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吧 关注:28,170贴子:1,259,042

战国第一名将吴起列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请吧主加


1楼2007-11-11 23:16回复
    用之魏则魏强,用之楚则楚霸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 

    魏侯将军善用兵 

    楚王令尹诚励精 

    明法审令君权重 

    哀叹后主不英明 

    匡鲁扶魏君为济世贤相 
     
    兴楚破秦史称中华兵神 
     
    魏侯将军善用兵 

    楚王令尹诚励精 

    《吴子兵法》耀千古 

    中华兵神显威名 

    “用之魏则强,用之楚则楚霸”,时人们如是评说。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多少年过去了,世人们如是评说。


    2楼2007-11-11 23:17
    回复
      吴起(?—前381年) 

        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吴起.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朵光芒四射的奇葩。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杰出政治家,也是世界军事史上一颗永垂不朽的璀璨巨星。他所著的《吴子兵法》更是军事史上的一朵奇葩,先后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各国文字,在全世界流传。西方学者称这本书是“无上的缄言”,“不灭的真理”,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他本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可以和“兵圣”孙武齐驱并驾的伟大军事家,被后世尊称为“兵神”。他就是吴起。整整二十年里,他一共为魏国打了大小战役74场,62胜12平,无一败绩。”?应该是七十四场,十二平!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短短几年时间,楚国国力顿时强大,北吞陈、蔡二国(陈国在今河南一带,蔡国在今安徽一带),粉碎了 一带),击退韩、赵、魏三晋的袭扰,使其不敢南谋。南边平定百越,占有洞庭、苍梧(今湖南广西一带),西边讨伐了秦国。史载悼王十九年(前阳3年),赵国侵卫,卫求援于魏、魏攻赵,夺其河东地。赵又求救于楚,吴起率兵救赵攻魏,与魏军“战于州西(今河南沁阳东南),出梁门,军舍林中(今河南新郑东),马饮于大河(即黄河)”。楚军北上,一直打到黄河,大败魏国,重振楚国昔日的威风;一时国势称盛,诸侯刮目,不敢来犯 
        吴起喜好用兵,一心想成就大名。曾经在孔子弟子曾参门下求学,在鲁国为臣。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年),齐国进攻鲁国,鲁国国君想用吴起为将,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对他有所怀疑。吴起由于渴望当将领成就功名,就毅然杀了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倾向齐国,史称杀妻求将。鲁君终于任命他为将军,率领军队与齐国作战。吴起治军严于己而宽于人,与士卒同甘共苦,因而军士皆能效死从命。吴起率鲁军到达前线,没有立即同齐军开仗,表示愿与齐军谈判,先向对方“示之以弱”,以老弱之卒驻守中军,给对方造成一种“弱”、“怯”的假象,用以麻痹齐军将士,骄其志,懈其备,然后出其不意地以精壮之军突然向齐军发起猛攻。齐军仓促应战,一触即溃,伤亡过半,鲁军大获全胜。 
       吴起的得势引起鲁国群臣的非议,一时流言四起。鲁国有些人在鲁王面前中伤吴起说:“吴起是个残暴无情的人。他小时候,家资十全,他想当官,从事游说活动没有成功,以致家庭破产。乡邻都耻笑他,吴起就杀了三十多个诽谤他的人。逃出卫国而东去。他和母亲告别时,咬着臂膀发誓说:‘不为卿相,不复人卫’。此后他就在曾参门下学习。过了不久,他母亲去世,他竟然没有回家。曾参为此很鄙视他的为人,和他断绝了关系。吴起这才跑到各国,学习兵法奉事鲁君。鲁君对他有怀疑,他就杀了自己的妻子以争取做将军。鲁国是个小国,一旦有了战胜的名声,就会引起各国都来图谋鲁国了。而且鲁国和卫是兄弟国家,鲁君用吴起,就是抛弃了卫国。”鲁君因而疑虑,就辞退了吴起。


      3楼2007-11-11 23:17
      回复
        郭沫若先生在《青铜时代·述吴起》中说:“假使让吴起在楚国多做得几年,使他的政治得以固定下来,就象商鞅日后在秦的一样,行了二十二年法,虽然死了,法也没有变动,那么战国时代的中国,恐怕不必等到秦国来统一了。”历史无从假设,但吴起超群的抱负和才干是毋庸质疑的。 

