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吧 关注:125贴子:719
  • 2回复贴,共1

为什么我们要禅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什么我们要禅修
生命的真相是什么?此生之前我在哪里?此生之后我将归向何方?这是所有生命都渴望得到确切答案的。
秉持有神论的宗教把答案交给了神,认为不管生命的真相是什么,不必追问生命从哪里来,强调只要相信神,在结束这一期生命之后,都可以跟神同在,并得永生。而生命的真相是什么?从哪里来?宗教仍然没有给出令人无条件信服的答案。因此,生命追问生命自身的困惑犹在。
坚持无神论的哲学把答案归于设问和回答,想象和臆想,每一个设问都有无穷尽的回答,每一个自认为终极的回答引发更多的设问,从而关于生命的真相本身已经不是哲学问题,而关于诘问,关于回答,反成了哲学的无上命题。唯心的猜想此世界的生命不过是他世界生命在此世界的投影,而问题是生命的纠结却在此世界发生着;唯物的干脆武断地把生命打入偶然,认为生命不过是单次偶发事件的无序出现,生命既无来处,亦无去处,一切的努力都归于眼前。哲学的唯心还是唯物,都用了追问代替答案,但是在所有哲学层面的生命追问面前,生命的困惑犹在,一样无解。在哲学面前,生命本身的问题被哲学稀释了,换句话说,哲学本身无法回答生命自身的问题。
恪守实践出真知的科学把生命做了认真的解析,看见了生命由身体和精神构建而成,催生了医疗保健养生,延缓了生命机体的衰老,提升了当期生命个体的存在品质,除此之外,生命来自何处?生命归于何处?科学依然在探索中而没有给出任何答案。
瑜伽和冥想,透过身体呼吸心意识的训练,建立相应和链接。与梵相应,则跳不出有神论的宗教窠臼;跟本我相应,而本我本就无存,则相应亦灭,此所以释迦牟尼毅然决然放弃阿罗罗边罗摩仙人的挽留,尽管仙人已经修得当时印度最高禅定境界非想非非想定。
禅修,不是冥想,尽管包含了冥想在内。冥想借助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交互作用,创造一种心底的平静,但是心底的平静并不能看见实相。实相是:眼耳鼻舌身意不过是生命现象透过六根发生的诸般作用,离开六根的作用,生命何来?生命何去?疑问仍然屹立不移。
禅修,拒绝麻醉和转移。
禅修,经由身体语言精神的实践,禅者清晰的知道并看见:生命的由来“自苦以集”,生命的消失可以“慕灭修道”。生从何来可解!死向何去可解!
禅修,经由内在的省察与觉观,明白的见到:一念分别识心初起,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追逐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攀缘缘起,缘起攀缘,进而世界身心,身心世界,时间空间,空间时间,互成十八界森罗万象,原本无主无我,忘安有主有我,遂有生命现象的生老病死诸般烦恼。禅者因为见到,所以不再迷惑,因为不复迷惑,所以自虚妄的“我”中解脱出来,也即是解脱在当下,解脱在此时,解脱在此地,解脱在鲜活的生命个体的当下完成。
问:禅修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答:禅修的终极目的是觉悟生命自身运转的实相,从而从生命自身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问:宗教都强调死后解脱,禅修的解脱不是死后解脱么?
答:宗教立教的基础是无条件的信任与交付,并不追究终极答案,即便有个终极答案,也是归于教主或者神,因此无需经过科学的证真与证伪,所谓信者得救信者得解脱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对于宗教的立教者传播者而言,安立一个死后真实存在的世界是必备的;而在信仰者层面,有个死后的世界存在并且比眼前的世界还更好,是令信仰者现世安心活好的一大动力。
禅修者不是死后解脱!禅修者当下看见,禅修者当下了知,禅修者当下明白,禅修者当下洞鉴。禅修者因为明白了知看见洞鉴一切万法的缘起,知道生命自身运转的实相,主宰自身生命的安置,因此禅修者做自己的主,成自己的源,为自己的神。
问:禅修一定要在特定的场所进行么?各处林立的寺院难道不可以进行禅修么?
