴巴,别人听着就不满意。
          (其实这里面的别人,也可以是你自己。)


          IP属地:上海6楼2017-05-11 10:46
          收起回复
            【什么算戏感好?】
            从听众的角度评价,如果他们听到的是到位的、令人满意的配音,他们就会说这个CV戏感好。
            但是,这个评价未必准确。就像前面提到的,每个听众的鉴赏水平不一样。有的人耳朵很刁,配音十年以下的在他眼里没有戏感好的;有的人审美畸形,就觉得端腔不说人话是戏感好。
            想通这一层,你完全不必花心思去取悦听众,可以更多去关注自己的角色和戏。
            从CV本身的角度评价,完成好前两个环节,戏上的工夫就足了。能挖掘出剧本规定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作,并能够将其艺术地表现出来,就是戏感好。
            再概括一下,该想的都能想到,想到的能说出来,大致就算个好CV了。
            所以戏感,无非就是“想”和“说”。


            IP属地:上海13楼2017-05-11 17:08
            回复(4)
              【戏】
              其实配音,无非就是【声】和【戏】两方面的修行。
              张震说:不管什么出身,声好、戏好就是好。
              有人说:戏感好了一切都好了。戏感最重要,声音不重要。
              WTF?你的左脚重要,右脚就不重要?
              只能说,去追求什么公子音女神音没必要,本身就是扯淡的东西。
              声音都贴不上角色,戏感能叫好?吐字不真,戏感再好也是钝刀杀人。
              左脚右脚都重要,而且没有那个更重要,哪个短了都是残废。
              扯回来,一段戏或者一个剧本,拿来之后要看什么?
              简单说,主要是把握角色和故事,编剧也是这么说的。(继续细分要把握什么,后面再说)
              当然这两个不能完全割裂开。角色要通过故事中的表现来塑造;故事如何发展也依赖于角色的各种特质。
              除此之外,向上,要考虑到形式和风格。影视剧广播剧动画游戏,不能是同一种配法。用配游戏的表现手段去配影视剧就是不说人话,反过来就是张力不够。古装剧年代剧时装剧,也会有不同;中国风日本风欧美风,也不同。这一点需要经验,导演会帮你分担这个事。
              向下,要考虑到每一句词的情景,角色内与外的状态、对手内与外的状态、周遭的环境,在上述的规定之下如何说出这句话,都要心中有数。
              分析时就是这个思路。


              IP属地:上海17楼2017-05-11 22:14
              回复
                【表达路径(1)】
                —— 由内而外
                我们日常说话时,语言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
                没有这两点的语言就是个空壳,然而包括楼主在内的大部分CV都是正在或者曾经这样配音。配起来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听上去戏感很足。然后呢?仅仅是声音形态上的变化,语言里该有的东西都没到位。
                不少人以为会重音、断句、语调等等的语言技巧就是有戏感了,很多误人子弟的夫子也这么教的。
                记住,没有内在根据的外部技巧都是腔调!!!
                再说一遍,没有内在根据的外部技巧都是腔调!!!
                所以,思想感情是表达的基础。先是心有所感,然后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中,产生了对外部的反应。配音也是,内在的东西捋顺了给足了,然后再融入艺术性的技巧说出来,增加表现力和感染力。只要你的处理有因为所以,由心而发,不敢说一定是好的,但是不会错。
                一旦走心,套路就不再是套路了。(......撩妹套路是我学的,但我喜欢你是真的啊。)
                有目的、有态度、有感情、有意思、有逻辑,再加上真实自然,才是真正的“说话”。
                配音是说话,听起来很简单,但“说话”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特别是在话筒前。
                当然,画面配音或者观察生活可以从外部的话语表情行动着手,来体验角色的内在。到自己表达的时候,一定是由内而外,不要单从外部技巧上找。


                IP属地:上海20楼2017-05-12 17:47
                收起回复
                  【表达路径(2)】
                  ——有感才有情,以情带气,以气带声。
                  这句话很玄,但其实是很生活的逻辑。
                  有感才有情:你喜欢你的朋友,因为他对你好。因为你清楚他对你好,你有感;所以你喜欢他,才有情。如果你没感受到他对你是好是坏,那你又如何明确你对他的情是爱是恨呢?
                  以情带气,以气带声:这其实是人的一个本能,相信自己的本能。
                  很多人说不知道怎么笑。可是想想看,谁平时没笑过,谁真的不知道怎么笑吗?不会笑还是因为情绪没调动起来,讲个笑话马上就笑了,这是本能。
                  有这个本能了,练气息干嘛呢?
                  问题只在于,你的笑未必是角色需要的,也未必能达到剧本所要求的强度和高度,更未必好听。这也是我们要训练技巧、训练气息的原因。所以即使我们有这个本能,也不能荒废基本功的训练。笑是这样,哭、强声、弱声等等也都是这样。
                  而我们声音状态的不同,本质上也是气息状态的不同,气息对了,戏往往也就对了。
                  我们当时上课的时候,老师问我们还想学点什么,就有人说了气声反应的问题,呃~啊~唔~这种。老师有点诧异,说了句:“这还用学啊,我以为你们都会呢。这不就是本能吗。”
                  然而话筒前、舞台上经常由于紧张、陌生等各种原因,让我们失去了这种本能。所以演员的一项重要训练就是如何寻找、捕捉到这些情感,并克服内在外在的各种不适应,然后以此来刺激自己的本能和潜意识。


