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斯吧 关注:5,849贴子:63,084

赛斯科普——自我意识存在的本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引用赛斯使自我意识得以存在的三个两难之局这一段来进行说明。
  首先这一段只看一次的话比较难以达成理解,要多看几遍,有些人看书时可能没有耐性就一带而过了,而这一段又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所以我在这里以我自己的理解方法来分段解释一下,有不同意见的同好也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IP属地:北京1楼2014-08-14 20:13回复
    “本体可以说是意识到它自己的‘行动’(action)。为了我们讨论的目的,‘行动’与‘本体’这些名词必须分开,但基本上这些分隔都不存在。一个本体也是存在的一个次元,行动内之行动,在行动本身之上再开展出行动——经由这行动与它自身的互相交织,经由这个‘再行动’(reaction),一个本体便形成了。”
    我的理解:这里的本体指的是经由行动意识到其自身的能量存有,其本质是能量存有。能量可以做功(也就是可以产生行动),而做功的对象并不是客观实在,做功的对象只是这本体能量的另一部分。
    “行动的能量,行动在它自身之内及之上的作用形成了本体。但,虽然本体是由行动形成,行动与本体并不能被分开,那么,本体即行动对它自己的影响。没有本体,行动便无意义,因为那就没有行动可以遂行的东西了。由于其本质,由于它本身与它本身的作用,行动必须创造本体。这适用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情况。”
    我的理解:赛斯曾说过,能量本身有觉察力、想像力与创造力,当能量觉察到自身一部分对自身另一部分的行动之后的效果(改变)之后形成了本体之观念,所以本体的存在是被自身行动所改变的效果加强并延续的,行动、本体能量本质上是一个,行动就是本体能量的运动。因为行动必然导致改变,能量觉察到自身的改变,这一连串的改变使得本体得以存在。因此这不断的改变是本体得以存在的前提。综上,所有行动都自然会创造出本体,赛斯说“这适用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情况。”


    IP属地:北京2楼2014-08-14 20:15
    收起回复
      “再说一次,行动并不是对某物作用的外力,反之,行动是内在宇宙的内在活力——它是在内在活力想完全具体化的欲望及冲力,和它的无法完全这样做之间的一个两难之局(dilemma)。
      我的理解:由于不存在行动所施加的客体(对象),而是自身的一部分对自身另一部分的行动,所以这具体化是不可能完全的。我觉得这里的具体化用“客体化”更合理,因为在我们的层面的存在看起来主体与客体几乎成功的分开了,然而本质上客体与主体基本上仍是一体(这点赛斯也说过,外在世界是我们自身的延伸)如果两者完全不相干的话之间根本就不可能会有相互作用产生。这就是印度导师克里稀那穆提为什么说:“观者即是所观之物”的原因。(宇宙的内在活力即“能量”)
        “这第一个难局终于导致了行动,而由行动在它自身上的作用,我们看到了本体的形成,而这两者是不可分的。因此行动是所有结构的一部分。行动,由其本身并因其本质而形成了本体,而也就因其本质会像是毁掉了本体。因为行动必然会涉及改变,而任何改变似乎都威胁到本体。“不过,本体依赖稳定性是个错误的观念。本体,因为它的特性,将会不断地寻求稳定,然而稳定却是不可能的。这是我们第二个两难之局。
      我的理解:如果没有行动,那么本体也不会存在,这就是佛家所谓禅定的状态。因为本体借由行动而延续,而本体又总是要寻求稳定,行动自然会造成改变,因此想以行动来创造稳定是不可能的。(这就像我们想过稳定的生活,不得不去行动以寻求稳定,而这行动本身就改变了稳定,三祖在信心铭中也说:“止动归止,止更弥动”,这个想停止的行动本身就是动,所以它反而加强了动)


      IP属地:北京3楼2014-08-14 20:15
      回复
        “就是这在‘本体’的经常试图保持其稳定性,与‘行动’天生求变的冲力之间的进退两难,结果造成了那不平衡,而有那极精致的创造性副产品——对自己的意识。因为意识与存在并不是由微妙的平衡却是由缺乏平衡而使之成为可能。它是如此丰富地富创造性,如果平衡一旦能维持住,就不会有实相。
        我的理解:这就像空气,空气动起来行成了风(本体),而这风(本体)又想以行动达到静止,这是不可能的(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如果要停下来唯一的方法是什么也不做,等它自己停下来。(用佛家海浪与海水的比喻也是同样的道理)而风一旦停下来(本体)就不存在了,而本体就是空气,空气不动就显现不出来了(本体不存在了),这里有个有趣的课题:觉察一旦没有了客体觉察本身又是什么呢?这就是佛法中“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
          “我们有一连串创造性的紧张,本体必须寻求稳定,而行动则必须求变化,然而本体无变化则无法存在,因为它是行动的后果并为其一部分。本体从不是恒常不变的,因你自己从这一刻到下一刻,在意识上及无意识上已不是同样的了。每个行动是一个结束,如我们先前讨论的。然而没有这结束,本体会停止存在,因为意识若无行动就不再为意识。
        我的理解:前面都解释过了,只这最后一句"然而没有这结束,本体会停止存在,因为意识若无行动就不再为意识"耐人寻味。意识无行动那么就是觉察,觉察没有了客体又是什么状态呢?仔细去体会,说不定能开悟呢。风一旦停下来其自身就不存在了,只剩下了空气,空气与风原本也不是两个东西,这就是佛法中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因为两者本质是一。