         吴起,卫国左氏人(今山东定陶县西左城)。早年曾在鲁国拜孔子的门生曾子为师。据载,吴起年轻时似乎家世颇为富有,“其少时,家累千金”。少年时,他曾四出游说,欲觅一官而不得,居然为此几倾家荡产,为乡党邻里笑柄。他一怒之下杀乡邻三十余人,逃离卫国故土。离开卫国时,吴起曾恶狠狠地发誓:“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对功名的执着,成就了一位盖世的名将、名相,但也为吴起日后的悲剧埋下了隐患。(太史公对吴起没什么好感,居然将时人所传之流言也一并记入。真是刀笔吏啊。写到这里,随便也提一下,《史记》里先写,鲁王用吴起为将,破齐,再写鲁人恶吴起曰如何如何,这些内容包括杀人起誓,母死不孝等都是在这里一并交代的,在这些东西写到吴起年轻时的事迹里去。这一换就把谗言换成真人真事了,唉,实在可叹啊。)


        4楼2007-11-11 23:18
        回复
          吴起在鲁国一时也算得意,没几天就为鲁穆公所赏识,当上了鲁国的大夫。公元前410年,齐国进犯鲁国边境,鲁穆公想拜吴起为将。但“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为解鲁王之疑,狠狠心就把自己的老婆杀了,以取信鲁王。吴起首战告捷,虽然具体的过程已不可考,但至少打败了齐军,将齐人拒于国门之外。顺便也提一下,吴起杀妻求荣,他的妻子其实也并非只是单纯的齐人,而是齐国大夫田居的女儿,田家是齐国的大族,一时把持朝政,当时的齐国国相,也是田居的族人。这一层关系,确实是够让鲁王为难的了。 

           吴起这一战,功是立下了,但他渴望的功名没有降临。反而由于此功,引起了号称“礼仪之邦”的鲁人的嫉妒,一时谗言自起,吴起猜忍(好猜忌而极残忍)之名遂起,吴起年轻时那点行径自然也会添油加醋地流传人耳。(自古文人相轻,没有什么比一群喜好嫉妒的自称“文化人”的家伙们更可恶的生物了。)自然对吴起人格上的攻击很难有实质上的伤害,于是又有人拿出了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我们鲁国这样的小国,本来安分守己的苟延残喘也就罢了,现在居然打败了强大的齐国。这样一来,必然引起诸侯国的重视,真是徒招兵祸啊。再说,这吴起本是卫人,俺们鲁国和卫国都是同源同种的兄弟之邦,俺们起用卫国不用的吴起,这就是对卫国的不尊重啊,就是等若是背弃俺们的友邦卫国。此等背信弃义之事,又怎能为之,岂非有辱礼义之名。这样的大帽子一顶顶的扣上,鲁穆公也有些招架不住,兼之吴起之恶名也开始传入鲁穆公之耳。于是“鲁君疑之,谢吴起。”,把吴起给辞退了。


          5楼2007-11-11 23:18
          回复
            吴起生于卫国,少时心气很高,喜欢兵法,曾游仕列国,千金耗尽终不见用,至家道败落 
            ,被乡人耻笑,吴起遂杀诽谤者数十人远走他乡,走之前对他母亲发誓不为卿相永不入卫 
            ,一口咬下臂上的一块肉以明其决绝之志。投在孔子弟子曾参门下求学,不久其母死,但 
            吴起始终没有回去,曾子由此轻视于他,跟吴起断绝了关系。此时有一齐国富家女看中了 
            吴起,嫁给他并资助去鲁国求官,三年后吴起当上了鲁国的大夫。公元前410年,齐国进攻 
            鲁国攻下一座城池,谋士公仪休对鲁穆公推荐吴起:要想退齐国军队称霸天下,非用吴起 
            不可。但是鲁穆公对吴起的妻子是齐人这一点很是疑虑。吴起听说后回去想了一整夜:少 
            时游仕不遂为乡人耻笑,背井离乡母死不归,被其非常尊敬的曾参老师误解逐出门墙,同 
            时也想起是他的妻子在他贫困潦倒的时刻无私地资助了他,可是齐鲁两国每天都在交战, 
            这么多年历尽甘苦追逐的施展胸中才学的机会就在眼前,绝对是不能错过的,正是胸有经 
            纶难安乱世,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为伍,鲁穆公于是拜吴起为大将,领二万军与齐十万军 
            战,大破之。但是这种母死不回,杀妻求将的行为终不被崇尚儒学的鲁人所接受,吴起于 
            是离开鲁国。


