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闲置交流吧 关注:33,383贴子:24,651
  • 0回复贴,共1

谈谈海黄的价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url]http://海南黄花梨[/url]亦称“降压木”,[url]http://《本草纲目》[/url]中又叫做“降香”,其木屑泡水可降血压、血脂,作枕头可舒筋活血。[url]http://黄花梨树[/url]极易成活,但极难成材,一颗碗口粗的树可用材仅擀面杖粗细,真正成才需要成百上千年的生长期。其木质坚硬,是制作古典[url]http://硬木家具[/url]的上乘材料。
据记载,早在明末清初,[url]http://海南黄花梨[/url]木就已濒临灭绝,此后的数百年里,我国70%的[url]http://黄花梨木[/url]家具流往国外,国内仅存的少量黄花梨木被用于建造房屋、制成锅盖、算珠甚至锄把,散落民间,面临损毁。
前些天与几个圈内的朋友聊起了“海黄”的价值。义愤填膺怒斥如今海黄价格居高不下的同时,懊悔着自己曾经沧海却为什么没后眼云云。有位年长的玩家朋友回想当年与海南的种种纠葛如今仍历历在目,看到当地人都可以拿海黄料做房梁、做锄把、甚至做锅盖,怎么当初就没拿这花梨木当过好东西呢?
因为我不是那个年代的人,所以谈论过后只能对此做一些猜测式的遐想:既然海黄在当时可以扮演“日用品的角色”,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当然地认为海黄在当时的价格就是与这些日用品等值??仔细想一下,其实这本身是一个维度上的理解错误,这个维度指的是家庭与市场这两个维度,显然我们把这两个维度中呈现出的海黄价值做了等值。
举个例子容易理解:假设几十年前一家海南老乡家要盖房子、娶媳妇,需要木料,他有两个途径得到,第一就是家庭内部,他可以把他家后院的几颗海黄树砍了;第二个途径是市场,他可以花钱去市场买木料,这样做的代价是他不仅花掉了大笔金钱购买木料及运输费,还有可能因为资金问题致使盖房计划遭到搁置。由此,我推断:由于当时的信息闭塞和人们思维的不开化,多半人会选择砍掉自家的海黄树。所以,在当地出现房梁、锄把、锅盖料就并不奇怪了。但绝不能因此判定:海黄料就与日用品等值,因为这只是家庭维度为我们呈现的海黄价值,所以在家庭维度:价值等于成本,因为自己种的自己用了,没有作为商品换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再说一下市场维度所呈现的海黄价值:大家都知道,“一手货源”代表着低成本,隐晦的意思就是高性价比。这也是几十年前年前海南老乡看不到海黄本身市场价值的原因,他们的花梨树在当时商人眼里就是“一手货源”,核心原因就是因为信息闭塞。海南老乡面对的市场就是那个来村里收木料的木材商,而木材商面对的市场是全国,甚至全世界,从此有了二手货源、三手。。。剩余价值的叠加、再叠加。。。所以我说,如果非说海黄在当时的价值低,那是相对于现在的通胀来说的,相对当时的消费水平,这样料在市场呈现的价值仍旧是高高在上的,不是一般老板姓消费得起的。
假如,有人向你保证:10年后,海黄的价值会是今天的10倍,你现在会不会撒丫子疯狂地去购买?如果你不会,那么20倍呢?30倍呢?殊不知,海黄在过去的10年里,价格已经涨了百倍有余。。。
海黄作为一种稀缺木料,自明末以后,就扮演着赤手可热的角色。稀缺的东西,只要有市场,它的价值就会超乎人们的想象!人性所致。
[url]http://海南黄花梨[/url]亦称“降压木”,[url]http://《本草纲目》[/url]中又叫做“降香”,其木屑泡水可降血压、血脂,作枕头可舒筋活血。[url]http://黄花梨树[/url]极易成活,但极难成材,一颗碗口粗的树可用材仅擀面杖粗细,真正成才需要成百上千年的生长期。其木质坚硬,是制作古典[url]http://硬木家具[/url]的上乘材料。
据记载,早在明末清初,[url]http://海南黄花梨[/url]木就已濒临灭绝,此后的数百年里,我国70%的[url]http://黄花梨木[/url]家具流往国外,国内仅存的少量黄花梨木被用于建造房屋、制成锅盖、算珠甚至锄把,散落民间,面临损毁。
前些天与几个圈内的朋友聊起了“海黄”的价值。义愤填膺怒斥如今海黄价格居高不下的同时,懊悔着自己曾经沧海却为什么没后眼云云。有位年长的玩家朋友回想当年与海南的种种纠葛如今仍历历在目,看到当地人都可以拿海黄料做房梁、做锄把、甚至做锅盖,怎么当初就没拿这花梨木当过好东西呢?
因为我不是那个年代的人,所以谈论过后只能对此做一些猜测式的遐想:既然海黄在当时可以扮演“日用品的角色”,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当然地认为海黄在当时的价格就是与这些日用品等值??仔细想一下,其实这本身是一个维度上的理解错误,这个维度指的是家庭与市场这两个维度,显然我们把这两个维度中呈现出的海黄价值做了等值。
举个例子容易理解:假设几十年前一家海南老乡家要盖房子、娶媳妇,需要木料,他有两个途径得到,第一就是家庭内部,他可以把他家后院的几颗海黄树砍了;第二个途径是市场,他可以花钱去市场买木料,这样做的代价是他不仅花掉了大笔金钱购买木料及运输费,还有可能因为资金问题致使盖房计划遭到搁置。由此,我推断:由于当时的信息闭塞和人们思维的不开化,多半人会选择砍掉自家的海黄树。所以,在当地出现房梁、锄把、锅盖料就并不奇怪了。但绝不能因此判定:海黄料就与日用品等值,因为这只是家庭维度为我们呈现的海黄价值,所以在家庭维度:价值等于成本,因为自己种的自己用了,没有作为商品换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再说一下市场维度所呈现的海黄价值:大家都知道,“一手货源”代表着低成本,隐晦的意思就是高性价比。这也是几十年前年前海南老乡看不到海黄本身市场价值的原因,他们的花梨树在当时商人眼里就是“一手货源”,核心原因就是因为信息闭塞。海南老乡面对的市场就是那个来村里收木料的木材商,而木材商面对的市场是全国,甚至全世界,从此有了二手货源、三手。。。剩余价值的叠加、再叠加。。。所以我说,如果非说海黄在当时的价值低,那是相对于现在的通胀来说的,相对当时的消费水平,这样料在市场呈现的价值仍旧是高高在上的,不是一般老板姓消费得起的。
假如,有人向你保证:10年后,海黄的价值会是今天的10倍,你现在会不会撒丫子疯狂地去购买?如果你不会,那么20倍呢?30倍呢?殊不知,海黄在过去的10年里,价格已经涨了百倍有余。。。
海黄作为一种稀缺木料,自明末以后,就扮演着赤手可热的角色。稀缺的东西,只要有市场,它的价值就会超乎人们的想象!人性所致。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4-08-21 10:5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