                  IP属地:上海22楼2017-05-13 14:51
                  回复
                    【语言的艺术与生活】
                    现在配音追求真实自然生活化,这没错啦。但是,这个真实是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自然生活指的是一种感觉,并不是要和生活一模一样,艺术性的东西一定要有。否则看什么剧啊,都去过日子呗。
                    配音和日常说话相比,艺术在哪里?和生活又有哪些不同?说几点,肯定不全。
                    • 吐字、发声的不同就不提了。
                    • 规定:生活里我们是做自己,行动说话按自己的意愿。但在剧里是特定的角色,说话行动环境目的等等都规定好了,必须去相信这一切(...不排除剧本超烂让人无法相信的情况)。
                    换个角度,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演员嘛,在按照自己意愿做自己时都是好演员。所以开始时找一个和自己的生活和性格接近的角色会比较容易把握。
                    • 表演性质:表演是表现和表达,不是做作和虚假,是act和performance,不是show。配音比日常说话要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要更鲜明,不能模糊,不能似是而非。这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艺术修饰和夸张。
                    比如生活中一个人很坚强,生没生病根本看不出来;但如果在戏里,要让观众知道:他生病了。
                    • 准确:最后进入到成品里的音,表现一定是到位的、清楚的。
                    生活里可以很随意地表现,如果你说一句话对面没听清或没听懂,你可以再说一遍;说两遍对方还没get到的话,动嘴不行的事情咱还可以动手嘛。
                    但艺术作品里不行,一旦创作完成了定下来了,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也不能把观众拉过来打一下。所以说,配音经常是遗憾的艺术。
                    不完美就不完美,放宽心。连张国立都因为在电视剧里有几处逻辑重音没表达准,被人写进书里当反面案例了。
                    • 淡化不美好的真实:在创作中,未必要把事实一板一眼、不加改动地复刻一遍,除非你崇尚的是自然主义。像喜怒哀乐这些情绪可以尽情表现,能感染到观众最好,这没问题。但是如果是表演呕吐,演得太真实引起观众的不适反应就不好了。
                    再说个高点的,姜sir讲他录制魁拔的时候配了一个掌柜的,原本想塑造一个非常势利的商人形象。但导演说表现出一个服务行业的有礼得体就可以了,这种势利是作品不想传达的。
                    当然这条不是绝对的,也要看艺术需要。比如《杀死比尔》这种暴力美学,放大血腥的东西刺激观众的快感,也是出于需要。
                    • 生活化的分寸:有些作品需要还原生活,比如描述家长里短的故事,不接地气就会让人融不进去。有些作品就是为了让你从现实中解脱出来,比如游戏。所以游戏配音需要在二三次元中间做个分隔,把玩家从生活世界拽出来,然后引到游戏世界里去。太生活反而没代入感。


                    IP属地:上海23楼2017-05-14 14:00
                    收起回复
                      ---------排个雷,可跳过---------
                      我自己和亲友也混进过一些所谓的师门、教学群里,有些夫子的戏感教学真的误人子弟,反正我的圈子里是无法认同。
                      这些人会把情感和角色归个类。把情感分成喜怒哀乐平淡疯狂......把角色分成宫廷青楼校园公子......然后都讲一遍什么特点怎么表现,就是讲戏感了。
                      嗯,先不说类似于交流、场景等很重要的东西他们有没有考虑到,单这种归类就是不切实际的。
                      平淡怎么配?公子怎么配?你能讲你是大神,我是讲不不出来。怎么可能都是一种配法?
                      敢这么归类的,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对配音的认识从根上就有问题,另一个是见得太少。
                      认识一位配音老师,童子功,6、7岁配音到现在配了三十多年了,连她都说:“即使到现在,我也总是接到一些角色,我从来没配过,需要想一想怎么去表现。”难不成那些夫子配过的角色更多?而且现在的游戏配音,什么样奇怪的角色都有,怎么可能分得清楚。
                      想想上学时候老师怎么教?比如教立体几何,先得讲概念、定理、公式,然后讲题,再然后才能从经验上告诉你们某些题型有什么技巧吧。他们难道会连概念都不提,直接讲:“立体几何总共分为X大题型,分别是什么什么,可以怎么怎么解决”?
                      何况,上学的知识点还是有范围的,而情感是无限复杂的。
                      类似的道理迁移到戏感,诸如人物、场景、情感等等,重音、气息、节奏等等,解放天性、想象力、适应等等才是根本的概念和方法。