答:禅修是用禅修者自己的身口意在做实验,因此必要符合科学的实证精神。而科学的实证,在某些特定阶段,需要严格的实验场所和条件,否则就是很大的浪费和不妥。比如生命由身体与精神构成,作用的媒介是身体语言和思维,身体的眼耳鼻舌身意需要各自适宜的条件,坐在地下煤窑里,鼻吸加倍的PM2.5,又或者坐在人群鼎沸的景区寺院里,又或者坐在香火缭绕的佛像重叠的殿堂里,恐怕都无法真正做好禅修的实践。
人类生命的饮食分为固体饮食,液体饮食,气体饮食。普通劳力者尽管气体饮食同样须臾不可离但是更多注重纳入固体和液体饮食,而禅修者对气体饮食的要求更严格一些,因此对禅修者而言,有一处安静静谧的禅修所在,不大被声尘所扰(耳根清净),不大被烟火所扰(鼻根舌根清净),不大被各种突兀建筑所扰(眼根清净)来进行这场自我身心的禅修实践是不可或缺的。
各种林立的寺院确实很多,但是经过上千年的变化发展,加上商业化的侵袭,目今的寺院大多沦为有神论(神佛不分)的祭祀场所,在乎建筑的庞大,在乎信众的蓬勃,在乎香火的鼎盛,在乎的祭祀仪式完整驳杂了。因此尽管寺院林立,真正能提供禅修的寺院反而寥寥无几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1-07 11:33回复
    山东东海度假区有免费的禅修场所,适合有经验的人闭关修习。
    联系电话17813261090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5-18 17:33
    回复
      一、第一种是意门转向心(manodvaravajjana);你能辨识到包括此心在内的十二个名法(此心及与此心相应的十一个心所)。
      二、第二种是遍作心(parikamma);你能辨识到包括此心在内的三十四个名法(此心及与此心相应的三十三个心所;以下同理类推)。
      三、第三种是近行心(upacara);你能辨识到包括此心在内的三十四个名法。
      四、第四种是随顺心(anuloma);你能辨识到包括此心在内的三十四个名法。
      五、第五种是种姓心(gotrabhu);你能辨识到包括此心在内的三十四个名法。
      六、第六种的相续不断一连串的禅那速行心(jhana-javana-citta);你能辨识到包括此心在内的三十四个名法。
      辨识初禅心路过程里每一种心识剎那中生起的所有名法之后,你应辨识所有名法的共同特相,即:倾向对象并黏着于对象。然后将初禅中所有三十四种名法辨识为名(nama)。
      之后,你应以同样的方法分析所有六门心路过程里的名法。至此,你已经分析了内在的名色法。但这是不够的。你必须也以直接的观照力分析外在的名色法。而且必须把所观照的范围逐渐地扩大至整个宇宙。当你能够如此辨识内外的名色法时,你就能够暂时断除身见,因为在当时你不会看到男人、女人、儿子、女儿、狗、猫等等,而只是看到名色法。
      如何辨识缘起
      现在你已经证得了第一种观智,即名色分别智。在证得此智之后,你可以进而修习缘起,即分析名色法之因。由于令你获得此生的因是在前一世临死时成熟的业,所以你必须能够照见自己过去世的名色法。
      禅修者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培育辨识缘起法的能力。详细解说这么多种方法将耗费相当的时间,因此,我只解说最常用来教导禅修者辨识缘起的两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都需要辨识过去、现在、未来的五蕴(khandha)。辨识过去、现在、未来的五蕴之后,你必须辨识在这三世当中因与果的关系。一旦能辨识过去、现在、未来的五蕴,以及透视五蕴之中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之后,你就能继续学习佛经与注释中教导的其它种辨识缘起的方法。
      你应该渐次地往过去观察自己的名色法: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直至在入胎时,然后再观到前一世临死时。在看到前一世临死时成熟的行与业之后,你能够很轻易地看到围绕着那行与业的无明、爱与取。在看到这五个导致你今世投生为人的五个过去因之后,你必须分析它们与今世的果报名法与业生色的因果关系。
      实例
      为了能有更清楚的了解,我将举真实的例子来说明禅修者能辨识到哪些现象。当某位女禅修者专注并追查前世临死时的名色法时,她见到一个女人以水果供养比丘的业。然后,从辨识四界开始,她再追查供养水果给比丘时的名色法。她发现那个女人是一个非常贫穷而且未受教育的乡下人,因为想到自己困苦的处境,所以供养比丘并发愿来世生为城市里受教育的女人。
      在这个例子中,无明(avijja)是错知「城市里受教育的女人」为实体;爱(tanha)是渴望生为城市里受教育的女人;取(upadana)是执着城市里受教育女人的生活;行(savkhara)是供养水果给比丘的善良意志(kusala-cetana善思);业有乃是那个行的业力。
      在今世,那个女人投生为缅甸大都市里受教育的女人。她能以正见直接透视:前世供养水果的业力如何造成今世的果报(异熟)五蕴。
      能够如此辨识因果的能力称为缘摄受智(paccaya-pariggaha-bana辨识因果的智慧)。