            6楼2007-11-11 23:18
            回复
              太史公对吴起没什么好感,居然将时人所传之流言也一并记入。吴起在真是刀笔吏啊。吴起的得势引起鲁国群臣的非议,一时流言四起。鲁国有些人在鲁王面前中伤吴起说:“吴起是个残暴无情的人。他小时候,家资十全,他想当官,从事游说活动没有成功,以致家庭破产。乡邻都耻笑他,吴起就杀了三十多个诽谤他的人。逃出卫国而东去。他和母亲告别时,咬着臂膀发誓说:‘不为卿相,不复人卫’。此后他就在曾参门下学习。过了不久,他母亲去世,他竟然没有回家。曾参为此很鄙视他的为人,和他断绝了关系。吴起这才跑到各国,学习兵法奉事鲁君。鲁君对他有怀疑,他就杀了自己的妻子以争取做将军。鲁国是个小国,一旦有了战胜的名声,就会引起各国都来图谋鲁国了。而且鲁国和卫是兄弟国家,鲁君用吴起,就是抛弃了卫国。”鲁君因而疑虑,就辞退了吴起。 原因可能是齐国派间谍到鲁国去散布留言,逼鲁君撤掉吴起换将这是留言之一 
               
               
               作者: 千古绝将吴起 2007-10-18 08:56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战国第一名将吴起列传 
               太史公对吴起没什么好感,居然将时人所传之流言也一并记入。真是刀笔吏啊。写到这里,随便也提一下,《史记》里先写,鲁王用吴起为将,破齐,再写鲁人恶吴起曰如何如何,这些内容包括杀人起誓,母死不孝等都谗言换成真人真事了,唉,实在可叹啊 
               
               看看太史公对吴起的评价:太史公如是记载:“於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兵威天下,震服诸侯”。后汉书如是记载:“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短短几年时间,楚国国力顿时强大,北吞陈、蔡二国(陈国在今河南一带,蔡国在今安徽一带),粉碎了 一带),击退韩、赵、魏三晋的袭扰,使其不敢南谋。南边平定百越,占有洞庭、苍梧(今湖南广西一带),西边讨伐了秦国。史载悼王十九年(前阳3年),赵国侵卫,卫求援于魏、魏攻赵,夺其河东地。赵又求救于楚,吴起率兵救赵攻魏,与魏军“战于州西(今河南沁阳东南),出梁门,军舍林中(今河南新郑东),马饮于大河(即黄河)”。楚军北上,一直打到黄河,大败魏国,重振楚国昔日的威风;一时国势称盛,诸侯刮目,不敢来犯。


              8楼2007-11-11 23:20
              回复
                吴起在魏国竖敌无数,当年文侯对其信任有加,自然没什么人敢言语,而武侯与其日渐疏远。小人们又岂会不落井下石,续田文任魏相的武侯女婿公叔,就有陷害吴起之心。但此人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计策,他先建议武侯将公主下嫁吴起,以笼络人心,并暗示武侯,若吴起拒绝婚事,则说明此人必有异心。而同时,他又有意让自己的妻子当着吴起的面侮辱自己。吴起见武侯之女如此无礼,当武侯提起婚事时,自然一口回绝。(吴起好名,自然不能忍受娶一个丝毫不尊重自己的妻子来惹人笑柄。事实上,也就是这个缺点造就了吴起悲剧性的一生。)如此一来,武侯纵使本来毫无疑心,现在也由不得不怀疑了。吴起的西河郡守之职,很快就被免除了,吴起发觉在魏国已没有自己的出头之日,遂在二十多年后,再次出奔,离开了苦心经营数十年的魏国。魏国的贵族就将齐国派间谍到鲁国去散布留言说吴起杀人起誓,母死不孝,杀妻求将等等!吴起的得势引起鲁国群臣的非议,一时流言四起.


