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吧 关注:39,406贴子:1,090,221

穷兵黩武的苏联国民经济有多困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6-10-15 12:32回复
    我看看还有个是白人极右思想的所谓自由派的傻X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10-15 14:37
    回复
      苏联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福利,不比美国差,尤其是卢布改革后直接和美元挂钩,苏联除了军队开销,第二大的就是国民福利!1卢布可以换1.16美元!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10-16 10:37
      收起回复
        毕竟是德棍+军盲次位面,虽说有一层五毛的皮,但262改不了他德棍的本质。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0-16 11:07
        收起回复
          262声誉还有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10-16 13:14
          收起回复
            @防御加快2 @L1256723082。
            http://tieba.baidu.com/p/4149405149


            IP属地:福建来自iPad18楼2016-10-16 18:11
            回复
              苏修叛徒集团头目是怎样进行这一过程的?这很容易得到。
              http://tieba.baidu.com/p/2182954320


              IP属地:福建来自iPad20楼2016-10-16 18:18
              回复
                一言以蔽之,资本主义社会的“短缺”是相对于人民购买力而言的。


                IP属地:福建来自iPad24楼2016-10-16 18:30
                回复
                  粮食短缺恰恰和勃勋章的利润挂帅有关系。
                  苏修的“短缺“有一部分也是利润挂帅所导致的。72年的农业危机也与此有关。本来如果突击收割能够顺利进行,问题不会搞得那么严重,但大量收割机、卡车和干燥机却由于缺乏零部件而无法使用,原因是生产零部件不如生产机器那样有利可图。


                  IP属地:福建来自iPad25楼2016-10-16 18:32
                  回复
                    其他产品也大多如此。
                    苏修的"短缺"实际上也与利润挂帅有关,——盈利多的商品就多生产,某些人民实际需要但不那么有利可图的商品就少生产。商业部门为了盈利也倾向于“推销最容易脱手的商品”,譬如酗酒现象的泛滥就离不开苏修商店的推波助澜。
                    反之,如果某些日用品赢利能力不够,“短缺“也不足为奇(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苏联的商业部门是“必须完成某些商品的具体销售量。换句话说,它们按照指示出售多少肉类、黄油、蛋类等等”的)。


                    IP属地:福建27楼2016-10-16 18:48
                    回复
                      集体化时期,也就是1930年代的十年间,谷物总产量(不包括土豆)从7000多万吨上升到9000多万吨。经过战争的打击,产量下降一半,1945年仅为4700余万吨。经过8年恢复,到1953年恢复到8200多万吨,这就是所谓不如“沙俄巅峰时期”(1913年8600万吨,这还是往高里估计呢!)的水平——这些人眼里,完全没有任何“战争”的概念。如果能够用这种愚蠢的比较方法,那么是不是也能拿“大空位”时期(也就是伪季米特里的时代)沙俄那点可怜的粮食产量来说事呢?
                      之后,50年代,虽然勃列日涅夫指责赫鲁晓夫瞎胡闹,但农业倒是惯性地增长着。当然,主要是斯大林去世到赫鲁晓夫瞎胡闹之前的那几年,谷物产量突破了1亿大关(1956年12000万吨达成)。
                      此外,算上土豆的话,1953年比1913年的粮食总产量整整高出4000万吨。


                      IP属地:福建29楼2016-10-16 18:52
                      回复
                        根据《苏联农业统计资料汇编》,以下情况值得注意:
                        1、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前期,私人副业在农业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1961—1965年,百分之三十三(种植业22%,养殖业44%)
                        1966—1970年,百分之三十一(种植业22%,养殖业38%)
                        1971—1975年,百分之二十八(种植业21%,养殖业34%)
                        1976年,百分之二十五(种植业18%,养殖业32%)
                        但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到1992年终于恢复到了百分之三十三的水平。
                        2、1953年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于1940年,为117(1940年=100)。
                        但是,1950年的农村人口比1940年减少了2000多万(总人口减少了1500余万)。
                        3、斯大林去世前的1952年(他1953年初就死了,总不能为秋收负责),谷物总产量为9220万吨,已接近了战前的1940年。而1913年沙俄在1940年疆界内的谷物总产量是8600万吨。
                        但是斯大林时代土豆较多,1952年6920万吨而沙俄1913年只有3190万吨。
                        4、赫鲁晓夫时代苏联农业比较稳定。1955年谷物突破10000万吨,到1962年之前都还比较稳定,大致上是稳步提高到14000万吨的水平,1963年暴跌3000多万吨。
                        5、勃列日涅夫时代起起伏伏,总体上看1960年代后半到1970年代初头发展还比较顺利。16000—17000万吨左右的谷物总产量维持(包括减产1300万吨之后,也维持在这个区间——可以认为是前一年产量较多)。
                        6、1973年达到22000万吨的巅峰之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农业开始出现危机。整体水平徘徊不前不说,年际差距也开始扩大。并且,一个震荡周期(10年左右)中,最丰年与最欠年之间差距可达5000万吨以上(即丰年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极端情况下甚至达到三分之一),可以说是前代未闻。现将谷物总产量抄录如下(单位—万吨):
                        1973年,22250
                        1974年,18570
                        1975年,14010
                        1976年,22380
                        1977年,19570
                        1978年,23270
                        1979年,17900
                        【1980年,18920】
                        到1982年,苏联谷物总产量仍仅为18677万吨。
                        这种波动维持到苏联解体。
                        与斯大林时代不同的是,同期土豆的总产量也呈停滞不前之势,维持在8000—9000万吨的水平,无补于谷物的欠收。
                        【按】这里不得不说《复辟纪事》运气不好,它所记录的“农业危机”比起1975年的大危机来说真都是毛毛雨了……“卖金买粮”也是那以后达到巅峰的。


                        IP属地:福建30楼2016-10-16 18: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