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吧 关注:3,299贴子:15,781
  • 5回复贴,共1

【明清资料】清儒得失论——刘师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如题。
《清儒得失论》,刘师培作,刊於『民报』第十四号。是时,刘氏於明、清学者之异同,辨析甚明,其所斥者,尤在以学媚世、干谒权贵。不意其不久乃蹈此失,可不悲哉!钱玄同、南桂馨等编《刘申叔先生遗书》,收录於『左盦外集』卷九,然“虏”字本有而改作“囗”,文字又多讹误而未校。今乃据『民报』本校之,并施标点,以便利用。苟有错误,即请方家指教。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1楼2016-06-01 06:37回复
    常州自孙、洪以降,士工绮丽之文,尤精词曲。又虑择术不高,乃杂治西汉今文学,杂采谶纬,以助新奇。始庄存与治《公羊》,行义犹饬;张惠言治《虞氏易》,亦麤足自守。庄氏之甥,有刘逢禄、宋翔凤,均治今文,自谓理炎汉之堕业,复博士之绪论。然宋氏以下,其说淩杂无绪,学失统纪,遂成支离。惟俪词韵语,则刻意求新,合文章、《经》训为一途,以虚声相煽,故刘工慕势,宋亦奢淫。旁逮沈钦韩之流,均以菲食恶衣为耻。常州二董,亦屈志於虏臣,趋炎之技,沈湎之情,士节之衰,於斯而极。
    若江北学者,自汪中外,多得江、戴之传。焦循、黄承吉,或发古经奥义,或穷文字之源。黄兼工诗,以格律、声情相尙。甘泉江藩,则确宗惠氏。此数子者,焦、黄均居鄕寡行,江稍疏放,然慕世之心未衰。惟凌曙、刘台拱修身励行,上拟汉儒。别有包世荣、包愼言、姚配中、兪正燮迹托皖南,汪曰桢、[8]臧寿恭、徐养原、姚谌奋迹苕溪,薛传均、柳兴宗、汪士铎潜踪江表,朱骏声、陈奂、毛岳生、张履绍业东吴,左右采获,不名一师,志行简澹,闭门雒诵;或学成出游,践更府主,默守蛰晦,如家居时。不惑流俗,乃见斯人。若夫丁晏劬身于桑梓,汪、喜孙。刘宝楠。施惠於下邑,可谓矫立名节,卓尔不羣者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7楼2016-06-01 06:45
    回复
      要之,纯汉学者,率多高隐;金石、校勘之流,虽已趋奔竞,然立身行己,犹不至荡检逾闲。及工於词章者,则外饰倨傲之行,中怀鄙佞之实,酒食会同,惟利是逐。况经世之学,假高名以营利;义理之学,借道德以沽名。卑者视为利禄之途,高者用为利权之饵,外逞匡时化俗之谈,然实不副名。反躬自思,亦必哑然失笑。惟包世臣稍近有用。是则托“兼爱”名,而博“为我”之实益,故考其所学,亦彪外而不弸中。荀卿有言:“小人之学,以为禽犊。”墨子有言:“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新序》引。近人顾炎武亦曰:“今之疑众者,行伪而脆。”其词章、经世、理学之流乎?若夫阮元、王引之,以纯汉学而居高位,然皆由按职升迁,渐臻高位,於学固无与也。盖处清廷之下,其学愈实,其遇愈乖。此明之人多行,所由异於清之人多病也。比较以观,则士节之盛衰,学风之进退,均可深思而得其故矣。
      [1]“目”,《民报》本、南氏本并同。据文意,疑当作“日”。
      [2]“沈昀”,《民报》本、南氏本误作“沈畇”。据《清史稿·儒林传》改。
      [3]“虏”,南氏本作“囗”,从《民报》本补。下“虏”字并同。
      [4]“虏酋”,南氏本作“囗囗”,从《民报》本补。
      [5]“虏廷”,南氏本作“囗囗”,从《民报》本补。
      [6]“凌”,南氏本误作“陵”,从《民报》本改。
      [7]“中”,《民报》本、南氏本并夺,据文意补。
      [8]“汪曰桢”,《民报》本、南氏本误作“汪日桢”。
      [9]“燿”,《民报》本、南氏本作“耀”。
      [10]“比傅”,《民报》本、南氏本误作“比传”,据文意改。
      [11]“祁韵士”,《民报》本、南氏本误作“祁颖士”。下同此。
      [12]“目标”,《民报》本、南氏本并同,疑当作“自标”。
      [13]“丹徒”,《民报》本、南氏本误作“丹徙”。
      [14]“谭献”,《民报》本、南氏本误作“谈献”。
      [15]“臧庸、洪颐煊”,《民报》本、南氏本误作“臧康、洪颐煜”。
      [16]“臧”,南氏本误作“藏”。此指臧庸言。
      [17]“朱次琦”,《民报》本、南氏本并误作“朱世琦”,据前文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11楼2016-06-01 06:49
      回复
        您好,能发一下您的校勘全文吗?贴吧里看不到全文了,超级感谢!1002262474@qq.com


        IP属地:山东12楼2021-08-05 14: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