                9楼2007-11-11 23:20
                回复
                  齐国派间谍到鲁国去散布留言说吴起杀人起誓,母死不孝 杀妻求将 
                  吴起的得势引起鲁国群臣的非议,一时流言四起说吴起杀人起誓,母死不孝 杀妻求将 
                  吴起在魏国竖敌无数,当年文侯对其信任有加,自然没什么人敢言语,而武侯与其日渐疏远。小人们又岂会不落井下石,续田文任魏相的武侯女婿公叔便是个好例子,就有陷害吴起之心。 
                   在这个变法的过程中,尽管有国君的支持,但吴起的大范围打击,几乎触动了楚国所有的既得利益者,当时“贵人甚苦之”。完全抛弃人情,只遵循自己设定的正义,吴起的这一系列改革执行的极为坚决,凭借着楚王给予的绝对权威及信任,以铁腕手段残酷地镇压了一切敢于反抗的势力。 

                  试问齐国, 鲁国 魏国 楚国4个国家的人都对吴起说吴起杀人起誓,母死不孝 杀妻求将!你们说,假的都能变真的拉,曾子杀人与庞葱离魏便是最好的例子! 
                   唉,实在可悲可叹!原来这么多人不了解吴起!原因就是关于吴起兵书失传,关于吴起书被秦始皇烧毁!而且在吴起的那个时代也没人给他写书!原因就是留言吴起杀人起誓,母死不孝 杀妻求将 
                   正所谓人言可畏不是吗?曾子杀人与庞葱离魏,说的不是人言可畏吗?


                  10楼2007-11-11 23:20
                  回复
                    吴起指挥作战,善于先以计谋麻痹敌军,待敌军松懈无备之时,突然发动进攻,出奇制胜。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年),齐国进攻鲁国。鲁穆公为抗击齐国的进攻,选派吴起为将,命他统帅全军,抵御齐军,吴起治军的特点是,严于己而宽于人,与士卒同甘共苦,因而军士皆能效死从命。吴起率鲁军到达前线,没有立即同齐军开仗,表示愿与齐军谈判,先向对方“示之以弱”,以老弱之卒驻守中军,给对方造成一种“弱”、“怯”的假象,用以麻痹齐军将士,骄其志,懈其备,然后出其不意地以精壮之军突然向齐军发起猛攻。齐军仓促应战,一触即溃,伤亡过半,鲁军大获全胜。 

                      吴起破齐,显露了他的出色的谋略才能。但是,不久由于齐国的离间,鲁穆公解除了他的兵权。于是,吴起离开鲁国来到魏国。魏相李悝对魏文侯说:“吴起是个贪慕荣名之人,然而精通兵法,就是过去的司马穰苴也不一定能超过他。”于是,魏文侯拜吴起为将军。公元前409、408年,吴起曾两度率师伐秦,大败秦军,夺回被秦军侵占的西河地区。这一时期他“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省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魏文侯死后,继位者魏武候听信谗言,对吴起产生了戒心。吴起失去了魏武侯的信任,其言也不为所用,于是又不得不离开魏国而来到楚国。 

                      吴起不仅精于领兵打仗,而且也善于治理国家,治军建军。他到楚国后,受到楚悼王的的热情接待,并被拜为相国,吴起怀着感激之情,决心施展才干,辅佐楚悼王富国强兵。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吴起严明法令,修明政治,整顿财政,惩罚贪污官员,厚待战斗之士,加强军事训练和战争物质的储备,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予以重用。这些改革的实行,使楚国很快就成了国富兵强之邦。在军事上,南平百越,北灭陈、蔡,接着又战败西方的秦国,威震诸候。 

                      吴起运用改革为楚国争得了威名,但却得罪了楚国旧时被废的公族贵戚。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仇恨吴起的公族贵戚乘机作乱,叛乱的贵族将吴起乱箭射死。 

                      吴起在政治、指导战争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把这些经验深化为军事理论。著有《吴起兵法》48篇,大部已经失传,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6篇。


                    11楼2007-11-11 23:21
                    回复
                      齐相国田和实施离间计得逞。他派使者张丑求购美女二人,加上黄金千镒,似馈吴起,名曰齐鲁通和。吴起贪财好色,见即收下。张丑出门后,故意到处宣扬,闹得沸沸扬扬。吴起怕治受贿通齐之罪,于是逃奔魏国,任西河守27年,创建“魏武卒”,立下赫赫战功。魏文侯崩,吴起受到继位的武侯猜疑,于是又逃到楚国,不久任楚相。其时,他大胆变法,奖励耕战,抑制豪强,使得楚国迅速强大起来。但楚悼王崩,吴起被守旧的贵族大臣乱箭穿身而亡。(吴起被说好色的缘故) 

