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棋研究所吧 关注:16,767贴子:291,074
  • 9回复贴,共1

【推演战报】NATO the next war in europe (北约欧陆下一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红场阅兵,华约指挥官——蒙奇斯基元帅镇楼


IP属地:浙江1楼2017-01-07 18:08回复


    被包围的北约柏林驻军


    IP属地:浙江2楼2017-01-07 18:09
    收起回复
      “他们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奇袭了我们,就像四十年前我们对他们所做的一样。”——联邦德国第三集团军第2机械化步兵师下士汉斯·施密特
      “T-55,一望无际的T-55,苏联人的T-55从边界另一边冲过来了!”——边防警察二等兵约翰·克劳斯
      “我们在第一天遭到了致命的打击,这导致了接下来一系列的剧变……”——北约司令官来福特·汉德
      “这80年代的形式和50年代有什么区别”——北约指挥官 马克沁·左手

      【战争背景】()
      外交上一切正常,没有任何的危机与冲突。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华约会以军事手段来解决问题——然而也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然而,在苏联权力结构的深层次之下,党的主战派悄悄攫取了权力。在西方还没察觉到一丝问题的时候,将军们在上层主战派的支持下,一场对于北约的全面进攻拉开了帷幕。
      为了不让西方的察觉到即将展开的进攻,苏联采取了严格的措施来保证相关计划绝对的机密。只有特种单位(指的是空降兵和海军步兵单位)被动员,只有苏联的军队得知了相关计划。而华约组织被保持最低参与度的同时、直到进攻的前一刻才得到消息。为了更进一步的防止西方的窥视,这场进攻被安排为一场兵营攻势——攻击出发点直接在华约军队的军营之中:这使得后勤方面的准备被降到了最低。
      这个战略严重依赖于对北约战略上的突袭,战争的第一周能够决定未来战争的发展。华约空中与地面部队只能投入一半其潜在的实力,而且准备度很低。华约的II级师单位直到第30天之前都无法投入战场,而后勤上的努力更是无法跟上华约军力的脚步。但无论如何,北约存活的希望已经渺茫。
      由于联军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场突袭的来临,导致北约前方的战术空军在第一天就被摧毁在了地面上。北约的防空网也在其完全准备好之前被严重破坏,这使得华约空军在北约空域横行无阻。而北约的地面部队则更是被堵在了他们的兵营之中,一辆辆的坦克、装甲车排列的整整齐齐被花月摧毁。北约只有一般的营级单位在边境100公里以内,而剩下的单位则必须穿越难民潮、通过被华约破坏的公路、头顶着前线航空兵的狂轰滥炸来抵达他们的预定位置。这比北约最糟糕的噩梦还要糟糕。


      IP属地:浙江3楼2017-01-07 18:15
      回复

        【北约初始运输与空军能力和援军时间表】
        铁路运力24 战术空袭点数0 战略空袭点数0 固定核弹点数4 机动核弹点数12
        海运能力1 空运能力6 直升机运输能力2

        【华约初始运输与空军能力和援军时间表】
        铁路运力16 战术空袭点数0 战略空袭点数0 固定核弹点数6 机动核弹点数8
        海运能力0 空运能力4 直升机运输能力2 化学武器点数7

        (规则上,战术和战略打击点数都是每回合给定的,根据不同剧本,华约北约数值各有高低)


        IP属地:浙江4楼2017-01-07 18:18
        回复
          在本剧本中,第一回合仅有苏军的移动阶段,用来调整苏军的战略部署。如果将战争爆发的时间设置为D日,那么第一回合将是D-2与D-1日。

          苏军第一回合的调整
          【战争的爆发与升级:T2、T3】
          苏军在富尔达山口一代布置了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1GT)与第8近卫集团军(8G)两个集团军的突击兵力。而在以北的宽广正面上,苏军第3突击集团军(3S)与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2GT)全面展开,准备发动攻势。在南德方向,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配合苏军中央集群的部队也预定要对奥地利-纽伦堡一线发动进攻。但是这一方向上,由于较长的冲击距离,注定将是一个次要的方向。而对于西柏林的三个旅守备部队,苏军则使用第20近卫集团军(20G)予以处理。预定要在第2回合,也就是第3-4天予以歼灭。但是由于西柏林法国守军的顽强抵抗,第20集团军又被多拖延了1个回合,这也是整场战争中法国军队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苏军战役第一阶段的目标是通过凌厉的攻势消灭第一线上的西德四个师,摧毁北约的第一道防线,向前推进60-120公里。而北约方面虽然有大量的情报证明华约大规模的攻势箭在弦上,但是北约高层仍然拒绝相信将有一场战争发生。直到D-1日晚上11点30分,一名偷偷越过柏林墙的东德士兵向北约投降,北约方面才确认了情报的可靠性。然而华约的攻势在仅仅半个小时后的D日0时就全面开始。二十分钟后这份能够改变战局的情报终于呈到了蒙斯的北约司令部,但是为时已晚。