        IP属地:北京4楼2014-08-14 20:16
        收起回复
           “因此,意识本身并不是一件‘东西’,它是行动的一个次元,一个几乎是奇迹似的情况,由我名之为一连串创造性的两难之局(creative dilemmas)而使之成为可能。
          我的理解:觉察到行动产生了不稳定,而为了寻求稳定而再行动,这再行动又造成了新的改变,本体因此而无法停止下来,本体而也因此而存在(行动中的再行动就是两个层面,或者两个次元)
            “可以相当容易地看出第二点是如何由第一点演化而来。我曾说第二点造成——且不断的造成——对自己的意识。这并不是‘自我’(ego)意识,对自己的意识(consciousness of self)仍是直接与行动连接的意识。‘自我’意识是由第三个两难之局而来。它发生在当对自己的意识试图将它自己与行动分开时。既然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既然没有行动则没有意识或本体能存在,我们便有了第三个两难之局。
            “再说一次: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了对在行动内的(并为其一部分的)自己的意识。在另一方面,‘自我’意识牵涉到一种情况,即对自己的意识企图将自己与行动分离——是意识方面的一个企图,想知觉行动有如一物件...而把行动知觉成是为自我所创始,并将之视作是自我存在的一个结果,而非原因。
          我的理解:这段才刚讲到自我意识的诞生。如果本体是空气,那么行动就是风,对自己的意识就是风对其自身的觉察。而自我意识就是从中再分裂出的那个说:“是我创造了风”的那部分意识。其实这个自我意识就是风的一部分,它将风当做自己之外由自己行动造成的客体来看待。


          IP属地:北京5楼2014-08-14 20:16
          回复
            “这三个难局代表了实相的三个区域,在其中内在的活力能体验它自己。而在这儿我们也有了为什么内在活力永远不能完成完全的具体化之理由。活力之企图将自己具体化所涉及的那项行动,就已加大了活力本身的内在次元。
            我的理解:这就是实相永远分为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两个部分的原因,否则实相不可能存在。赛斯谈到灵体的资料说过这样的概念:
            “这感官有两种作用。它可以是自己的一种扩张或放大,自己的界限和有意识的理解的扩大。它也可以是把自己收得更紧而成为极小的囊,以使自己能进入其他的实相系统。组织囊包围着每一个意识,事实上是一个能场(energy field)的界限,使得内我的能量不致渗出。
            “在任一种系统中,意识若无这囊的包围就不能存在。这囊也被称为灵体(astral bodies)。”
            这段就是说明在任意系统内都要有这灵体包围,否则意识无法存在,说明这灵体内本身就是一个次元,是意识存在的前提,这样推论的话在所有系统(实相)之外应该不存在意识,我怀疑就是前面所说的没有行动与行动对象之下的单纯的觉性状态吧,难道是“佛”的状态?(臆测)
              “行动[内在的活力]永远不能完成自己。不论它是如何具体化,它立时增加了更具体化的可能性。同时内在活力是自己发动的,只需要它极微小的部分就能播种一个宇宙。
            我的理解:每一个具体的行动都暗示着无限的可能性。所以一个行动本身就带出了更多具体化的可能。
              “与我们早先的声明符合,即行动必然会改变接受行动之事物[基本上是它自己],那么接着就是,我们的课所涉及的行动改变了课的本质。我曾说意识是‘自己’集中焦点的方向,而行动暗示着无限的可能焦点。”
            赛斯所说的意识也是有多个涵义的,意识集中焦点会形成意识束,是觉察力的聚焦,所以一个意识束只能觉察其中一个可能性(我们地球上的个体意识只是存有的其中一道“意识束”),而存有有着无数的觉察焦点,所以存有可以同时觉察很多可能性中的个体自己。