                        郭沫若称:吴起“是中国历史上永不会磨灭的人物”。


                      12楼2007-11-11 23:21
                      回复
                        战术、战略方法上的领先,使吴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常胜无敌之将。据载,吴起在魏与各路诸侯大战七十六次,全胜六十四场,其余均解,无一败绩。“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宾从。”“辟土四面,拓地千里。”使魏国成为七雄之首


                        14楼2007-11-11 23:22
                        回复
                          在魏国站稳了脚跟的吴起,很快就显示出其过人的军事才干。公元413年秋,吴起率军击秦,大破秦军于洛水,趁胜连拔洛水以东五城之地,尽取河西之地。魏文侯大喜过望,就在此地设西河郡,任命吴起为西河郡守。 

                           在西河,吴起展露了其身为军事家的另一方面的才华,对魏国的军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将魏国沿用的春秋时代的动员兵制改革为募兵制,开始实现兵农分离的政策。其创立的“武卒制”是将细化后的专业士兵作为魏国军队的基础,并逐渐替代了战时的临时动员兵。“武卒制”的核心内容就是精兵战略,以真正意义上的精锐士兵来代替原来的雇佣兵及动员兵。所有的士兵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军事考核,一旦通过考核,作为专业士兵,可以享受免除全家徭役的待遇,甚至出色者立刻就能被提拔为中下级军官。考核的标准是这样的:士兵身穿3层护甲(上身甲、股甲、阱甲)、头带铁盔、腰配剑、肩长矛、操十石弓,携箭五十支,背三天干粮,半天能行军百里(约合四十公里)。这是选拔标准中的一个,但这样的装备,理论上就应该是魏军的标准,从中不难看出吴起的用兵思路之领先。不仅如此,还以士兵在考核中的表现,将之编入各种不同作用的战术分队,例如惯于近战的编为一队,擅长弓箭的编为一队,善于攀爬的编为一队。临战时,将各个战术分队按需要的不同临时搭配使用。把魏国的军队改造成“居有礼,动有威,进不可档,退不可追”的无敌劲旅。


                          16楼2007-11-11 23:22
                          回复
                            吴起的西河郡守之职,很快就被免除了,吴起发觉在魏国已没有自己的出头之日,遂在二十多年后,再次出奔,离开了苦心经营数十年的魏国。 

                             当然,此时的吴起,已非当年的无名小卒,才离开魏国,就被南方的楚国所用。 
                             

                             新上任的楚悼王,面临就是这么一个内外交困的帝国。吴起的才干,悼王自然是早已有所听闻,今日得吴起,实在是相见恨晚。吴起刚到楚国来,即被任命为宛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的郡守,以抗御韩魏威逼。不到的因,就直升为令尹,成为楚国历史上仅有的非王族出身的四位宰辅之一。 

                             作为一个极其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在楚国,还证明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才能更为出色。楚悼王将国政大权尽皆下放,吴起权柄一时,“为楚王立发,为楚国定政”。在将自己的抱负和事业推上顶峰的同时,也为这个老大帝国注入了最后的生机。


                            18楼2007-11-11 23:23
                            回复
                              正当吴起改革以摧枯拉朽之势,节节取胜的时候,命运之神又再一次玩弄了他,楚悼王突然病逝。 

                               悼王一死,在改革中失去了权势的贵族们愤然而起,甚至率兵包围了王宫,不顾一切地追杀吴起,连兵加王尸也一无顾及。一代名将,没有“马革裹尸还”,而是死于宫廷之中,宵小之手。 

                               20年后,一个叫作商鞅的人,和吴起当年一样,带着满腔的抱负离开了他的故乡卫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沿着吴起没有走下去的路,创造了另一个神话………… 

                              如果没有吴起变法被杀的教训,那么商鞅不可能在秦国变法成功,商鞅正是吸取吴起变法被杀的教训,才有日后强大的秦国军队。 

                               
                               吴起变法比商鞅变法高明 

                              因为吴起变法之后,士兵皆服吴起 
                              商鞅变法之后要士兵保护,最后被经过自己变法后变强大的秦国士兵给杀咯 
                              吴起变法稳如泰山 
                              吴起只用4年 
                              商鞅要20年 
                              明眼的读者一看就知道谁变法高明啦


                              20楼2007-11-11 23:23
                              回复