                      IP属地:上海26楼2017-05-21 16:30
                      收起回复
                        好了,往下才是真正的干货。
                        【理解——分析——表达】
                        舞台行动有三要素: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
                        配音可以用同样的框架:说什么?为什么说?怎么说?
                        这其实也是一个万金油的思考的问题的框架。
                        接下来就是三个部分,理解——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表达——怎么办?
                        PS:这个思路,包括下面会写到的一个分析框架,都是我个人习惯的思考模式。
                        当你们形成自己的体系之后,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思考模式。
                        戏感就是一个大蛋糕,有很多切割方式,横着切,竖着切,平着切,花式切。
                        只要保证切完的拼回去,还是一块完整的蛋糕就行,别偷吃了或者扔掉了。


                        IP属地:上海27楼2017-05-28 02:13
                        收起回复
                          【理解】
                          先通读剧本,通读,不是只看自己的词。
                          不止看台词,后期提示场景提示也要看,可以帮助你理解一段话的情景。(......配时候再看也行。)很多电视剧在配音时候用的就是像小说一样的文学本,而不是干干净净的台词本。
                          如果是有画面的配音,还要参考画面或者分镜本。
                          ·理解人设:切忌把人设简化成XXXX音(什么温柔公子音、沉稳少女音之类的),除非是龙套。要有完整的人物设定,必要的设定没有的话要自己补足,最好是编剧或者其他主创能给讲一讲。(商配的话,如果是客户重视的项目,会有主创来给导演或者配音演员详细讲解角色,甚至连角色的衣服为什么使用某种配色都会讲。)姜sir也说过:他希望人物设定越丰富越好,总比自己想的要好。
                          理解你的角色在剧情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是主角配角龙套还是反派,配角是帮主角的还是怼主角的,反派是小喽啰还是大boss,有没有洗白等等......
                          必要的话,可以自己写人物小传,甚至人物前传,100~300字差不多,特别是在编剧给的信息很少的情况下。
                          ·理解故事:故事发生的大背景,比如古代民国现代,校园乡村江湖等等。对于故事主线的内容和走向要有个印象,比如故事开篇是什么,高潮是什么,怎么发展到的高潮,结局是什么等等。如果编剧能把故事大纲给你就更好了。
                          最好读完之后能把整部剧分成几块儿,后面有用处(……如果经验不足不会分,就按章节或场次来吧,前提是编剧靠谱。)
                          ·理解台词:理解台词的表意乃至深意,以及情感。(深一层的潜台词可以留到分析的时候)。不要只停留于文字的识读,要理解这个人物说这句话是想传达什么信息。
                          ()内的情感提示可以帮助我们领会编剧和导演的想法,是我们在理解情感时有用的参考。注意,是参考,不要严格执行这个提示,更不要没有提示就不会配了。
                          我对情感提示这个东西持保留态度。下一层楼会具体阐释这个问题。


                          IP属地:上海28楼2017-05-30 00:01
                          收起回复
                            我对情感提示持保留态度,并不是说编剧不能写,而是说CV要谨慎看待这个东西。
                            有以下几点原因:
                            1.情感提示不可能照顾到整句话,特别是长句。一种情绪配三行,能叫有戏感吗?
                            实际上,一句话中的每个分句的感情都有小的层次变化,编剧不可能每个分句都标注上。而往往,经验不足或思考较少的CV容易盯着一个情感提示词从头配到尾。在开头看到(愤怒),直接用十成力开喊,不给后面递进留空间;在中间看到(愤怒),前面就很平静,完全忽略了情绪爆发前的酝酿。
                            2.情感提示会不明确。比如白富美被矮穷矬纠缠的情景中,像(恶心)这种提示词,大概能从中了解编剧的想法,但实际上并不清晰,到底只是讨厌嫌弃、还是鄙夷、还是真的引起了不适反应?
                            3.单看一句时,情感提示没有问题;但上下文连起来看,这个情感提示会显得很突兀,不连贯。
                            4.最重要的一点——情感提示经常是一个很糟糕的暗示!!!
                            例:你知道还有什么方法能使修炼事半功倍吗?(诱惑)双修。
                            剖析下cv看到()的内心活动,一般会开始想:要诱惑,要够撩,要用气声……但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发出啪啪啪的邀请,角色的内心活动是:我要上你,来一炮吧。
                            这之间其实是有差别的,前者是cv的动机,后者是角色应有的动机,之间的差别就造成了演员本身和角色间的游离,其实是没进入状态。
                            情感提示就糟糕在这里,它引导你去追求结果,却忽略了过程;去追求表现,缺忽略了内在。
                            所以,CV不要太看重、更不要太依赖()中的情感提示。看一眼,试着揣度一下编剧是想要什么就可以了,能满足就满足,满足不了就不管它。专业商配的剧本里情感提示是比较少见的,一般只标注哭、笑、气(表示各种气声)、叠上(和其他角色声音重叠),再就是游戏台词里会用()标注一个时机,比如阵亡、登场等等。


                            IP属地:上海29楼2017-05-30 01:56
                            收起回复
                              【分析(1)】
                              理解时浅一点没关系,可以在分析时来完善。反正都是“想”,熟练之后,理解分析能够一起完成。
                              都要分析什么东西?思维框架是什么样的?下图是我总结的,后面会逐一解释。虽然是我个人的东西,但其实每个入了门的配音演员都会考虑这些点,内容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组织和编排,以及用什么名字去命名。


                              IP属地:上海30楼2017-05-31 11: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