          D日0时,苏军四个团的空降兵在包括哥本哈根在内的丹麦四个主要城市空降,几乎是和平地占领了这些城市。在此之后,在D+1日,丹麦政府就已经开始讨论对苏联投降事宜,并且开始积极与苏联方面交涉投降条件。

          在西柏林方面,北约的西柏林卫戍部队遭到了苏军第20近卫集团军的猛攻,英国旅和美国旅很快全军覆没,仅有法国旅龟缩在坦博尔霍夫机场一带的城区中负隅顽抗。但面对苏军第20近卫集团军和波兰第一集团军的优势兵力,很显然法国人支撑不了多久。
          而前线的战况更是惨不忍睹,苏军以微弱的代价(仅一个摩步师被翻面,损失5000人)歼灭了西德的四个机械化步兵师,可以说就是北约联军在西德方向上的全部部队。西德的动员机制立刻就已经启动,但是至少在开战4天(T3)后,第一批预备役部队才能投入战场。同时理论上丹麦军队会在开战的第6天(T4)完成动员,但是考虑到丹麦的投降已经是时间问题,所以丹麦军队的动员被排除出了北约预计的援军。更糟糕的是,由于北约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各个单位均没有得到充分动员,各国常备单位中,只有美国第三集团军的返德者部队可以在战争的前半个月内(8T之前)赶到。同时,北约方面注意到了华约进攻惊人的密度,于是毅然决然的决定冒着苏联方面发起全面战略核反击的风险在战场上率先使用战术核武器。

          谁也没有想到,第一个打开潘多拉盒子的会是理论上更加理智、更加文明的西方世界,而一直叫嚣着首先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华约阵营反而在这场核战争中落得后手。北约为了阻滞华约的攻势,将武器库中的战术核武器一扫而空。而这场空前的战略赌博的成果也是拔群的:华约主力部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数个进攻矛头被战术核武器彻底摧毁。而克里姆林宫中的鸽派更是阻止了鹰派对于北约的全面核反击。在这场“核子灾难”中,华约损失了六个坦克师、五个摩托化步兵师以及三个集团军指挥部。这使得华约在前两天取得的战损比优势荡然无存,两边的战损比瞬间被拉到了同一个水平线。

          图为一轮战术核打击后战损
          同时由于战术核武器的使用,华约接下来能够增援的海军陆战队、空降兵以及经过精心准备的前线航空兵部队全部无法按预定计划入场。而铁路、高速公路等战略运输方式也由于这一打击成为了空想——当然北约也是如此。(核弹效果:清除双方所有的空运、海运、直升机运以及返德者援军,清除所有的战略移动方式、清除所有的空军点数、道路援军延迟两回合入场、铁路援军延迟三回合入场)。总的来说,战争回到了二战的水平。

          第三回合结束局势


          IP属地:浙江5楼2017-01-07 18:24
          收起回复
            战争潮流的转向:T4
            面对战场上的惨烈局势,愤怒的苏军高级军官对阻止了战略核反击的鸽派出离愤怒。在克里姆林宫里,通过政治局会议上的一次简单的决议,在军队的支持下,鹰派领导人剥夺了鸽派的权力。但是战略核反击的时机已经过去,面对如同潮水一般涌上来的国防军、美军和英军,克里姆林宫和苏军总参谋部决定将化学武器投入战场。

            (化学武器效果:在决定使用的第一回合苏军所有决定投入化学武器的进攻格右移四列,第二回合三列,第三以及以后的回合四列)
            正在趁胜追击的北约军根本没有预料到华约在这个时候还保留着杀手锏,大量前出布置的军队反而成了给华约的猎物。猎人与猎物角色的转换就在这一瞬间。在化学武器的帮助下,华约军像砍瓜切菜一样击溃了北约军的反击力量,彻底打断了北约的脊梁骨。

            第四回合结束时的战场态势,可以看到丹麦已经投降,而北约在西德方向上的部队也已不复存在


            IP属地:浙江7楼2017-01-07 18:27
            回复
              北约走向失败:T5~T8
              在接下来的四天里面,华约狂飙突进,北约稍有集结防御或者反攻的态势就会遭到华约化学武器的攻击,北约一路溃退到莱茵河西岸,抛弃了荷兰和和比利时,勉强站住了脚。在期间北约虽有在富尔达山口一代重新打开突破口,迂回华约重兵集团的常识,但是在华约紧急动员的东德工人阶级战斗队和增援来得波兰第一、二集团军和中央集群部队的帮助下,遏制了北约方面的企图。