      当你能如此辨识前一世,并观察到前世的无明、爱、取、行与业有这五因,以及今世的结生识、名色、六处、触与受这五果之后,必须以同样的方式逐渐地向过去辨识到以前第二世、第三世、第四世……。如此,尽你所能地辨识过去多世。
      如何辨识未来
      借着辨识过去世因果而培育起观智的力量之后,你也能以同样的方法辨识未来世的因果。你将看到还会变化的未来,乃是过去与现在因的果报,现在的因也包括你正在进行的禅修。要辨识未来,首先应辨识现在的名色法。然后向未来观察,直到今世临死的时刻。那时,你将见到业、业相或趣相由于今世或过去世所造某种业的力量而生起。然后,你将能辨识到来世投生时的名色法。
      辨识未来世时,如果是投生于梵天界,则只有三门:眼门、耳门与意门。如果是投生于欲界天或人道,则有六门。
      继续如此追查,一直辨识到最后无明灭尽无余的时候,这发生于证悟阿罗汉道(arahatta-magga)之时。你必须继续追查到五蕴灭尽无余的时候,这发生于阿罗汉的生命结束时,即般涅盘之时。因此,无论未来还有多少世,你都必须辨识下去,一直到证悟阿罗汉果以及般涅盘之时。那时,你就能辨识到因为无明灭所以色法灭等等。于是你能辨识到现象(dhamma法)的息灭。
      这种辨识过去、现在、未来的五蕴,以及它们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我称它为第五法。这是舍利弗尊者所教导而记载于《无碍解道Patisambhidamagga》的方法。修成第五法之后,你可以学习所谓的第一法来辨识缘起,这是佛陀所教导的方法。佛陀在许多经中教导此法,如:《因缘品相应Nidana Vagga Samyutta》以及《长部‧大因缘经 Mahanidana Sutta, Digha Nikaya》。
      缘起(paticcasamuppada)的第一法乃是以顺行的次第经历三世。开始于过去世的因:无明、行,它们造成现在世的果:识、名色、六处、触、受。然后现在世的因:爱、取、业有,造成未来世的果:生与老死等所有痛苦。
      在证得称为「缘摄受智」的第二种观智之后,你就能够暂时断除断见、常见、无因见、无作见等邪见。在知见从过去至未来的名色流之后,你已暂时断除了断见。在知见一切名色法一旦生起立即坏灭之后,你已暂时断除了常见。在知见一切名色法都各有导致它们生起的诸因之后,你已暂时断除了无因见。在知见诸因能够导致它们的果报生起之后,你已暂时断除了无作见。如此,这种智慧不但能够去除我们对过去、现在与未来世的疑惑,也能够断除各种不同的邪见。
      观禅
      在分析了究竟名色法与缘起之后,你可以进而修习观禅,观照它们为无常、苦、无我。但在还未分析究竟名色法与缘起之前,你是不能够修习观禅的。为什么呢?因为究竟名色法与缘起支是观禅的目标。若你在还不能够辨识它们之前就修观禅,那就不是真正的观禅。如果你真的关心他人与自己的幸福,你就应该认真地考虑这一点。
      第三种观智是思惟智(sammasana-bana),这是以分组的方式觉照行法的智能。要培育这种观智,需要将行法分组──分成两组:名与色。或五组:五蕴。或十二组:十二处。或十八组:十八界。或另一种十二组:十二缘起支。然后需要觉照每一组的无常(anicca)、苦(dukkha)、无我(anatta)三相。这是真正的观禅的开始阶段。
      你必须观照内、外、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名色法为无常、苦、无我,以便确定没有任何行法或名色法是常、乐及我的。不然的话你怎么能够肯定在外并没有一个恒常的上帝,以及在内并没有一个恒常的灵魂?
      如果你进修下一个称为「生灭智」的阶段,你就能够观照名色法直至它们的「剎那现在」或「剎那当下」。当时你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它们极其迅速的生灭。你也能够以「后生心路过程」观照「前生心路过程」为无常、苦、无我。
      从「坏灭智」开始,你不再作意行法或名色法的生起,而只作意它们的坏灭。如此修习之下,当你的观智成熟时,你就会只看到行法的坏灭。你应该观照内、外、过去、现在与未来行法的坏灭为无常、苦、无我。如此观照之下,你就会看到没有任何东西可执取的诸行法之过患,而你也就会因此对它们感到厌离。在对有为的行法感到厌离之后,你的心自然会寻求唯一的无为法,即涅盘。如果你在过去生中累积了足够的波罗蜜,而在今生又足够精进地修习观禅,当你的观智成熟时,你就能够证得取涅盘为目标的道智与果智。
      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很愿意和你们详细地讨论如何修习观禅。但我们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无论如何,我建议你们亲自去修习,以观智直接地体验它。这是真正趣向不死涅盘之道。这是佛教能够带给人类最殊胜的利益。
      今晚我就讲到这里为止。愿一切众生早日证悟涅盘。


      IP属地:广东5楼2022-09-07 19: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