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家谱吧 关注:2,012贴子:12,544

邵 雍 图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邵雍(1011-1077)  北宋哲学家。字尧夫。原籍范阳(涿州治所,在今河北涿州)。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自号安乐先生,后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世称百源先生。在洛阳时,与司马光、吕公著、富弼等从游甚密,并与程颢、程颐相往来。他在哲学上坚持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即“道”、“心”。他据《周易》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道教思想,绘制“先天图”,说“天地万物尽在其中”。其历史观则主张盛极而衰的退休论。其学说被后人发展为“算命”。其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1楼2008-07-29 10:21回复
    邵雍:洛阳安乐窝因他而存


    2楼2008-07-29 10:22
    回复
      邵雍(公元1011年~公元1077年),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号康节,与张载、周敦颐、程颢、程颐同称北宋五子,为理学象数学派的创立者。他企图用一个完整的图式来说明宇宙演化和社会、人生的全部运动程式。邵雍是第一个把象数学理论和方法同理学思想相结合的理学大家,在理学史上的地位很高,影响很大,博学多才却不愿为官。
       

       《洛阳县志》里曾有邵雍写的一首自画像诗:松桂操行,莺花文才。江山气度,风月情怀。借尔风貌,假尔形骸。弄丸余暇,闲往闲来。


      3楼2008-07-29 10:23
      回复
        邵雍故居的两扇大门上的红漆已经剥落,院子中间是一条窄长的青砖小道,两边种满了苍翠的竹子。这条青砖小道直通邵氏祠堂,祠堂正中央供奉着邵雍像,祠堂四周挂满了匾额、题字和诗词


        4楼2008-07-29 10:23
        回复
          邵雍祠堂的清康熙赐匾


          5楼2008-07-29 10:24
          回复
            学达性天”这是清乾隆题的《安乐窝》诗一首
             
             
             
             
             邵雍从小发愤刻苦读书,决心在学业上有所作为,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学习,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他刻苦钻研书本知识的同时,意识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潜学苦读而不洞察社会知识是有限的,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游齐、鲁、郑,广泛吸取知识,增长学识。在外出游学中,发现洛阳人才荟萃、风景秀丽,是千年帝都,又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有利于钻研学问,就移居洛阳定居。邵雍在洛居住40年,潜心治学,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皇极经世》、《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等10万余言。邵雍初到洛阳时,过着十分清寒的生活。当时朝廷中一些地位和名望都很高的旧党大臣如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人都已退居洛阳,这些人知道邵雍是一位贤者,对他十分尊敬,并与之结交。司马光等人出资为他购买宅第30余间,邵雍题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居士”,且吟诗道:“夏居长生洞,冬居安乐窝,莺花供放适,风月助吟哦,窃料人间乐,无如吾最多。”现在的安乐镇安乐窝村便由此而得名。


            6楼2008-07-29 10:24
            回复
              11


              7楼2008-07-29 10:30
              回复
                11


                8楼2008-07-29 10:35
                回复
                  ddd


                  9楼2008-07-29 10:36
                  回复
                    ddd


                    10楼2008-07-29 10:36
                    回复
                      11


                      11楼2008-07-29 10:37
                      回复
                        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我们去凭吊邵雍墓。沿洛栾公路南行,过伊川县城在平等乡西村西北约两公里的山坡上,有一座面积约20亩大的墓园,那就是邵雍墓。
                          我们下了乡村公路向南拐,顺着一条弯曲的小路前行,一会儿就到了邵雍墓的南端。邵雍墓坐北朝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石坊,系清乾隆年间重修的,横额上题有“安乐佳城”4个遒劲的大字。往北走,有一道山门,以青砖筑墙,门墙两边镶嵌石刻对联一副,上联是“删后无诗啸月潮风留击壤”,下联是“画前有易蹑根探窟见先天”,横额写“邵夫子墓”4个楷书大字,上下联的四周都刻有美丽的花纹,线条飘逸流畅。再往前走,我们看到三间享殿,进入殿内,在殿的东边,有明、清及民国年间的重修碑记三通。穿过享殿,就是邵雍的墓冢,墓冢的四周用八角青砖镶砌,在墓冢前的碣石上刻着“新安伯”3个大字,墓碑上刻着“宋先儒康节邵夫子墓”,右侧石碑上刻“康节先生邵夫子祠墓碑记”,立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六月。
                          仰望墓冢,我们思绪万千;面对墓碑,我们肃然起敬。邵雍,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他原先是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幼时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在共城苏门山百源读书,因博学善辩,故人称百源先生。官府见他是个人才,便屡授他官职,而他却不赴任。他拜共城县令李之才为师,受益匪浅。他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融合道教思想,终于成就了他的相术之学。邵雍在30岁时,在洛阳讲学,被洛阳秀丽的风光所吸引,次年便把家迁到洛阳定居。随后又把病逝的父母埋葬在洛阳的伊水之滨,这样他就成了“洛阳人”。
                          邵雍在洛阳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相传,邵雍初到洛阳时,因是一个穷儒生,手里没钱,没有地方住,只好在洛河南岸自己搭了个草棚,由于草棚四面透风,每逢下雨,满屋都是水,附近的人都讥笑他,然而他却自得其乐,满不在乎,并自誉其住的地方为“安乐窝”,又自号安乐先生。
                          据说,邵雍一生好学,夜读昼写,非常刻苦,数年如一日,终有所成。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等哲学著作及《伊川击壤集》等诗集10万余言,留传后世。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位大理学家,邵雍谦虚谨慎,德劭才高,人们都非常敬仰他。他和别人谈话,总是先谈别人的优点;凡是有人向他请教学问,他总是耐心讲解,诚恳相待,因而人们都传颂着他的才德,学习他的言行,以至于“一时洛阳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出墓园,我们北行,站在一处高岭上,向南眺望,整个墓园西倚紫金山、东临伊河水,宁静葱郁,当年邵雍把此处选为墓地,显示出他安乐悠然的处世哲学。如今,故人已去,而留下的却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在此游览,仿佛重温一段丰富而多彩的历史,让人不禁萌生思古之幽情,从而更加珍视这深厚的文化遗存。


                        12楼2008-07-30 19:48
                        回复
                          我们家谱上也有他的画


                          13楼2008-08-06 22:37
                          回复
                            • 123.6.171.*
                            我是他的后代


                            14楼2008-11-12 01:48
                            回复
                              • 122.245.176.*
                              我也是的


                              15楼2009-04-14 20: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