            IP属地:北京6楼2014-08-14 20:17
            收起回复
                如此我们便了解了意识是如何从“空无”中诞生的,其实我们自己的意识每时每刻都在重新被创造,而那“空无”的究竟实相(无主客对立的无限的觉性)一直是以本来的样子存在着,只是我们一直在“头上安头”的创造着本体、自觉意识与自我意识,使得这无主客对立的绝对的境界无法被我们所及。并不是我们不修行的缘故,而是我们实在做得太多了。风如何才能停下来?什么也不做就好了嘛(禅)。
                其实也没有必要执着于空性,执着于空性就是执着于死禅,因为既然空气可以流动成为,为什么一定要死死的关闭它不让它动呢?这样仍然是执着,因为无论如何我们现在就是空性的示现(风本来与空气也不是两个东西),所以古德才说“轮回即涅盘”。自我本来就不是真实的存在,所以永完也不会成为真实的存在,究竟的真相只有一个——就是既无主体也无客体、既无边缘也无中心,即非有,也非空,即无相也非无相……因此无论我们觉与不觉本质其实是没有区别的,所以牛头法融禅师才说:不必证空,自然明澈。
                因此赛斯才让我们放弃涅盘那种死气沉沉的状态,跟随内心的喜悦去学习并发挥自身无限创造的潜力,之后尽情的去游戏、创造、分享与荣耀自己跟一切万有~


              IP属地:北京7楼2014-08-14 21:11
              收起回复
                矮马,终于看完了,我只能马克之,等以后能体会了再学习吧,实在高深呐~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8-15 09:16
                回复
                  小号。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4-08-15 09:31
                  收起回复
                    嗯嗯嗯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2-17 16:17
                    回复
                      我懂了,就是得不得道都无所谓。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6-02-17 18:05
                      收起回复
                        到底是因为翻译不达意,还是塞斯毕竟不是地球人,表达不符合地球习惯的原因,搞得这段内容好难理解。
                        以我自己的理解把这段内容梳理一遍的话就是——
                        人原本是单纯的能量,一切行动——自发的行动、对周围环境反应的行动——均出于原始的欲望与冲动。一个行动发出去,会得到周围环境的反应回馈,对这反应又会产生新的行动,就这样,行动像波浪一样生生不息。在这些行动中,存在着最原始最基本的意识,或者说觉知。
                        行动会带来经验,也就是记忆,于是就产生了人对自己的认识——自我意识。这些(行动)记忆的叠加,形成了“我”。并且由于行动是不会止息的,所以“我”也在不断地被构筑,变化中。然而有了对“我”的意识,人们会开始寻求稳定,自身的稳定、周围环境的稳定,希望能有一个不变的、可认知的“我”。然而行动就会引发变化,有变化就无法稳定,“我”却渴求稳定,于是这一矛盾就催生了“小我”(ego)。
                        “小我”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那个层面的自我意识。因为“小我”寻求的是稳定,因此它对自身有一定的刻板认识——“我”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它会去控制自身的行动不超出这个认识,当自我及周围的环境脱离它的控制时,它就容易抓狂痛苦。
                        “小我”认为自身的行动是出于“我”的选择,即先有的“我”,然后才有的行动。但其实是先有的行动,后有的“我”。由于“小我”对自身的刻板认识,它会使人们的行动受限,只敢在某个范围内行动。而其实原本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让行动自由去创造自我的实相。
                        于是这里又有个问题,就是我们常喜欢说的“自我实现”,其中包括了完善自我、实现梦想等等的渴求。然而这个概念其实是不存在的,“自我实现”是不可能达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先有行动,后形成“我”,因而“我”是不断变化,可以无休止地构筑下去的。追求自我实现的人,就好像那头永远吃不到吊在眼前的胡萝卜的驴。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不认同“小我”,不自我设限,放开紧握着方向盘的双手,跟随内在原始的动力、创造的源泉,自由地去行动,让行动来创造实相。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6-02-21 03:53
                        收起回复
                          请教楼主两个问题:
                          1)你记得塞斯认为,:内我,是对应着一个活人?还是很多个肉身?我有点疑惑,最近看到的塞斯书很少提这个了,以前看的又好像解释的不清楚。
                          2)塞斯提到过很多次“对等人”,好像祂也没给出如何分类对等人的标准吧?


                          14楼2016-03-04 18:50
                          收起回复
                            就 1) 的问题, 做继续的探讨--塞斯说:“你们的感官以一种非常真实的态度创造了你们所了解的环境。你们的肉体感官迫使你们接受三度空间的世界,不过意识却生具内在的认知器,不论进步到什麽程度的意识全都具有这种内在认知器。这些认知器不因意识所采取的形相不同而有不同的认知方法,它独立於形相之外。”
                            按照这样的理解,内在认知器,好像指的就是“内我”?如果是的话,它不在形相之内,“内在认知器(内我?)”不是对应一个肉身的?同时对应很多个?你怎么看?


                            16楼2016-03-04 21:02
                            收起回复
                              我想问一下大师 读赛斯书让你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8-10-19 11: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