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技术交流吧 关注:15贴子:63
  • 0回复贴,共1

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脊柱外科微创技术是从外科穿刺技术延伸演进而来的一个新概念。1963年,Smith等通过细针穿刺技术,将木瓜凝乳蛋白酶注入到椎间盘进行髓核溶解,这被认为是最早的脊柱微创技术。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脊柱外科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巨大变化。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作为传统手术金标准的减压、固定、融合手术,逐渐受到间接减压、半坚强固定和非融合技术等新治疗理念的挑战。与此同时,新的内植物、新的手术入路不断涌现。微创脊柱外科在学术上和社会上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名词,临床上经常会有患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病能用微创手术治愈吗?给我做的手术是微创手术吗?”实际上,患者这种很直接、很现实的问题,其实就是能否用最小的手术创伤达到最大获益的问题。而这也就给我们脊柱外科医生提出了这样的命题:脊柱微创手术的适应证是什么?它与开放手术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微创手术能否替代传统开放手术吗?
脊柱微创手术的理论基础
要探讨脊柱微创手术的理论基础及其与后路手术相比的优势,首先要从脊柱后路手术的发展史和存在的问题谈起。脊柱后路融合术已有整整100年的历史,该术式需常规剥离双侧竖棘肌,而临床实践和大量研究已证实由此将导致脊柱肌肉的萎缩和功能丧失。当我们认为脊柱融合是治疗的金标准时,20%~40%的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出现术后失败综合征,而肌肉创伤大和康复困难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当前,对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的定义已从小切口这一外观定义逐渐向减少入路相关的肌肉创伤和避免不必要的骨韧带结构复合体损伤的理念转变。在2011年美国AAOS会议上,众多脊柱医生都认同了胸腰段脊柱微创就是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保护肌肉和骨韧带复合体的理念。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提示,多裂肌是脊柱功能单位中最为重要的动力性稳定因素。它主要起到后方矢状位的旋转力并于前方的腹肌形成对抗。因此减少对多裂肌的挤压创伤、保护多裂肌的附丽点正成为胸腰段后路微创手术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多裂肌在脊柱手术中的损伤原因多数学者认为与长时间拉钩压迫挤压有关;
此外失神经支配和进行椎板减压后的多裂肌附丽点缺如也是导致肌肉功能丧失的因素。而胸腰椎后路小切口通道微创手术由于多采用椎旁入路,能明显减少对肌肉的挤压,同时也保证了附丽点。此外,透视下的内植物植入过程也明显减少了由于乳突部位显露过大导致的腰神经后内侧支损伤。因此,对腰椎后侧肌群尤其是多裂肌创伤的重视,是微创手术对脊椎传统后路手术带来的革命性理念进步。肌肉的功能保留和良好康复效果有可能成为减少远期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的重要解剖动力性稳定基础。


1楼2014-06-28 18:2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