              同时,奥地利在经过数天的抵抗后,阿尔卑斯山以北国土全部陷落。意大利军队隔岸观火,拒绝出兵。苏军中央集群一路突击到纽伦堡与慕尼黑一带才遭遇北约有组织抵抗,进攻受阻。但此时,华约方面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通过莱茵河沿岸城市区的巨量胜利点已经确定了胜局。最终最终这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半个月以华约的胜利告终。

              第六回合时的战场态势,可以看出北约已经被压缩到法国边境上。此时华约在胜利点上已经占优,于是在莱茵河一线转入防御。原本连防御都勉勉强强的北约军,在华约转入防御后更是无力进攻了。


              IP属地:浙江8楼2017-01-07 18:30
              回复
                华约方面总结:
                在这场对局中,双方各有亮点与不足。华约方面在前期的突破中占尽了突袭的甜头,将北约打得溃不成军。但是在进攻中过度堆积兵力,导致北约的战术核武器运用效果拔群。(战术核武器直接打击单位的效果是直接清除整个堆叠的单位)这也差点使得北约翻盘。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面对北约的进攻,果断使用了化学武器,给北约造成了巨大的惊喜,这也奠定了之后的胜局。
                而北约方面在第二回合战况不利时果断使用战术核武器,给华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和实际伤害。摧毁了华约前期的空中、地面和两栖优势,使得双方在常规军力上达成了平衡,为接下来的拖延创造了机会。但是北约方面由于对胜利点机制理解的误区,导致防御重心偏向中德地区,从而使得华约在第五回合就拿下了整个莱茵河城市群,使得胜利点迅速反超。
                本次对局中,由于北约对于核武器的使用,这套兵棋的许多机制(比如空军、多种多样的增援、通过战略运输方式对于进攻方向的灵活调整等等等)都无法体现出来,使得华约空有剧本设定里的一大堆优势,但是实际上都被北约给抹杀掉了。同时,华约在化学武器上的巨大优势也给北约费尽心思集结的反击力量以巨大杀伤,同时也过于强化了华约在地面进攻上的优势。所以个人认为在接下来的对局中,对局双方应该对于核武器与化学武器等进行一定的自我规制与改动。


                IP属地:浙江9楼2017-01-07 18:31
                回复
                  北约方面总结&吐槽:
                  在战争爆发初期使用的战术核武器打击很好的摧毁了华约方面的进攻矛头,但由于其带来扩散效果,使得之后北约后期的空中优势和大量援兵经常缓慢(有点得不偿失的感觉)
                  华约方面的化武优势很大,每回合的VP惩罚和实际效果相比显得非常微不足道。本作中,单位苏联人力(5000人1step)战力为3-2.5。而北约的单位人力,以西德为例2-1。(法国人的装甲师,或为装甲旅,1-1,1step)差距也是较为明显。至少数据上是苏军并不劣势。(当然实际参战部队数量上双方差距感觉不是很大)
                  本作对于空军的表现实在是较为抽闲,算是一块硕大的瑕疵,单纯以回合数变化来调整东西方的空中打击能力较为毛线,且以己方后勤范围的方式来确定己方空域的方式实在是太过粗糙
                  这个棋对于三战的理解方式还是比较低,感觉更多停留在二战的水平,也就是吧内诸多朋友所说的,冷战皮二战心。以苏军操作的角度来说,在这个棋里面还是以集中优势装甲兵力来形成空间技术兵器优势来达成突破。实际上苏军冷战已经更多强调以集中火力优势来进行打击或突破
                  很多的技术层面细节还是没办法在作品中得到较好的表现。比如苏军的战役突击集群和美帝的接续打击。


                  IP属地:浙江11楼2017-01-07 18:45
                  回复
                    【最后想说的】
                    很感谢邝埜翻译的中规,让我们开起来的难度降低了不少。我们这次推演还顺带翻译了一下表格,稍后我整理下也一并放出来。
                    虽然规则上多少有些值得吐槽的地方,不过整体上感觉还是一个很棒的棋(毕竟苏军那么猛不是)
                    使用核武的问题也算是一个开玩笑一般的无心之举(你说我一个苏粉怎么就指挥了北约呢?)

                    (补一张封面)
                    天神开箱:http://tieba.baidu.com/p/3418071871
                    总的来说感觉还是炒鸡棒,简单易开,节奏适中,大概我们T1-T8用了4.5小时
                    推推推~
                    祝大家2017年推棋顺利~


                    IP属地:浙江12楼2017-01-07 18: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